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言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
1
作者 翟慕航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3-109,共7页
莫言的短篇小说重视艺术技巧。在人物话语方面,莫言短篇小说惯于借助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显示隐蔽叙述者的存在,通过直接引语引号的有无控制审美效果;在叙述声音方面,隐蔽叙述者经常通过对人物称呼的变化显示自己的态度;在叙事时间方面,... 莫言的短篇小说重视艺术技巧。在人物话语方面,莫言短篇小说惯于借助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显示隐蔽叙述者的存在,通过直接引语引号的有无控制审美效果;在叙述声音方面,隐蔽叙述者经常通过对人物称呼的变化显示自己的态度;在叙事时间方面,往往通过缩短叙事时间、运用重复叙述以及使用多种倒叙方法等手段,形成自己的叙述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短篇小说 叙事策略
下载PDF
中国传统小说中潜藏叙事的发轫与繁盛——试析从《聂隐娘》到《红楼梦》中的隐喻性话语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复宁 《特立学刊》 2015年第6期42-46,共5页
语言学的发展与叙述符号学的产生,为挖掘文本深层含义提供了新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叙事学得以产生。利用现代叙事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部分隐喻性的话语进行深度剖析,则会得到新的意蕴与内涵,这即是潜藏叙事背后的深意。通过梳理与... 语言学的发展与叙述符号学的产生,为挖掘文本深层含义提供了新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叙事学得以产生。利用现代叙事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部分隐喻性的话语进行深度剖析,则会得到新的意蕴与内涵,这即是潜藏叙事背后的深意。通过梳理与探求唐传奇《聂隐娘》中"磨镜人"和《红楼梦》中"谶语式对联"等隐喻性话语的深意,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小说的潜藏叙事显现出文学意味不断增加、使用数量逐渐增加、叙事方式不断成熟等特点。发轫于唐传奇的潜藏叙事手法为后世小说创作者所继承发展,最终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全面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唐传奇 《聂隐娘》 《红楼梦》 叙事学 潜藏叙事
下载PDF
“沉默面具”与“隐性叙事”——伍慧明《骨》中的“沉默”母题及“纸张”意象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双如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228-243,共16页
'沉默'是伍慧明小说《骨》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小说塑造一个沉默寡言的华人'契纸儿子'形象,揭示沉默寡言并非亚裔固有文化特征,而是权力压迫下的保护性选择,是弱势族裔'他者'应对种族歧视及压迫的生存策略和抵... '沉默'是伍慧明小说《骨》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小说塑造一个沉默寡言的华人'契纸儿子'形象,揭示沉默寡言并非亚裔固有文化特征,而是权力压迫下的保护性选择,是弱势族裔'他者'应对种族歧视及压迫的生存策略和抵抗策略。本文受冯品佳'隐无叙事'概念的启发,提出'隐性叙事'一说,认为小说运用'隐性叙事'的叙事手法,通过'纸张'的意象将沉默符号化,让无言转为言说的文本,让隐藏的家庭/族裔历史在沉默中自我呈现,以此帮助弱势'他者'打破沉默,钩沉族裔历史,对于族裔记忆及身份书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 沉默 “纸张”意象 “隐性叙事” 弱势族裔
下载PDF
一场美国摄影展对川端康成女性题材叙事的影响
4
作者 柯英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美国的《人类一家》摄影展在日本展出时,美日策展双方在原子弹爆炸照片上的分歧体现了日本战败后美日之间的权力关系。这次影展风波发生时,川端康成正在创作"中间小说"《生为女人》,并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的《朝日新闻... 美国的《人类一家》摄影展在日本展出时,美日策展双方在原子弹爆炸照片上的分歧体现了日本战败后美日之间的权力关系。这次影展风波发生时,川端康成正在创作"中间小说"《生为女人》,并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的《朝日新闻》上连载。他结合时事,利用作品发表媒体,改变写作计划,以写实的手法把这场摄影展写进了小说,在女性主义主题的表层之下,形成一股叙事暗流,不仅影射了美日关系、日本国民心态,而且也含蓄地书写了对中国的态度。《生为女人》创作过程中的微妙变化既反映了川端并非如他自己宣称的那样写作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一家 生为女人 原子弹爆炸照片 叙事暗流
原文传递
隐微叙事与清人对韩愈墓志铭的批评
5
作者 诸雨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143,共7页
韩愈墓志铭被清人视为典范。林云铭、何焯、沈德潜等人运用文史互证、春秋笔法、志铭互证等治经研史的方法阐释韩愈墓志文,读出了其中的隐微叙事与微旨讽喻。以《唐宋文醇》为代表的官方评点则将韩碑重新定位为尽忠报国、以史为鉴的政... 韩愈墓志铭被清人视为典范。林云铭、何焯、沈德潜等人运用文史互证、春秋笔法、志铭互证等治经研史的方法阐释韩愈墓志文,读出了其中的隐微叙事与微旨讽喻。以《唐宋文醇》为代表的官方评点则将韩碑重新定位为尽忠报国、以史为鉴的政教之文,并主导了清中期以后的韩碑批评方向。此后,桐城派的义法批评逐渐兴盛,转向技法与风格,隐微叙事的批评传统开始消歇,直到晚清才逐渐复兴。隐微叙事的发现体现了清人对“知人论世”批评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在时代、作者与文本之间形成双向阐释,并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韩愈 墓志铭 隐微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