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5例报告 被引量:157
1
作者 高亚 李恭才 +5 位作者 张宪生 徐泉 郭正团 郑百俊 李鹏 李国威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报告一种新型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15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直肠乙状结肠型巨结肠患儿均行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方法为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前壁齿状线上 2~ 3cm切开直肠粘膜 ,向近端游离达腹腔水平... 目的 报告一种新型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15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直肠乙状结肠型巨结肠患儿均行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方法为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前壁齿状线上 2~ 3cm切开直肠粘膜 ,向近端游离达腹腔水平后 ,切除腹膜外直肠肌鞘至肛提肌水平 ,残留肌鞘后壁“V”形切除。游离近端结肠 ,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行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45min(95~ 2 5 0min) ,平均出血 45ml。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 1~ 4个月所有患儿排便 2~ 6次 /d ,无污粪。结论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肛门 先天性巨结肠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被引量:81
2
作者 郑珊 肖现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7-268,共2页
目的 总结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过程、疗效及短期随访。方法 自 1999年经该术式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14例。均经钡剂灌肠和直肠粘膜吸引活检诊断为常见型巨结肠。结果  14例切除结肠 17~ 2 4c... 目的 总结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过程、疗效及短期随访。方法 自 1999年经该术式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14例。均经钡剂灌肠和直肠粘膜吸引活检诊断为常见型巨结肠。结果  14例切除结肠 17~ 2 4cm ,均于术后 2~ 4d开始进食 ,术后 1个月随访 :每日排便 8~ 10次 ,其中 9例行钡剂灌肠未见结肠扩张 ,2 4h无钡剂潴留 ;6个月随访 (12例 )每日排便 1~ 3次 ,无污粪。结论 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 ,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婴儿 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术
原文传递
非开腹式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被引量:47
3
作者 易军 蒋嘉萍 +5 位作者 李涛 姜斌 陈一丁 刘大林 刘继炎 谷兴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5-266,共2页
目的 报道既不用开腹 ,也不需腹腔镜 ,在微创的情况下实现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根治术式。方法 采用经肛门斜行切断直肠 (前高后低 ) ,处理直肠、结肠系膜 ,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 ,结、直肠I期斜面吻合的方法 ,治疗短段型 (5例 )... 目的 报道既不用开腹 ,也不需腹腔镜 ,在微创的情况下实现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根治术式。方法 采用经肛门斜行切断直肠 (前高后低 ) ,处理直肠、结肠系膜 ,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 ,结、直肠I期斜面吻合的方法 ,治疗短段型 (5例 )及普通型 (18例 )巨结肠共 2 3例。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获得成功 ,术后无须扩肛 ,随访 1~ 12个月 ,排便正常 ,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非开腹式 ,经肛门拖出并切除病变结肠 ,是一种全新的手术路径。它在实现对巨结肠根治的同时 ,获得了最佳的美容效果 ,并降低了一定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肛门吻合术 肛门结肠拖出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42
4
作者 汤绍涛 周欣 +4 位作者 阮庆兰 郭筱兰 刘春萍 毛永忠 王勇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1年 1月~1999年 6月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 15 5例 ,获随访 141例 ,进行 10个相关因素调查 ,包括非手术因素和手术因素。结果  34例发生不同程度小肠结肠炎 (2 4% ) ... 目的 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1年 1月~1999年 6月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 15 5例 ,获随访 141例 ,进行 10个相关因素调查 ,包括非手术因素和手术因素。结果  34例发生不同程度小肠结肠炎 (2 4% ) ,吻合口狭窄或瘘和肠梗阻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 ,术前患小肠结肠炎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另一危险因素。小肠结肠炎患儿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增加一倍。结论 术后小肠结肠炎是肠道梗阻和肠粘膜抵抗力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小肠结肠炎 儿童 外科手术 术后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腹腔镜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陈永卫 侯大为 +1 位作者 张钦明 陈幼容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介绍腹腔镜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 30例 ,手术年龄 11~ 90d ,体重 2 .5~ 5 .7kg。手术中建立人工CO2 气腹 ,腹部置 3个套管至腹腔 ,腹腔镜直视下分离病变的结肠及近端直肠系膜至盆... 目的 介绍腹腔镜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 30例 ,手术年龄 11~ 90d ,体重 2 .5~ 5 .7kg。手术中建立人工CO2 气腹 ,腹部置 3个套管至腹腔 ,腹腔镜直视下分离病变的结肠及近端直肠系膜至盆底。手术转至会阴部 ,于肛门齿状线上 5~10mm环行切开直肠粘膜 ,下拖并向上分离直肠粘膜约 2 0~ 2 5mm ,此处切断直肠肌鞘 ,分离直肠至腹内直肠游离处 ,将病变肠段由肛门拖出切除 ,近端结肠切缘与直肠粘膜齿状线上切缘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5 3.5min ,术后次日开始进食 ,患儿恢复顺利 ,平均出院时间为术后 7.4d。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手术打击小 ,术后患儿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腹腔镜 外科手术新生儿 婴儿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被引量:33
6
作者 唐维兵 耿其明 +7 位作者 张杰 陈焕 吕小逢 路长贵 蒋维维 李薇 李波 徐小群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805-808,共4页
目的:评估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72例年龄为2.5~5.0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 目的:评估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72例年龄为2.5~5.0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家长意愿,其中33例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联合腹腔镜手术(FTS组),39例予以单纯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患儿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FTS组(42±9) d,对照组(46±8) d;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P=0.078),但FTS组要快于对照组。FTS组总住院时间为(10±2) d,住院费用(15316±2273)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 d和(18641±3082)元(P<0.01)。随访4周,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先天性巨结肠 婴儿
原文传递
先天性巨结肠Duhamel术后远期功能评价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新国 郭宗远 +6 位作者 刘润玑 古立暖 吴荣德 王继孟 刘桂海 李春卫 林祥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评价先天性巨结肠(HD)Duhamel术后远期功能效果。方法对随访复查病例均行排便造影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行腹部和肛门指诊检查,评价生活质量。结果42例按照临床评分标准,“优”6例,“良好”32例,“一般”4例,无“差”病例。手术后并... 目的评价先天性巨结肠(HD)Duhamel术后远期功能效果。方法对随访复查病例均行排便造影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行腹部和肛门指诊检查,评价生活质量。结果42例按照临床评分标准,“优”6例,“良好”32例,“一般”4例,无“差”病例。手术后并发创口裂开、肠粘连、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与排便评分无相关性;而术后盆腔感染、吻合口瘘、肛门再次手术与排便评分有相关性(rs=0.68,0.78,0.84,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Duhamel根治术后,多数患儿能够达到社会可接受的排便功能。HD术后直肠肛门抑制性反射并不恢复。HD术后需要长期随访,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如闸门综合征、黏膜脱垂、肛门狭窄等。对术后存在不同原因的排便障碍,需要进行主观和客观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先天性巨结肠 并发症 DUHAMEL术 远期 排便 HD 检查 功能评价 主观
原文传递
巨结肠根治术后小肠结肠炎──有关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施诚仁 佘亚雄 +3 位作者 蔡威 许德棣 华剑虹 张忠德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40-342,共3页
1982~1992年采用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3例,其中16例(6.43%)发生术后小肠结肠炎。分析有关因素,发现性别、手术时年龄、无神经节细胞肠段长度及根治术类型等对其发生影响不大,但与吻合口狭窄及术前小肠结肠... 1982~1992年采用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3例,其中16例(6.43%)发生术后小肠结肠炎。分析有关因素,发现性别、手术时年龄、无神经节细胞肠段长度及根治术类型等对其发生影响不大,但与吻合口狭窄及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肠炎发作与再根治术之间间隔的时间密切有关。观察术中拖出结肠段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提示拖出肠段明显炎性改变是发生术后小肠结肠炎的病理基础,并对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先天性 小肠结肠炎
原文传递
da 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Soave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茜 汤绍涛 +4 位作者 曹国庆 王勇 雷海燕 李帅 李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67,184,共4页
目的探讨daVinci机器人辅助先天性巨结肠Soave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5~8月行daVinci机器人辅助巨结肠Soave拖出术3例。采用四孔技术,调整患儿体位和trocar位置后,完成daVinci机器人与患儿的对接。肠壁浆肌层活检明确病变范围,... 目的探讨daVinci机器人辅助先天性巨结肠Soave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5~8月行daVinci机器人辅助巨结肠Soave拖出术3例。采用四孔技术,调整患儿体位和trocar位置后,完成daVinci机器人与患儿的对接。肠壁浆肌层活检明确病变范围,单级电凝或超声刀游离直肠、乙状结肠系膜。解除机器人与患儿的对接,转至会阴部操作。电凝分离直肠黏膜达腹膜返折水平,采用改进的Soave技术进行吻合。结果移行区1例位于直肠,1例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1例位于乙状结肠上段。手术时间分别为160、170、200min,无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分别为7、7、14d。3例分别随访35、65、88d,1例患儿因吻合口轻度狭窄需每日扩肛,持续1个月后好转,无小肠结肠炎表现。结论da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地应用于婴幼儿巨结肠Soave拖出手术,更清晰地显示系膜血管和盆腔细微的组织结构,操作灵巧,有效避免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 腹腔镜手术 Soave拖出术
下载PDF
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后肛肠功能评价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树成 王维林 +1 位作者 白玉作 王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模式、结肠功能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对其术后肛肠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8例... 目的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模式、结肠功能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对其术后肛肠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8例接受随访的患儿中,4例(4/58)稀便、便频,9例(9/58)污便,5例(5/58)便秘,3例(3/58)小肠结肠炎;钡灌肠结果:结肠形态恢复良好,乙状结肠迂曲减少或消失,与切除肠段长短相关;全部病例术后直肠肛管角(°)较对照组显著开大(123.3±15.1vs79.0±11.6,P<0.01),有症状组又较无症状组显著开大(135.6±15.9vs111.0±14.3,P<0.05)。结肠传输时间(h):与对照组比较,有症状组显著缩短(25.2±5.6vs28.7±7.7,P<0.05。直肠肛管反射3例阳性,2例弱阳性;肛管最大压力(mmHg):便秘组的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211±36vs200±65,P<0.05;211±36vs190±38,P<0.05);向量容积(cm×cmHg2)和对称指数:污便组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较术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381±109vs662±31,P<0.05;0.69±0.32vs0.70±0.07,P<0.05);便秘组对称指数与术前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0.74±0.02vs0.70±0.07,P<0.05)。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结肠功能和括约肌功能多数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和拖出结肠致直肠肛管角开大、肛门括约肌痉挛失迟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先天性 结肠疾病 肛门括约肌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技术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11
作者 汤绍涛 王国斌 阮庆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在不同类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5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短段型25例,常见型114例,长段型20例。其中单纯经肛门Soave拖出手术32例;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70例;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在不同类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5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短段型25例,常见型114例,长段型20例。其中单纯经肛门Soave拖出手术32例;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70例;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57例。主要观察手术过程、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结果在短段型和常见型患儿,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与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时间相同,但肛门解剖时间前者比后两者明显长。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比经肛门Soave手术组高,术后并发症、排便优良率、直肠肛管反射恢复率、肛管静息差、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无明显差异。长段型患儿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均明显比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腹腔镜操作不可缺少。结论对于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根治术,常规应用腹腔镜没有必要,但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手术是更全面的技术,能显著缩短肛门解剖时间,游离更长的病变结肠,更容易判断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范围,观察结肠肛门吻合后肠管是否扭转、腹腔出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先天性 腹腔镜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与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蒋胜昌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与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经肛门Soave术)与观察组(腹腔镜辅助Soave术),每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与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经肛门Soave术)与观察组(腹腔镜辅助Soave术),每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解剖时间及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躯体、情绪、社会、角色及整体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肛门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腹腔镜检查 经肛门SOAVE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果 翁一珍 +1 位作者 魏明发 孙晓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总结心形吻合术治疗巨结肠的经验。 方法 回顾 11年来心形吻合术治疗巨结肠的疗效 ,技术操作及改进 ,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防治。 结果  193例手术患者得到随访者 15 2例 ,早期术后并发症 15例 ,其中尿潴留 2例 ,肠炎 10例 ,吻合... 目的 总结心形吻合术治疗巨结肠的经验。 方法 回顾 11年来心形吻合术治疗巨结肠的疗效 ,技术操作及改进 ,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防治。 结果  193例手术患者得到随访者 15 2例 ,早期术后并发症 15例 ,其中尿潴留 2例 ,肠炎 10例 ,吻合口狭窄 1例 ,肠梗阻 2例。晚期并发症 2 2例 ,其中肠梗阻 2例 ,便秘 5例 ,切口疝 2例 ,肠炎 6例 ,7例偶有污粪。无盆腔、腹腔伤口感染、肛门失禁和死亡。 结论 心形吻合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形吻合术 治疗 先天性巨结肠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芳芳 付晓君 +2 位作者 姜磊 徐建中 鲁正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11期1846-1848,1859,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月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长段型患儿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30...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月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长段型患儿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3~15个月,平均(6.7±3.3)个月,体重5~13kg,平均(7.8±2.6)kg;观察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3.5~14.0个月,平均(6.3±3.5)个月,体重5.5~12.5kg,平均(8.6±2.8)kg。对照组采用开腹改良Soave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肠管长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死亡并发症。2组切除肠管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禁食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肛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改良SOAVE术 先天性巨结肠
原文传递
324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病理特点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钭金法 钱云忠 +8 位作者 熊启星 李民驹 章希圣 汤宏峰 顾伟忠 项志英 卢红莲 冯志刚 朱雄凯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的病理特点及其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324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的术后病理检查的特点,并对照相应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例患儿中,先天性巨结肠(H irschsprung′s d isease...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的病理特点及其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324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的术后病理检查的特点,并对照相应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例患儿中,先天性巨结肠(H irschsprung′s d isease,HD)210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intestinal neuronal dysp lasia,IND)38例,HD伴IND 45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8例,HD伴神经细胞节减少22例,神经节细胞未成熟症1例。不同病理类型在扩张段神经元正常的比例分别为HD88.1%,HD伴IND 24.4%,IND 18.4%,神经节细胞减少症4/8,HD伴神经细胞节减少27.7%,神经节细胞未成熟症0/1。全组有46例患儿术后出现反复小肠结肠炎(EC)。HD、HD伴IND、IND患儿的术后反复EC发生率分别为6.7%、35.6%、28.9%;切缘正常组与切缘IND组术后反复EC发生率分别为8.7%、38.2%;经肛门手术和经腹手术术后EC的发生率分别为18.0%和8.3%。术后仍有反复腹胀、便秘或严重的EC行再次手术9例,其中4例为HD伴IND,1例为IND,3例HD,1例HD伴神经细胞节减少。结论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的神经元分布与大体病理改变有不平衡性,巨结肠同源病较HD神经元分布更不典型;单纯HD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低;切缘仍有IND病变以及经肛门手术是术后反复EC的危险因素;术中冰冻切片对判断切缘神经元有重要意义;IND的切除范围仍有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手术后并发症 病理学 小肠结肠炎 肠神经元发育异常
原文传递
A NEW MODIFICATION OF TRANSANAL SOAVE PULL-THROUGH PROCEDURE FOR HIRSCHSPRUNG’S DISEASE 被引量:21
16
作者 LI Ai-wu ZHANG Wen-tong LI Fu-hai CUI Xin-hai DUAN Xiang-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7-42,共6页
Background One stage transanal Soave pull-through procedure (TSPP) is a recent popular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irschsprung's disease (HD). With no visible scar and a short hospital stay, it is well accepte... Background One stage transanal Soave pull-through procedure (TSPP) is a recent popular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irschsprung's disease (HD). With no visible scar and a short hospital stay, it is well accepted by surgeons and mothers. In the conventional Soave procedure, a long rectal muscular cuff left for anocolic anastomosis migh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enterocolitis and constipa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modified transanal Soave pull-through procedure (MTSPP) which includes an oblique mucosectomy and an oblique anastomosis with a short split muscular cuff.. Methods A review of two groups of HD patients was made: 112 underwent conventional transanal Soave procedure from 1999 to 2001 (group 1) and 140 underwent modified transanal Soave procedure from 2002 to 2004 (group 2).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operative data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data included: age at the operation, operating time, blood loss, time to feeds and hospital stay,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enterocolitis or constipation, need for anal dilatation, postoperative bowel function and perianal skin problem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ith respect to age, gender, length of colon resected, operating time, blood loss and hospital stay. However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enterocolitis, constipation, anastomotic stricture and time needed for anal dilatation were evidently less in group 2 (MTSPP). The mean operating time in group 1 was (106 ± 39) minutes with a range of 60 to 170 minutes; in group 2 was (101 ± 36) minutes with a range of 66 to 190 minutes.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bowel resected in group 1 was (24 ± 7) cm, range 15 to 58 cm; in group 2 was (26 ± 8) cm, range 15 to 70 cm. Two patients, one in each group, required laparoscopic assistance because of long aganglionic colon. Another patient in group 2 required laparotomy because of 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ANAL PULL-THROUGH hirschsprung's disease SOAVE modified procedure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朋 田静 +1 位作者 王晓晖 张书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腹腔镜组,n=30)与传统开腹Soave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腹腔镜组,n=30)与传统开腹Soave手术(开腹组,n=32)。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单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偏高(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常见型巨结肠,可先行经肛门Soave术,必要时选择腹腔镜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SOAVE术 儿童
下载PDF
深化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建军 刘丰丽 +3 位作者 唐维兵 马同胜 黄广锋 冯杰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术前预康复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程序指导到术后6个月的ERAS程序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disease,HSCR)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 目的探讨采用术前预康复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程序指导到术后6个月的ERAS程序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disease,HSCR)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临床病理确诊的53例HSCR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术前预康复和ERAS程序到术后6个月的32例患儿为深化ERAS(D-ERAS)组,未进行预康复仅行术后ERAS程序到术后1个月的21例患儿为ERAS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体重、身高及体质量指数、手术相关资料、留置管道情况、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炎性相关指标、术后非计划再入院次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相关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RAS组术前预康复后体重为(7.50±0.14)kg,ERAS组术前体重为(6.91±0.18)k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RAS组术前预康复后体质量指数为(18.75±0.22)kg/m^2,ERAS组术前体质量指数为(17.05±0.17)kg/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7)。D-ERAS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为(0.94±0.21)次,ERAS组为(1.81±0.38)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采用术前预康复和ERAS程序指导到术后6个月的ERAS程序治疗婴儿HSCR安全、有效,完善了传统ERAS程序,使之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处理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短肌鞘术式治疗儿童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唐小捷 吴杨 向波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短肌鞘术式治疗儿童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明确诊断为HSCR常见型男患儿11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14.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短肌鞘术式治疗儿童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明确诊断为HSCR常见型男患儿11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14.5±8.8)个月,年龄范围为6~72个月。接受传统的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64例(传统手术组),接受改良Soave短肌鞘术48例(改良手术组)。所有患儿均获门诊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直肠肌鞘感染、肌鞘及吻合口狭窄、小肠结肠炎便秘复发、污粪及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120~150 min,平均132 min;改良手术组手术时间125~160 min,平均142 min。两组均术后第2天恢复进食,24~48 h拔除肛管,10 d左右出院。传统手术组随访12个月,出现直肠肌鞘感染3例(4.7%)、肌鞘及吻合口狭窄8例(12.5%)、小肠结肠炎5例(7.8%)、便秘复发4例(6.3%)、污粪/失禁7例(10.9%)。改良手术组随访12个月,出现肌鞘及吻合口狭窄2例(4.2%)、小肠结肠炎1例(2.1%)、便秘复发1例(2.1%)、污粪/失禁4例(8.3%)。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改良手术组在直肠肌鞘感染、肌鞘及吻合口狭窄、小肠结肠炎、便秘复发的发生率上均明显降低,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而言,改良的短肌鞘术式在不明显增加手术难度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少术后便秘复发和小肠结肠炎发生,同时发生污粪和大便失禁的风险未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腹腔镜治疗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与单纯经肛门手术行一期Soave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汤绍涛 王国斌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行一期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优点及常规腹腔镜探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巨结肠患者行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常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组(LTS,n=73),单纯经肛门并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手术组(TS...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行一期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优点及常规腹腔镜探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巨结肠患者行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常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组(LTS,n=73),单纯经肛门并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手术组(TS,n=37)。分析两组手术过程,比较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及近期排便情况。结果:TS组中3例因拖出结肠移行段不明确选择性应用腹腔镜,3例长段型巨结肠单纯经肛门游离系膜困难用腹腔镜游离系膜和脾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移行区位置、小肠结肠炎、肛门狭窄、吻合口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等无显著差异。LTS组肛门部解剖时间51~71min,平均61min,明显短于TS组;手术费用LTS组比TS组平均高约2 000元。LTS组2例患儿因吻合口瘘行肠造瘘术。TS组5例患者需再次手术,1例吻合口瘘行肠造瘘,1例肠扭转,1例肛门回缩、狭窄,2例便秘复发。术后随访3个月~8年,平均4年6个月,两组近期排便功能相似。结论:单纯经肛门Soave术能完成多数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的诊治,费用低于腹腔镜Soave手术,近期排便功能良好,不需常规应用腹腔镜。但当拖出困难、疑为长段型时则应使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是更全面的技术,适于不同类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hirschsprung 腹腔镜检查 并发症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