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预期寿命变动70年:死亡年龄高龄化与分布尖峰化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琼
郭子萱
《保险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61,共16页
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死亡年龄高龄化和分布尖峰化是理解人口寿命延长的重要视角。本文搜集整理我国1957~2020年公开可得年份的死亡人口统计,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以及经典文献做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之后估计各年死亡年龄分布的...
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死亡年龄高龄化和分布尖峰化是理解人口寿命延长的重要视角。本文搜集整理我国1957~2020年公开可得年份的死亡人口统计,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以及经典文献做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之后估计各年死亡年龄分布的形状参数和众数,并对各时期预期寿命变化进行完全分解。结果表明:首先,近70年间我国总人口死亡年龄分布稳步右移,形状参数波动上升,前者对预期寿命变化的贡献接近93%;早期形状参数变化的贡献约为11%,随后降至约2%后又回升至5%左右,表明我国早期总人口死亡年龄分布动态右移同时在明显压缩,随后死亡年龄分布高龄化同时形状近似不变,近年来又表现出寿命延长同时健康状况重新趋同特征。其次,女性预期寿命持续高于男性且增长更快,死亡年龄分布“高龄化”是影响二者相应预期寿命变化最主要的因素;相比女性,男性死亡年龄分布形状参数变化对预期寿命变化的相对贡献明显更小,且随时间推移迅速弱化,表明男性预期寿命延长同时人群健康状况趋同特征相对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年龄分布
预期寿命
高龄化
尖峰化
完全分解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预期寿命变动70年:死亡年龄高龄化与分布尖峰化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琼
郭子萱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
出处
《保险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61,共16页
基金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专项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联合资助”(CW202102)。
文摘
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死亡年龄高龄化和分布尖峰化是理解人口寿命延长的重要视角。本文搜集整理我国1957~2020年公开可得年份的死亡人口统计,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以及经典文献做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之后估计各年死亡年龄分布的形状参数和众数,并对各时期预期寿命变化进行完全分解。结果表明:首先,近70年间我国总人口死亡年龄分布稳步右移,形状参数波动上升,前者对预期寿命变化的贡献接近93%;早期形状参数变化的贡献约为11%,随后降至约2%后又回升至5%左右,表明我国早期总人口死亡年龄分布动态右移同时在明显压缩,随后死亡年龄分布高龄化同时形状近似不变,近年来又表现出寿命延长同时健康状况重新趋同特征。其次,女性预期寿命持续高于男性且增长更快,死亡年龄分布“高龄化”是影响二者相应预期寿命变化最主要的因素;相比女性,男性死亡年龄分布形状参数变化对预期寿命变化的相对贡献明显更小,且随时间推移迅速弱化,表明男性预期寿命延长同时人群健康状况趋同特征相对不明显。
关键词
死亡年龄分布
预期寿命
高龄化
尖峰化
完全分解
Keywords
age
-
at
-
death
distribution
life
expectancy
high
age
-
at
-
death
peaking
complete
decomposition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C913.7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预期寿命变动70年:死亡年龄高龄化与分布尖峰化的双重视角
张琼
郭子萱
《保险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