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触媒下历史保护街区“去景区化”更新研究——以成都宽窄巷子片区为例
1
作者 陈可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181-183,共3页
近年来,在文化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逐渐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城市名片之一,以消费为导向、文化实践为表现形式,实现了街区更新。宽窄巷子核心区的更新改造通过“连锁反应”为片区及城市带来了巨大效益。... 近年来,在文化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逐渐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城市名片之一,以消费为导向、文化实践为表现形式,实现了街区更新。宽窄巷子核心区的更新改造通过“连锁反应”为片区及城市带来了巨大效益。文章运用“城市触媒”理论,通过调查分析宽窄巷子片区现状,解析触媒过程,耦合居民与游客空间视角,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利用与现代日常生活交叉的可能,总结了宽窄巷子核心区与周边片区“去景区化”更新策略,为类似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思路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景区化 城市触媒 历史保护街区 街区更新
下载PDF
Pre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Wudadao (Five Avenues) Area, Tianji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Tianjie ZHANG Sunsheng HAN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4年第4期62-72,共11页
Nowadays, Tianjin becomes a major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emulating operations seen in Shenzhen and Shanghai. But the corresponding large-scale urban development is bringing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existing modern ... Nowadays, Tianjin becomes a major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emulating operations seen in Shenzhen and Shanghai. But the corresponding large-scale urban development is bringing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existing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ianjin's history, character, and culture. The Wudadao Area in the previous British Concession is such a case. Through examining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research identif ies four modes of preservation strategies, and analyses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Multiple stakeholders who take part in Wudadao's pre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are recognized. Via case studies, the research elucidates the different roles played by responsible departments in Tianjin Municipal Governm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local residents respectively. In a micro-circulation way, Wudadao has developed from an endangered colonial settlement to a re-recognized symbol of Tianjin's urban culture and a refurbished showcase of global ide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historic district Wudadao Area TIANJIN China
原文传递
秦淮门东门西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与延续 被引量:2
3
作者 阳建强 《现代城市研究》 2003年第2期34-40,共7页
秦淮门东门西地区是南京市的重要历史地段,本文分析和研究了该地区的历史发展演变、传统风貌特征及目前现实状况,提出了对该地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南京市 历史风貌保护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下载PDF
美国历史遗产保护与精明增长理论实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紫辰 王伟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53-55,共3页
美国历史遗产保护运动以1850年乔治华盛顿故居的保护为起点,目前已经历近170年的发展。通过对美国历史遗产保护历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历史遗产保护问题是在城市更新运动之后才逐渐引起美国民众普遍关注的,并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目前,面... 美国历史遗产保护运动以1850年乔治华盛顿故居的保护为起点,目前已经历近170年的发展。通过对美国历史遗产保护历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历史遗产保护问题是在城市更新运动之后才逐渐引起美国民众普遍关注的,并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目前,面对美国城市经历低密度扩张之后暴露的诸多问题,历史遗产保护开始尝试与精明增长理论相结合,作为引导城市更新、改变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近年来开发较为成功的北卡罗来纳州美国烟草公司历史街区为案例,分析总结了美国如何在历史遗产保护实践中运用精明增长理论的相关策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历史遗产保护 精明增长 城市更新 历史街区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探索——以莱芜颜庄居住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闫顺利 《德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6-89,共4页
以莱芜颜庄居住区为例,通过对历史建筑文化特质与内涵的发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历史地段保护区;通过对现状建设条件和建设环境的分析,结合周边水系等自然环境,对采空区不适宜建设的区域安排绿化和活动场地,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征的... 以莱芜颜庄居住区为例,通过对历史建筑文化特质与内涵的发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历史地段保护区;通过对现状建设条件和建设环境的分析,结合周边水系等自然环境,对采空区不适宜建设的区域安排绿化和活动场地,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征的景观节点,在规划中充分尊重现有建筑的布局,使规划区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地方文化氛围、规划建筑与原有建筑肌理相同、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时代新农村居住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自然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地段保护区
下载PDF
公共文化质效导向的文旅型历史街区多尺度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 被引量:3
6
作者 肖竞 吕思维 +1 位作者 张芮珠 曹珂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提升文旅型历史街区的公共文化质效,有助于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是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研究的重要议题。以文旅型历史街区的演生规律、甄别特征和现实问题解析为基础,从城市文化传承、地方认同培育、文娱生活服务、大众文创孵化4个方面定义了其公共文化质效内涵,并据此制定了以城区文化线路建构、片区文化生境维育、街区文化场域活化、小微文化场景营造为行动路径的文旅型历史街区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方法,为该类型历史街区的类型甄别、质效判定及保护活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型历史街区 公共文化质效 统筹保护 空间焕活 场景营造 山城巷街区
下载PDF
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文化之殇”——以哈尔滨市道外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尹海洁 王雪洋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30,共9页
本研究作为一项社会学质性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和人类学研究方法,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以靖宇街为中心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经过对老道外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梳理并前往街区实地走访观察,发现正在进行中的道外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实质是一场以破... 本研究作为一项社会学质性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和人类学研究方法,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以靖宇街为中心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经过对老道外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梳理并前往街区实地走访观察,发现正在进行中的道外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实质是一场以破坏历史建筑、迁走原住居民为代价的商业开发;在此基础上对街区改造中的各方展开深入访谈,探寻这场利益纠葛中文化之殇的原委,并推而广之,挖掘我国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改造工程走入误区的根源,最后提出如何在历史街区改造中明确政府角色,处理好安居工程与历史街区改造的矛盾关系,并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文化保护 道外 旅游开发 政府角色
下载PDF
亚运会与城市次区域发展——亚运会背景下广州市荔湾区发展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江伟辉 邵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5,共5页
广州亚运会已成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工具,荔湾区是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亚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城市次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五区一街"城市更新规划以激活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提升旧城区宜居环境为目标,采取文化休闲... 广州亚运会已成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战略工具,荔湾区是广州市核心城区之一,亚运会的举办为这一城市次区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五区一街"城市更新规划以激活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提升旧城区宜居环境为目标,采取文化休闲荔湾、商埠荔湾、生态荔湾等发展策略,通过平衡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为后亚运时期的城市次区域发展及"广佛同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运会 城市次区域 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与开发 发展策略 荔湾区
下载PDF
物联网与可视化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城市实践——北京西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文棋 田可嘉 +2 位作者 张彦军 周新宇 梁冰 《北京规划建设》 2019年第S02期189-197,共9页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及管理工作,常常因街区高精度基础数据的无法获取而难以实现科学和高效。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街区人口、交通、环境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采集及应用,已经成为了近期各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近年来物联网与可视...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及管理工作,常常因街区高精度基础数据的无法获取而难以实现科学和高效。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街区人口、交通、环境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采集及应用,已经成为了近期各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近年来物联网与可视化技术的逐步成熟,使我们通过物联网监测体系与可视化平台对各项数据进行监测、传输、分析与展示成为可能。本文依托"历史文化保护区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介绍了搭建历史文化保护区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方法。并通过相关实例,展示了该系统对相关城市事件的诊断及预警功能,以及在未来体系化推广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保护区 物联网 可视化
原文传递
广州漱珠涌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国昭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48,355,共9页
位于广州海珠区西北部的漱珠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被覆盖改造成为地下排污渠,从此它作为一条河涌连同名字在广州地图上消失了。百年前,这条涌曾经十分繁华,时人称其不让秦淮。这一带是清代广州"河南"地区商业开发最早的区域... 位于广州海珠区西北部的漱珠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被覆盖改造成为地下排污渠,从此它作为一条河涌连同名字在广州地图上消失了。百年前,这条涌曾经十分繁华,时人称其不让秦淮。这一带是清代广州"河南"地区商业开发最早的区域,又是清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曾经蜚声海外。当年许多中外画家、摄影师、诗人和志书编撰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关漱珠涌的文字与形象资料,使我们今天仍能窥得漱珠涌昔日的辉煌。为了让人们留住广州城市发展的这一份历史记忆,文中提出建设一个集休闲、娱乐、美食、购物、旅游于一体的漱珠涌历史文化旅游区,重现漱珠涌的历史文化风貌。这将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如何治理漱珠涌污染,发挥漱珠涌在水利、生态、美学、休闲游憩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是一个困难而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漱珠涌 历史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广州河南 老城区改造与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