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陆块北缘大陆裂断带高温低压变质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贺强 郑永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86-4194,共9页
高温低压变质岩的形成要求高的热梯度(>30℃/km),所对应的构造环境一直受到地质学界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我们对华南陆块北缘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breakup)时期形成的变质花岗岩和变质玄武岩所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强... 高温低压变质岩的形成要求高的热梯度(>30℃/km),所对应的构造环境一直受到地质学界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我们对华南陆块北缘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breakup)时期形成的变质花岗岩和变质玄武岩所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强调大陆裂断(rift)带是形成高温低压变质岩最可能的构造环境.高温低压变质作用主要记录在含铝硅酸盐矿物的变质花岗岩中,其中所含的红柱石和夕线石为变质成因,由白云母脱水反应产生.根据含铝硅酸盐矿物的峰期矿物组合和视剖面计算,得到变质温压条件为560~660℃/1.0~3.5 kbar.变质红柱石具有非常负的δ^18O值,并且与岩浆锆石处于氧同位素不平衡状态,进一步证明它是岩浆结晶后变质作用的产物.变质榍石U-Pb定年得到高温低压变质作用的年龄为751±11 Ma,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峰期年龄一致.变质玄武岩显示岛弧型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指示其源区为受俯冲大洋地壳来源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因此地幔源区形成于格林威尔期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由此可见,导致超大陆裂解的大陆裂断是在古俯冲带基础上发育的.通过对比形成变质峰期矿物组合所需的热流值和变质花岗岩中产热元素提供的热流值,得知大陆裂断带确实存在来自软流圈地幔的异常高热流,这使得超大陆裂解过程可以发育高温低压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裂断 超大陆裂解 高温低压变质 高热梯度 铝硅酸盐矿物 岩石学
原文传递
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组织及枝晶偏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刚 刘林 +4 位作者 赵新宝 张卫国 金涛 张军 傅恒志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3,共7页
采用双区加热和液态金属冷却法(LMC)相结合,对一种含4%Re(质量分数)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了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高速凝固法(HRS)"(温度梯度G=20—40 K/cm,抽拉速率V=50—100μm/s,一次枝晶间距λ_1=200... 采用双区加热和液态金属冷却法(LMC)相结合,对一种含4%Re(质量分数)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了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高速凝固法(HRS)"(温度梯度G=20—40 K/cm,抽拉速率V=50—100μm/s,一次枝晶间距λ_1=200—400μm)相比,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凝固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G=238 K/cm)和抽拉速率(V=500μm/s)。随着抽拉速率的提高,凝固界面形态呈现出平面、胞状、粗大枝晶和细枝晶形态,一次枝晶间距不断减小,通过固态相变析出的γ′强化相也被显著细化,当G=238 K/cm,V=500μm/s时,λ_1和枝晶干γ′相平均尺寸分别减小到61.3和0.04μm。电子探针测定表明,随着抽拉速率的提高,枝晶偏析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高温度梯度条件下,固相反扩散作用强烈影响元素在枝晶中分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高温度梯度 枝晶偏析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