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
作者 韩泽民 周毅 +1 位作者 牛楠 鞠名达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9-105,共7页
由肿瘤切除和创伤造成的骨缺损是日常医疗活动中常见的现象。目前,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方向主要在骨缺损的材料上,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成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由于供骨量有限,取骨又造成... 由肿瘤切除和创伤造成的骨缺损是日常医疗活动中常见的现象。目前,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方向主要在骨缺损的材料上,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成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由于供骨量有限,取骨又造成第二术区的创伤,因而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种异体骨的来源比自体骨多,但与宿主间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疾病传播是其缺点。异种骨的来源广泛,免疫原性性强、处理过程复杂和骨诱导性小是其不足之处。人工合成骨成型迅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合成与缺损骨形态接近的骨移植替代材料,人工合成骨的骨诱导性和仿生物性骨结构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复合骨移植和组织工程骨研究的快速发展给骨缺损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用异体骨、异种骨或人工合成骨、金属钛网等作为支架,以富含原始骨细胞和骨生成因子的自体骨髓为填充材料修复骨缺损已取得相对满意的临床效果。组织工程骨则利用自体的原始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体外经过适当扩增,复合组织相容性好的支架材料和相关生长因子,植入体内后通过细胞分化和参与骨改建,最后形成新骨以修复骨缺损,但组织工程骨也面临着如何在骨内形成血管和神经如何支配的问题。总之,骨缺损修复材料研究的大方向为:最小的自体创伤;最大程度的仿自体骨,并不断接近自体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朝着这个目标,人类的不懈努力,必将解决自身健康需要的复杂问题-修复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自体骨 异种骨 人工合成骨 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牙槽骨位点保存方法与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祥 周宏志 +8 位作者 王一名 李元 马振 张武阳 薛洋 侯锐 丁宇翔 胡开进 邓天阁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91-1195,共5页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缺乏生理性的刺激导致其逐渐吸收萎缩及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降低,最终造成骨量不足,为后期义齿修复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保存骨量及最大限度减少牙槽骨吸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牙槽骨位点保存方法及相关生物材料的应用是...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缺乏生理性的刺激导致其逐渐吸收萎缩及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降低,最终造成骨量不足,为后期义齿修复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保存骨量及最大限度减少牙槽骨吸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牙槽骨位点保存方法及相关生物材料的应用是减缓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吸收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就牙槽骨位点保存方法及相关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中牙拔除术后牙槽骨的保存提供参考,以期获得足够的骨量进而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位点保存 微创拔牙 即刻种植 自体牙移植 骨移植材料 自体骨移植 同种异体骨移植 异种骨移植
下载PDF
重组合异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
3
作者 傅强 吴峰 +1 位作者 熊昌盛 陈希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123例。结果:本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11月,平均4.8月。膝关节功能参照Mer... 目的: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123例。结果:本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11月,平均4.8月。膝关节功能参照Merchant标准评定,优78例(63.4%),良22例(17.9%),可15例(12.2%),差8例(6.5%),优良率81.3%。结论: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重组合异种骨
下载PDF
髋螺钉取出异种骨钉道内植骨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傅强 吴峰 +1 位作者 熊昌盛 陈希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取出后,骨诱导活性材料填充钉道和预防股骨头塌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开取出原内固定物,用骨诱导活性材料填充钉道10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7月~6年,平均4.3年。钉道临床愈合时间3—11月,平均6.8月...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取出后,骨诱导活性材料填充钉道和预防股骨头塌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开取出原内固定物,用骨诱导活性材料填充钉道10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7月~6年,平均4.3年。钉道临床愈合时间3—11月,平均6.8月。结论:股骨颈骨折经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钉道孔内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防止纤维组织长入,有利于提高股骨颈部及头部的生物力学性能,便于患者早期全负荷功能锻炼,预防股骨头塌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骨诱导活性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