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马祥华 焦菊英 +2 位作者 温仲明 白文娟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延安燕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恢复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含水量,草地>灌木地>乔木地,自然恢复>自然+... 以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延安燕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恢复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含水量,草地>灌木地>乔木地,自然恢复>自然+人工恢复,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上层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下层不断降低,随土层不断加深,其含量逐步趋于稳定;对于0~60cm土壤平均容重及孔隙度,以灌木地土壤容重相对较大,孔隙度相对较小,乔木地的容重及孔隙度的变化与灌木地相反,并且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延长,土壤容重不断减小,孔隙度不断增加,但是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容重及其孔隙度变化不大;对于0~60cm土层>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自然恢复>自然+人工恢复,随着恢复年限的不断增长,其含量不断增加,而不同植被类型作用下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是其含量在不同土层变化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对退耕地进行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土壤环境特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地 植被恢复 土壤物理特性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土壤结皮理化性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蕊 朱清科 +2 位作者 卜楠 秦伟 安彦川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1-408,共8页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盖度水平结皮的机械组成、养分、化学元素以及土壤因子与生物结皮盖度的相关性和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结皮的发育,土壤有机质、全...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盖度水平结皮的机械组成、养分、化学元素以及土壤因子与生物结皮盖度的相关性和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结皮的发育,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增长趋势,pH值则相反;土壤细砂粒含量(0.25~0.05mm)减少,粗粉粒(0.05~0.01mm)含量增加;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含量也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pH值、细砂粒、粗粉粒、Ca,Mg,Na和Fe含量与生物结皮的形成发育密切相关(P〈0.01)。此外,各土壤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特别是粗粉粒含量和pH值,与其他因子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理化性质 结皮盖度 黄土丘陵沟壑区 吴起县 陕西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尚爱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0,54,共6页
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对策。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对策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承载力及提高途径探讨——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庆瑞 孟庆香 +1 位作者 刘京 齐雁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20,共5页
 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土地降水生产潜力6312kg/hm2,现实生产力1899kg/hm2,人均粮食占有量306kg,仅达到我国规定的最低消费水平。按照国内外中高消费水平计算,现有人口已严重超载。认为当前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  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土地降水生产潜力6312kg/hm2,现实生产力1899kg/hm2,人均粮食占有量306kg,仅达到我国规定的最低消费水平。按照国内外中高消费水平计算,现有人口已严重超载。认为当前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培肥土壤;调整作物结构和布局,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积极采取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合理施肥,发展集流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地承载力 提高途径 生产潜力 现实生产力 消费水平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类型欧李生长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伟 杜俊杰 +3 位作者 王鹏飞 张建成 穆霄鹏 贾璐婷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764-768,共5页
为了探明欧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类型的生长差异,选择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留誉镇槐树沟村黄土丘陵沟壑区为试验区,调查了7种立地类型欧李株丛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栽植欧李均能正常生长,但差异较大,隶... 为了探明欧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类型的生长差异,选择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留誉镇槐树沟村黄土丘陵沟壑区为试验区,调查了7种立地类型欧李株丛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栽植欧李均能正常生长,但差异较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坝地、梯田(阳面)、撩壕阳坡、软埂阳坡、撩壕阴坡、硬埂阳坡及立壁(阳面)。坝地欧李长势最强,其株高、基生新梢长度及粗度分别达到80.57,60.24 cm,3.04 m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立地;立壁欧李长势最弱,其冠幅、根颈直径、根粗和根状茎数量及粗度分别为32.18 cm,9.49,3.60 mm,0.33条,0.27 mm,均极显著低于其他立地,但根冠比最大(9.81∶1);其他立地类型欧李生长情况介于坝地和立壁之间。研究旨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欧李种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立地类型 欧李 地上部生长 地下部生长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雷娜 穆兴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2-398,共7页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以及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制定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采样方法实地采样,分析治沟造地工程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以及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制定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采样方法实地采样,分析治沟造地工程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工程及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延安市南泥湾镇治沟造地工程施工导致的碳排放量为3.76 t·hm-2,表现为碳源效应。其中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的是土地平整工程,碳排放量为2 335.50 t,农田防护工程碳排放最小,不产生碳排放。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使碳储量增加95.34 t·hm-2,表现为碳汇效应。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使碳储量增加了1 119.72 t·hm-2,水田的碳储量增加量最多,为716.54 t·hm-2;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减少导致碳储量减少了1 024.38 t·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碳储量减少量最多,为807.50 t·hm-2。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碳储量抵消了工程施工产生的碳排放,碳储量为91.58 t·hm-2。研究表明,治沟造地工程总体上表现为碳汇效应,有利于区域碳储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沟造地 土地整理 碳排放 黄土高原沟壑区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干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月玲 蔡进军 +2 位作者 张源润 李生宝 蒋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9,共6页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与示范”专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与示范”专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雨水集蓄资料,计算了彭阳中庄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结果表明:(1)示范区雨水资源最大理论潜力为5491000m3,目前就地利用、异地利用和叠加利用3种利用方式的比例分别为36.85%∶1.47%∶61.67%;(2)示范区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为5479732.3m3,占全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的99.79%;(3)目前试区雨水资源现实潜力量为3863997m3,仅占可实现潜力量的73.43%。从试区雨水资源的可实现潜力来看,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资源潜力 丘陵干旱区 小流域 宁南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聚落适宜空间模式研究——以米脂县东沟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田达睿 唐皓 谭静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276,共14页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西部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克难攻坚地,在未厘清地域性特征的情况下,现代城乡规划设计的介入对当地环境和文化产生了较大冲击。以陕北米脂县东沟为例,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利用格网法揭示东...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西部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克难攻坚地,在未厘清地域性特征的情况下,现代城乡规划设计的介入对当地环境和文化产生了较大冲击。以陕北米脂县东沟为例,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利用格网法揭示东沟地形变化与聚落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四象限散点图法和立体网格分维模型测度并评价东沟地形复杂性与聚落集聚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及聚落空间分布效率,总结适宜于沟壑区的聚落空间营建模式。结果表明:(1)东沟聚落从沟口至沟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如聚落逐步偏离河岸,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呈现从高到低、再升高降低的变化等。(2)根据东沟地形复杂度与聚落集聚度的叠加分析,平缓地形中的集聚聚落与复杂地形中的分散聚落属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聚落类型,这两类聚落约占所有聚落总规模的70.5%。(3)东沟聚落的立体网格分维数分段特征明显,其中台地行列式和自由行列式聚落的立体分维数最高,为2.35~2.55。(4)在5种东沟典型人居空间模式中,台地行列式、自由行列式及密集斑块式聚落具有人地协调、空间利用高效的双重特征,可作为丘陵沟壑区聚落空间营建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聚落空间模式 人地协调 立体网格分维 米脂县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投资预算分析
9
作者 焦锋 雷会珠 杨勤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4,共4页
对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前提条件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并在1998 年7 月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实现该目标投资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每平方公里需投资3.287... 对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前提条件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并在1998 年7 月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实现该目标投资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每平方公里需投资3.287×105 元,其中群众自己需投资 2.258×105 元(投工工资1.725×105 元,贷款扶持5.33×104 元),国家投资1.029×105 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生态农业建设 投资预算
下载PDF
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流域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55
10
作者 马玉红 郭胜利 +2 位作者 杨雨林 王小利 杨光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5,共9页
恢复植被是遏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SOC,TSN)积累的重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植被类型的SOC,TSN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辽东栎群落SOC含量为29.5g/kg,其次为黄刺玫,狼牙刺群落11.6~... 恢复植被是遏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SOC,TSN)积累的重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植被类型的SOC,TSN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辽东栎群落SOC含量为29.5g/kg,其次为黄刺玫,狼牙刺群落11.6~21.3g/kg,铁杆蒿(+长芒草)群落为8.4~10.6g/kg。人工建造的刺槐林5.53~11.9g/kg,小叶杨12.8~18.4g/kg,沙棘群落为8.7g/kg,仁用杏为4.7g/kg,苹果园SOC含量3.4~3.9g/kg,退耕苜蓿为4.2g/kg,耕地3.3~4.8g/kg。自然恢复的灌丛群落和人工乔木群落可有效地改变坡面SOC含量与分布。土壤有机碳氮具有显著线性关系,而C/N比例和作用区间随着农田到林地的演变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有机碳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功能群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 被引量:63
11
作者 戚德辉 温仲明 +2 位作者 王红霞 郭茹 杨士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420-6430,共11页
研究黄土丘陵区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对于深入理解植物对丘陵山地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不同微地形环境(坡向、坡位)下的不同功能群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 研究黄土丘陵区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对于深入理解植物对丘陵山地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不同微地形环境(坡向、坡位)下的不同功能群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和细根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叶氮含量(LN)、叶磷含量(LP)、根氮含量(RN)、根碳含量(RC)、叶碳/叶氮(LC/LN)、叶碳/叶磷(LC/LP)、叶氮/叶磷(LN/LP)、根碳/根氮(RC/RN)和根氮/根磷(RN/RP)在科属间差异显著(P<0.05),而叶碳含量(LC)、根磷含量(RP)和根碳/根磷(RC/RP)在科属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科属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不同,禾本科细根C/N在阴坡、阳坡差异性显著,豆科植物根N含量在不同坡位间差异显著(P<0.05);菊科植物叶N含量、叶C含量、根N含量、叶片C/N和细根C/N在不同坡位间差异显著(P<0.05)。(3)禾本科植物在中坡位受N、P元素共同影响,在其它坡位主要受N元素限制;豆科植物在中坡位和上坡位主要受P元素限制,在下坡位和峁顶受N、P元素共同影响;菊科植物上坡位受N、P元素共同影响,在其他坡位主要受N元素限制。研究表明,不同科属植物在不同微地形条件下受限的营养元素不同,对丘陵多变环境也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功能群 生态化学计量 微地形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减沙作用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刘晓燕 王富贵 +3 位作者 杨胜天 李晓宇 马红斌 何兴照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3-800,共8页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减沙作用很可能一直被低估。本文分析了梯田对坡沟产水产沙的调控机制,认为水平梯田不仅可大幅减少自身产沙量,而且还可截留上方来沙,并通过减少坡面径流下沟实现沟谷减沙;有埂水平梯田对流域的减沙潜力可达65%~...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减沙作用很可能一直被低估。本文分析了梯田对坡沟产水产沙的调控机制,认为水平梯田不仅可大幅减少自身产沙量,而且还可截留上方来沙,并通过减少坡面径流下沟实现沟谷减沙;有埂水平梯田对流域的减沙潜力可达65%~90%。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和第五副区不同时期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多年平均降雨情况下不同规模水平梯田对流域的减沙作用;引入梯田比和减沙幅度的概念,构建了不同规模水平梯田与减沙幅度的关系式,可用于大空间尺度上水平梯田减沙作用的定量评价。分析认为,在梯田比5%~30%范围内,梯田比几乎与减沙幅度成正比;当梯田比大于35%~40%后,其减沙作用基本稳定在90%左右。水平梯田对洪水含沙量的削减作用不明显,对雨强的产沙响应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平梯田 减沙作用 方法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4种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特征及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吴江琪 马维伟 +1 位作者 李广 陈国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3-138,共6页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李家堡乡的荒草地、文冠果林地、沙棘林地和柠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被类型土壤的物理特征及其渗透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各...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李家堡乡的荒草地、文冠果林地、沙棘林地和柠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被类型土壤的物理特征及其渗透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各孔隙度和通气度呈下降趋势。4种植被类型中荒草地的土壤容重最大,孔隙度及通气度最小,而柠条灌丛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及通气度最大。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值为柠条灌丛最大,文冠果林和沙棘林次之,荒草地最小;柠条灌丛0—40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蓄水量、排水能力比荒草地分别高出了23.00%,22.51%,15.02%,12.76%,61.28%,且方差分析表明差异显著。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符合对数曲线,各土层土壤的渗透性系数R^2为0.937 9~0.986 9,且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与荒草地相比,柠条灌丛的入渗速率和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高于荒草地,能更好地改变土壤物理特征,应该增加柠条灌丛林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黄土丘岭沟壑区 土壤物理特征 渗透特征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人工柠条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振国 黄建成 +1 位作者 焦菊英 白文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应用时空互代方法,以柠条林为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利用年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空间变异及其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各环境因子对... 应用时空互代方法,以柠条林为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利用年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空间变异及其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各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海拔、坡度和坡向等环境因子与人工林地土壤养分间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和地形与人工林地土壤养分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人工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均增加,与利用年限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速效磷的增加量不明显,全磷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速效钾经过多年积累有明显的增加。从土壤养分指数模型可以算出该区的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约需35a能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速效钾则约需27a才能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人工林 空间变异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效水和持水能力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航 严方晨 +2 位作者 焦菊英 唐柄哲 张意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889-3898,共10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坊塌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离心机法测定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不同吸力下的土壤含水率,并利用Van Gennuchten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坊塌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离心机法测定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不同吸力下的土壤含水率,并利用Van Gennuchten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有效性和持水性。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但是其斜率基本不变且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都呈近似的"S"型;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水范围分别为22.65%—26.80%、23.97%—28.13%,除白羊草群落和刺槐林外呈现出多年生蒿禾类群落低于灌木群落而高于一年生草本群落的变化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持水能力在0—10 cm土层没有显著性差异,在10—20 cm呈现出多年生蒿禾类群落低于灌木群落而高于一年生草本群落,其中白羊草群落最大,刺槐林最低。刺槐林有效水分和土壤持水能力都较低,建议适当采取间伐并促进其近自然化恢复来实现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尽量避免在阳坡缺水地区种植刺槐。对于研究地区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植被恢复和科学合理的进行植被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有效水 土壤持水能力
下载PDF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面径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金雁海 柴建华 +1 位作者 朱智红 菅汀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2-295,298,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坡面径流和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以内蒙古的宁城、和林和东胜三地区的64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三年的定位观测,分析比较了各因子对坡面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区,坡面径流主要受降雨、植被以及人为等因素... 为了进一步探讨坡面径流和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以内蒙古的宁城、和林和东胜三地区的64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三年的定位观测,分析比较了各因子对坡面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区,坡面径流主要受降雨、植被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径流量成正相关关系;林分密度,林冠的冠幅与径流量为负相关关系;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农业措施方面,不同的措施引发不同的径流状况,良好的措施可减小径流,破坏行为加深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坡面径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土峁状丘陵区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翟辉 张海 +1 位作者 张超 周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91,共8页
【目的】研究陕西退耕还林中不同类型林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从微生物的角度对当地典型植被类型做出评价,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培育结构合理、生态功能良好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米脂县境内退耕坡地5种人工林(柠条林、... 【目的】研究陕西退耕还林中不同类型林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从微生物的角度对当地典型植被类型做出评价,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培育结构合理、生态功能良好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米脂县境内退耕坡地5种人工林(柠条林、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和新疆杨林)为对象,撂荒坡地为对照,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AWCD)、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及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多酚类和胺类)的利用特征;运用主成分法(PCA)分析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特征。【结果】5种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显著提高,不同类型林分土壤AWCD值大小依次为:柠条林>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新疆杨林>对照;5种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均显著提高,其中柠条林土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4种类型林分(P<0.05),而土壤Mc Intosh指数以刺槐林最大;5种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多酚类以及胺类6类碳源的利用率均高于对照,而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率不同。糖类是5种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而多酚类和胺类利用率较低。PCA分析显示主成分1和主成分2贡献大的碳源分别为20种和17种,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油松林、新疆杨林和对照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碳源利用特征,而柠条林、刺槐林和侧柏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各自独特的碳源利用模式,且柠条林分布在PC轴的正方向,表明柠条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结论】黄土峁状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峁状丘陵区 不同类型林分 土壤微生物 BIOLOG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径流损失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奇伯 齐实 +1 位作者 孙立达 吴晓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共4页
采用表土人工堆积小区试验方法 ,研究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西吉县的坡耕地径流损失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由径流损失造成的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下降不可忽视 ,坡耕地平均每年每损失 1mm径流会导致供试作物春... 采用表土人工堆积小区试验方法 ,研究了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西吉县的坡耕地径流损失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由径流损失造成的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下降不可忽视 ,坡耕地平均每年每损失 1mm径流会导致供试作物春小麦减产 9.7% ,马铃薯减产 5 .0 % ,春小麦产量受径流损失的影响是马铃薯的 2倍 ;不同坡度坡耕地春小麦每年因径流损失减产 41.7%~ 6 4.0 % ,马铃薯减产2 1.5 %~ 33.0 % ,每年由此所造成的粮食减产分别是坡耕地和农业用地粮食总产量的 73 .3%和 16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坡耕区 径流损失 土地生产力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油松刺槐混交林蒸腾耗水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彩风 张志强 +2 位作者 郭军庭 查同刚 孙建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了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分蒸腾耗水规律,以位于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内密度为2 450株/hm2的16 a油松刺槐混交林为对象,在2008年7—10月,应用热扩散探针技术(TDP)对油松和刺槐4个径阶共17株样木进行蒸腾液流野外实地定... 为了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分蒸腾耗水规律,以位于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内密度为2 450株/hm2的16 a油松刺槐混交林为对象,在2008年7—10月,应用热扩散探针技术(TDP)对油松和刺槐4个径阶共17株样木进行蒸腾液流野外实地定位连续观测,同时对环境因子进行同步连续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典型晴天条件下,油松和刺槐树干液流速率在液流启动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开始快速下降时间和峰值波动范围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2树种不同径阶单木日均蒸腾量的大小排序为油松12 cm>10 cm>6 cm>8 cm,刺槐12 cm>8 cm>6 cm,呈现出日蒸腾量随胸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太阳辐射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油松和刺槐树木冠层蒸腾的主要因子;2008年7—10月油松刺槐混交林月蒸腾耗水量分别为30.8、24.1、26.3和18.4 mm,总蒸腾量小于同期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刺槐混交林 树干液流 蒸腾耗水 环境因子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柳枝稷的生长发育与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姜峻 李代琼 黄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78,88,共5页
1992—1998年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在山地、川地引种10份原产美国的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材料,经过7 a测定,数据表明柳枝稷在3~5 a生长高峰期对土壤水分需求最大,产量最高。从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来看,柳枝稷草地在80—... 1992—1998年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在山地、川地引种10份原产美国的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材料,经过7 a测定,数据表明柳枝稷在3~5 a生长高峰期对土壤水分需求最大,产量最高。从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来看,柳枝稷草地在80—200 cm土层已经形成土壤干层,而且在经过生长季节降雨和休闲期的雨雪水分补充不能够补偿,这主要是维持较大的生产力造成。柳枝稷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有较强的适应性,这对当地人工草地建造、天然草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柳枝稷驯化栽培的人工草地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立地条件下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特征的比较,以揭示柳枝稷的生态适应性对其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利用牧草资源、提高草地的生产能力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柳枝稷 生产力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