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春 题正义 李宗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共7页
为了模拟研究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建立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的三维数值模型,并给出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以五龙矿3123综放面为例,进行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采空区模拟得到的速度场、浓度场、"... 为了模拟研究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建立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的三维数值模型,并给出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以五龙矿3123综放面为例,进行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采空区模拟得到的速度场、浓度场、"三带"划分及遗煤升温过程,与现场情况基本相符。综放采空区氧化带形态近似为一倒"7"字形,综放采空区高温区域可以有多处,并且高温点位于底板以上约0.8 m处。通过模拟分析,还得到综放采空区氧化带高度及遗煤升温时间与工作面供风量近似满足指数函数关系。当供风量较小时,氧化带宽度与供风量成正比;当供风量较大时,氧化带宽度不再随供风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采空区 遗煤自燃 三维数值模拟 工作面供风量 高温区域
下载PDF
2010年江苏省连续性高温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严文莲 韩桂荣 +2 位作者 魏建苏 李超 孙燕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利用江苏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961—2010年全省73个站的历史高温资料以及NCEAP 2.5×2.5再分析资料,分析总结了江苏省高温天气气候特点及2010年高温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2010年连续高温天气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 利用江苏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961—2010年全省73个站的历史高温资料以及NCEAP 2.5×2.5再分析资料,分析总结了江苏省高温天气气候特点及2010年高温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2010年连续高温天气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温日数以7月最多(占高温总日数的44.1%)、8月次之(占29.2%);空间分布上呈西南部地区多,东部沿海少的特点;2010年8月连续高温频发,过程间隔时间短,且区域性连续高温时段主要集中在8月份,较多年平均偏晚,部分市县最高气温创当地有气象资料以来的历史新高;盛夏期间前期赤道辐合带不活跃,不利于副高北抬,是造成该年出梅后区域性连续高温偏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8月份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强盛的副高持续控制江苏省,加上台风北上活动影响少,致使该月连续性高温频发。连续高温期间副高能快速恢复增强,促使连续性高温过程频繁且间隔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副热带高压 赤道辐合带 南亚高压
下载PDF
高温高压实验弹性波速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麦宁 白武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1期40-55,共16页
本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高温高压实验岩石、矿物弹性波速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温高压实验弹性波速研究的目的、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有关实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在高温高压... 本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高温高压实验岩石、矿物弹性波速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温高压实验弹性波速研究的目的、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有关实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在高温高压岩石波速研究方面的进展及所取得的成就,并对高温高压弹性波速研究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速 高温高压 低速层 各向异性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高温后性能劣化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13
4
作者 姚韦靖 庞建勇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32-2941,共10页
配制普通混凝土(NC)和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GHB/NC),研究从常温升温至1000℃高温后表观现象变化、质量、抗压强度损失等性能的劣化过程,同时讨论超声波无损检测法评判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的普适性,对比分析相对波速、损伤度与受热温度、抗... 配制普通混凝土(NC)和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GHB/NC),研究从常温升温至1000℃高温后表观现象变化、质量、抗压强度损失等性能的劣化过程,同时讨论超声波无损检测法评判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的普适性,对比分析相对波速、损伤度与受热温度、抗压强度损失率的关系,利用SEM观察不同高温后试件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相对波速、损伤度评价混凝土高温后性能具有良好相关性,回归公式拟合度较高;随温度升高,NC和GHB/NC混凝土内部损伤逐步加剧,水泥胶凝受热分解、水分散失等在试件表面和内部产生空隙、裂纹并相互贯通,玻化微珠、粗骨料与水泥石界面黏结力逐步减弱甚至丧失,造成宏观力学性能劣化,抗压强度损失率增大。升温至800℃后NC强度损失72.3%,GHB/NC强度损失74.6%,1000℃时基本丧失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 高温 超声波无损检测 性能劣化 微观分析 界面过渡区
原文传递
高温富燃料区喷氨还原NO_x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岳朴杰 张健 +4 位作者 张忠孝 毕德贵 纪新强 付振华 白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6-230,252,共6页
利用一维管式电加热沉降炉实验装置,以尿素溶液为氨基还原剂(简称氨剂),探讨了NO_x的还原机理,分析不同过量空气系数ASR、氨氮物质的量比BNSR和温度T等反应条件下氨剂对NO_x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温度条件下,随着ASR的减小,NO_... 利用一维管式电加热沉降炉实验装置,以尿素溶液为氨基还原剂(简称氨剂),探讨了NO_x的还原机理,分析不同过量空气系数ASR、氨氮物质的量比BNSR和温度T等反应条件下氨剂对NO_x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温度条件下,随着ASR的减小,NO_x质量浓度降低;当ASR≤0.95时,NO_x质量浓度随着BNSR的增加而降低,当BNSR>2时,NO_x质量浓度降低速度变缓;在低ASR条件下,高温更有利于NO_x质量浓度的降低;当ASR=1.2时,不同温度下NO_x质量浓度均随着BNSR的增加而快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富燃料区 氨氮物质的量比 过量空气系数 NOx
下载PDF
沿空巷破碎煤体自燃耗氧及升温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红青 刘鹏飞 +1 位作者 刘星魁 王海燕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66,共4页
为研究巷道顶煤和煤柱破碎后由漏风引起的自燃耗氧及升温规律,在质量、动量和热量守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求解了沿空巷周围破碎煤体的稳态氧气分布和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煤柱较完整的情况下,顶煤的氧气浓度分... 为研究巷道顶煤和煤柱破碎后由漏风引起的自燃耗氧及升温规律,在质量、动量和热量守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求解了沿空巷周围破碎煤体的稳态氧气分布和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煤柱较完整的情况下,顶煤的氧气浓度分布高于煤柱,但二者都具有自然发火的危险。由于散热作用,高温区离二者的漏风边界都有一定的距离,顶煤升温速率较煤柱更快。在改变漏风强度后,高温区位置和范围也会随之改变。此研究结论可以帮助缩小现场火源区的寻找范围,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抑制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 煤柱 氧气分布 高温区 自燃
下载PDF
基于灌注桩试验的多年冻土区桩–土传热过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坤 俞祁浩 +2 位作者 郭磊 罗晓晓 陈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83-1492,共10页
为了解多年冻土区灌注桩浇筑后的桩体温度分布特性、变化规律和桩–土传热过程,基于青藏高原北麓河钻孔灌注桩现场实体试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的灌注完成,首先在桩体与周围土体传热过程方面,桩体表现... 为了解多年冻土区灌注桩浇筑后的桩体温度分布特性、变化规律和桩–土传热过程,基于青藏高原北麓河钻孔灌注桩现场实体试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的灌注完成,首先在桩体与周围土体传热过程方面,桩体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分层现象,多年冻土上限附近以上部分桩体放热热流相对较弱,而以下部分相对较强;其中热流矢量方向以水平为主,深度垂向方向相对很小、且也主要集中于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其次,在温度变化方面,桩体上、下部分表现为不同的温度变化过程。上部经历了快速升温和缓慢的降温过程,而下部表现为较为稳定的降温过程,并由此导致桩体深度方向温度较大的差异性,最大温度梯度达到约11℃/m,其中热量主要聚集在桩体上部、并形成高温核。因此,桩底可能存在因温度过低引起的强度不足问题;以及大温差可能导致的沿深度方向混凝土温度裂缝和开裂的产生。工程中建议合理控制入模温度或使用低温早强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并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灌注桩试验 温度分布 传热过程 热流 高温核
原文传递
30MnVS非调质汽车用钢高温塑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钦祥斗 刘铮 +1 位作者 李建宾 田力 《连铸》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30MnVS钢的高温塑性进行测定,试样断裂后迅速喷水冷却;利用JMS-6490扫描电镜观察断口,使用0rigin8.0绘图软件绘制断面收缩率曲线、抗拉强度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使用Axio Imager M2m蔡司金相显微镜对喷水...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30MnVS钢的高温塑性进行测定,试样断裂后迅速喷水冷却;利用JMS-6490扫描电镜观察断口,使用0rigin8.0绘图软件绘制断面收缩率曲线、抗拉强度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使用Axio Imager M2m蔡司金相显微镜对喷水冷却试样断口附近的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0MnVS钢第Ⅲ脆性区的温度范围为650~900℃,奥氏体晶界处析出硫化锰、碳化钒等促进了铁素体膜的形成,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铁素体膜是存在脆性区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生产中,矫直要在900℃以上进行,才能有效的避免因矫直作用力产生的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MnVS钢 高温塑性 脆性区 铁素体膜
原文传递
松散煤堆自燃高温区时空演化规律仿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建国 赵思蕊 王康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1,47,共6页
为研究松散煤堆在储运中高温区的自燃过程及影响因素,利用COMSOL建立了三维典型松散煤堆物理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煤堆在速度场、氧浓度场和温度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模型参数,采用多物理场耦合控制方程进行模拟解算。结果表明:三维... 为研究松散煤堆在储运中高温区的自燃过程及影响因素,利用COMSOL建立了三维典型松散煤堆物理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煤堆在速度场、氧浓度场和温度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模型参数,采用多物理场耦合控制方程进行模拟解算。结果表明:三维典型松散煤堆的自然发火期为57 d,高温区呈“水滴”状对称分布在煤堆迎风侧中下部;风速在0.001~0.35 m/s内时,自然发火期随风速的增大先缩短后延长,当风速超过3.5 m/s时,煤堆内部温度不再随时间变化,且远低于自燃临界温度;随煤堆孔隙率的增大,煤堆自燃所需时间大幅缩短;煤堆自然发火期与煤堆堆积高度呈正相关关系,改变堆积角度对煤堆自燃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堆自燃 自然发火期 多场耦合 高温区 时空演化
下载PDF
长时高温时效对T23钢水冷壁焊缝微观组织影响
10
作者 尹少华 张振华 +1 位作者 孙志强 罗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7-286,共10页
对T23水冷壁管接头焊缝进行530℃×100 h、530℃×500 h、530℃×1000 h、600℃×100 h、600℃×500 h、600℃×1000 h共6组参数的高温时效试验。对接头焊缝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首先,焊缝区产生再热裂纹主要是... 对T23水冷壁管接头焊缝进行530℃×100 h、530℃×500 h、530℃×1000 h、600℃×100 h、600℃×500 h、600℃×1000 h共6组参数的高温时效试验。对接头焊缝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首先,焊缝区产生再热裂纹主要是由于M23C6型析出物在晶界析出、长大导致晶界形成软化区,同时与M23C6伴生的孔洞进一步减弱了晶间结合力,在应力松弛过程中应变主要集中在晶界;其次,未热处理的焊接接头运行后,焊缝区短期内出现二次硬化,晶内强度与晶界强度差增大,再热裂纹敏感性曾高,导致T23水冷壁接头短期内发生泄漏;第三,焊后热处理使不稳定的焊缝区组织发生预先转变,碳化物大量析出,基体发生回复与再结晶,降低了晶内强度,同时晶界附近合金元素贫化消除,晶内和晶界强度的差异减小,塑性变形能力明显提升,再热裂纹敏感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时效 T23钢 水冷壁 焊缝区 再热裂纹
原文传递
高温后防辐射混凝土碳化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都 陈振富 +2 位作者 邹超 谢利平 罗林成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81,86,共6页
以应用较为广泛的磁铁矿和重晶石两种防辐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温对其表观特征以及碳化性能的影响,使用酚酞溶液测试法和模拟孔溶液pH值法评价混凝土碳化深度。通过热重分析,分析高温后混凝土碳化层物相组成及其含量变化规律,进... 以应用较为广泛的磁铁矿和重晶石两种防辐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温对其表观特征以及碳化性能的影响,使用酚酞溶液测试法和模拟孔溶液pH值法评价混凝土碳化深度。通过热重分析,分析高温后混凝土碳化层物相组成及其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碳化机理分析。结果显示:磁铁矿混凝土密度晶石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热稳定和抗碳化性能;高温前后混凝土中的碳化反应物质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而碳化生成物逐渐增加;高温后防辐射混凝土碳化深度酚酞测试值介于完全和未完全碳化深度之间,约为完全碳化区长度的1.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辐射混凝土 混凝土碳化 高温 部分碳化区 p H值
下载PDF
煤巷高冒区高温区域判定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明高 鲁来祥 +1 位作者 贾海林 常绪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在分析高冒区松散煤体赋存状态基础上,以平煤十三矿11111巷道高冒区为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高冒区温度场,根据模拟结果,确定高冒区高温区域,并结合传热、传质理论分析了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燃过程。最后根据判定的高冒区高温区域,提出了... 在分析高冒区松散煤体赋存状态基础上,以平煤十三矿11111巷道高冒区为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高冒区温度场,根据模拟结果,确定高冒区高温区域,并结合传热、传质理论分析了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燃过程。最后根据判定的高冒区高温区域,提出了利用复合发泡充填材料防治高冒区高温区域的方法。研究表明:高冒区内,高温点出现在高冒区中部;复合发泡充填材料在防治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燃方面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高冒区 高温区域 防治 充填材料
下载PDF
深井超深井裂缝性地层致密承压封堵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强 袁和义 +2 位作者 刘阳 米光勇 罗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7,共9页
深井超深井裂缝性地层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钻井液漏失,桥接堵漏材料形成的裂缝封堵层在高温、高压、高地应力等复杂环境下失稳破坏加剧,导致堵漏成功率和裂缝封堵效果难达预期。基于多级多粒桥接堵漏的思路,以川西地区双鱼石区块超深井... 深井超深井裂缝性地层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钻井液漏失,桥接堵漏材料形成的裂缝封堵层在高温、高压、高地应力等复杂环境下失稳破坏加剧,导致堵漏成功率和裂缝封堵效果难达预期。基于多级多粒桥接堵漏的思路,以川西地区双鱼石区块超深井钻井常用的WNDK-1型架桥材料和耐高温橡胶颗粒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高温老化环境下堵漏材料性能评价与裂缝封堵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50℃钻井液中老化24 h后,WNDK-1型刚性材料的粒度分布未产生明显变化,摩擦系数最高降低1.89%,抗压强度降低1.15%;橡胶颗粒的粒度分布D90值增加3.55%,摩擦系数增加1.59%,抗压强度保持不变;将刚性材料、弹性材料和纤维材料以适当浓度与钻井液复配并进行裂缝封堵,形成的封堵层承压能力普遍高于13 MPa,且封堵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观察封堵失稳后裂缝内封堵层结构形态可知,高温老化环境下多级多粒桥接堵漏形成的封堵层主要发生摩擦/复合失稳和剪切错位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地层 堵漏材料 高温老化 裂缝封堵层 致密承压封堵
下载PDF
河口潜山油藏复合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毛源 黄高健 +2 位作者 阚淑华 唐存知 任家敏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2期71-73,共3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多数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增油潜力日渐降低。一些如低渗、潜山等难动用储量油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河口地区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储量丰富,更需对该类油藏的开发工艺进行研究与应用。在借鉴国内外同类型油藏开发...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多数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增油潜力日渐降低。一些如低渗、潜山等难动用储量油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河口地区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储量丰富,更需对该类油藏的开发工艺进行研究与应用。在借鉴国内外同类型油藏开发的基础上,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对富台油田、渤深6块等深层潜山油藏区块的储层发育特征、开采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开发潜山油藏的主导工艺技术——酸压技术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适用于河口地区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的酸压工艺,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潜山油藏酸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场的试验证明,对该类油藏实施多级交替注入复合酸压工艺是成功的,适合河口地区深层潜山油藏的地层特点,该技术满足了高温、深层潜山油藏酸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碳酸盐岩 酸压 多级交替 高温 深层
下载PDF
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坝强约束区温控防裂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强晟 张勇强 +2 位作者 钟谷良 练松涛 苗孝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我国西南地区高温季节持续较长,碾压混凝土坝面临施工期温度裂缝的威胁.基于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开裂机理,结合某大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强约束区高温季节的施工,采用有限元仿真算法模拟了不同昼夜温差条件下的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发展过... 我国西南地区高温季节持续较长,碾压混凝土坝面临施工期温度裂缝的威胁.基于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开裂机理,结合某大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强约束区高温季节的施工,采用有限元仿真算法模拟了不同昼夜温差条件下的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发展过程,根据计算结果对表面保温和水管冷却过程中的具体参数进行优化,成果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季节 碾压混凝土 强约束区 温控防裂
下载PDF
杨柳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区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岩 曹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107,共4页
为弄清杨柳煤矿自燃突出煤层10414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规律,利用束管监测技术,采集采空区气体成分,以气体数据中能反映氧化环境和漏风强度的O2浓度及能反映煤自燃氧化进程的CO浓度作为判定指标划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通过对气... 为弄清杨柳煤矿自燃突出煤层10414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规律,利用束管监测技术,采集采空区气体成分,以气体数据中能反映氧化环境和漏风强度的O2浓度及能反映煤自燃氧化进程的CO浓度作为判定指标划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通过对气体数据的整理分析,并利用Surfer软件绘制采空区O2浓度等值线与CO浓度三维分布的耦合图形,圈定采空区富氧区与高温区的耦合区域,确定了采空区煤自然发火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突出煤层 采空区 自然发火 高温区 富氧区 束管监测
下载PDF
粉砂岩破裂失稳过程的红外高温区域异常前兆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祥 吴贤振 +2 位作者 徐金辉 熊伟 刘祥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176,共5页
临破裂岩石自身突变所引起的红外温度场异常可能主要集中于某一较小区域内。为从局部层面探寻岩石破裂失稳过程的红外异常前兆,进行了粉砂岩单轴压缩下的红外监测实验,根据直方分布特征将红外温度场划分为包括高温区域在内的三个温度区... 临破裂岩石自身突变所引起的红外温度场异常可能主要集中于某一较小区域内。为从局部层面探寻岩石破裂失稳过程的红外异常前兆,进行了粉砂岩单轴压缩下的红外监测实验,根据直方分布特征将红外温度场划分为包括高温区域在内的三个温度区域,并以高温区域特征值变化异常为重点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粉砂岩破坏失稳过程中存在红外高温区域异常前兆,其表征形式主要包括高温区域面积比、温均面积比(面积比/极差)等形式;面积比、温均面积比异常前兆表现为临破裂突增异常,出现频率分别可达80%和60%;另外,高温区域异常前兆普遍晚于峰值应力出现。研究结果对岩石受力灾变的红外监测及预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岩 高温区 灾变前兆 红外温度场
下载PDF
罐式炉内石油焦层高温煅烧带迁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静 黄金堤 +1 位作者 肖劲 李明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6-1224,共9页
针对高温下石油焦层挥发分析出、渗流传质传热问题,结合多孔介质气固耦合机理建立了罐式炉煅烧石油焦过程的三维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双流体模型描述石油焦煅烧热解过程,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燃烧模型、标准湍流方程、DO辐射模型描述火... 针对高温下石油焦层挥发分析出、渗流传质传热问题,结合多孔介质气固耦合机理建立了罐式炉煅烧石油焦过程的三维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双流体模型描述石油焦煅烧热解过程,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燃烧模型、标准湍流方程、DO辐射模型描述火道中挥发分燃烧及热交换过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料罐中高温煅烧带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给定工况条件下,随着单罐单位排料量由75 kg/h增加至115 kg/h,高温煅烧带(>1373 K)由L6区域下移至消失,且其长度由2.0 m缩短至0 m;随着生焦中挥发分含量由7%增加至15%,高温煅烧带由L8区域上移至L6区域,且其长度由0 m增加至3.02 m;随着空气过量系数由1.05增加至1.60,高温煅烧带由L5区域下移至消失且其长度由3.02 m缩短至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式炉 高温煅烧带 迁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AE8640合金钢280 mm×325 mm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宁涛 阮士朋 +1 位作者 段路昭 王利军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0,共3页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SAE8640钢280 mm×325 mm连铸坯(/%:0.41C,0.20Si,0.80Mn,0.005S,0.014P,0.46Cr,0.43Ni,0.21Mo,0.043Alt,0.001 10,0.005 4N)的550~1 200℃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拉力试样的断口...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SAE8640钢280 mm×325 mm连铸坯(/%:0.41C,0.20Si,0.80Mn,0.005S,0.014P,0.46Cr,0.43Ni,0.21Mo,0.043Alt,0.001 10,0.005 4N)的550~1 200℃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拉力试样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SAE8640钢有明显的3个脆性区:Ⅰ脆性区>1 200℃,Ⅱ脆性区950~1 000℃,Ⅲ脆性区650~750;该钢950~1 000℃的断面收缩率为60%,拉伸断口为脆性河流状花样,应避免在该温度范围进行轧制,该钢650~750℃的断面收缩率≥65%,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可满足连铸坯矫直时塑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E8640合金钢 280 mm×325 mm连铸坯 高温 断面收缩率 脆性区 断口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山南段腾越隧道沿线岩石-构造特征及其工程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谨益 罗术 +2 位作者 吴铸 黄小龙 吴中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0-784,共25页
横断山地区的复杂地质构造条件是制约滇西大环线、沿边高速和滇中城市群高速路网等重点工程规划与建设的最突出问题。以拟穿越横断山南段高黎贡山的超长深埋公路隧道(腾越隧道)为例,基于隧道工程区详细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 横断山地区的复杂地质构造条件是制约滇西大环线、沿边高速和滇中城市群高速路网等重点工程规划与建设的最突出问题。以拟穿越横断山南段高黎贡山的超长深埋公路隧道(腾越隧道)为例,基于隧道工程区详细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对该区的隧道围岩、地质构造以及相关的水热活动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剖析,总结了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结果表明:高黎贡山南段是较为典型的以韧性剪切带及所夹持的花岗岩体和变质岩块为主构成的动力变质变形带;隧道工程区主要包含9类岩石工程单元,主体以形成于上地壳下部至中地壳的中深层次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类为主;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断裂带有10条,分属怒江断裂系、高黎贡山断裂系(或泸水—瑞丽断裂系)和龙川江断裂系三大构造体系,并控制了区域上主要水热活动带,其中第四纪仍可能存在活动性的断裂带有5条,高黎贡山西侧边界断裂带是影响隧道工程的主要活动断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属性多属于较破碎的坚硬—较坚硬岩,高地应力和高地温将是影响隧道工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岩体特性与构造节理发育程度,以及相关的断裂涌水和花岗岩区段的密集节理带透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节理 活动断裂 超长深埋隧道 高温热害 工程稳定性 高黎贡山 怒江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