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雄异型异熟青钱柳幼龄林开花习性及交配系统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毛霞 刘晶晶 +2 位作者 李晓春 秦健 洑香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5,共9页
青钱柳为典型的雌雄异型异熟树种,包括雌花先熟个体(雌先型,PG)和雄花先熟个体(雄先型,PA)两种交配型。同一交配型内雌雄花期错开而交配型间雌雄花同步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可能对青钱柳种子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解青钱柳群体... 青钱柳为典型的雌雄异型异熟树种,包括雌花先熟个体(雌先型,PG)和雄花先熟个体(雄先型,PA)两种交配型。同一交配型内雌雄花期错开而交配型间雌雄花同步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可能对青钱柳种子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解青钱柳群体的交配系统,对江苏溧阳陶峰和安徽红琊山林场的7年生青钱柳人工林群体进行了连续2a花期物候学观测,包括林分中交配型的比例、不同交配型的雌雄开花顺序、开花持续时间及花期相遇特点。结果表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青钱柳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有一定波动;雌、雄花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19d(最长21d)和2~9d。在人工林幼龄群体中,开花植株有2类共5种表现型,其中两性植株包括雌先型(PG)、雄先型(PA)和同步型(SC),单性植株包括雌株(F)和雄株(M);观察发现幼林群体中雌株居多,两性植株比例较小。2015年溧阳陶峰青钱柳人工林中开花率达到73.2%,两性植株占28.8%,PA和PG比例1:1.2;而红琊山林场的开花率仅为38.6%,其中16.7%为两性植株,PG比例较高。连续2a的定株观察还表明:开花表现型的变化主要为单性植株转变为两性植株;PA和PG表达稳定,极少发生逆转;两性植株中,有52.2%的植株上雌、雄花期完全错开,而47.8%的植株上雌、雄花花期有部分(少量全部)重叠。相关分析表明,开花状况与母树胸高断面积显著相关,显著性大小顺序为雌先型〉雄先型〉雄株〉雌株〉未开花植株。多重比较表明:两性植株的平均胸高断面积与单性植株、未开花植株差异显著;开花植株中雌先型、雄先型和雄株平均胸高断面积差异不显著,但三者与雌株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推测青钱柳开花与否和开花表现型明显受植株营养积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雌雄异型异熟 雌先型 雄先型 开花物候
原文传递
雌雄异型异熟青钱柳花发育过程中养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黄鹏 毛霞 +2 位作者 韩歌 陈小玲 洑香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共9页
【目的】青钱柳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身,是典型的雌雄异型异熟植物,通过研究不同交配类型雌雄花芽(序)发育过程中花芽(序)和周围组织内养分的动态变化,以阐述其雌雄异熟的养分调控机理。【方法】在花发育期间,从青钱柳林分中随机选取... 【目的】青钱柳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身,是典型的雌雄异型异熟植物,通过研究不同交配类型雌雄花芽(序)发育过程中花芽(序)和周围组织内养分的动态变化,以阐述其雌雄异熟的养分调控机理。【方法】在花发育期间,从青钱柳林分中随机选取两种交配类型(雄先型(简称PA),雌先型(简称PG)),观测花芽(序)(雄花♂,雌花♀)形态变化并测量花序长度;同时测定两种交配类型花芽(序)及其周围组织(雄花枝条(记为♂Z),雌花枝条(记为♀Z)和雌花叶片(记为♀Y))内的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1)淀粉:花芽萌动前,花和枝条上均积累了大量淀粉,并随着花的发育呈持续下降的趋势;♂Z的含量显著高于♀Z,PA的♂Z上的含量高于PG的♂Z上的。(2)可溶性糖:萌动前♂Z积累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在发育过程中其含量呈现下降、上升并趋于稳定的动态过程,而♂内的含量出现波动但相对稳定;在♀及其周围组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花序伸长生长结束时达到峰值。(3)可溶性蛋白质:萌动前PA的♂比PG积累了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在两种交配类型♂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着花的发育逐渐下降,♂Z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可溶性蛋白在♀花序开始伸长生长时达到高峰,而♀Y中的含量呈持续下降,♀Z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模式在两种交配类型上存在差异。【结论】雌雄花发育所需可溶性糖主要来自自身和枝条内贮藏的可溶性糖和淀粉(水解产物),但PA的♂Z内贮藏的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PG的;雄花发育所需可溶性蛋白来自自身或光合产物的输入,雌花则主要来自光合产物的输入。淀粉和可溶性养分的动态变化在不同交配类型雌雄花上均存在时序差异,但与花序的发育进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雌雄异型异熟 花芽发育 可溶性养分 淀粉
原文传递
云南草寇花序内不同部位的性分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旭剑 孙杉 操国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41,共7页
两性花植物花序内的性分配常存在差异,资源竞争、结构效应、交配环境(雌雄异熟、传粉者定向访花行为等)或授粉不均匀等几种假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为验证上述假说,该研究以云南草寇两种表型(雄先熟型和雌先熟型)为材料,分析了其花序内... 两性花植物花序内的性分配常存在差异,资源竞争、结构效应、交配环境(雌雄异熟、传粉者定向访花行为等)或授粉不均匀等几种假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为验证上述假说,该研究以云南草寇两种表型(雄先熟型和雌先熟型)为材料,分析了其花序内不同部位(基部、中部和顶部)的每花花粉数、胚珠数、花粉/胚珠比、结实率和结籽率,花序内传粉者的定向访花行为,以及人工辅助授粉和去花处理对结实率和结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表型花序内每花花粉数不随部位而变化,每花胚珠数、结实率和结籽率由基部到顶部依次降低,每花花粉/胚珠比由基部到顶部依次增加,表明顶部花存在偏雄的性分配。人工辅助授粉后,结实率、结籽率仍由基部到顶部依次降低,表明授粉不均匀假说不能解释云南草寇花序内不同部位结实率、结籽率的差异。去除基部和中部花后,顶部花人工辅助授粉条件下的结实率、结籽率与基部花人工辅助授粉条件下的结实率、结籽率无差异,表明云南草寇花序内不同部位结实率、结籽率的差异主要由资源竞争引起。雌先熟表型每花花粉数、花粉/胚珠比高于雄先熟表型,表明两种表型存在性分配差异。传粉者主要先访问云南草寇基部的花,然后向顶部移动。云南草寇花序内顶部偏雄的性分配可能是由资源竞争和传粉者定向访花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草寇 部位 性分配 花粉数 胚珠数 异型异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