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质陡高边坡地震动力稳定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玲玲 陈敏中 钱胜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简述了岩质陡高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建立了评价稳定性的计算公式。结合马崖高陡边坡实例,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动态特性、地震动力响应,并给出了可能滑裂面的抗剪断强度储备比值。其结果能够... 简述了岩质陡高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建立了评价稳定性的计算公式。结合马崖高陡边坡实例,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动态特性、地震动力响应,并给出了可能滑裂面的抗剪断强度储备比值。其结果能够合理地评价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陡高边坡 地震动力分析 动态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岩石高陡边坡的岩体模型及其参数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永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7-84,共8页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通常将边坡岩体的模型抽象为地质模型、力学模型及几何模型三种。本文提出应根据分析方法的侧重点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即针对三维相似模型试验建立地质概化模型;针对块体稳定分析建立块体一夹层模型;针对数值模...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通常将边坡岩体的模型抽象为地质模型、力学模型及几何模型三种。本文提出应根据分析方法的侧重点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即针对三维相似模型试验建立地质概化模型;针对块体稳定分析建立块体一夹层模型;针对数值模拟建立等效连续模型。文中结合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建立了这三种模型并确定相应的参数。模型试验与计算成果基本一致,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边坡 稳定性 地质模型 参数
下载PDF
秦望山隧道南口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郝社锋 蒋波 +3 位作者 喻永祥 宋京雷 徐昊 孙少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89-97,共9页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和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边坡稳定性受岩土体力学性质、地形地貌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本文以秦望山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边坡治理前后不同工况下边...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和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边坡稳定性受岩土体力学性质、地形地貌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本文以秦望山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边坡治理前后不同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加固后各工况下坡体位移均明显减小;通过对治理后滑坡的裂缝变形和锚索应力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边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稳定性 数值模拟 治理 评价
下载PDF
云南犁地坪水库溢洪道泄槽设计与边坡处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66,78,共4页
云南省犁地坪水库溢洪道布置在高陡岩质边坡上。针对溢洪道在基础开挖施工过程中泄槽Ⅰ段基础发生垮塌导致泄槽左侧底板悬空、泄槽Ⅱ段存在部分建基面岩体较破碎等问题,采取调整溢洪道轴线及上部结构布置,泄槽Ⅰ段下部基础采用混凝土置... 云南省犁地坪水库溢洪道布置在高陡岩质边坡上。针对溢洪道在基础开挖施工过程中泄槽Ⅰ段基础发生垮塌导致泄槽左侧底板悬空、泄槽Ⅱ段存在部分建基面岩体较破碎等问题,采取调整溢洪道轴线及上部结构布置,泄槽Ⅰ段下部基础采用混凝土置换地基、固结灌浆和设置锚杆以及泄槽左下方山体边坡增加挂网喷锚支护等综合加固处理措施;纵坡较陡的泄槽Ⅱ段采取清除基础破碎岩体、底板设置锚筋桩和两边墙外侧增设止滑翼墙等措施,消除了溢洪道失稳的安全隐患。工程已投入使用4 a,运行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溢洪道 基础处理 止滑翼墙
下载PDF
岩坡坡面裂隙网络智能识别与参数提取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紫杉 王述红 +1 位作者 王鹏宇 王存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40-2248,共9页
作为高陡岩质边坡建模的重要先决条件,快速精准地进行岩坡表面裂隙网络的参数化建模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研究引入深度学习技术与智能算法聚类思想,提出了一种结合无人机摄影技术的高陡边坡坡面裂隙网络智能识别与几何参数提取的方... 作为高陡岩质边坡建模的重要先决条件,快速精准地进行岩坡表面裂隙网络的参数化建模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研究引入深度学习技术与智能算法聚类思想,提出了一种结合无人机摄影技术的高陡边坡坡面裂隙网络智能识别与几何参数提取的方法。采用空洞卷积算法对传统U-net分割识别网络进行改进,并运用GMM-EM算法对识别出的二值图中的裂隙进行聚类,最后引入RANSAC算法实现裂隙面的几何参数自动提取并运用DICE相似系数对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裂隙提取的准确率高于97%,相较于传统算法有所提高。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鲁奎山铁矿边坡工程,实现了高陡岩坡表面裂隙信息的快速采集,为后续高陡岩质节理边坡建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岩体裂隙识别 深度学习 U-net网络 高斯混合聚类
下载PDF
富龙石质高陡边坡下棚洞适用性及联合支护效果分析(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国民 李国锋 +2 位作者 杨磊 秦鲜卓 王浩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120,共9页
以石质高陡边坡下修建富龙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深挖路堑的劣势,提出并成功实施了柱式棚洞的变更方案;进而针对全断面开挖法,在对边坡自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分别模拟了半暗挖地段采用与不采用联合支护(微型倾斜锚桩、锚杆、喷... 以石质高陡边坡下修建富龙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深挖路堑的劣势,提出并成功实施了柱式棚洞的变更方案;进而针对全断面开挖法,在对边坡自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分别模拟了半暗挖地段采用与不采用联合支护(微型倾斜锚桩、锚杆、喷射混凝土的组合)时地层的受力及变形,定量分析了联合支护的效果,进行半暗部开挖后由于自重应力场导致的位移最大约2.1mm,而施做联合支护对降低位移作用微弱,反而提高了部分围岩区域的内部应力值,加剧了边墙围岩内部的应力集中,说明完整性、均质性较好的石质高陡边坡下采用联合支护对抑制地层变形、改善地层受力状况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富龙线石质高陡边坡下修建公路时优先采用棚洞方案是可行的,且在此条件下修建棚洞时可根据情况改进微型倾斜锚桩、锚杆、喷射混凝土的联合支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柱式棚洞 有限元分析 联合支护 石质高陡边坡
原文传递
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在陕北某景区边坡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7
作者 赵师军 石鹏程 《陕西水利》 2023年第9期130-132,共3页
工程位于神木市秃尾河河谷,开发为集峡谷漂流、林间康养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河谷沟道两侧边坡,泥岩和砂岩差异风化严重,砂岩呈碎裂块状,泥岩呈中~厚层构造,易引发崩塌地质灾害,对景区的正常运营产生安全隐患,传统的锚喷支护或单一SNS主... 工程位于神木市秃尾河河谷,开发为集峡谷漂流、林间康养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河谷沟道两侧边坡,泥岩和砂岩差异风化严重,砂岩呈碎裂块状,泥岩呈中~厚层构造,易引发崩塌地质灾害,对景区的正常运营产生安全隐患,传统的锚喷支护或单一SNS主动防护网防护,不能满足景区的景观需要,为此创新性地提出将SNS主动防护网与植被混凝土结合起来,实现了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的效果,在高陡崩塌岩质边坡的绿化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绿化 植被混凝土 主动防护网 高陡岩质边坡 生态治理
下载PDF
北京千灵山生态修复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辉旭 王小烈 +6 位作者 王红才 郭彬彬 朱立新 赵卫华 李阿伟 孙东生 马越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04-410,共7页
开采形成的矿山岩质高陡边坡,造成山体缺损、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容易产生边坡失稳、崩塌滑落等地质灾害,急需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本文以北京市西郊千灵山生态修复岩质高陡边坡为例,根据地质雷达实测剖面分析及室内试验得到的岩体内部结... 开采形成的矿山岩质高陡边坡,造成山体缺损、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容易产生边坡失稳、崩塌滑落等地质灾害,急需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本文以北京市西郊千灵山生态修复岩质高陡边坡为例,根据地质雷达实测剖面分析及室内试验得到的岩体内部结构信息和岩石力学参数,建立了生态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并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千灵山岩质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非降雨、降雨(饱水)条件下自然岩石边坡和生态修复后的边坡其安全系数分别为17、12.5、5、2;边坡变形以坡脚和生态带区域的中下部位最大,边坡潜在滑动面主要沿坡脚45°方向上扩展。因此,岩石边坡坡脚和生态带区域的中下部位应是重点加固区,需通过锚杆加固和有效排水对之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地质雷达探测 强度折减法 岩石力学 生态袋修复 边坡安全系数
下载PDF
高陡路堑岩质边坡潜在落石灾害评估及防护建议
9
作者 姬中民 孙军红 +3 位作者 伍法权 陈天立 李振华 陈新明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130,共12页
为评估高陡路堑岩质边坡潜在落石的危害风险,以连云港中云台山人工开挖高陡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调查及结构面分析,识别出研究边坡危岩破坏机制主要为风化破坏、平面滑动破坏、楔形体破坏和倾倒破坏,并据此确定了3个潜在落石源... 为评估高陡路堑岩质边坡潜在落石的危害风险,以连云港中云台山人工开挖高陡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调查及结构面分析,识别出研究边坡危岩破坏机制主要为风化破坏、平面滑动破坏、楔形体破坏和倾倒破坏,并据此确定了3个潜在落石源区及可能运动剖面。结合现场实际工况特征,基于原位试验测定了运动剖面所涉及的5种坡面材料(坚硬变粒岩、变粒岩散在覆盖较低植被、常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及沥青路面)的法向和切向恢复系数,分别为0.39、0.44、0.47、0.51、0.42和0.84、0.78、0.85、0.88、0.92。综合上述参数,采用RocFall V.4.0程序对研究边坡进行落石灾害分析及防护措施测试。结果表明:无防护措施下,3个剖面上57.7%~61.6%的落石可侵入公路,最大回弹高度可达23.52~26.52 m;随下落高度增加,落石平动速度及总动能呈显著增大趋势,在高速公路区域各剖面落石速度均大于24 m·s^(-1),最大总动能可达1252.4~1711.3 kJ。现有防护措施下,95%的落石被第一、二道防护网拦截,仅存在少数落石逃逸,对超防护能级落石,现有措施可能面临挑战,加强巡视、铺设高吸能材料及原地支护或分解可能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相关研究思路及获得的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边坡落石灾害风险减轻及防护措施构建、加强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危害风险评估 数值仿真 潜在落石灾害 高陡岩质边坡 破坏机制
原文传递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陡岩质边坡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敏敏 徐超 石振明 《勘察科学技术》 2017年第2期58-61,共4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测绘技术,主要利用激光测距原理来获取目标实物的三维坐标数据,然后通过一些后处理方法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模型。目前,该技术在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尝试与研究,但总体来讲还为数不多。该文结...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测绘技术,主要利用激光测距原理来获取目标实物的三维坐标数据,然后通过一些后处理方法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模型。目前,该技术在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尝试与研究,但总体来讲还为数不多。该文结合具体的高陡岩质边坡工程的地质调查工作实例,阐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详细地介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成果提取应用——主要包括图切工程地质剖面获取和危岩体调查等。文章的最后,就该技术在高陡岩质边坡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的优点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高陡岩质边坡 地质调查 工程应用
原文传递
高陡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会中 王吉亮 +6 位作者 杨静 黄孝泉 王团乐 刘冲平 廖立兵 潘金鹤 肖云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5-87,共3页
针对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借助Adam三维数码照相技术在地质编录的独特优势,结合三维块体稳定性分析技术,建立了一套高陡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研究的系统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确定块体发育位... 针对高陡边坡稳定性问题,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借助Adam三维数码照相技术在地质编录的独特优势,结合三维块体稳定性分析技术,建立了一套高陡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研究的系统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确定块体发育位置、特征、规模及稳定性,且高效、准确、安全,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三维数码照相 块体调查 失稳模式分析 三维极限平衡
下载PDF
基于航空影射测量技术的岩质边坡裂隙孔径解译方法研究
12
作者 董少华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5期230-232,235,共4页
天然岩石裂隙的孔径对岩体的变形与强度特性以及裂隙岩体的水动力特性有显著影响,而传统的测量方法对于复杂山区高陡岩质边坡的数据采集不够精确。针对该问题,通过无人机多角度拍物摄影测量技术,建立岩石边坡高分辨率三维模型,获取裂缝... 天然岩石裂隙的孔径对岩体的变形与强度特性以及裂隙岩体的水动力特性有显著影响,而传统的测量方法对于复杂山区高陡岩质边坡的数据采集不够精确。针对该问题,通过无人机多角度拍物摄影测量技术,建立岩石边坡高分辨率三维模型,获取裂缝边缘特征点,借助坐标投影和变换对裂缝张开形态进行表征,并利用垂直测量线确定裂缝中轴线,根据裂缝的形状解释孔径。以山西省某铁路施工现场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裂缝孔径具有显著的区间效应和尺寸效应,裂缝的最佳采样长度约为0.5~1 m,当测量线间距为采样长度的1%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孔径解释结果,同时不同方位裂缝的孔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但一般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伽马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高陡岩质边坡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露天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岩体结构面信息自动识别
13
作者 茅娜 张文明 孙侃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岩体结构面的识别与解译在露天采石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陡岩质边坡而言,传统的勘察手段效率低且危险性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的高陡岩质边坡三维实景建模精度低且自动解译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贴近摄... 岩体结构面的识别与解译在露天采石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陡岩质边坡而言,传统的勘察手段效率低且危险性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的高陡岩质边坡三维实景建模精度低且自动解译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高陡岩质边坡岩体结构面信息的精细化调查方案,并在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长岭山露天采石场崩塌地质灾害调查中完成了实例应用,该方法使用大疆M300 RTK无人机搭载DJI P1相机完成倾斜摄影测量与贴近摄影测量工作,建立高精度的露天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的实景三维模型和高密度三维点云,通过区域生长算法自动解译其岩体结构信息。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进行岩体结构面调查所提取到的信息准确度高、可视化效果好,且计算效率高,可为类似边坡实际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采石场 高陡岩质边坡 贴近摄影测量 岩体结构面 自动识别 无人机
下载PDF
路基高陡石质边坡下柱式棚洞的应用与施工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华 《铁道建筑技术》 2016年第12期78-80,94,共4页
富龙高速公路K15+660-K15+800段路线原设计以路堑形式通过,该地段为喀斯特地貌山区,地势险要,施工机械(挖机、钻机)难以进入坡顶,且上部开挖面较窄,设备无工作平台,难以进行施工作业。路堑边坡下方为进场道路和农田,峭壁石方爆破后... 富龙高速公路K15+660-K15+800段路线原设计以路堑形式通过,该地段为喀斯特地貌山区,地势险要,施工机械(挖机、钻机)难以进入坡顶,且上部开挖面较窄,设备无工作平台,难以进行施工作业。路堑边坡下方为进场道路和农田,峭壁石方爆破后无法控制落石走向。道路下方为部分旱地、水稻田和河道,爆破后滚落石渣对下部农田、河道破坏污染严重。K15处采用单幅柱式棚洞形式通过,减小了边坡的开挖高度,明显减少对山体的破坏,从而保护了山体上的植被。另外棚洞对高边坡除具有支挡作用,同时还具有公路隧道的功能,其结构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仅节约了投资,而且消除了高陡边坡顶部危岩、浮石危及公路安全,保证了公路建设与运营的安全。利用改装台车整体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小了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石质边坡 柱式棚洞 棚洞施工
下载PDF
添加剂对高陡岩石边坡人工基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桂娟 曾小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4-158,共5页
为解决工程技术中的人工基质粘结性、通透性及有机养分问题,对添加水泥、木屑、稻草及泥炭土等的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结果显示:水泥加入土壤后,不仅导致pH值的显著上升,还引起土壤的硬化及最大持水量的显著降低(P<0.05)。使用酸... 为解决工程技术中的人工基质粘结性、通透性及有机养分问题,对添加水泥、木屑、稻草及泥炭土等的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结果显示:水泥加入土壤后,不仅导致pH值的显著上升,还引起土壤的硬化及最大持水量的显著降低(P<0.05)。使用酸度矫正液Ⅲ进行基质改良,水泥添加量完全可以超过基质质量的2.0%。木屑和泥炭土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持水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粘结剂引起的土壤硬化(P<0.05)。由于2mm直径的稻草会造成土壤过度松散,可能降低基质的抗侵蚀能力,所以不宜应用。通过试验,确定了进一步深入试验的各添加成分的上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石边坡 人工客土基质 粘结剂 成孔材料 有机质
下载PDF
高陡石质边坡生态修复初期植物组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握权 李志丹 高桂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9-767,共9页
以广东石质边坡14种常用植被为研究对象,设置15种组合,利用液压喷播优化基质,观测植被群落初期动态变化特征及基质硬度与基础呼吸特性,以期为高陡石质立面中后期植被群落生长提供合理的预测。结果显示,各指标主要受草本植物组合比例影... 以广东石质边坡14种常用植被为研究对象,设置15种组合,利用液压喷播优化基质,观测植被群落初期动态变化特征及基质硬度与基础呼吸特性,以期为高陡石质立面中后期植被群落生长提供合理的预测。结果显示,各指标主要受草本植物组合比例影响。初期呈现茂盛生长的草本植物群落组合,显著影响乔、灌木的成活率、生长高度和生物量(p<0.05)。随时间延长,基质基础呼吸值随草本植物比例增加及组合覆盖速率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即过快的草本覆盖速度反而抑制了土壤呼吸。基质硬度随组合物种多样性及地下生物量的增加而降低,即在施工早期,根部初期生长较慢的植物种占据优势可有效提高基质硬度,增强坡体土壤稳固性。组合总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表明合理的草本植物喷播比例是影响高陡石质边坡生态修复草、灌、乔各目标植物在时空上逐步向稳定和合理的分布格局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石质边坡 生态修复 植物组合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