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生长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德活 阮梓材 +6 位作者 吴青 林义辉 凌文昌 韦战 覃冀 梁瑞友 庄县喜 《广东林业科技》 1998年第2期7-13,共7页
报道了杉木6个优树无性系半双列交配设计在两个试验点造林5.5年的试验结果:在遗传控制方式中,杉木生长同时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控制,特殊配合力效应不低于一般配合力效应;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性状家系的广义遗传力0... 报道了杉木6个优树无性系半双列交配设计在两个试验点造林5.5年的试验结果:在遗传控制方式中,杉木生长同时受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控制,特殊配合力效应不低于一般配合力效应;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性状家系的广义遗传力0.731~0.801,狭义遗传力0.228~0.481;杂种优势只有少量组合具有正向优势,其中材积杂种优势最高达26.06%;亲本配合力效应及组合生长在亲本间、组合间和地点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选出1号、2号和6号3个亲本为较优良亲本,1×6、3×6、1×2、2×3和4×6共5个组合为较优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无性系 配合力效应 杂种优势 组合 杉木
下载PDF
九孔鲍双列杂交家系子代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志国 刘建勇 +1 位作者 包秀凤 蒋湘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解决中国南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种质资源近交衰退的难题,笔者以汕尾养殖群体(BD)与深圳野生群体(YS)的九孔鲍作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建立了4个交配组合,在120日龄、150日龄、210日龄和270日龄时分别对这些... 为解决中国南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种质资源近交衰退的难题,笔者以汕尾养殖群体(BD)与深圳野生群体(YS)的九孔鲍作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建立了4个交配组合,在120日龄、150日龄、210日龄和270日龄时分别对这些交配组合的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和配合力估算。结果显示,杂交子代壳长、壳宽和体质量性状的中亲优势与超亲优势范围分别为5.3~17.0、6.3~15.3、7.8~9.0和-1.0~11.2、-1.2~6.6和-10.9~4.1,反交组相对正交组有较高的中亲优势;BD群体各阶段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负值,范围分别为-0.19^-0.09,-0.11^-0.07和-0.40^-0.24,YS群体各生长阶段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值,范围分别为0.09~0.19,0.07~0.11和0.24~0.40。YS群体与BD群体各生长阶段生长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01~0.14、0~0.07和0.02~0.07。BD群体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母本效应效应值均小于YS群体,表明增加野生群体在交配亲本中的数量可有效提高九孔鲍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中亲优势 超亲优势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下载PDF
杉木双亲本子代选择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阮梓材 胡德活 +7 位作者 陈仲 林新 黄永权 王华南 林军 李荣增 王远坤 李芬好 《广东林业科技》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对12块杉木双亲本子代测定林进行了方差分析,并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性状水平分析法(PL法)、杂交优势效应、配合力(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等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优势组... 对12块杉木双亲本子代测定林进行了方差分析,并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性状水平分析法(PL法)、杂交优势效应、配合力(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等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优势组合的生长量比对照的增益显著,一般配合力和母本效应十分显著,而超亲优势确实存在。杉木双亲本子代的选择,应以生长量增益为主要指标,结合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和性状表现水平等因子综合考虑,可从参试的100个杂交组合中,再选择出有增益的优良组合中优良单株共22株,其家系和个体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累加增益预估值分别达到17.01%、20.96%和7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双亲本子代 增益 杂交优势 配合力
下载PDF
杂交稻及其亲本稻米品质性状与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志远 吕启明 +3 位作者 辛业芸 符习勤 彭玉林 袁隆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4,共7页
以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和新配的18个杂交稻品种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以优质常规稻湘晚籼13号、湘晚籼17号、星2号和Basmati 370作对照,进行稻米品质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的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平均中亲优势和平... 以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和新配的18个杂交稻品种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以优质常规稻湘晚籼13号、湘晚籼17号、星2号和Basmati 370作对照,进行稻米品质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的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正;杂交稻的整精米率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杂交稻平均千粒重为26.48 g,介于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平均中亲优势表现为正,平均超亲优势表现为负;杂交稻的平均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分别为6.59 mm、2.24 mm和2.98 mm,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正;杂交稻平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7.5%和17.86%,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杂交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16.98%,介于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平均中亲优势表现为正,平均超亲优势表现为负;杂交稻的胶稠度平均为36.28mm,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因此,依据上述杂交稻亲本和杂种稻米品质遗传关联,可选择稻米品质适当的父母本来配置并选育具有理想米质的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品质 中亲优势 超亲优势
下载PDF
红麻杂交种幼苗生长对盐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加强 潘凤英 +3 位作者 廖小芳 周瑞阳 杨健 黄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2-557,共6页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其杂交F1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盐胁迫对红麻幼苗生长效应以及红麻杂交种对盐胁迫是否存在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红麻幼苗的生长,改变了干物质的分配,使根冠比增大;不同基因型红麻...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其杂交F1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盐胁迫对红麻幼苗生长效应以及红麻杂交种对盐胁迫是否存在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红麻幼苗的生长,改变了干物质的分配,使根冠比增大;不同基因型红麻幼苗对盐胁迫的耐性存在显著差异;红麻杂交种的幼苗生长对盐胁迫的响应表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F1相对亲本的杂种优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杂种优势 红麻 超高亲优势 水培法
下载PDF
A_3超强优势高粱杂交种的选育与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侯荷亭 侯旭东 +2 位作者 王丰林 仪治本 袁爱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25-28,共4页
通过几年研究 ,发现了A3胞质雄性不育系小花不败育 ;培育出矮秆、穗大粒多、配合力强、育性又非常稳定的一批A3胞质雄性不育系 ;找到了难以恢复的A3不育系的恢复系 ,初配出了强优势杂交种 ;
关键词 高粱 超强优势 A3雄性不育系 选育 A3恢复系
下载PDF
黑莓F_1代杂交优株及其亲本果实营养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慧芳 吴文龙 +3 位作者 张春红 胡淑英 闾连飞 李维林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7-422,共6页
为了评价黑莓杂交育种的效果,对初选出的21株F1代杂交黑莓优株及其亲本的果实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杂交优株综合超亲优势平均值为(117.63±97.40)%,超亲遗传效应较好的5株序号依次为7-10-6,4-4-12,6-6-3,7-10-2和6... 为了评价黑莓杂交育种的效果,对初选出的21株F1代杂交黑莓优株及其亲本的果实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杂交优株综合超亲优势平均值为(117.63±97.40)%,超亲遗传效应较好的5株序号依次为7-10-6,4-4-12,6-6-3,7-10-2和6-2-2,可重点作为进一步优质育种资源利用的对象。在21个F1代优株中,5-8-1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3.10%),5-8-2果实酸含量最低(0.56%)、固酸比最高(21.25),7-10-6果实酸含量较低、固酸比较高,可作为鲜食品种种质进行培育和利用;6-2-2和2-9-1的果实总酸含量(分别为1.78%和1.39%)和总花色苷(分别为151.09 mg/100g和129.62 mg/100g)含量均较高,固酸比较低(分别为5.91和6.59),可重点作为加工用途品种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 杂交后代 果实营养品质 超亲优势
下载PDF
花粉直感效应对桂单0810百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何静丹 文仁来 +3 位作者 苏月贵 田树云 何雪银 苏义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品种花粉对桂单0810百粒重的影响,为挖掘该品种的产量潜力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8个不同玉米杂交种作为父本,对桂单0810进行人工授粉,并对不同杂交种分别进行自交及姊妹交。果穗成熟后,测定...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品种花粉对桂单0810百粒重的影响,为挖掘该品种的产量潜力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8个不同玉米杂交种作为父本,对桂单0810进行人工授粉,并对不同杂交种分别进行自交及姊妹交。果穗成熟后,测定自交、姊妹交及杂交果穗的籽粒百粒重。【结果】同一品种自交果穗与姊妹交果穗的百粒重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亚航639和太平洋98自交果穗籽粒百粒重比姊妹交极显著降低5.47%和5.36%(P〈0.01,下同);琛玉969、桂单0810和迪卡008自交百粒重比姊妹交增加0.35%-2.64%,其他各品种自交百粒重比姊妹交降低0.19%-2.11%,且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8个玉米品种的花粉均可增加桂单0810的百粒重,其中正大808、太平洋98、先达901、琛玉969和亚航639等5个品种花粉可极显著增加桂单0810的百粒重。8个玉米品种与桂单0810的杂交组合百粒重均表现出当代(F0)杂种优势(1.31%-12.70%),7个杂交组合表现出超亲优势。杂种优势最明显的是桂单0810×正大808组合,百粒重比母本桂单0810和父本正大808分别提高12.70%和15.68%,中亲优势达14.17%。【结论】玉米品种桂单0810易接受外来玉米品种花粉,通过花粉直感效应增加自身百粒重并具有当代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其花粉直感效应因父本基因型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单0810 花粉直感效应 百粒重 当代杂种优势 超亲优势 中亲优势
下载PDF
四倍体杂交冰草F_(2)群体农艺性状聚类、相关及通径分析
9
作者 杨东升 于肖夏 +1 位作者 卢倩倩 于卓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6-844,共9页
为深入开展四倍体冰草数量性状产量基因定位分析、优良新种质选育研究,以四倍体杂交冰草F_(2)群体的120个分离单株及其亲本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航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Fariway’)为材料,对其株高、叶长、叶宽、穗... 为深入开展四倍体冰草数量性状产量基因定位分析、优良新种质选育研究,以四倍体杂交冰草F_(2)群体的120个分离单株及其亲本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航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Fariway’)为材料,对其株高、叶长、叶宽、穗长、穗宽、茎粗、茎叶比和单株鲜重8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各性状均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正态分布,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聚类分析显示,在欧氏距离为17.5处,将F_(2)群体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1、3类分别表现出优质和高产的特性。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株高(r=0.265,P<0.01),直接通径系数为0.174,其后依次为穗长(r=0.214,P<0.05)、茎叶比(r=0.197,P>0.05)和茎粗(r=0.109,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高产优质的四倍体杂交冰草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杂交冰草 F_(2)群体 数量性状 超亲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Heterosis and Combing Ability in F1 Population of Hexaploid Wheat (<i>Triticum Aestivum</i>L.) 被引量:1
10
作者 Fahad Ali Kalhoro Asghar Ali Rajpar +6 位作者 Shahmir Ali Kalhoro Amanullah Mahar Amjad Ali Sohail Ahmed Otho Rab Nawaz Soomro Fayaz Ali Zulfiqar Ali Baloch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7期1011-1026,共16页
The heterosis, heterobeltiosis,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were examined during Rabi (crop season) of 2013-2014 in hexaploid wheat genotypes. The experiment for this study was... The heterosis, heterobeltiosis,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were examined during Rabi (crop season) of 2013-2014 in hexaploid wheat genotypes. The experiment for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Department of Plant Breeding & Genetics, Sindh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andojam, Pakistan. The breeding material was comprised of four parents (Imdad, TD-1, SKD-1, and Moomal). These parents were crossed in half partial mating fashion;thus, six possible cross combinations (F1s) were obtained (Imdad × TD-1, Imdad × SKD-1, Imdad × Moomal, TD-1 × SKD-1, TD-1 × Moomal, and SKD-1 × Moomal). A three-replicated RCB Design was used. The mean squar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traits of various hexaploid wheat genotyp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P F1 hybrids) effects for the characters (plant height, tillers plant-1, spike length, spikelets spike-1, seeds spike-1, seed index, and grain yield plant-1). The mean performance of F1 hybrid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P < 0.01) for all the traits studied. Among the parents, Imdad and TD-1 proved to be better general combiners for almost all the studied traits. In regards to SCA effects, the F1 hybrids Imdad × TD-1 and Imdad × SKD-1 expressed higher SCA and heterotic effects for most of the studied tra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Breeding GCA SCA HETEROSIS heterobeltiosis
下载PDF
张杂谷灌浆期杂种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海博 李鸿强 +3 位作者 龚学臣 乔永明 赵治海 赵娜娜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293-295,309,共4页
以张杂谷3号及其父本、5号及其父本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张杂谷及其亲本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子粒干重随开花后天数变化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灌浆曲线,拟合效果良好,且张杂谷植株在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表现出"慢-快-慢"的... 以张杂谷3号及其父本、5号及其父本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张杂谷及其亲本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子粒干重随开花后天数变化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灌浆曲线,拟合效果良好,且张杂谷植株在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张杂谷3号、5号的平均灌浆速率均大于其父本。张杂谷3号前期的超亲优势为16.67%,中期为9.86%,后期无明显优势。张杂谷5号前期的超亲优势为50%,中期为5.17%,后期为73.91%。综合表现张杂谷5号的超亲优势大于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杂谷 LOGISTIC方程 灌浆特性 超亲优势
下载PDF
超强优势杂交玉米组合的选育途径与理想性状
12
作者 杨跃华 陈见超 +1 位作者 刘俊峰 董绍伦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2,共4页
利用杂交种的3种组配方式研究其组配效果。结果表明,农大108至今仍是一个适应性广、产量高、性状优良的国家区试对照种。普普单交、普糯单交、普普三交均有可能选育出超级玉米组合。3种方式的组配效果是:普糯单交>普普单交>普普... 利用杂交种的3种组配方式研究其组配效果。结果表明,农大108至今仍是一个适应性广、产量高、性状优良的国家区试对照种。普普单交、普糯单交、普普三交均有可能选育出超级玉米组合。3种方式的组配效果是:普糯单交>普普单交>普普三交。不同生态区超级玉米组合有不同的性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玉米 超强优势 选育途径 理想性状
下载PDF
Heterosis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Sunflower
13
作者 C. Saetang T. Machikow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1年第1期138-145,共8页
Information on heterosis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for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is essential for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breeding programs.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heterosis and inbree... Information on heterosis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for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is essential for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breeding programs.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heterosis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for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hybrids involving eight sunflower inbred lines. These inbred lines were crossed in 8×8 half diallel to obtain 28 F The 28 hybrids were self-pollinated to produce the F2 generation. The 8 parents, 28 F1 hybrids and 28 F2 populations hybrids were evaluated using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at two locations in Nakhon Ratchasima (SUT Farm and National Corn and Sorghum Research Center) in 2009. Mid-parent heterosis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were estimated for yield, head diamete oil content, 1,000-seed weight and plant heigh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the parents, F1 hybrids and F2 populations for all traits. F1 hybrid mea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arental means for all traits. In addition, F1 hybrids considerable heterosis and heterobeltiosi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mid-parent and better parents, respectively. Yield, showed oil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showed highly positive heterosis in F1 hybrids, ranging from 14.48 to 49.45%, 8.88 to 33.22% and 9.51 to 29 respectively. Similarly, heterobeltiosis were positive significant for yield (19.22 to 49.04%), oil content (8.65 to 28.30%) and height (2,83 to 27.61%). However, 1,000-seed weight showed a low level of heterosis in F1 hybrids (-9.36 to 8,07%) oil content, 1,000-seed weight and plant height in F2 populations were lower than their respective Fi hybrids the F2 populations was comparatively high for yield, oil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The cross of lines 5A×for yield (49.45%) and 1,000 seed-weight (8.07%) but low 25%, plant Means for yield,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2A gave the highest heterosis inbreeding depression for yield (10.06%). Based on the mean performance and heterotic effects for seed yield, 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NFLOWER diallel cross HETEROSIS heterobeltiosis inbreeding depression
下载PDF
酯酶同工酶及RAPD技术在香菇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勇 贺冬梅 +3 位作者 温亚丽 陈明杰 谭琦 潘迎捷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9-556,共8页
采用酯酶同工酶及RAPD技术对香菇3个亲本双核体(苏香、野生46#、野生80#)及其10个单核体、以及它们的10个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同时针对亲本单核体酯酶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遗传距离、以及杂交子和亲本单核体RAPD标... 采用酯酶同工酶及RAPD技术对香菇3个亲本双核体(苏香、野生46#、野生80#)及其10个单核体、以及它们的10个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同时针对亲本单核体酯酶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遗传距离、以及杂交子和亲本单核体RAPD标记遗传距离与香菇产量超亲优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和RAPD技术都可进行香菇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研究,但RAPD标记检测的多态性要远远高于酯酶同工酶标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单核体酯酶同工酶标记遗传距离与香菇产量超亲优势无相关性,而RAPD标记遗传距离与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杂交子和以苏香为来源的单核体亲本之间RAPD标记遗传距离与香菇产量超亲优势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杂交子和以野生46#、野生80#为来源的单核体亲本之间RAPD标记遗传距离与其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本单核体 杂交子 遗传距离 产量超亲优势 多态性
下载PDF
云南割手密种、斑茅种、滇蔗茅种后代黑穗病抗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李和 《甘蔗(福建)》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通过对云南野生甘蔗血缘后代45个材料的黑穗病抗性鉴定,一是了解云南"YN"系列新血缘亲本抗黑穗病性状遗传效应;二是验证"异质复合分离理论"假说指导抗病育种的科学性。结果显示:(1)有27个材料为1级高抗,3个材料为2... 通过对云南野生甘蔗血缘后代45个材料的黑穗病抗性鉴定,一是了解云南"YN"系列新血缘亲本抗黑穗病性状遗传效应;二是验证"异质复合分离理论"假说指导抗病育种的科学性。结果显示:(1)有27个材料为1级高抗,3个材料为2级抗病,共30个,占67%;而对照种ROC10和桂糖11号分别为6级、7级感病。表明在传统感病种质基础上导入云南野生种质血缘,能够获得野生血缘高抗黑穗病遗传基础,从中选育的"YN"系列优良亲本能够产生高抗黑穗病杂种优势。(2)在27个1级高抗材料中,有11个属于自交系后代,表明"异质复合分离理论"假说的"自交超亲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地选育出高抗黑穗病的超亲遗传变异亲本,其后代抗病性杂种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抗病育种 云南野生种质 抗性鉴定 “YN”系列亲本 自交超亲分离 割手密种 斑茅种 滇蔗茅种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爪哇稻与其杂交种的性状相关性和超亲优势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国樱 邓晓湘 +1 位作者 唐俐 袁隆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3期33-35,共3页
爪哇稻在长沙表现为大穗、大粒、分蘖少、生育期长和植株高。培矮 6 4S/爪哇稻组合在秆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方面存在正向超亲优势 ,在播始历期、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存在负向超... 爪哇稻在长沙表现为大穗、大粒、分蘖少、生育期长和植株高。培矮 6 4S/爪哇稻组合在秆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方面存在正向超亲优势 ,在播始历期、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存在负向超亲优势。杂种秆高与父本穗长、杂种穗长和父本穗长、杂种每穗总粒数与父本每穗总粒数和穗长、杂种每穗实粒数与父本每穗总粒数、杂种千粒重与父本每穗总粒数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稻 相关性 超亲优势 杂交种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辣椒杂交一代外观性状遗传表现的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朝进 陈炳金 徐毅 《辣椒杂志》 2003年第3期9-12,共4页
通过对2001年和2002年两a对海南冬季辣椒品比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在辣椒的果纵径和果横径遗传中存在超亲临界点,亲本果横径或果纵径的差值小于相应的超临界点时,其后代的果横径或果纵径出现超亲优势.果色、果面特征的遗传规律与前人研... 通过对2001年和2002年两a对海南冬季辣椒品比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在辣椒的果纵径和果横径遗传中存在超亲临界点,亲本果横径或果纵径的差值小于相应的超临界点时,其后代的果横径或果纵径出现超亲优势.果色、果面特征的遗传规律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果头遗传以大头为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横径 遗传表现 杂交一代 外观性状 超亲优势 果面 海南 特征 临界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