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长心态效应的异质性及边界条件 被引量:1
1
作者 冀月欣 刘畅 +2 位作者 赵越 王笛新 胡小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6,共13页
成长心态是一种相信个体的属性是可以发展的信念。这一信念常被视为是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的良方,以至于不同国家的教育部门积极推广成长心态干预项目,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心态模式革命”。在此背景下,人格、社会和发展心理学领域... 成长心态是一种相信个体的属性是可以发展的信念。这一信念常被视为是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的良方,以至于不同国家的教育部门积极推广成长心态干预项目,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心态模式革命”。在此背景下,人格、社会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凭借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和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在学术界兴起了一轮新的成长心态研究热潮,并推动该领域进入了跨学科、国际化与可推广的干预研究时代。然而,随着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研究者们发现成长心态的效应存在高度异质性。心态模式与情境交互论基于大量的实证证据指出,成长心态干预只有当个体具有脆弱性和环境拥有心理可供性的情况下,才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些发现为干预措施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研究需要在探索心理可供性与脆弱性发挥作用的机制基础上,设计针对不同人群的定制化干预方案,使其切实有效地起到促进个体发展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心态 效应异质性 心理可供性 脆弱性
下载PDF
排污权交易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斯丽娟 曹昊煜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26,共12页
2007年我国在十一个省份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为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污染物的政策影响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等方法评估了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约束性总量控制污染物的影响... 2007年我国在十一个省份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为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污染物的政策影响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等方法评估了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约束性总量控制污染物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对二氧化硫、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三类约束性总量控制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并且排污权交易的环境影响并未受到排污费和"两控区"政策的干扰;东、中、西部地区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依托其市场和技术优势,能够实现三类污染物的有效减排,而中部地区对二氧化硫和氨氮的减排规模占实验组排放的比例更高;环境规制强度深刻影响着排污权交易的实施效果,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排污权交易对三类污染物的减排效果更为明显。当前我国的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应进一步扩大交易范围和主体,缩小地区间技术与市场发育水平的差异,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总量控制污染物 政策效应 异质性环境效应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机理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76
3
作者 杨骁 刘益志 郭玉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29,共5页
将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CLDS微观调查数据相结合,实证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调整和优化我国就业结构,具体表现为制造行业就业以先降后升的正“U”型影响模式优化升级;社会服务业受数字经济影响明显且... 将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CLDS微观调查数据相结合,实证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调整和优化我国就业结构,具体表现为制造行业就业以先降后升的正“U”型影响模式优化升级;社会服务业受数字经济影响明显且对劳动力需求增大;数字经济对地区就业结构呈异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结构 异质性影响
原文传递
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农业企业投资吗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萍 李刚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31,共12页
预期市场和政策环境的不稳定会引发企业投资行为的波动。本文采用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联合发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2007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财务数据,分析了政策不确定性对农业企业... 预期市场和政策环境的不稳定会引发企业投资行为的波动。本文采用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联合发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2007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财务数据,分析了政策不确定性对农业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行为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农业企业受到的影响远高于一般企业;融资约束理论比实物期权理论更加契合农业企业经营现状,对阐释政策不确定性对农业企业投资的抑制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建议政府在制定针对农业企业投资的产业政策时,应注重政策连贯性与一致性,关注农业企业投资异质性与融资约束机制的差别,确保农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不确定性 农业企业 投资异质性
原文传递
土地财政对地方创新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戴魁早 王梦颖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3,共11页
在理论归纳土地财政对创新投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递归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否影响地方创新投入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地方创新投入增长,但... 在理论归纳土地财政对创新投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递归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否影响地方创新投入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地方创新投入增长,但金融危机减弱了土地财政的促进作用。土地财政主要通过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了地方创新投入增长,但其带来的房价上升则对地方创新投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该研究明确了土地财政在地方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对地方政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创新投入 传导机制 异质性影响
原文传递
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
6
作者 张筱晗 黄乾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选取2010—2022年中国4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广义矩估计GMM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表明:(1)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相比于大型银行,国际资本流动对... 选取2010—2022年中国4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广义矩估计GMM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表明:(1)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相比于大型银行,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小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为显著。(2)国际资本流动的不同方向和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国际资本流入和流出分别对银行存贷比例和不良贷款率为正向显著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投资会抑制银行的信用风险,而证券投资提升了银行流动风险。(3)国际金融恐慌加剧了国际资本对银行流动风险的推动作用,为防范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异质性影响
下载PDF
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7
作者 董康银 杨森淼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6,共11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亟需提高碳排放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低碳能源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具有减排和提率的双重潜力。为此,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从空间溢出的视角探讨...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亟需提高碳排放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低碳能源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具有减排和提率的双重潜力。为此,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从空间溢出的视角探讨了中国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其作用机制及异质性。主要结论表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环境规制和提高科技支持能扩大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减排提效能力;西部地区的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性;核能和水能技术创新对当地碳排放效率提升作用最明显,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能源技术创新 碳排放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机制检验 产业结构优化 环境规制 科技支持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转型减少碳减排有几何?——基于30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8
作者 杨玲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6,共11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关键期,各国温室效应日益加剧,基于“产业-环境理论”框架,采用2000~2014年间30个国家面板数据研究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一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减少碳排放,这一研究结果非常稳健。考...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关键期,各国温室效应日益加剧,基于“产业-环境理论”框架,采用2000~2014年间30个国家面板数据研究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一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减少碳排放,这一研究结果非常稳健。考虑到各产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存在异质性影响,分别论证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对各国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其中农业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制造业,而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反向增加碳排放量,消费性服务对碳减排效应不显著。通过充分验证行业生产效率的中间机制,表明一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行业生产效率促进其碳减排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农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有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步伐,这是值得大力推进和长期坚持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其现实意义重大而突出。对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反向增加碳排要做好重点监测和控制,避免一致化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的不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转型 碳减排 异质性影响效应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
9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1-144,共14页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本文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本文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了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使用深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并不明显;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先"以点带面"通过提升数字化程度等手段来拓宽覆盖广度,再"以面带点"通过优化监管环境以及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来提高使用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异质性影响 数字鸿沟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工具的空间异质效应研究——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视角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46
10
作者 李斌 彭星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7,共10页
本文研究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环境规制工具的空间异质效应,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阐述了环境规制工具差异所引致的环境技术创新及污染排放异质效应,并使用1999~2010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从形式、强度及空间三个维度对环境规制工具的异质效应进行... 本文研究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环境规制工具的空间异质效应,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阐述了环境规制工具差异所引致的环境技术创新及污染排放异质效应,并使用1999~2010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从形式、强度及空间三个维度对环境规制工具的异质效应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比命令—控制式环境规制工具更能促进环境技术进步,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加强有利于环境技术创新,即"波特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基于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通过直接效应及技术创新间接效应,能够实现比命令—控制式环境规制更低水平的污染排放;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对环境技术创新及最终污染排放具有空间异质效应。因此,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目标,关键在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及政府管理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环境规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工具 空间异质效应 政府职能转变
下载PDF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申俊喜 曹源芳 封思贤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6,共11页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是指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差异性效果。与大多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首先运用AD-AS模型梳理出了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然后采用中国31个省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指出了货币配给机制...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是指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差异性效果。与大多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首先运用AD-AS模型梳理出了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然后采用中国31个省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指出了货币配给机制与外汇管理机制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建议:为消除异质性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实施区域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改变银行信贷资金纵向管理和区域分割等体制、增强要素的跨区流动性,并重新设计央行的"大区行体制"组织架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货币政策 省域异质性
原文传递
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和不同传递路径异质性效应检验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林辉 杨博 董直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100,共19页
研究目标:中美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和不同传递路径异质性效应检验。研究方法:利用标准化系统法和似不相关模型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结合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不同路径异质性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呈逆要素禀赋的... 研究目标:中美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和不同传递路径异质性效应检验。研究方法:利用标准化系统法和似不相关模型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结合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不同路径异质性传递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呈逆要素禀赋的资本偏向特征,可归结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的结果,主要通过商品进口、FDI和设备引进实现,传递效应依赖于技术进步偏向强度。中美技术进步偏向性传递存在非对称性,中国受美国影响较大,易引发要素结构变化和就业损失,而中国反向传递效应有限。研究创新:从跨国传递视角解释中国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成因,检验不同传递路径的异质性效应。研究价值:为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性 跨国传递路径 异质性效应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时空异质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倩倩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依据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时空异质性,由于存在多重效应叠加,在全国层面统计上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表现为抑制作用,东部地区表现出促进作用,且在考... 基于时空异质性视角,依据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时空异质性,由于存在多重效应叠加,在全国层面统计上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表现为抑制作用,东部地区表现出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阶段差异和空间因素后依然显著;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边际影响表现出阶段异质性,在创新水平较低时影响不显著,但随着创新水平的提升逐步增强;老龄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强度在不同维度下差异显著,在经济维度下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技术创新 时空异质性效应
下载PDF
社会网络内生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玉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91,共8页
认为在社会关系发挥正功能的情况下,网络使用过程中显现的是穆尔(Movw)提及的拥有好的关系的行动者倾向于使用关系的内生性类型;而在社会关系发挥负功能的情况下,网络使用过程中显现的是有能力的行动者倾向于不使用关系这一个殊异的内... 认为在社会关系发挥正功能的情况下,网络使用过程中显现的是穆尔(Movw)提及的拥有好的关系的行动者倾向于使用关系的内生性类型;而在社会关系发挥负功能的情况下,网络使用过程中显现的是有能力的行动者倾向于不使用关系这一个殊异的内生性类型;在此确定基础上,认为穆尔提出的内生性不具有普适性,其对网络研究的一般形式的否定是不成立的,并验证了关系的使用对于收入的效应呈现随着关系使用概率而呈现变化的异质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同质性 内生性 反事实分析 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 异质处理效应模型
下载PDF
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多维核算及其时空异质效应
15
作者 范树平 曹瑜珺 +4 位作者 郭慧敏 米逸诗 奚星伍 刘友兆 余波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224,共14页
科学合理核算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是全方位保护耕地资源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任务及关键环节。该文将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相结合,从生态支持服务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生态衍生服务价值3个维度,统一规范构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指... 科学合理核算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是全方位保护耕地资源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任务及关键环节。该文将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相结合,从生态支持服务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生态衍生服务价值3个维度,统一规范构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以安徽省104个县级面板数据为实证,综合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SOFM等模型算法,核算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及其时空异质效应特征,并进一步提出差异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最低仅为22284元/hm^(2),2015年耕地生态价值最高达到25666元/hm^(2),较2010年同比增长12%;生态支持服务价值占比较大,生态衍生服务价值占比较小,生态调节服务价值逐年上升,生态支持服务价值和生态衍生服务价值整体上升趋势,部分年份呈现稍微下降态势。(2)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全局Moran’s I指数介于0.792~0.808之间,耕地资源生态价值集聚性强,高值区越高、低值区越低,高值区域集中于东南片区和西部片区,低值区域集中于北部区域和部分市辖区,基本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总体布局。(3)耕地生态价值密度分布总体呈现右移取向,表现明显偏态分布和极化程度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双峰态势,呈现“一主一副”空间格局,多级分化较为明显。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存在显著时空异质效应特征,将安徽省划分为西南部山地生态功能维护区域、中部丘陵生态功能协调区域、北部平原生态功能提升区域,分区域类型针对性提出差别管控策略,有助于发挥耕地资源生态价值调节作用和耕地资源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价值 多维核算 时空异质效应 管控策略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统计模型的居民主观幸福感差异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鹏 董冠鹏 +2 位作者 王相彪 韩叶青 赵宏波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79-391,共13页
地理学视角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聚焦于识别地理环境如城市建成环境、社区居住环境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但往往忽略居民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街道等不同尺度上的系统性差异.同时,以往研究侧重从统计显著性视角识别居民主观幸福感... 地理学视角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聚焦于识别地理环境如城市建成环境、社区居住环境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但往往忽略居民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街道等不同尺度上的系统性差异.同时,以往研究侧重从统计显著性视角识别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缺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集相对贡献的量化研究.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主观幸福感的居民-社区-街道多尺度统计模型,同时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和街道尺度上的差异进行系统建模,并将基于博弈论的Shapley Values方法引入多尺度统计模型,以量化不同影响因素集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对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街道尺度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程度排序为个体尺度(约83.9%)>社区尺度(约12.1%)>街道尺度(约4%);居民对社区舒适性的感知作为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集,贡献了约39.7%的模型解释能力,约是个人家庭属性变量组解释能力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统计模型 主观幸福感 因素贡献度 尺度效应 空间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五通”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万山 侯翔瀚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3-521,共9页
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及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中心的“五通指数”,对中国-东盟贸易的“五通”政策效应的异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其一,顺畅型“五通”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良好型和潜力型“五通”的政策效应差异并不显著。其... 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及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中心的“五通指数”,对中国-东盟贸易的“五通”政策效应的异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其一,顺畅型“五通”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良好型和潜力型“五通”的政策效应差异并不显著。其二,“五通”结构性差异的异质性效应主要产生于顺畅型内部,而在其他类型中异质性并不明显。最后,伙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贸易伙伴国的国内政治环境对贸易的不利影响。严谨的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确保了本文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通” 结构性差异 政策效应异质性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实证研究——基于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亮 刘亦文 胡宗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运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对中国2001~2010年31个省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货币政策测度变量M2的Moran指数值及散点图,直观地刻画出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在各省域上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在回归模... 运用空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对中国2001~2010年31个省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货币政策测度变量M2的Moran指数值及散点图,直观地刻画出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在各省域上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在回归模型中,纳入空间效应的GWR估计更优于传统的OLS估计.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形成都有影响,并且物价水平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强调在货币政策调控时应将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货币政策 空间异质性 时间序列 优化 动态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机理与启示——疫情发生之后的思考 被引量:168
19
作者 何宗樾 宋旭光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68,共11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个人就业决策的影响。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非农就业,特别是受雇型非正规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创业者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进一步实证考察了人口...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个人就业决策的影响。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非农就业,特别是受雇型非正规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创业者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进一步实证考察了人口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源以及金融资源禀赋等多个具体维度下数字经济对个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红利偏向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并且有助于缓解个体创业的借贷约束以及社会关系资源不足的制约,能够显著促进他们的就业决策。结合疫情发生之后的数字经济表现,我们认为,当前应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差异化作用机制,深刻认识疫情发生对我国就业市场的长期影响,及时补上数字经济相关就业市场短板,充分总结数字经济在疫情防控中的创新经验,因势利导做好当前稳就业促发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 差异化影响 疫情应对
原文传递
最低工资会抑制创业吗?——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群锋 蒋为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共10页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最低工资标准与企业家能力的创业选择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从理论上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与企业家能力对创业的影响。进一步,采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就最低工资标准对创...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最低工资标准与企业家能力的创业选择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从理论上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与企业家能力对创业的影响。进一步,采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就最低工资标准对创业的影响进行了测算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效应显著抑制了各地区的创业活力,这一创业抑制效应不仅表现在对创业倾向的影响上,而且体现在对创业规模的抑制效应上。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最低工资对创业的抑制效应对于不同的创业行业与创业类型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对于服务业项目的创业与创立企业、合伙企业的创业类型的创业活动具有更强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创业活动 企业家能力 差异性 成本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