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S-LASIK矫正不同程度近视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早期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任雁琳 史春生 姜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究轻中度和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和整体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对2018-12/2019-12在我院行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29例129眼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 目的:探究轻中度和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和整体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对2018-12/2019-12在我院行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29例129眼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轻中度近视组(SE<-6.00D,76眼)和高度近视组(SE≥-6.00D,53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mo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和整体角膜的高阶像差。结果:术后6mo,两组角膜前表面和整体角膜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水平彗差较术前增加,且高度近视组高于轻中度近视组(均P<0.01);两组角膜后表面的水平彗差较术前有差异(均P<0.01),且高度近视组高于轻中度近视组(P<0.01)。两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和整体角膜的术源性总高阶像差、球差和水平彗差与术前SE有明显相关性(均P<0.01)。结论:FS-LASIK术后6mo角膜前表面及整体角膜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水平彗差均较术前增加,且与术前SE明显相关;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除水平彗差外无明显变化,其远期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阶像差 轻中度近视 高度近视 角膜后表面
下载PDF
合并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明娟 吴宁玲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234-240,共7页
眼轴的异常延长是导致高度近视眼的决定性因素,而准确测量合并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度是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关键。目前,随着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技术和各种参数测量仪器的改进和完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精密... 眼轴的异常延长是导致高度近视眼的决定性因素,而准确测量合并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度是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关键。目前,随着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技术和各种参数测量仪器的改进和完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精密计算成为可能,但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仍存在一定的误差。故本文主要对合并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处理办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 人工晶状体 屈光度计算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致固定性斜视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杜永新 李莉 +1 位作者 焦永红 许力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0年第9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所致固定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因高度近视引起的固定性内斜视7例(10眼)行手术治疗。10眼均先行超常量的内直肌后退,1眼行上直肌颞侧1/2肌束截除并转位于外直肌上方止端旁;其余9眼行外直肌上方1/2~2/3肌束截除并...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所致固定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因高度近视引起的固定性内斜视7例(10眼)行手术治疗。10眼均先行超常量的内直肌后退,1眼行上直肌颞侧1/2肌束截除并转位于外直肌上方止端旁;其余9眼行外直肌上方1/2~2/3肌束截除并转位于上直肌颞侧止端旁。转位的部分肌束截除量是8~12mm。结果术前内斜视在90△~120△以上,下斜视30△~50△,术后随访3~26个月,基本正位8眼,欠矫2眼。眼球运动明显改善。结论内直肌超常量后退联合外直肌或上直肌部分截除加转位,对治疗高度近视所致固定性内下斜视效果肯定,且减少手术肌肉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固定性斜视 内斜视 手术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豫 郭小健 +1 位作者 朱晓华 唐罗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6例98眼,行4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手术后随诊6~12个月,以视网膜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作为疗效观察的...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6例98眼,行4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手术后随诊6~12个月,以视网膜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结果 1.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视网膜复位率63.33%.视力改善率50.00%,并发症发生率16.67%。2.巩膜环扎和(或)外加压联合注气术:视网膜复位率76.88%,视力改善率75.00%,并发症发生率28.13%。3.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注气术:视网膜复位率80.00%,视力改善率60.00%,并发症发生率55.00%。4.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硅油充填术:视网膜复位率87.50%,视力改善率37.50%,并发症发生率87.50%。结论根据 PVR(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程度、黄斑前膜、视网膜脱离范围等合理选择术式,均能达到较好的解剖复位及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复位 并发症发生率 高度近视眼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视力 注气术 联合 玻璃体切割 剥膜 手术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高度近视患者矫正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杨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47-65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高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wk^1a后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09,文种限中、英文。资料提取... 目的:系统评价高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wk^1a后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09,文种限中、英文。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909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比较,配戴角膜塑形镜1wk,1、3、6mo,1a后,视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1wk:MD=-0.34,95%CI(-0.55,-0.14),P=0.001;1mo:MD=-0.50,95%CI(-0.6 9,-0.3 0),P<0.0 1;3 mo:MD=-0.5 4,95%CI(-0.70,-0.37),P<0.01;6mo:MD=-0.49,95%CI(-0.50,-0.47),P<0.01;1a:MD=-0.46,95%CI(-0.64,-0.29),P<0.01]。屈光度也得到有效的控制[1a:MD=1.10,95%CI(-0.73,2.93),P=0.24]。结论:角膜塑形镜是矫正高度近视和控制高度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高度近视 视力 屈光度 META分析
下载PDF
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冬瑞 宋凡倩 +3 位作者 葛红岩 杜玲玲 孙莉尧 刘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1期4095-4098,共4页
目的:观察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8例(36眼),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记录其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 目的:观察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8例(36眼),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记录其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和有效球镜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前房深度较术前变浅(P<0.05),眼内压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ICL植入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高度近视 视力矫正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屈光漂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赖钟祺 李维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研究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屈光漂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9例(46只眼)。IOL Master测量术前眼轴长度和... 目的研究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屈光漂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9例(46只眼)。IOL Master测量术前眼轴长度和手术前后晶状体位置变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术前晶状体悬韧带长度,以及运用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OCT)测量术前晶状体厚度。术前计算术后预留屈光度,并与术后2个月实际屈光度进行比较,两者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为绝对屈光误差(ARE)。分析眼轴长度、晶状体相关参数与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2个月ARE的相关性。结果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2个月实际屈光度与预估术后屈光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11,P<0.05),术后多发生远视漂移(82.6%)。术后2个月的ARE与术前眼轴长度、晶状体位置变化、晶状体悬韧带长度以及晶状体厚度均呈正相关(r=0.851、0.704、0.639、0.576,均P<0.01)。以ARE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Y=-5.564+0.176X1(眼轴长度)+0.368X2(晶状体位置变化)+0.251X4(晶状体厚度)(调整R2=0.872,F=103.261,P<0.05)。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漂移多趋向远视,眼轴长度、晶状体位置变化和晶状体厚度为影响术后ARE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屈光漂移
下载PDF
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鸿娟 张芳霞 马润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10只眼)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行改良的Yokoyama术并联合内直肌后徙术,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10只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为29.62 mm,10只手术眼均存在明显的...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10只眼)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行改良的Yokoyama术并联合内直肌后徙术,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10只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为29.62 mm,10只手术眼均存在明显的眼球外转和上转运动受限,术前眼眶MRI和CT检查显示,上直肌鼻侧偏位,外直肌下偏位。术后第1天术眼眼位均正位,眼球外转和上转均能过中线,随时间推移眼球运动又进一步改善。术后MRI显示,外直肌和上直肌联结后,上直肌与外直肌止点位置偏移恢复正常。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患者的术后情况保持稳定。结论通过改良的Yokoyama术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并改善眼外肌走行及眼球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斜视 眼外肌手术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易允娣 刘东伟 陶黎明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的病例分析研究,收集共30例31眼确诊为mCN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需要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1次或多次,术后6个月作为治疗终点...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的病例分析研究,收集共30例31眼确诊为mCN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需要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1次或多次,术后6个月作为治疗终点,与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个月BCV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新生血管网明显缩小(P<0.05)。结论:康柏西普在治疗mCNV方面效果明显,可以提高患者的BCVA,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缩小新生血管网面积,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高度近视
下载PDF
全氧丙烷与硅油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诗凝 张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全氧丙烷(C3F8)与硅油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1例,均给予玻璃体手术治疗,分别应用C3F8填充(对照组50例)... 目的:探讨全氧丙烷(C3F8)与硅油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1例,均给予玻璃体手术治疗,分别应用C3F8填充(对照组50例)与硅油填充(观察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0.0%、92.2%,两组患者一次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最小分辨角对数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BCVA)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组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MAR–BCVA数值均下降(P<0.05),另外观察组Log MAR–BCV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3F8与硅油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中的疗效均较显著,但是硅油填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氧丙烷 硅油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下载PDF
非球面切削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研究
11
作者 朱云喜 金敏 +4 位作者 王小园 杨为中 高宗银 朱运军 张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联合Q值优化的最优个性化角膜屈光矫正程序(ORK—CAM)引导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薄的高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联合Q值优化的ORK—CAM及小光斑高速飞... 目的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联合Q值优化的最优个性化角膜屈光矫正程序(ORK—CAM)引导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薄的高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联合Q值优化的ORK—CAM及小光斑高速飞点激光扫描系统对49例76只眼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患者行LASEK。术后2周,1月,3及6月检查裸眼视力、验光、Haze等级。术后半年时复查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视觉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前平均最佳眼镜矫正视力(BSCVA)为1.10+0.12,术后6月BucVA(BucVA)为1.12+0.17。术后平均模拟角膜记读数(SimK)等效值、慧差、球差、总体像差分别增加了一13.5%、93.87%、172.22%、23.81%、43.28%,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地形图形态有92.11%为同心圆型,视觉质量满意度为95.92%。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LASEK治疗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术后3个月以后平均视力稳定,且好于术前BCVA。术后6月时平均总波前像差增加百分比较小,球差增加较少,较好的保持了角膜的的非球面性。术后患者出现眩光、夜视力差的机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角膜波前像差 非球面切削 高阶像差 LASEK
原文传递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秀 何晴 +2 位作者 路晓晓 薛安全 魏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访2 a观察41例76眼患有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行后巩膜加固术患者术前术后眼轴长度、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劈裂的贴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 d、1个月、3个...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访2 a观察41例76眼患有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行后巩膜加固术患者术前术后眼轴长度、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劈裂的贴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眼轴长度分别为(27.71±1.60)mm、(28.11±1.62)mm、(28.58±1.80)mm和(29.01±1.92)mm,均较术前的(30.29±2.01)mm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后1 a眼轴长度逐渐增长至术前水平,术后2 a眼轴长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即得到提高,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术后3个月、6个月、1 a、2 a最佳矫正视力持续提高,且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4眼术前伴视网膜劈裂者,术后27眼(79.41%)视网膜完全贴附;4眼(11.76%)基本贴附;3眼(8.82%)改善。术中未见并发症发生,术后有结膜刺激征、高眼压、眶内炎症反应、浅前房、复视及视物变形、黄斑出血复发等并发症发生,均在3个月内恢复。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是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病理性近视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加固术 病理性近视 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劈裂
下载PDF
不可忽视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与屈光漂移 被引量:16
13
作者 竺向佳 常瑞琪 卢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30-133,共4页
高度近视在亚洲的患病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高度近视白内障在我国的手术比例亦逐年增加。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的屈光误差明显大于正常眼轴眼,且往往伴随显著的屈光漂移,最终影响手术治疗的准确性。本文针对该... 高度近视在亚洲的患病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高度近视白内障在我国的手术比例亦逐年增加。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的屈光误差明显大于正常眼轴眼,且往往伴随显著的屈光漂移,最终影响手术治疗的准确性。本文针对该现象进行剖析,发现测量方法和人工晶状体公式选择不当、常数优化不到位、固视稳定性的忽视及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在高度近视白内障获得更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白内障 屈光误差 屈光漂移 固视稳定性 常数优化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袋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丹丹 郑宇曦 +1 位作者 俞晓宇 赵云娥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1397-1400,共4页
目的研究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直径、面积及IOL偏心量、倾斜角的改变。方法选择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2例(90眼,眼轴〉27mm)为超高度近视组,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55例(90眼,22mm... 目的研究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直径、面积及IOL偏心量、倾斜角的改变。方法选择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2例(90眼,眼轴〉27mm)为超高度近视组,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55例(90眼,22mm≤眼轴≤24mm)为正常眼轴组,均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后1~3、3~6和6~12个月时(每个阶段均30眼)散瞳后拍摄眼前节彩照,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采集Scheimpflug图像,通过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前囊口直径、面积及IOL的偏心量、倾斜角和术后房水深度(PAD)。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前囊口形态和IOL稳定性。结果 (1)与正常眼轴组比较,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3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t=3.544、2.380,P〈0.01或0.05);术后3~6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晶状体前囊口面积缩小、平均直径缩短(t=3.390、2.107、-2.186、-2.009,P〈0.01或0.05);术后6~12个月PAD变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高度近视组患者前囊口面积进一步缩小、水平径及平均直径缩短,IOL倾斜角变化减小(t=-2.652、-2.989、-2.628、0.463,P〈0.01或0.05)。(2)术后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正常眼轴组前囊口形态及IOL稳定性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IOL倾斜角较术后1~3及3~6个月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前囊口更容易发生收缩,且水平方向收缩程度更加明显,容易引起IOL倾斜角及PAD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 晶体囊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retinal thickness in macular region of high myopic eyes using spectral domain OCT 被引量:10
15
作者 Ai-Ping Song Xin-Yi Wu +3 位作者 Jian-Rong Wang Wei Liu Yan Sun Tao 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retinal thickness in macula of high myopic eyes us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METHODS: Middle-aged and young myop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retinal thickness in macula of high myopic eyes us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METHODS: Middle-aged and young myop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refractive error/axial length: low and medium myopia group(LMMG),high myopia group(HMG) and super high myopia group(SHMG). Cirrus HD-OCT was used to evaluate total 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central subfield thickness,inner/outer macular thickness and macular volume. The differences among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on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ssociations between macular thickness and refractive error/axial length were analyz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among the three groups(P =0.2789). The mean refraction error in the LMMG,HMG,and SHMG groups was-2.49 ± 1.38D,-8.53 ±1.95D and-13.88 ±1.76D,respectively(P 【 0.001). The central subfield thickness of three groups was 244.56 ±12.19μm,254.33 ±11.61μm and 261.75 ± 11.83μm,respectively,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between random two groups. The total 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inner/outer macular thickness,and macular volume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myopia/axial length. Average foveal thickness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fractive error(P 【0.001),an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axial length. The inferior and temporal inner macular thickness,all the quadrants of outer ring,total 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 and macular volume feature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efractive error,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axial length. Average foveal thickness,superior and temporal innermacular thicknesses,and temporal outer macular thickness was lower in females compared to males. ·CONCLUSION: With an increase in myopia degree/axial length,the average foveal thickness increased and the inner/outer macular thickness decreased. Females featured thicker average foveal thickness,and thinner macular thickness compared to m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retinal thickness high myopic eyes
下载PDF
Refractive errors in high myopic eyes after phacovitrectomy for macular hole 被引量:10
16
作者 Donghyun Jee Yi-Ryeung Park +2 位作者 Kyoung In Jung Eunchul Kim Tae Yoon L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2期369-373,共5页
AIM: To examine the refractive prediction error in high myopic eyes after phacovitrectomy.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case series included 91 eyes(18 high myopic eyes and 73 non-high myopic eyes) of 91 pat... AIM: To examine the refractive prediction error in high myopic eyes after phacovitrectomy.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omparative case series included 91 eyes(18 high myopic eyes and 73 non-high myopic eyes) of 9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phacovitrectomy(phacoemulsification,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nd pars plana vitrectomy). The high myopic eyes were defined as the eye with more than 26.0mm of axial length. The postoperative prediction error of mean error and mean absolute error were evaluated at4 mo postoperatively. Axial length and keratometry measurement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and 4mo postoperatively using the IOL Master.RESULTS: The refractive outcome after phacovitrectomy show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myopic shift in the high myopic eyes [-1.08 ±0.87 diopters(D)] than that in the non-high myopic eyes(-0.43 ±0.63 D, P =0.004). Axial length and keratometric value in the high myopic ey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0.043, 0.037 respectively),whereas those in the non-high myopic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0.135, 0.347 respectively). The change of the axial length in the myopic eye(0.46±0.28 mm)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non- high myopic eye(0.11 ± 0.34 mm; P 【0.001).CONCLUSION: High myopic eyes showed more myopic shift than non-high myopic eyes after phacovitrectomy.The cause of myopic shift in high myopic eyes seems tobe attributed to actual elongation of the axial length in high myop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length high myopic eyes KERATOMETRY phacovitrectomy refractive errors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学分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彩云 张文芳 +2 位作者 陶明 张婧 周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入选者需在同一天内行散瞳眼底检查、OCT及FFA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联合造影(FFA&ICGA)。分析不同类型的OCT及FFA形态学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其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FFA分类的漆样裂纹型在OCT分类的1型中所占比例为57.14%,显著高于新生血管型和黄斑萎缩型(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在OCT分类的2型中所占的比例为67.80%,显著高于漆样裂纹型(18.64%)和新生血管型(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 3型均属于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OCT 1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低于2型和3型,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心凹厚度则明显高于2型和3型。FFA的漆样裂纹型与新生血管型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上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BCVA及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前者(P<0.05)。漆样裂纹型及新生血管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黄斑萎缩型,最佳矫正视力则明显高于黄斑萎缩型(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结合OCT和FFA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提高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的认识,更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邱艳飞 何建中 +3 位作者 兰婷 王丽华 赖伟 钟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4期146-147,共2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眼科对眼轴≥26 mm的高度近视合并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156例(168只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术后3个月,161只眼(9...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眼科对眼轴≥26 mm的高度近视合并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156例(168只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术后3个月,161只眼(96%)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7只眼(4%)因合并严重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病灶故视力无提高。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5只眼(3.0%)。术后并发症:17只眼角膜可逆性内皮水肿(10.1%);8只眼前房有渗出反应(4.8%);5只眼前房积血(3.0%);22只眼后囊膜混浊(13.1%);2只眼术后视网膜脱离(1.2%)。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硬核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患者视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高度近视 硬核白内障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内界膜的超微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璐 魏雁涛 +4 位作者 方冬 张钊填 张婷 蒋欣桐 张少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患者内界膜的超微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8—12月在中山眼科中心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HM-MH患者14例14眼内界膜,另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16例16眼内界膜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内界...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患者内界膜的超微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8—12月在中山眼科中心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HM-MH患者14例14眼内界膜,另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16例16眼内界膜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内界膜标本进行Ⅳ型胶原蛋白和层黏连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并行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结果HM-MH组与IMH组内界膜的超微结构均为均质的网状结构,Ⅳ型胶原蛋白均位于内界膜玻璃体面,层黏连蛋白位于内界膜的视网膜面。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HM-MH组的平均内界膜厚度为(1.01±0.17)μm,较IMH组的(1.92±0.21)μm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80.P<0.001);HM-MH组内界膜的僵硬度为(2.86±0.33)MPa,明显大于IMH组的(0.88±0.23)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50,P<0.001)。HM-MH组内界膜的僵硬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832,P<0.001),但IMH组内界膜僵硬度与眼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r=0.104,P=0.825)。结论与IMH患者相比,HM-MH患者内界膜变薄、僵硬程度增加,该发现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HM-MH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 Ⅳ型胶原蛋白 超微结构 生物力学特性
下载PDF
频域OCT对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光感受器内外节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昌凡 邢怡桥 +1 位作者 陈长征 许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来观察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层内外节形态的改变,并评估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67例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82只眼,其中视网膜劈裂3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24只眼,板层黄斑裂... 目的 运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来观察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层内外节形态的改变,并评估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67例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82只眼,其中视网膜劈裂3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24只眼,板层黄斑裂孔13只眼,全层黄斑裂孔7只眼.均进行CirruTMHD-OCT扫描,获得断层成像图观察光感受器内外节层形态改变.结果 光感受器IS/OS连接线完整在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中,分别为视网膜劈裂6只眼(15.78%)、脉络膜新生血管5只眼(20.83%)、板层黄斑裂孔9只眼(69.23%);光感受器IS/OS连接线不完整或丢失的分别为:视网膜劈裂32只眼(84.2%)、脉络膜新生血管19只眼(79.16%)、板层黄斑裂孔4只眼(30.76%)、全层黄斑裂孔7只眼(100%).在光感受器IS/OS连接线完整中,视力在0.2以上为17只眼(85%);在光感受器IS/OS连接线不完整或丢失,为10只眼(16.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CirrusTMHD-OCT下能观察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的视网膜微结构变化.IS/OS连接线不完整或丢失在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中较普遍存在,IS/OS连接线完整性与视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 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线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