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地方依恋反思旧城更新语境下的失所现象——以天津西沽南拆除计划为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雪
青木信夫
徐苏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2,108,共10页
旧城更新语境下的失所现象不仅是地理维度的人口移动,还有环境剧变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带来的深层社会心理冲击。以天津西沽南拆除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了历史街区原住民的地方依恋现状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原住民与该地方在功...
旧城更新语境下的失所现象不仅是地理维度的人口移动,还有环境剧变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带来的深层社会心理冲击。以天津西沽南拆除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了历史街区原住民的地方依恋现状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原住民与该地方在功能、象征、情感、社会等方面均存在依恋关系,其形成机制中的关键性因素包括家庭历史延续、日常亲切经验、邻里支持网络,以及时间和记忆的媒介作用。据此认为,旧城更新需警惕社会-空间重构对原住民造成的物质与非物质性地方剥夺,并利用人地纽带提升城市遗产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失所
旧城更新
历史街区保护
原文传递
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的实践与反思——以北京大栅栏地段院落调整为例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阿琳
《建筑遗产》
2018年第2期70-77,共8页
2010年以后,将原住民留下来并让他们参与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了学界与政策的主流方向。文章以北京大栅栏这个居住型历史街区的院落调整为例,讨论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的政策在执行中的难点所在。院落调整尝试了以居民...
2010年以后,将原住民留下来并让他们参与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了学界与政策的主流方向。文章以北京大栅栏这个居住型历史街区的院落调整为例,讨论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的政策在执行中的难点所在。院落调整尝试了以居民为主体和申请式改造这两种模式,但都以失败告终。我们从中看到了居民维护隐私和利益的空间划界行为,紧张冲突的邻里关系和院落生活的丧失,看到了社区居委会以"政绩"为中心并强调"面子"的行动逻辑,也看到了政府基层社区治理的资源、能力的短板,以及与居民之间的信任问题。实践表明,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不是一个单纯的物质空间问题,而是系统性的社会工程,目前面临着空间、认知、组织和制度上的四大困境。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在实践上能够有效推进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院落调整
原住民
参与式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方依恋反思旧城更新语境下的失所现象——以天津西沽南拆除计划为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雪
青木信夫
徐苏斌
机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2,10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2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438)
文摘
旧城更新语境下的失所现象不仅是地理维度的人口移动,还有环境剧变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带来的深层社会心理冲击。以天津西沽南拆除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了历史街区原住民的地方依恋现状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原住民与该地方在功能、象征、情感、社会等方面均存在依恋关系,其形成机制中的关键性因素包括家庭历史延续、日常亲切经验、邻里支持网络,以及时间和记忆的媒介作用。据此认为,旧城更新需警惕社会-空间重构对原住民造成的物质与非物质性地方剥夺,并利用人地纽带提升城市遗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地方依恋
失所
旧城更新
历史街区保护
Keywords
place
attachment
displacement
inner-city
redevelopment
historic
neighbourhood
conservation
分类号
TU984.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的实践与反思——以北京大栅栏地段院落调整为例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阿琳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建筑遗产》
2018年第2期70-77,共8页
基金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课题"探索社区营造驱动的城市更新机制--北京杨梅竹街区改造的社会学研究(2014-2017)"(项目主持人:沈原)~~
文摘
2010年以后,将原住民留下来并让他们参与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了学界与政策的主流方向。文章以北京大栅栏这个居住型历史街区的院落调整为例,讨论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的政策在执行中的难点所在。院落调整尝试了以居民为主体和申请式改造这两种模式,但都以失败告终。我们从中看到了居民维护隐私和利益的空间划界行为,紧张冲突的邻里关系和院落生活的丧失,看到了社区居委会以"政绩"为中心并强调"面子"的行动逻辑,也看到了政府基层社区治理的资源、能力的短板,以及与居民之间的信任问题。实践表明,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不是一个单纯的物质空间问题,而是系统性的社会工程,目前面临着空间、认知、组织和制度上的四大困境。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在实践上能够有效推进的前提。
关键词
历史街区
院落调整
原住民
参与式保护
Keywords
historic
neighbourhood
courtyard
reorganisation
local
residents
participatory
conservation
分类号
D668 [政治法律—政治学]
D6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地方依恋反思旧城更新语境下的失所现象——以天津西沽南拆除计划为例
王雪
青木信夫
徐苏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1
原文传递
2
原住民参与遗产保护的实践与反思——以北京大栅栏地段院落调整为例
李阿琳
《建筑遗产》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