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蹼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晗沛 李思睿 +4 位作者 李欢 吴祥波 梅斌 汪迎晖 徐海波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索颈动脉蹼(carotid web,CaW)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 MRI)的信号及形态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的10例颈动... 目的探索颈动脉蹼(carotid web,CaW)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 MRI)的信号及形态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的10例颈动脉蹼的患者,从多序列多方位分析颈动脉蹼磁共振的信号及形态特点。结果颈动脉蹼的磁共振信号特点为T1WI表现为均匀等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不减低,增强后明显强化。10例颈动脉蹼患者中出现等信号管壁增厚10例(100%),突向管腔10例(100%),管腔内分隔9例(90%),双腔征8例(80%),瓣膜征6例(60%),对比剂瘀滞3例(30%)。结论颈动脉蹼与既往无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缺血性卒中事件具有很高的相关性。VW MRI在颈动脉蹼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特征的影像表现,有利于为颈动脉蹼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高分辨率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钙化斑块影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雨蒙 杨萌 +2 位作者 胥海洋 汪振佳 于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7,共6页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种血运重建方式。不稳定斑块与IS的发生密切相关。斑块成分影响斑块稳定性。然而,钙化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被完全阐明。且既往研究大多探讨钙化的单一影像特征(如大小、数量、位置、形状、成分等)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之间也存在争议。钙化作为CAS的相对禁忌证,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钙化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钙化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路,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钙化斑块 斑块稳定性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钙化影像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颈动脉血管超声 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9
3
作者 吴静静 贾琳 +2 位作者 王云玲 韩秉艳 贾文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52-2155,共4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以提高对其所致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6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以提高对其所致临床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6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连续纳入本研究,根据NIHSS评分、临床表现以及扩散加权成像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是否存在高信号,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其中症状组31例,无症状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及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斑块特征(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强化程度)。结果症状组及无症状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和管腔狭窄程度、重构指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组的斑块强化程度及偏心指数相对无症状组更高。结论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能够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病变程度进行全面的定量评估。并且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明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症状性 斑块
原文传递
7T超高场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强 许晓泉 吴飞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1,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和更优图像质量,可发现脑血管早期、细微的病理变化,为深入了解各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然而,超高场强也存在B1场不均、扫描时间长等技术挑战。本文就7 T HR-VW-MRI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及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深入分析7 T HR-VW-MRI在提升临床诊断精确性与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7 T 超高场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斑块和脑血流动力学评估的MRI研究新进展
5
作者 梁冬玲 冯汝静 邓德茂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4期342-347,共6页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发展,可用的MRI序列越来越多,特别是对CICAO患者的血管斑块及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有更多MRI新序列可选择。但这些评估序列成像时间较长,...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发展,可用的MRI序列越来越多,特别是对CICAO患者的血管斑块及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有更多MRI新序列可选择。但这些评估序列成像时间较长,且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各有特点,扫描规范尚未形成;血管斑块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定量评估体系仍在完善。文章对近年来评估CICAO的MRI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血管斑块和脑血流动力学评估进行归纳,为CICAO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 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评估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霞 张雪凤 +3 位作者 彭雯佳 田冰 陆建平 邵成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518,共8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复发性和稳定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非狭窄性颅内动...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复发性和稳定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患者在发病4周内行首次3D hr-VW-MRI检查,3个月后随访时再次行3D hr-VW-MRI检查。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和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在规律内科治疗的情况下,根据患者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同侧责任血管区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再次发生脑梗死(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并出现相应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分为复发组和稳定组。对比分析复发组与稳定组患者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11例、稳定组患者31例。复发组患者的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稳定组(P均<0.05),两组的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 hr-VW-MRI能够有效评估复发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可为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缺血性卒中 复发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全脑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煜堃 张浩南 +6 位作者 常佩佩 刘娜 罗贺丹 胡帅 王楠 宋清伟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ed factors,AF)优化头部基于压缩感知的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three-dimensional 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based on compressed sensing,3... 目的采用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ed factors,AF)优化头部基于压缩感知的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three-dimensional 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based on compressed sensing,3D CS SNAP),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全脑覆盖的高质量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血管壁图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10名志愿者进行头部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three-dimensional 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3D SNAP)参数的预扫描及选择;20名志愿者在优化后的预扫描序列基础上,行头部的常规3D SNAP以及不同AF(2、2.5、3、4、5)的3D CS SNAP序列扫描。两名影像科医生在原始图像上划定血管腔、血管壁、邻近白质的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和标准差,并计算血管腔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血管壁的对比组织比(contrast-to-tissue ratio,CTR)和CTR效率(CTR efficiency,CTReff);同时,对不同AF的3D CS SNAP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Kappa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两名观察者的组间一致性;对比分析不同AF间测量数据以及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两名观察者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一致性良好(主观评分Kappa:0.568~0.884,数据测量ICC:0.602~0.968)。当CS AF≥4时,血管腔SNR、CNR及主观评价较常规3D SNA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S AF=2.5、3、4、5时,血管壁CTReff与常规3D SN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CS SNAP技术可以在相对更短的时间里获得全脑MRA和血管壁图像,一次扫描同时提供血管形态和血管壁斑块的诊断信息。推荐AF为2应用于轻中症患者,AF为3应用于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 斑块内出血 磁共振血管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煌斌 王诺 吴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7-505,共9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分析责任血管的斑块特征,并探讨MHR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且行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检...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分析责任血管的斑块特征,并探讨MHR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且行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其中无斑块组27例、单支血管病变组72例、多支血管病变组48例。采用HRMR颅内动脉管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MHR与斑块强化程度的相关性。以斑块的强化程度作为反映斑块稳定性的标准(0级强化为稳定斑块,1、2级强化为不稳定斑块),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MHR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并根据约登指数计算最佳临界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MHR最佳临界值将有斑块患者分为高MHR组和低MHR组,通过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00个月)获得斑块强化程度的变化数据,构建Cox回归方程,探究MHR对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作用。结果单支血管病变组及多支血管病变组的MHR均高于无斑块组(P=0.003、P<0.001),多支血管病变组的MHR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HR与斑块强化程度呈正相关(r=0.469,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高血压病史、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血管重构方向、斑块负荷等因素后,MHR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OR=2.13,95%CI 1.45~3.1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HR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821(95%CI 0.726~0.915,P=0.001),最佳临界值为0.52×10^(9)/mmol,灵敏度为0.75,特异度为0.80。高MHR(MHR≥0.52×10^(9)/mmol)组患者44例,低MHR(MHR<0.52×10^(9)/mmol)组76例,高MHR组患者的斑块强化程度高于低MHR组(P=0.009)。Cox回归分析显示,低MHR与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斑块稳定性 颅内动脉 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