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对食管运动障碍NERD患者临床症状及食管动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谦 夏兴洲 +1 位作者 许晓芳 齐义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929-1931,共3页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对伴有食管运动障碍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症状及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按标准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及食管运动障碍的NERD患者32例,评估其胃食管反流症状,行高分辨率测压(HRM),分析不同物理性质食团吞咽模式...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对伴有食管运动障碍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症状及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按标准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及食管运动障碍的NERD患者32例,评估其胃食管反流症状,行高分辨率测压(HRM),分析不同物理性质食团吞咽模式下(510次5mL液体、10次胶体吞咽、10次2cm×2cm×2cm固体吞咽)的食管动力特点。给予针灸治疗4周,对比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各种吞咽模式下食管动力的变化。结果针灸治疗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单项症状及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1.5±11.4)vs(8.3±2.6),P=0.000];治疗后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的异常率下降(65.6%vs34.4%,P=0.004),LES压力低下患者的压力值升高[(4.3±3.1)mm Hg vs(8.9±4.3)mm Hg,P=0.004];不同吞咽模式下食管近、中、远段压力及远段食管收缩积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患者不同吞咽模式下的吞咽成功率提高,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数降低(P<0.05)。结论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N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部分改善食管运动障碍,对不同吞咽模式的食管动力影响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非糜烂性反流病 高分辨食管测压
下载PDF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与食管24h 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杜智 张成 +5 位作者 克力木 王志 热依拉 李义亮 苏福增 李慧灵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在外科诊断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经临床检查拟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行高分辨率食... 目的总结分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在外科诊断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经临床检查拟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食管24 h pH监测。结果 70例患者中,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71.4%),其中经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有食管裂孔疝者32例(64%),无食管裂孔疝者18例(36%)。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例(28.6%),其中经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有食管裂孔疝者4例(20%),无食管裂孔疝者16例(80%)。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居多,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与食管24 h 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食管24 H 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裂孔疝
原文传递
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反流特点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本田 蒋海涛 +2 位作者 王玲 刘黔蜀 王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904-1909,共6页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除因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就医确诊为GERD外,以不典型症状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除因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就医确诊为GERD外,以不典型症状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目的探讨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在基本资料、反流特点及食管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发现不典型症状GERD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症状GER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明确存在病理性反流,并同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胃镜排除其他胃肠器质性疾病。根据主要症状分为典型症状组和非典型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反流特点〔pH<4总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pH<4时间百分比〕、病程及食管动力学参数〔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LESRP)、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UESRP)、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收缩积分(DCI)、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之间的差异。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GERD患者共71例,其中典型症状组32例,非典型症状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胃镜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发生率均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P<0.05)。典型症状组pH<4总反流次数、pH<4时间百分比高于非典型症状组,病程短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长反流(>5 min)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症状组LESP、DCI、LESL低于非典型症状组,UESP、UESRP高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LESRP、C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体征和症状 非典型症状 食管PH监测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胃镜检查
下载PDF
调肝理脾和胃方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陶琳 沈晨 +3 位作者 张声生 吴兵 赵鲁卿 邓晋妹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研究调肝理脾和胃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及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32例,评估其胃食管反流症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给予调肝理脾和胃中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 目的研究调肝理脾和胃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及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32例,评估其胃食管反流症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给予调肝理脾和胃中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动力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调肝理脾和胃中药可降低胃食管反流各单项症状及总症状积分;GERD患者LES静息压低下者的压力值提高(P<0.05),UES静息压、UES松弛时间、LES松弛率无明显改变(P>0.05);GERD患者食管中、远段压力及远段食管收缩积分增加(P<0.05),吞咽成功率,蠕动速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调肝理脾和胃中药可有效改善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增加食管LES压力和部分改善体部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抗反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调肝理脾和胃方 高分辨食管测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晗 孙菁 +1 位作者 袁耀宗 汤玉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62-665,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后难治性 GERD 患者食管动力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难治性 GERD 患者40例,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阻抗检测。首次检测结束后,对照组平卧30 min,试验组则接受针刺治疗...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后难治性 GERD 患者食管动力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难治性 GERD 患者40例,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阻抗检测。首次检测结束后,对照组平卧30 min,试验组则接受针刺治疗,所选穴位为内关、公孙、足三里,治疗时间为30 min。之后再次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阻抗检测。使用 ManoView ESO 3.0测压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参数包括单口吞咽蠕动缺损情况、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LES 残余压、LES 长度、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远端波波幅、蠕动持续时间、蠕动波起始速度、收缩前沿速度、远段收缩积分,并行卡方检验和 t 检验。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正常吞咽所占比例分别为56.0%(112/200)和74.0%(148/200),食管内液体排空障碍比例分别为31.5%(63/200)和11.5%(2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2、23.700,P 均<0.01),而对照组平卧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试验组治疗前后 LES 静息压分别为(20.2±8.8)和(26.3±10.1)mmHg(1 mmHg=0.133 kPa),LES 长度分别为(2.2±0.6)和(3.3±0.8)cm,UES 静息压分别为(60.2±21.9)和(41.1±16.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19、6.580、6.881,P 均<0.01),LES 残余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平卧前后 LES 静息压和 LES 残余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但平卧前后 LES 长度[分别为(2.3±0.6)和(2.5±0.6)cm]和 UES 静息压[分别为(67.4±21.2)和(53.5±18.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0、6.652,P 均<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远端波波幅分别为(73.7±28.3)和(88.5±29.1)mmHg,蠕动持续时间分别为(2.9±0.4)和(3.2±0.4)s,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原文传递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异常与反流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宋冰 张文婧 +2 位作者 王翀 李东印 马天虹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食管动力学特征和反流特点。方法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监测87例GERD患者和70例r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数据,同时应用便携式24 h食管pH-阻抗监测仪记录...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食管动力学特征和反流特点。方法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监测87例GERD患者和70例r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数据,同时应用便携式24 h食管pH-阻抗监测仪记录两组患者的酸暴露特点、反流类型及反流特点,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结果rGERD患者中UES压力、LES压力显著低于GERD患者(P<0.05),rGERD患者LES的长度与GER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ERD患者中食管动力障碍比例高于GERD患者(70.00%vs 33.33%,χ2=4.891,P<0.05),DCI下降为特征的食管蠕动收缩障碍及间断收缩为特征的食管收缩节律障碍者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4%vs 62.07%;42.86%vs 37.93%,χ2=3.275、2.822,P>0.05)。rGERD患者DeMeester评分高于GERD患者(P=0.014),rGERD患者反流性质中弱酸反流及非酸反流明显多于GERD患者(P弱酸=0.001,P非酸=0.017),而酸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酸=0.385);rGERD患者反流性状中气体反流及气液混合反流次数多于GERD患者(P气=0.022,P气液=0.031),而液体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液=0.742)。结论rGERD患者与GERD患者相比,存在UES压力偏低、LES压力下降和食管蠕动收缩障碍等食管动力学异常;rGERD患者反流以弱酸反流及碱反流为主,而GERD患者以酸反流为主,同时rGERD患者中气液混合反流所占比例大,而GERD患者以液体反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障碍 高分辨率测压 食管胃交接部收缩指数
下载PDF
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与反流特征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艳丽 郑岳 +4 位作者 朱慧婷 王慧芬 杜时雨 王淼 卢坤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4期3579-3583,共5页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及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探讨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与反流特征及机制。方法应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及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探讨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与反流特征及机制。方法应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30例仅有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以及30例合并食管外症状和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受试者接受HRM和MII-pH监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动力和反流特点的差异。结果GERD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的反流症状评分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食管综合松弛压、食管上括约肌(UES)恢复时间均低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分另0为(15±7)比(21±11)mmHg,(8±3)比(10±5)mmHg,(388±168)比(492±170)ms,1mmHg=0.133kPa](均P〈0.05)。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分型以轻度食管动力障碍为主(27%,8/30),无效食管动力占20%(6/30),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的反流特点,GERD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的异常非酸反流发生率、弱酸反流的近端反流百分比和非酸反流的近端反流百分比均高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73.3%比46.7%,P=0.03;84.6%(73.2%,100.0%)比75.0%(60.0%,87.65%),P=0.048;90.0%(45.8%,100.0%)比0(0,100.0%),P=0.01]。结论GERD合并食管外症状的食管动力和反流特征与单纯GERD不同,其中近端反流比例增加以及异常非酸反流可能是前者重要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PH监测 食管外症状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及阻抗-pH监测特点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余琴 刘曌宇 +2 位作者 廖家智 但自力 田德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联合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 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 H monitoring,MII-p 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联合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 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 H monitoring,MII-p 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食管动力和胃食管反流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28例GERC患者,应用HRM测定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同时联合MII-p H观察立位、卧位及餐后酸反流、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的次数、食管近端反流的次数和反流类型包括液体反流、混合反流和气体反流及De Meester评分等。以同期仅表现为典型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食管运动功能及阻抗-p H监测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GERC患者的UES静息压力明显降低(P<0.01);食管体部近端收缩波幅降低(P<0.05);而LES静息压力、食管体部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体部异常蠕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I-p H结果显示,GERC患者总反流次数和食管近端反流比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立位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典型GERD患者(P<0.05);两组之间反流类型液体反流和混合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ERC组气体反流次数显著高于典型GERD组(P<0.01);两组之间De Meest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C的反流发生机制可能与典型GERD不同,与UES静息压力降低、食管体部近端清除能力下降、食管反流次数尤其气体反流次数和立位反流次数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 阻抗-pH监测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中医证型的食管动力特点 被引量:10
9
作者 陶琳 沈晨 +1 位作者 朱艳琴 侯亚男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食管动力特点。[方法]选取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439例,进行辨证分型。采用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测压系统,对不同证型GERD患者进行食管上、下括约肌功能,食管动力方面检查。[结果]1食管括...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食管动力特点。[方法]选取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439例,进行辨证分型。采用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测压系统,对不同证型GERD患者进行食管上、下括约肌功能,食管动力方面检查。[结果]1食管括约肌功能比较,肝胃不和组LES静息压和LES残余压均低于气郁痰阻组患者(P<0.05)。下食管括约肌长度、UES静息压和残余压4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食管收缩力比较,胆热犯胃组的食管运动波幅平均值低于其他3组(P<0.05)。胆热犯胃组的无效吞咽百分比高于气郁痰组和中虚气逆组(P<0.05)。胆热犯胃组的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高于中虚气逆组(P<0.05)。胆热犯胃组的DCI值低于其他3组(P<0.05)。3食管运动协调性比较,胆热犯胃和肝胃不和组同步收缩百分比低于中虚气逆组(P<0.01),同时还低于气郁痰阻组(P<0.05)。气郁痰阻组远端收缩延迟低于胆热犯胃组(P<0.05)。中虚气逆组快速收缩百分比高于胆热犯胃组(P<0.05)。[结论]中医证候与食管动力存在一定相关性。中虚气逆、气郁痰阻证与食管运动不协调相关。胆热犯胃、肝胃不和证与食管、下食管括约肌动力不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证候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与焦虑、抑郁状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曾艳凌 林晗 +1 位作者 黄胡萍 林志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25期9-11,共3页
目的:调查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精神心理状态,探讨其与GERC相关性。方法:对就诊福建省立医院疑似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进行高分辨食管测压及24 h p H及阻抗监测,确... 目的:调查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精神心理状态,探讨其与GERC相关性。方法:对就诊福建省立医院疑似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进行高分辨食管测压及24 h p H及阻抗监测,确诊的GERC组患者42例,典型GERD组患者34例,对照组34例,并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将GERC组分为无焦虑抑郁组、有焦虑抑郁组,探讨GERC组、典型GERD组、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的不同,以及焦虑抑郁状态对GERC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结果:42.2%GERC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GERC组轻中度焦虑抑郁比例(42.9%)高于对照组(17.6%),典型GERD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GERC组,且以中重度焦虑抑郁为主(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C患者中,有焦虑抑郁组上食管括约肌压力(pressure of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P)低于无焦虑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C患者UESP与焦虑抑郁相关(r=-0.381)。结论:GERC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且焦虑抑郁状态与UESP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典型胃食管反流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焦虑 抑郁 食管动力
下载PDF
伴或不伴吞咽困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史以超 王潇潇 +4 位作者 艾洁 孙刚 王巍峰 彭丽华 杨云生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76-680,共5页
目的 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联合24 h食管pH监测,探讨GERD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具有反酸、胃灼热症状并完成24 h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RD的患者.根据GERD患者是否合并吞咽困难,进一步分析GER... 目的 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联合24 h食管pH监测,探讨GERD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具有反酸、胃灼热症状并完成24 h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RD的患者.根据GERD患者是否合并吞咽困难,进一步分析GERD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194例患者经24 h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RD并同期完成食管测压,其中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17例(8.8%),不伴吞咽困难患者177例(91.2%).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分型以重度食管动力障碍为主(5/17),而GERD不伴吞咽困难患者以轻度食管动力障碍为主(10.2%,18/177).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综合松弛压、食管下括约肌(LES)残余压,以及LES上沿以上3.0、11.0 cm处收缩幅度均高于伴吞咽困难者[分别为(9.70±0.98) mmHg(1 mmHg=0.133 kPa)比(7.02±0.30) mmHg,(12.75±1.35) mmHg比(9.18±0.42) mmHg,(106.80±11.97) mmHg比(70.82±3.48) mmHg,(82.66±10.70) mmHg比(56.93±3.1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1、2.488、2.887、2.308,P均<0.05).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食管远端收缩积分明显高于不伴吞咽困难者[(2 128.94±310.47) mmHg· cm·s比(1 029.88±90.16) mmHg·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0,P=0.001),而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明显低于不伴吞咽困难者[(2.84±1.21) mmHg比(6.18±0.3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0,P=0.009).结论 GERD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较不伴吞咽困难者重.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能够为GERD患者提供食管动力学的客观依据,对GERD的诊断和治疗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食管动力障碍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暴露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亚军 黎永军 +2 位作者 李桂芹 马潇潇 李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36期2096-2101,共6页
目的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及24 h食管p H-阻抗联合监测结果分析,以探讨GERD患者食管动力及酸暴露特点.方法选取2017-07/2018-07就诊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 目的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及24 h食管p H-阻抗联合监测结果分析,以探讨GERD患者食管动力及酸暴露特点.方法选取2017-07/2018-07就诊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具有典型症状(反酸、烧心)、根据蒙特利尔共识意见可诊断为GERD的患者59例,行胃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及24 h食管p H-阻抗联合监测等检查;根据胃镜是否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组(27例,男/女:12/15)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组(32例,男/女:14/18),比较两组患者食管高分辨测压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结果中, RE组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明显低于NERD组(P<0.05),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及上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E组患者远端波波幅低于NERD组(P <0.05),蠕动波持续时间、起始速度、远端收缩延迟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24 h食管pH-Z监测结果, RE组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NERD组(P<0.05),总计酸反流时间低于NERD组(P <0.05),立卧位反流次数、总计反流次数、不同物理性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GERD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存在一定的差异,RE患者食管动力障碍及酸反流较NERD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 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 DeMeester评分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伴有或不伴有食管黏膜损伤与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健 史以超 +3 位作者 赵会君 王潇潇 彭丽华 杨云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食管黏膜损伤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在食管动力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有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患者,24h食管pH监测Demeester积分...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食管黏膜损伤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在食管动力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有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患者,24h食管pH监测Demeester积分≥14.72分,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糜烂性反流病(ERD)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比较2组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NERD组与ERD组UESP平均值数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其余指标UESRP平均值、LESP最小值、LESP平均值、LESRP平均值、LESRP最大值、DCI中NERD组均高于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RD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NERD组患者身高较ERD组偏低,体重较轻,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也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或BMI的增加,可能增加GERD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的风险。此外,糜烂性反流病患者较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上、下食管括约肌动力障碍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上括约肌 食管下括约肌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24h食管阻抗-pH值对功能性烧心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霞 阿依古力.阿不力米提 蒋丽丽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9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烧心(FH)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与24 h食管阻抗-pH值监测结果,探究胃食管交界处形态、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与胃酸反流在FH和NER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86例消化道内镜检查... 目的:分析功能性烧心(FH)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与24 h食管阻抗-pH值监测结果,探究胃食管交界处形态、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与胃酸反流在FH和NER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86例消化道内镜检查呈阴性的持续烧心患者,按照患者病情将其分为FH组(38例)和NERD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胃肠症状评分量表(GSRS),HRM和24 h食管阻抗-pH值监测结果的差异。结果:FH组患者反酸、腹胀、腹泻和便秘症状GSRS评分低于NER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t=3.83,t=3.07,t=4.58;P<0.05);FH组胃食管连接处-Ⅲ(EGJ-Ⅲ)比例显著低于NER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P<0.05);FH组食管裂孔疝比例显著低于NER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1,P<0.05);HRM参数中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上段括约肌压力(UESP)、DCI和胃食管连接处收缩积分(EGJ-CI)显著高于NER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t=-4.51,t=-2.91,t=-3.72;P<0.05);NERD组立位酸性反流次数,液体反流物比例,立卧位酸暴露时间和De Meester积分明显高于F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t=-13.00,t=-13.56,t=-18.31;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存在一定的食管功能异常和明显的反流,HRM和24 h阻抗-pH值检查有助于NERG的鉴别诊断,而FH患者的症状可能与非酸性物质反流,尤其与气体反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烧心 非糜烂性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食管下括约肌
下载PDF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对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牛涛 叶婷 +1 位作者 王玉玉 赵晓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9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对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9月—2019年9月,伴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并经胃镜、24 h pH测定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共38例,收集无反流症状、...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对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9月—2019年9月,伴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并经胃镜、24 h pH测定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共38例,收集无反流症状、胃镜及24 h pH测定未见明显异常的正常对照组共22例,分析比较其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相关指标。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LESP)、远端收缩积分(DCI)、收缩前沿速度(CF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ERD患者pH<4的总时间百分比、立位pH<4的时间百分比、卧位pH<4的时间百分比、pH<4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反流持续≥5 min次数、Demeeste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LESP、DCI、CFV、食团内部压力(IBP)、远端潜伏期(DL)指标中,部分患者存在单项或多项指标异常,总异常率78.95%,三项以上指标异常率39.47%。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异常,食管运动功能异常时高度提示抗反流屏障机制受损而存在病理性反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以作为辅助检查用以明确GERD患者是否存在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24 h pH测定 食管运动功能
下载PDF
食管裂孔疝患者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特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欣 彭丽华 +3 位作者 王潇潇 艾洁 郭志远 杨云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718-1724,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方法分析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动力变化的特点,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06/2015-04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动力中心行HR... 目的:本研究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方法分析食管裂孔疝患者食管动力变化的特点,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06/2015-04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动力中心行HRM且3mo内经胃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患者66例,其中,单纯食管裂孔疝患者35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者31例,另选取资料库中健康志愿者数据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和HRM数据.结果:35例单纯食管裂孔疝患者中,16例以反酸烧心为主诉前来就诊,12例以胸痛为主诉前来就诊,其余以吞咽困难、嗳气等症状前来就诊.行HRM后经2014新版芝加哥分型诊断,其中21例食管动力正常,4例有食管胃流出道梗阻,1例为重度食管动力障碍,9例为轻度食管动力障碍.31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20例以反酸烧心为主诉前来就诊,6例以胸痛为主诉前来就诊,其余以吞咽困难、嗳气等症状前来就诊.行HRM后经2014新版芝加哥分型诊断,其中19例食管动力正常,2例有食管胃流出道梗阻,3例为重度食管动力障碍,10例为轻度食管动力障碍.以上结果在两组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裂孔疝组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6),尤其是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组LES静息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3.43 mmHg±8.75 mmHg vs 21.66 mmHg±7.19 mmHg,P=0.004).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压力3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差异(P=0.854).然而,食管裂孔疝组患者UES静息压异常的发生率,尤其是UES低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7%vs 3.6%,P=0.041).结论:40%以上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存在食管体部动力障碍.相比健康人群,食管裂孔疝导致患者LES静息压显著降低,UES低压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异常的食管体部动力和降低的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可能是食管裂孔疝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食管动力 食管上括约肌 食管下括约肌
下载PDF
咽部异物感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梅香 陈婷 +1 位作者 侯晨婕 郑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分析咽部异物感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芝加哥分型分布情况,以及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压力变化等食管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对21例咽部异物感患者(均排除咽喉部器质性疾病)进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检测,以芝加哥分型为标准,分析食管动力学... 目的分析咽部异物感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芝加哥分型分布情况,以及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压力变化等食管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对21例咽部异物感患者(均排除咽喉部器质性疾病)进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检测,以芝加哥分型为标准,分析食管动力学观察指标,包括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4s完整松弛压(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4sIRP)及远端潜伏期(distal latency,DL)。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47.62%)为食管正常蠕动,4例为食管小缺损弱蠕动,6例为食管大缺损弱蠕动,1例为食管频发无蠕动;1例UES平均静息压高于正常值上限,3例平均静息压低于正常值下限,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UES静息压的总体分布为65.20(44.25,123.05)mmHg;21例患者的DCI、IRP4s、DL值均在正常范围,8例(38.1%)患者存在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低于正常值,余均正常。结论咽部异物感可能与食管蠕动能力减弱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异物感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芝加哥分型
下载PDF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在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艳 胡志伟 +5 位作者 刘健男 宋庆 陈冬 田书瑞 李冉 毛建新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300例GERD患者(观察组)与同期300例无反流症状,且胃镜检查未见异常的正常者(对照...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300例GERD患者(观察组)与同期300例无反流症状,且胃镜检查未见异常的正常者(对照组),2组均采用HREM监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组患者食团内部压力、食管长度、远端收缩延迟时间、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前沿速度(CFV)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远端收缩积分(DC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流持续≥5 min次数、pH<4总时间、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的反流次数、立位和卧位pH<4的时间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EM在GERD食管运动功能评价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地反映GERD相关食管运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运动功能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食管裂孔疝
原文传递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食管动力与临床特征的研究
19
作者 施赛男 鲍云 +2 位作者 王美峰 林琳 姜柳琴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累及食管功能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中心接受HREM检查的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食管动力特征、临床特征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累及食管功能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中心接受HREM检查的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食管动力特征、临床特征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结果29例SSc患者中存在食管症状者18例,吞咽困难为最常见症状(44.8%)。食管体部动力障碍最多见,尤其是失蠕动及蠕动异常。反酸与食管体部无效蠕动百分比(APR)呈正相关(r s=0.497,P<0.05)。消化道外受累系统数量与平均远端收缩积分(DCI)呈负相关,与APR呈正相关(r s=-0.466、0.408,P<0.05)。血沉与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及DCI呈负相关(P<0.05),补体C3、C4含量与APR呈负相关(P<0.05)。结论SSc患者易出现食管动力异常,伴有食管症状,且食管功能障碍可发生在无食管症状时。SSc累及系统越多、病情越重、疾病活动更易伴有食管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食管症状 食管动力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系统累及
下载PDF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h食管阻抗-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李少英 杨亚莉 张志强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联合24 h食管阻抗-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我院确诊GERD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eMeester积分分为轻度组(≤50分)、中度组(51~100分)、重度组...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联合24 h食管阻抗-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情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我院确诊GERD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eMeester积分分为轻度组(≤50分)、中度组(51~100分)、重度组(>100分),比较HRM指标与24h阻抗-pH监测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GERD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3组腹段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3组气体反流次数、平均酸清除时间、酸反流次数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GERD病情程度与腹部LES长度呈负相关,与气体反流次数、平均酸清除时间、酸反流次数呈正相关(P<0.05)。气体反流次数、平均酸清除时间、酸反流次数、腹部LES长度单独诊断GERD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HRM与24h阻抗-pH监测联合诊断(P<0.05)。结论:HRM联合24h阻抗-pH监测GERD,可有效判断GERD病情程度,有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24 h食管阻抗-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病情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