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被引量:1796
1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8,共14页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看,所谓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体现经济发展的本真性质,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面即供给侧的关注,将变得尤为重要,受到更大关切。经济发展的本真...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看,所谓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体现经济发展的本真性质,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面即供给侧的关注,将变得尤为重要,受到更大关切。经济发展的本真性实质上就是以追求一定经济质态条件下的更高质量目标为动机。发展质量的内容所表现出的多维性和丰富性,要求发展战略和模式选择的高度创新性。系统性地创造发展优势,走符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道路,以各种有效和可持续方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性特征。各地区可以基于自身实际追求丰富多彩的优越。发展质量的高低,最终是以经济发展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判断准则,而美好生活需要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性要求,而将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与高速增长阶段主要以工具理性为动力的机制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有更具本真价值理性的新动力机制,即更自觉地主攻能够更直接体现人民向往目标和经济发展本真目的的发展战略目标。这种新动力机制的供给侧是创新引领,需求侧则是人民向往。这种新动力机制的内在要求就是市场经济工具理性与经济发展本真理性的有效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工具理性 本真价值理性 发展战略
原文传递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311
2
作者 赵宸宇 王文春 李雪松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129,共16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并构建微观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检验了数字...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并构建微观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强劲驱动力,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及降低成本的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要素密集度等企业微观特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开放等外部宏观环境会对数字化转型的效率提升作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生产率效应,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 被引量:912
3
作者 周文 许凌云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共13页
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竞争加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形成的历史性交汇对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 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竞争加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形成的历史性交汇对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需要新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命题。与此同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性谋划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802
4
作者 李金昌 史龙梅 徐蔼婷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共11页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测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统计内涵的深入考察,本文在充分梳理、借鉴...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测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统计内涵的深入考察,本文在充分梳理、借鉴国内外有关同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了由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个部分共27项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特点是: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标数量不多但覆盖新发展理念的各个方面,指标不重复,数据易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 被引量:598
5
作者 赵剑波 史丹 邓洲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31,共17页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发展机制。现有研究相对缺乏系统性,还未全面阐述高质量发展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规范。本文认为,可以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三个视角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既...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发展机制。现有研究相对缺乏系统性,还未全面阐述高质量发展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规范。本文认为,可以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三个视角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观念的转变,也是增长模式的转型,更是对民生水平的关注。本文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框架,认为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经济、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受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的约束,以要素质量、创新动力、质量技术基础为基础条件,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充分、均衡的发展,是包含发展方式、发展结果、民生共享等多个维度的增长和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优势;不断推动"三大变革",提升要素投入质量和转换创新动力,坚持走绿色均衡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施高质量发展还要完善法律、文化、教育等关键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不断弘扬质量文化,促进质量立法,构建良好的质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民生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大变革 质量文化 质量技术基础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 被引量:586
6
作者 肖旭 戚聿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70,共10页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体现在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体现在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竞争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我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率提升是基本前提,跨界融合是必要条件,竞争模式重构促进了动力机制的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产业升级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549
7
作者 任保平 文丰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共12页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水平状态。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包含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等方面。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的质量与结构、资源环境的质量、资本积累的质量、技术进步质量...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水平状态。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包含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等方面。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的质量与结构、资源环境的质量、资本积累的质量、技术进步质量、对外贸易质量、制度因素。新时代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应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质量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下载PDF
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510
8
作者 黄速建 肖红军 王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41,共23页
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需要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予以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深化国有企业改... 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需要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予以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和宏观层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成功实现。本文从目标状态和发展范式两个角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界定,识别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七个核心特质,即社会价值驱动、资源能力突出、产品服务一流、透明开放运营、管理机制有效、综合绩效卓越和社会声誉良好。结合国有企业作为特殊企业的性质和功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多重约束性三个方面的特殊性;同时,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其应然性,既是关键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倒逼作用,也是国有企业适应世界一流企业发展趋势的规律使然,更是破解国有企业发展难题的内生要求。本文最后构建了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提出要以国有企业个体发展的动力转换、战略转型、效率变革、能力再造、管理创新和形象重塑为核心途径,以形成三个必要条件、提供三类制度供给和构建三维社会生态为支撑环境,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个体层面和整体层面得到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 国有企业 高质量发展 改革
原文传递
数据要素对高质量发展影响与数据流动制约 被引量:415
9
作者 蔡跃洲 马文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83,共20页
研究目标:从数据要素内涵出发,归纳其基本特性和主要技术-经济特征,提炼其影响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考察数据流动状况,分析制约因素,就促进数据有序流动、支撑高质量发展给出建议。研究方法:依托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 研究目标:从数据要素内涵出发,归纳其基本特性和主要技术-经济特征,提炼其影响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考察数据流动状况,分析制约因素,就促进数据有序流动、支撑高质量发展给出建议。研究方法:依托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开展机制的分析提炼;基于数据整理和比对间接反映数据要素流动状况,从大国博弈角度剖析若干跨境数据流动重大事件及对中国的挑战。研究发现:比特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具备关键要素低成本、大规模可获得的基本特性和非竞争性、低复制成本、非排他性、外部性、即时性等技术-经济特征。这些特性和技术-经济特征是数据要素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实现价值创造能力倍增、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福利、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也衍生出隐私泄露、数据垄断等问题,对增长和福利造成负面影响。中外数据流动共享的现状不尽人意,存在权属关系、权益分配、价值评估、隐私保护等制约因素,根源也来自数据要素的技术-经济特征。跨境数据流动涉及数据主权和国家安全,情形复杂;欧美之间长期博弈,2017年后欧美日又加强合作对华压制,中国面临巨大挑战。应做好价值评估、权属界定、隐私和数据安全边界、跨境流动国际协作等基础性工作,促进数据充分有序流动。研究创新:提炼出数据要素基本特性和技术-经济特征,厘清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梳理数据流动的制约因素。研究价值:全面刻画数据要素影响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明确数据流动的障碍及中国面临的挑战,为更好发挥其支撑作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 技术-经济特征 高质量发展 数据流动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 被引量:377
10
作者 高帆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45,共19页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于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提出逻辑、理论内涵和多维意义,强调我国提出“新质生产力”,导源于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绩效以及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导源于我国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于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提出逻辑、理论内涵和多维意义,强调我国提出“新质生产力”,导源于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绩效以及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导源于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其对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在结果、要素、要素组合、产业形态以及保障等维度的含义,进而对“新质生产力”和一般生产力进行了内涵比较。立足于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阐述,本文进一步探究了这一概念提出在实践和理论层面的意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在实践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理论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关系 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 被引量:361
11
作者 洪银兴 任保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共12页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之后提出的要求,涉及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平台经济和数字共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需要数字技术和数...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之后提出的要求,涉及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平台经济和数字共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需要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体现在:在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把产业技术与数字技术创新融合起来,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层面,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数智赋能机制,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升机制,提高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能力、智能化能力和数字化能力。为此,需要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能力,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数字化发展与服务化转型——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43
12
作者 赵宸宇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61,I0027,I0028,共15页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三个维度阐述了数字化发展推动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内在机理,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了企业层面的数字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检验了...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三个维度阐述了数字化发展推动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内在机理,采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了企业层面的数字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检验了数字经济的服务化转型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数字化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服务化水平,是新时代推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强大动力。(2)数字化发展能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机制间接促进企业服务化转型。(3)数字化发展对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推动作用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服务业开放度和企业要素密集度的差异性影响。(4)通过考察数字化企业的服务化转型质量,发现数字化发展可以通过服务化转型提高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人均产出和每股收益,实现绩效改善和价值增值,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结论为理解企业数字化战略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为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发展 服务化转型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 被引量:321
13
作者 黄群慧 盛方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每次人类社会大变局都蕴含着生产力的巨大革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内在要求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从系统论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每次人类社会大变局都蕴含着生产力的巨大革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内在要求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从系统论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功能构成的“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其中,新质生产力要素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基础设施等构成,新质生产力在结构承载上表现为由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主导发展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功能则凸显新发展理念、追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取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扩大新型要素供给、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新质生产力系统功能取向,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塑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要素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 被引量:322
14
作者 徐辉 师诺 +1 位作者 武玲玲 张大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但差距逐年变小;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8—2010年基本保持平稳,2011—2017年持续增长,且在2016年增速明显;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2010年小幅波动,2011年起上升明显;10年间5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此,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给出了具体建议:①借助政策红利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扩大黄河流域整体对外开放水平。②西部各省区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产业。③山东省和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山西省和甘肃省民生改善工作亟待加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与重点方向 被引量:321
15
作者 方创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2,共10页
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人地和谐、高效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创新、智慧平安的质量提升型城镇化,是高质量的城市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高质量的城市管理和高质量的市民化的有机统一。... 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人地和谐、高效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创新、智慧平安的质量提升型城镇化,是高质量的城市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高质量的城市管理和高质量的市民化的有机统一。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四阶段性规律和渐进式规律,实现新型城镇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一步到位"向"分步到位"、由激进式向渐进式、由诱发"负效应"向释放"正能量"、由被动性向主动型、由"地为本"向"人为本"的战略转型。考虑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地域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因地制宜、因类指导,可将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区域划分为城市群地区(Ⅰ)、粮食主产区(Ⅱ)、农林牧地区(Ⅲ)、连片扶贫区(Ⅳ)、民族自治区(Ⅴ)共5大高质量发展类型区和47个亚区。未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路径包括:增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协同性,提高城市群发展质量;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发展品质与质量;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突出因地制宜,明确不同类型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功能;创新体制机制,全过程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量力而行,以特取胜,规范建设特色小镇,夯实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把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高质量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四阶段性规律 四渐进式规律 重点方向
原文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307
16
作者 蒲清平 黄媛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是对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破解经济转型转轨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是对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破解经济转型转轨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是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自立自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揭示了生产力新质、创新了生产力要素、推进了生产力跃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质量理论、要素理论、发展理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智能数字为经济发展“新介质”,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新阵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急需的“新素质”。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既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又为传统生产力变革跃迁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与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企业数字专利的证据 被引量:280
17
作者 黄勃 李海彤 +1 位作者 刘俊岐 雷敬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15,共19页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专利以刻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 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专利以刻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赋能了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创新发挥了管理赋能、投资赋能、营运赋能与劳动赋能功能,有助于企业降低内部管控成本,提高投资决策质量与资产营运效率,改善劳动力资源结构,从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数字基础设施将会增大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底层技术与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率均有提升作用。本研究验证了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定以及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创新 高质量发展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 被引量:281
18
作者 金凤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39,共7页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理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深化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黄河流域保护和...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理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深化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四大关系”,建立长效机制和体系,构建“三区七群”协调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强化以水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中的中国特色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80
19
作者 陈国平 董昱 梁志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493-5505,共13页
随着能源转型战略深入推进和新能源逐步进入平价时代,迫切需要结合新能源自身发展特点和外部形势变化,分析能源转型背景下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关键问题。该文总结了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和形势,分析了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 随着能源转型战略深入推进和新能源逐步进入平价时代,迫切需要结合新能源自身发展特点和外部形势变化,分析能源转型背景下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关键问题。该文总结了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和形势,分析了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国外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可借鉴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了适应我国能源转型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并构建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中国特色 新能源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276
20
作者 陈景华 陈姚 陈敏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26,共19页
研究目标:测算2004~2017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分析全国各区域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方法: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进行测算;采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 研究目标:测算2004~2017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分析全国各区域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方法: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进行测算;采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刻画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整体不高但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表现良好,协调发展问题突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阶梯分布的特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态势,同时全国及四大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绝对差异也在逐步缩小。研究创新:构建了包含创新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共5个子系统41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从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等维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价值:全面客观真实地掌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找出发展优势和短板,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熵权法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