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被引量:
21
1
作者
赵姚阳
刘文兆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1,共7页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并以休闲地和几种一年生作物地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雨季降水对苜蓿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周期...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并以休闲地和几种一年生作物地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雨季降水对苜蓿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周期相吻合,但总体上朝着土壤不断干化的方向发展;②经过一个雨季,苜蓿地的土壤贮水量与平均含水量分别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休闲地与4月份持平;③相同的降水对不同作物地的补给效果不同,以3m土层计算,苜蓿地的农田蒸散量与谷子、玉米相当,比豆子地高,但要低于高粱地;④长期种植苜蓿引起的深层土壤干化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干化土地的水分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土壤水分
动态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光
荣丽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200—300 cm处水分含量仅为5.8%~7.1%,而油松林地200 cm以下与荒草地含水量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15%左右,侧柏、沙棘、苹果土壤水分利用主要在20—200 cm范围内。雨季,天然降雨虽对林地水分含量有所补充,但只表现在0—50 cm表层,且各个植被类型间表现不明显;与荒草相比,油松群落土壤有机碳氮提高了9.3%,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沙棘、侧柏和刺槐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虽低于荒草群落,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碳氮累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种参考作物需水量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白一茹
汪有科
汪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4,共4页
利用米脂地区2000—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以FAO56-PM方程计算结果为标准,通过线性回归、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偏差,在日、月及年时间尺度上分析、评价10种ET0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除Hargreaves和Turc模型外,其他8种模型计算的日ET0值与F...
利用米脂地区2000—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以FAO56-PM方程计算结果为标准,通过线性回归、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偏差,在日、月及年时间尺度上分析、评价10种ET0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除Hargreaves和Turc模型外,其他8种模型计算的日ET0值与FAO56-PM的R2均大于0.9。不同模型与FAO56-PM日ET0值的RMSE为0.35~1.78。多数计算模型在冬季(11、12、1月)和春季(2、3、4月)的准确性高,而在5—10月表现较弱。通过年值分析发现Priestley-Taylor、FAO24-BC和Penman这3种模型与FAO56-PM计算值最为接近。而对于FAO24-Rad、Makkink、Hargreave与Turc等参数较少的公式,在应用时利用当地气象要素进行经验系数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需水量
对比研究
计算方法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Penman-Montieth公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高峻
郑曼
+1 位作者
孟平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9-723,共5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杏树—黄芪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杏园间作黄芪2a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和清耕杏园中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层次性和水平分布差异性。杏园间作黄芪2a后,可使0~60cm...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杏树—黄芪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杏园间作黄芪2a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和清耕杏园中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层次性和水平分布差异性。杏园间作黄芪2a后,可使0~60cm土层土壤密度降低0.8~1.4g.cm-3;土壤总空隙度、土壤稳定入渗率分别增加1.6~4.7个百分点、0.10~0.35mm.min-1;全N、全K以及速效N、速效K含量分别增加0.10~0.32、0.8~5.5g.kg-1、1.3~13.3、3.0~33.7mg.kg-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0.52g.kg-1,其中,0~20cm土层增加量尤为显著,可达0.4~0.5g.kg-1;但全P及速效P含量有所降低,0~60cm土层分别降低0.02~0.15g.kg-1和0.07~1.48mg.kg-1。间作黄芪对距离树行不同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同,距离树行越近,越明显。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稳定入渗率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与土壤空隙度呈正相关。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幼龄期果园间作黄芪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适于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杏-黄芪果药复合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史敏华
张剑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工农业污染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林草植被恢复的前景,明确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内容。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
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工农业污染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林草植被恢复的前景,明确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内容。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工矿区土地复垦等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晋西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被引量:
21
1
作者
赵姚阳
刘文兆
濮励杰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中国科学院
出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2011
40101007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2003)联合资助。
文摘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并以休闲地和几种一年生作物地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雨季降水对苜蓿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周期相吻合,但总体上朝着土壤不断干化的方向发展;②经过一个雨季,苜蓿地的土壤贮水量与平均含水量分别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休闲地与4月份持平;③相同的降水对不同作物地的补给效果不同,以3m土层计算,苜蓿地的农田蒸散量与谷子、玉米相当,比豆子地高,但要低于高粱地;④长期种植苜蓿引起的深层土壤干化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干化土地的水分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关键词
苜蓿
土壤水分
动态
黄土丘陵沟壑区
Keywords
alfalfa
soil
moistur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hill
-
gu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光
荣丽媛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河北省广宗县职教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3,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黄土高原坡面土壤有机碳组分迁移转化与碳库的源汇效应"
文摘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200—300 cm处水分含量仅为5.8%~7.1%,而油松林地200 cm以下与荒草地含水量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15%左右,侧柏、沙棘、苹果土壤水分利用主要在20—200 cm范围内。雨季,天然降雨虽对林地水分含量有所补充,但只表现在0—50 cm表层,且各个植被类型间表现不明显;与荒草相比,油松群落土壤有机碳氮提高了9.3%,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沙棘、侧柏和刺槐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虽低于荒草群落,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碳氮累积
Keywords
hill
and
gu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artificial
vegetation
soil
moisture
carb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分类号
S152.75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种参考作物需水量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白一茹
汪有科
汪勇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榆林市园林管理处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4,共4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0AA10A302-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8B05)
文摘
利用米脂地区2000—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以FAO56-PM方程计算结果为标准,通过线性回归、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偏差,在日、月及年时间尺度上分析、评价10种ET0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除Hargreaves和Turc模型外,其他8种模型计算的日ET0值与FAO56-PM的R2均大于0.9。不同模型与FAO56-PM日ET0值的RMSE为0.35~1.78。多数计算模型在冬季(11、12、1月)和春季(2、3、4月)的准确性高,而在5—10月表现较弱。通过年值分析发现Priestley-Taylor、FAO24-BC和Penman这3种模型与FAO56-PM计算值最为接近。而对于FAO24-Rad、Makkink、Hargreave与Turc等参数较少的公式,在应用时利用当地气象要素进行经验系数校正。
关键词
参考作物需水量
对比研究
计算方法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Penman-Montieth公式
Keywords
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comparative
study
calculation
methods
hill
and
gu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Penman-Montieth
equation
分类号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高峻
郑曼
孟平
张劲松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9-723,共5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3A0501)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科技支撑项目(200377-2)
文摘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杏树—黄芪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杏园间作黄芪2a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和清耕杏园中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层次性和水平分布差异性。杏园间作黄芪2a后,可使0~60cm土层土壤密度降低0.8~1.4g.cm-3;土壤总空隙度、土壤稳定入渗率分别增加1.6~4.7个百分点、0.10~0.35mm.min-1;全N、全K以及速效N、速效K含量分别增加0.10~0.32、0.8~5.5g.kg-1、1.3~13.3、3.0~33.7mg.kg-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0.52g.kg-1,其中,0~20cm土层增加量尤为显著,可达0.4~0.5g.kg-1;但全P及速效P含量有所降低,0~60cm土层分别降低0.02~0.15g.kg-1和0.07~1.48mg.kg-1。间作黄芪对距离树行不同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同,距离树行越近,越明显。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稳定入渗率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与土壤空隙度呈正相关。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幼龄期果园间作黄芪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适于当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杏-黄芪果药复合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Keywords
hill
-
gu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s
Armeniaca
sibirica-Astragalus
system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史敏华
张剑英
机构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林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题(2002BA516A17-11-01)
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011024)
文摘
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工农业污染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林草植被恢复的前景,明确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内容。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工矿区土地复垦等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晋西地区
Keywords
hill
-
gu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
measures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赵姚阳
刘文兆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杨光
荣丽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种参考作物需水量模型对比分析
白一茹
汪有科
汪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高峻
郑曼
孟平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史敏华
张剑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