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受力性状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瑞庚 时伟 +1 位作者 水伟厚 闫小旗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对原为沟壑的场地,经回填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形成高填方地基。对高填方地基采用3000 k N·m能级强夯预处理后,打设钻孔灌注桩,通过在桩身钢筋笼主筋上安装应力计,在桩身截面和桩周土层分别埋设沉降杆、分层沉降仪,测试桩身轴力、桩身... 对原为沟壑的场地,经回填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形成高填方地基。对高填方地基采用3000 k N·m能级强夯预处理后,打设钻孔灌注桩,通过在桩身钢筋笼主筋上安装应力计,在桩身截面和桩周土层分别埋设沉降杆、分层沉降仪,测试桩身轴力、桩身及桩周土层沉降变化情况,得到高填方夯实地基未处理填土层桩侧负摩阻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未处理填土层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呈现"负-正"变化的现象,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端承桩负摩阻力区段大于摩擦桩。端承桩桩侧土层提供的最大负摩阻力约是摩擦桩的1.18~2.56倍,桩周土层密实度对桩侧最大负摩阻力有影响。采用一阶负指数函数拟合得到桩身下拉荷载预测模型,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作用于桩身的下拉荷载趋于定值,作用于端承桩的下拉荷载比摩擦桩高41.2%~55.4%,从控制负摩阻力角度推导出高填方夯实地基摩擦桩桩长设计计算方法。桩身中性点位置均随固结时间增加而逐渐下移,端承桩中性点深度较摩擦桩平均大0.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夯实地基 桩侧负摩阻力 受力性状 下拉荷载 中性点
原文传递
考虑固结效应的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闫小旗 胡瑞庚 +2 位作者 时伟 水伟厚 张文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53,共12页
依托在高填方夯实地基上进行的桩侧负摩阻力现场试验,根据负摩阻力测试结果,提出考虑固结效应的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对高填方地基强夯加固区与非加固区分段进行侧摩阻力计算,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计算桩侧土沉... 依托在高填方夯实地基上进行的桩侧负摩阻力现场试验,根据负摩阻力测试结果,提出考虑固结效应的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对高填方地基强夯加固区与非加固区分段进行侧摩阻力计算,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计算桩侧土沉降,反映固结效应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利用土-混凝土界面直接剪切试验得到桩土荷载传递函数,反映桩土相对位移对侧阻力发挥程度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求得计算公式的数值解,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推导的公式计算的桩侧负摩阻力沿深度的变化趋势与现场试验测试结果一致,现场实测桩侧负摩阻力值约是理论计算值的1/2,工程应用时可将理论计算的桩侧负摩阻力值乘以0.5的折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夯实地基 桩侧负摩阻力 计算方法 固结效应 桩土荷载传递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