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位骨化 被引量:37
1
作者 毛玉江 王满宜 吴新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13-917,共5页
通过复习异位骨化的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异位骨化的发病机制、分类、发生率、分型、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异位骨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没有骨组织的软组织内形成的新生骨,在组织学上,成熟的异位骨化与骨痂一致。其... 通过复习异位骨化的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异位骨化的发病机制、分类、发生率、分型、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异位骨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没有骨组织的软组织内形成的新生骨,在组织学上,成熟的异位骨化与骨痂一致。其形成一般需三个条件:①成骨诱导物;②成骨的前体细胞;③允许成骨的组织环境。早期表现包括关节周围疼痛、发热、红肿,逐渐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三相核素骨扫描是早期检测异位骨化的最敏感指标,并可以判断病变的活动性和成熟度。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和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最有效的药物。手术切除是异位骨化形成后导致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唯一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发病机制 诊断 预防 治疗 核素骨扫描 非甾体类消炎药
原文传递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周非非 赵衍斌 +3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 目的: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因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患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临床因素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勇 孙俊英 +2 位作者 王涛 赵锡江 尹海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累及髋关节的中远期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3月—2011年5月采用THA治疗32例(42髋)AS累及髋关节患者。男26例,女...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累及髋关节的中远期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3月—2011年5月采用THA治疗32例(42髋)AS累及髋关节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20~78岁,平均39岁。病程2~41年,中位病程10年。假体摩擦界面采用金属-聚乙烯者19髋,陶瓷-陶瓷者23髋;股骨头假体采用36 mm直径者15髋,28 mm直径者27髋;假体均采用生物学固定。手术前后测量并记录患者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总和),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根据X线片,髋臼侧和股骨侧假体分别采用De Lee分区和Gruen分区描述;异位骨化程度采用Brooker标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麻醉意外、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9例(39髋)获随访,随访时间5~17年,平均9年。术后股骨头假体28 mm直径组24髋中发生髋关节前脱位2例(2髋),36 mm直径组15髋无脱位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VAS评分、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术前病程越短,术后Harris评分越高、髋关节总活动度越大(P<0.05);股骨头假体直径越大,术后髋关节总活动度越大(P<0.05)。末次随访时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均固定良好。采用金属-聚乙烯假体的18髋中,臼杯周围显示有广泛性骨溶解者9髋(50%),但假体尚无松动;采用陶瓷-陶瓷假体的21髋中无任何骨溶解和假体松动征象。7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BrookerⅠ级5髋,Ⅱ级2髋。结论 THA是治疗AS累及髋关节的有效手段;术前病程短,并采用大直径股骨头陶瓷-陶瓷假体行THA者,术后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异位骨化
原文传递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51例中国文献报道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浩 金大地 +1 位作者 景宗森 王汉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2期3384-3385,共2页
目的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ossificansprogressiva,MOP)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较罕见,国内多为个案报道,临床资料不系统,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51例MOP病例,总结MOP在我国发病的基本情况。方法光盘检索出自1979~2001年共31篇有... 目的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ossificansprogressiva,MOP)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较罕见,国内多为个案报道,临床资料不系统,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51例MOP病例,总结MOP在我国发病的基本情况。方法光盘检索出自1979~2001年共31篇有关MOP文献报道,共51例,综合分析了51例MO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我国MOP男性较女性患病率稍高,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0~5岁,从发病到明确诊断的间隔为7.88年,33例报道有手指、脚趾异常,首发症状多为颈后软组织包块,脊柱最容易受累。在12岁内,可导致身体大关节僵直,造成患者生活能力丧失。我国有关MOP临床治疗资料较少,且缺乏长期随访资料。结论MOP在我国发病多在0~5岁期间。脊柱是最常被侵犯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中国文献报道 综合分析
下载PDF
手术清理联合活动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阎亮 赵建磊 +1 位作者 王上增 冯丽娜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评价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清理联合活动外固定架对创伤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合并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松解结合活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HO合并肘关节僵... 目的:评价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清理联合活动外固定架对创伤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合并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松解结合活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HO合并肘关节僵硬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4~60岁,平均37.7岁;手术松解距受伤时间7~18个月,平均9.3个月。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角度,并进行Mayo评分。结果:1例术后3周出现外固定架针孔慢性感染,给予去除外固定架,余所有患者伤口Ⅰ期甲级愈合。26例均获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34个月。1例术后8个月出现2次HO。术后2年所有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及Mayo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松解结合活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创伤后HO合并肘关节僵硬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肘关节 外固定器 肌僵硬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冷华平 段永壮 +1 位作者 李宽宽 钱华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6-02诊治的65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8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6-02诊治的65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8例(观察组),行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27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obb C角、Cobb S角、椎间高度,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情况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16)个月。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异位骨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obb C角、椎间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Cobb S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2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效果相当,但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最大限度延缓邻近节段椎体异位骨化发生,且操作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吞咽困难 异位骨化
原文传递
放疗治疗肘关节异位骨化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磊 柴益民 郑宪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523-1525,共3页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对于肘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科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对20例有异位骨化症状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单剂量7 Gy的照射。其中15例患者接受异位骨化...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对于肘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科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对20例有异位骨化症状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单剂量7 Gy的照射。其中15例患者接受异位骨化灶的手术切除,之后进行放疗以防止异位骨化复发;有5例患者因为存在高危因素而进行预防性的放疗。13例患者在术前4 h内放疗,7例患者则在术后接受放疗。采用X线片结合Mayo肘关节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6.3个月。20例患者中有2例复发,随后予病灶再次切除。患者的Mayo评分最低为45分,最高为100分;其中13例患者功能恢复良好,Mayo评分100分。5例患者存在关节活动轻度受限,Mayo评分从75~95分不等;还有2例有持续的关节疼痛、活动明显受限,Mayo分为45、50分。本组未发现皮肤溃疡、尺神经炎等放疗副作用。[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单剂量7 Gy的放疗对于肘关节异位骨化防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肘关节 异位骨化 Mayo评分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加味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建良 朱少兵 +1 位作者 许勇 万蕾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效果。方法:将有完整记录的9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前瞻性分为两组,A组术后口服补阳还五汤,B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手术前后进行放射检查(包括骨盆正位、髋关节侧位片,必要时C...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效果。方法:将有完整记录的9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前瞻性分为两组,A组术后口服补阳还五汤,B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手术前后进行放射检查(包括骨盆正位、髋关节侧位片,必要时CT检查)及髋关节功能评估,观察有无异位骨化形成,骨化程度采用Brooker分级法评定,髋关节功能评分按照Harris评分。结果:本组93例随访平均16.7个月,根据Brook分级,A组异位骨化发生率20%,B组43.75%;术后Harris评分A组(89.17±15.36),B组(84.00±1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可明显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异位骨化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Bryan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骁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马驰 王晋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拍射X线光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重建CT图像上测量假体偏移程度及假体的倾斜角度,并采用Mc Afee分型判断末次随访时PO分级。回顾性分析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的影响因素,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PO分级及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2°±4.7°、8.2°±4.8°、8.7±5.1°,各时间段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节段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时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572,P<0.01)。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的中位数为0.61(0~7.08)mm,假体倾斜角度的中位数为0.84°(0.01°~9.79°);末次随访时假体偏移程度与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r=-0.379,P=0.001)。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共17个节段(15例)、0~3级PO共73个节段(63例),PO 4级患者手术时年龄大于0~3级患者(P<0.05),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均低于0~3级患者(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3 mm患者比较,>3 mm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倾斜角度≤5°患者比较,>5°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后患者保持早期置换节段活动度,可有效避免4级PO的发生;假体安放偏离中心或在冠状位发生倾斜均会造成远期随访时PO分级更高,并对远期活动度产生影响,尤其避免偏移程度超过3 mm或倾斜程度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节段活动度 假体位置 异位骨化 椎旁骨化
下载PDF
异位骨化预防与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闵红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50-953,共4页
异位骨化是指在机体骨骼系统之外骨形成,可导致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异位骨化的定义、发病机制、发生率、临床表现和诊断、预防及治疗的新进展予以概述,旨在探讨异位骨化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异位骨化 预防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合并异位骨化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亚平 杨延砚 +2 位作者 赵晨 王术 周谋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手术后合并异位骨化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关节手术后合并较小范围异位骨化的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用X光片、B超检查异位骨化的范围;检测血沉、血液碱性磷酸酶和C反应蛋白,判断骨化活动情况,视情况进行适当的... 目的:探讨骨关节手术后合并异位骨化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关节手术后合并较小范围异位骨化的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用X光片、B超检查异位骨化的范围;检测血沉、血液碱性磷酸酶和C反应蛋白,判断骨化活动情况,视情况进行适当的关节牵伸和关节松动治疗及冷疗、中药外敷等治疗,观察异位骨化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差异,平均角度进展31.16°(P<0.01),肘关节伸直角度平均进展15°,肘关节屈曲进展41.67°。同时X线片和B超检查异位骨化范围无明显变化。结论:关节手术后合并异位骨化的患者在监测下采用关节牵伸和松动,并配合冷疗、中药外敷等综合治疗,可以逐步改善关节功能而不引起骨化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关节松动 关节牵伸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12
作者 段硕 朱震奇 +4 位作者 钱亚龙 王凯丰 刘辰君 徐帅 刘海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4-1012,共9页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在我科行ACDF及Hybrid手术...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在我科行ACDF及Hybrid手术治疗的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60个月者共68例,其中ACDF 39例(ACDF组),Hybrid手术29例(Hybrid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随访时间、手术节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整体活动度、C2-C7颈椎曲度、相邻节段活动度、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的JOA、NDI及VAS评分均较同组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Odom标准,Hybrid组的优良率为93.1%,ACDF组为92.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2-C7曲度较术前均有所恢复,Hybrid组较ACDF组改善更好(P<0.05);Hybrid组整体颈椎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ACDF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相邻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颈椎X线片评估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Hybrid组17.2%vs ACDF组20.5%,P>0.05);末次随访时Hybrid组人工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4.5%(10/29),其中Mobi-C假体发生率为41.2%(5/12),Pro Disc-C假体发生率为29.4%(5/17)。结论 :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5年以上随访临床疗效及安全有效性与ACDF相当,但Hybrid手术可以更好地重建颈椎曲度,减少邻近节段代偿性活动的同时保持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双节段 椎间融合术 人工间盘置换 Hybrid手术 邻近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下载PDF
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相邻节段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广州 刘浩 +3 位作者 陈华 丁琛 杨毅 王贝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节段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节段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末次随访时间点HO发生情况以及HO对临床疗效指标和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IDH)、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9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4±8)岁,随访(62±23)个月。末次随访34例患者发生了HO,McAfeeⅣ级HO 7例(7.6%)。末次随访时,HO与无HO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相邻节段I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25和t=0.877、0.644,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相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t=0.056、0.709,均P>0.05),末次随访HO组相邻节段ROM高于无HO组(上位:10.0°±2.0°比9.0°±1.3°,下位ROM:10.2°±1.9°比8.8°±1.3°,t=2.824、4.022,均P<0.05)。HO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高于无HO组(41.2%比19.0%,χ^2=5.343,P<0.05)。结论Prestige LP假体单节段CDR术后中长期随访发生HO是常见现象,但HO不影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DR术后HO可能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相邻节段
原文传递
创伤性异位骨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国瑞 裴福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6-394,共9页
目的对创伤性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创伤性HO的相关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进展、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创伤性HO常由关节手术、爆炸伤、神经损伤和... 目的对创伤性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创伤性HO的相关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进展、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创伤性HO常由关节手术、爆炸伤、神经损伤和烧伤等严重创伤所致。目前广泛认为创伤性HO的发生与组织的炎症反应、低氧等密切相关,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手术切除是防治创伤性HO的主要手段。结论当前创伤性HO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率低,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创伤性HO的发病机制,寻找特异性的防治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爆炸伤 肌肉损伤 炎症
原文传递
miRNA与lncRNA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旦 刘健(指导) +2 位作者 纵瑞凯 万磊 龙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4-1018,共5页
非编码RNA(nc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基因组中大量存在的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序列,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广泛的调节作用,从表观上影响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和相关疾病,已成为疾病活动、发病机制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miRNA与lncRNA广... 非编码RNA(nc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基因组中大量存在的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序列,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广泛的调节作用,从表观上影响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和相关疾病,已成为疾病活动、发病机制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miRNA与lncRNA广泛参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生、发展。我们主要总结了miRNA与lncRNA在AS免疫炎症反应及异位骨化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S的研究与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MIRNA lncRNA 免疫炎症 异位骨化
下载PDF
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树坤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7-782,共6页
目的综述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发生机制主要与BMP信号转导失调有关。目前临床对其治疗方法较多,包括非手术治疗、预防以... 目的综述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创伤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发生机制主要与BMP信号转导失调有关。目前临床对其治疗方法较多,包括非手术治疗、预防以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及预防主要针对创伤后肘关节未形成异位骨化或异位骨化致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的患者,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康复治疗等。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需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切开松解术、关节镜下松解术以及关节置换,其中以切开松解术为主。结论肘关节异位骨化临床常见,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综合使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是今后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异位骨化 创伤
原文传递
Zero-p与钛板+cage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近中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昆 蔡惠民 陈荣滋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讨论Zero-p与常规钛板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近期、中期疗效上的差异。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同时期采用常规颈前路减压、钛板加Cage... 目的讨论Zero-p与常规钛板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近期、中期疗效上的差异。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同时期采用常规颈前路减压、钛板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25例,分别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1年、5年随访中Bazaz吞咽困难分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症状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摄颈椎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程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结果Zero-p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钛板cage组,术后1年症状改善率、JOA评分、ND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中期疗效评价中,两组患者极少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Zero-p相较于常规钛板内固定,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发生方面具有优势。结论 Zero-p相较于常规钛板内固定能有效降低吞咽困难发生,两组近期疗效相当,Zero-p中期疗效优于常规钛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椎间融合 零切迹 吞咽困难 异位骨化
下载PDF
肘关节松解术前放射治疗预防异位骨化形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敏 申文江 +9 位作者 高献书 刘兴华 李晓梅 李洪振 刘朝兴 秦尚斌 刘凌 赵勍 赵静 熊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15-218,26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既往有肘关节异位骨化(HO)形成史的病人肘关节HO形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肘关节HO病人采用肘关节松解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术后HO形成的研究结果,其中3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 目的探讨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既往有肘关节异位骨化(HO)形成史的病人肘关节HO形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肘关节HO病人采用肘关节松解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术后HO形成的研究结果,其中3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剂量总量(DT)7~8Gy;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DT8Gy,术后第6天因出现部分关节功能障碍单次加量DT4Gy。3例病人放疗后短期服用NSAIDS类药物。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进行分级,同时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8.25个月(12~38.5个月),7例(21.9%)病人X线片显示HO复发,4例(12.5%)发展为临床型HO,有不同程度关节活动障碍。19例(59.4%)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1例病人骨折不愈合,其他病人未观察到明显短期或长期放疗反应。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分为4级,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98,P<0.01)。结论术前1~4h单次DT7~8Gy的放射治疗预防肘关节HO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放射治疗 肘关节 单次剂量照射 手术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长琦 李锋 +4 位作者 张克 刘延青 刘岩 田华 李子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8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以及假体类型和手术入路对异位骨化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45例(262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15例,女130例;骨水泥型假体178髋,非骨水泥型假体84髋,采用改良直接外侧入路227髋,后外侧入路3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以及假体类型和手术入路对异位骨化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45例(262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15例,女130例;骨水泥型假体178髋,非骨水泥型假体84髋,采用改良直接外侧入路227髋,后外侧入路35髋。观察末次随访X线片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的范围,并按Brooker分型分为Ⅰ~Ⅳ型。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11.1%;男性和女性患者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3.0%和10.8%,异位骨化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分别为11.2%和10.7%,在后外侧入路和改良直接外侧入路的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BrookerⅠ、Ⅱ型)和重度(BrookerⅢ、Ⅳ型)异位骨化的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90.47±3.76)和(81.35±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位骨化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不同性别间的发生率相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不同类型的髋关节假体,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严重的异位骨化将限制术后髋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异位骨化 假体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的辅助治疗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敏 申文江 +2 位作者 高献书 吴新宝 杨明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35-337,341,共4页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切除术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12月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例高危髋关节HO形成(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4岁)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K-L入路关...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吲哚美辛对髋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切除术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8年12月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例高危髋关节HO形成(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4岁)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K-L入路关节松解术,放疗采用前后对穿照射,照射野包括整个手术区域,6MV-X,源轴距100 cm,剂量以髋关节中心平面计算,术前1~4 h内或术后24 h内单次放疗组织剂量(dose of tissue,DT)7~8 Gy。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服用吲哚美辛4周(25 mg,tid)。结果 15例中位随访时间20.5月(5.5~42.5月),随访时牛津髋关节功能评分(Oxford hipscore,OHS)评分为(15.7±6.2)分,较治疗前OHS评分(33.5±10.8)分明显降低(t=6.259,P=0.000)。11例(73.3%)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3例(20.0%)好转,1例(6.7%)加重。5例治疗前有关节疼痛者,随访时4例疼痛消失,1例明显减轻。未观察到毒副反应。2例(13.3%)分别在术后6、3个月X线片显示HO复发,其中1例无临床症状,另1例发展为临床型HO,关节活动障碍较前加重。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吲哚美辛辅助用于预防高危患者的髋关节术后HO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放疗 吲哚美辛 髋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