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青年英雄观的内涵因子分析:一项基于新征程语境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云波 熊敏 张梦楠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13,共17页
新时代以来,英雄价值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英雄文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英雄的研究与描述仍然存在边界内涵不够清晰的现象,英雄研究的学术体系在历史纵向、结构横向、交叉融合各层面均有不足,话语体系在实证研究、基础研究、量性研究... 新时代以来,英雄价值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英雄文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英雄的研究与描述仍然存在边界内涵不够清晰的现象,英雄研究的学术体系在历史纵向、结构横向、交叉融合各层面均有不足,话语体系在实证研究、基础研究、量性研究各方面均有欠缺。进一步明确英雄内涵,进行英雄因子量性研究,深入辨析英雄观念的内涵因子,可为进一步编制英雄量表提供基础性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性访谈,从四个方面进行英雄量性实证研究,在四个方面均有新的发现。第一,英雄类型认知与因子分析。发现抗疫英雄、民族英雄、革命英雄、平凡英雄、战斗英雄居前五位,英雄类型认知具有现实性、民族性、革命性、人民性的突出特点。第二,英雄品质认知与因子分析。开放式联想的结果显示,勇敢、奉献、爱国、开朗、乐观居于前列,在继承革命英雄主义英雄观恒定品质的同时,又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新的品质特征。第三,英雄叙事认知与因子分析。通过不同类型具体案例的英雄叙事研究发现,英雄正能量不断积累,负能量不断消减和转化,但也要注意到对部分问题保持中立不做评价的观望者占比不低,加强英雄主义教育、强化教育效果仍然任重而道远。第四,英雄的传播认知与因子分析。英雄文化传播途径和影响渠道发生了较大变化,传媒影响崛起,自主观念增强,学校影响降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四点结论:第一,英雄类型与时俱进,平凡英雄成为主流;第二,英雄品质不忘初心,勇敢奉献成为主题;第三,英雄叙事突显是非,中国故事感动中国;第四,英雄传播自主认知,社会合力强化效果。提出关于英雄研究的四点建议:第一,强化英雄历史研究,彰显英雄正气力量;第二,强化英雄本体研究,构建英雄因子体系;第三,强化英雄叙事研究,讲好英雄动人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英雄文化 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 英雄 青年英雄观 英雄叙事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群众英雄观的系统认知:基于媒体对重庆山火救援的英雄叙事 被引量:4
2
作者 颜叶甜 史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8,共13页
2022年8月,一场举世瞩目的重庆山火救援行动再一次书写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的不朽史诗,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英雄观。众多媒体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英雄叙事,凸显了群众英雄勇敢、奉... 2022年8月,一场举世瞩目的重庆山火救援行动再一次书写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的不朽史诗,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英雄观。众多媒体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英雄叙事,凸显了群众英雄勇敢、奉献、担当的宝贵品质。这些英雄叙事通过人民群众与群众英雄双向奔赴的表达范式,在全社会有力地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英雄观,推动了群众与英雄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塑造更多的平凡英雄,发挥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决定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英雄 英雄品质 英雄叙事 英雄谱系 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
下载PDF
在主流意识形态制导下的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宗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9,共4页
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在全国的支配地位的确立,十七年文学的生产被纳入到了国家的政治轨道上来,文学也就从私人话语转变成了国家权力话语。这就要求作家的文学创作要自觉地纳入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规范好的框架里,这就会使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与... 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在全国的支配地位的确立,十七年文学的生产被纳入到了国家的政治轨道上来,文学也就从私人话语转变成了国家权力话语。这就要求作家的文学创作要自觉地纳入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规范好的框架里,这就会使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文化政策内化到作家思想中,成为他们创作中的定律。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尽管其生成的文化语境一直被主流意识形态紧紧钳制着,但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努力下,还是获得了较大的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英雄叙事 文化语境
下载PDF
“技”与“戏”的创新融合——当代军旅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的英雄舞台叙事
4
作者 董迎春 杜清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杂技在当代走向了杂技剧时代,当代军旅题材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是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所创作排练的一台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该剧将杂技技艺和戏剧、舞美等艺术形式创新结合,打造了“技”与“戏”统一的剧场情境。以多元叙事、... 杂技在当代走向了杂技剧时代,当代军旅题材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是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所创作排练的一台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该剧将杂技技艺和戏剧、舞美等艺术形式创新结合,打造了“技”与“戏”统一的剧场情境。以多元叙事、“以小见大”、塑造立体人物等多种艺术手法实现了杂技技艺与戏剧艺术的创新融合,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沉浸式的英雄叙事的杂技剧舞台。在中国式现代化舞台背景下,该剧展现了英勇的人民军队“能打胜仗,甘于牺牲,守护人民”的英雄钢铁精神。杂技剧的戏剧性强化既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文艺舞台背景下的文化担当,为现代军旅题材杂技剧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精神 英雄叙事 “技”与“戏”融合 杂技剧舞台
下载PDF
《平凡英雄》中英雄叙事的非范畴化解读
5
作者 张奥苒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平凡英雄》新颖的叙事方式突破了英雄范畴的定型观念,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文章借助非范畴化理论,对电影的英雄叙事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平凡英雄》打破了英雄范畴的固有边界,通过刻画普通民众面对救治断臂小男孩时的人间大... 《平凡英雄》新颖的叙事方式突破了英雄范畴的定型观念,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文章借助非范畴化理论,对电影的英雄叙事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平凡英雄》打破了英雄范畴的固有边界,通过刻画普通民众面对救治断臂小男孩时的人间大爱,将观众的注意力导向英雄行为的认知辖域,进而激发观众对新时代英雄群像的再范畴化。本研究为解读新时代影视文学的英雄主题提供了新视角,对借助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亦有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叙事 《平凡英雄》 范畴化 非范畴化
下载PDF
英雄叙事的坚守与中国精神的高扬——试论新世纪军旅小说中的当代军人形象塑造 被引量:4
6
作者 郑丽娜 宋依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3,共7页
跨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旅小说的人物谱系有了可喜的升华,一些作家在现实生活与复杂矛盾中塑造英雄形象,在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中弘扬中国精神,使英雄主义得到了回归,中国精神得到了弘扬,一批崭新的当代军人形象登上文坛。... 跨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旅小说的人物谱系有了可喜的升华,一些作家在现实生活与复杂矛盾中塑造英雄形象,在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中弘扬中国精神,使英雄主义得到了回归,中国精神得到了弘扬,一批崭新的当代军人形象登上文坛。为了进一步提升军旅小说的思想和艺术品位,作家必须坚守英雄叙事,高扬中国精神,警惕、回避另类化与世俗化的审美误区,以创造更多的军人英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军旅小说 英雄叙事 中国精神 军人形象
原文传递
巴蜀英雄谱系的百年流变与时代传承——基于区域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华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51,共13页
巴蜀大地山川俊秀,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巴蜀大地英雄辈出,才俊聚集。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巴蜀儿女英雄气质逐渐彰显,在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在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风雨同路的伟大征程中,巴蜀英雄精神为一代又一代巴蜀... 巴蜀大地山川俊秀,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巴蜀大地英雄辈出,才俊聚集。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巴蜀儿女英雄气质逐渐彰显,在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在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风雨同路的伟大征程中,巴蜀英雄精神为一代又一代巴蜀儿女所接续传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迸发出强大的精神伟力,凝聚成“身赴国难”的勇气与“改天换地”的决心,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巴蜀的英雄谱系。梳理巴蜀英雄谱系,研究巴蜀英雄精神传承与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精神的当代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精神谱系 革命英雄 群众英雄 平凡英雄 英雄叙事
下载PDF
英雄叙事中的“自我东方主义”:“林书豪神话”的媒介塑造与话语运作——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强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4期79-86,共8页
按照传播仪式观,民族主义是传媒叙事的重要脚本。在体育英雄叙事中,媒体往往刻意强调英雄的民族身份,同时在"反抗书写"中塑造东方的英雄,这种叙事隐藏着"自我东方主义"的权力话语。本文通过对台湾《中国时报》中的... 按照传播仪式观,民族主义是传媒叙事的重要脚本。在体育英雄叙事中,媒体往往刻意强调英雄的民族身份,同时在"反抗书写"中塑造东方的英雄,这种叙事隐藏着"自我东方主义"的权力话语。本文通过对台湾《中国时报》中的286篇有关"林书豪"的报道分析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林书豪的新闻报道逐渐位移于头版,新闻价值发酵,林书豪的符号弥散于报纸各类新闻里;他以各种能指出现于媒体标题和行文中,并被媒体通过不同报道视角来进行追捧和赞美;在媒介塑造中,林书豪的台裔、亚裔等"民族/种族"身份与他的英雄故事混杂在一起,"林书豪神话"的媒介叙事被民族主义、身份认同等权力话语所裹挟,成为整合台湾社会、凝聚民意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书豪 媒介神话 自我东方主义 民族主义 英雄叙事
下载PDF
鲁迅的英雄理念及其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叙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寰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2,共4页
 英雄理念是鲁迅复杂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鲁迅从倡导个性主义的需要崇尚英雄。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是其英雄理念的重要内容。鲁迅区分了建设性英雄和破坏性英雄。英雄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也是他英雄理念的重要方面。在鲁迅英...  英雄理念是鲁迅复杂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鲁迅从倡导个性主义的需要崇尚英雄。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是其英雄理念的重要内容。鲁迅区分了建设性英雄和破坏性英雄。英雄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也是他英雄理念的重要方面。在鲁迅英雄理念和他的启蒙实践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鲁迅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叙事是其英雄理念的形象化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理念 英雄叙事 历史小说 鲁迅 思想体系 个性主义 破坏性 建设性 形象化 启蒙
下载PDF
价值批判与情感守望:中国当代喜剧影片中的英雄叙事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昱颢 战迪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12期91-96,共6页
本文基于历史的视角和媒介叙事类型体系分析,对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heroic narrative)以喜剧为表现形式的创作实践和文化意涵作出阐释性研究。研究发现,以电影为代表的当代英雄媒介叙事经历了从倡导新生活的浪漫主义到结构重构的... 本文基于历史的视角和媒介叙事类型体系分析,对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heroic narrative)以喜剧为表现形式的创作实践和文化意涵作出阐释性研究。研究发现,以电影为代表的当代英雄媒介叙事经历了从倡导新生活的浪漫主义到结构重构的批判性反思的转变,体现出形式多样与价值内核恒定相结合的特征。基于喜剧类型的英雄叙事的发展,体现出了与国家文化领导权适应时代演变的同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叙事 喜剧 英雄叙事 电影文化
原文传递
“陌生化”的英雄叙事:《书店》和《老人与海》的互文阅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菊 宁一中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1,共5页
通过文本细读,运用互文性理论对《书店》和《老人与海》的表层和深层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表层结构看,两部作品似乎无相似处,但深入文本的深层结构,《书店》实为《老人与海》的一种"陌生化"英雄叙事。藉此,《书店》的后现... 通过文本细读,运用互文性理论对《书店》和《老人与海》的表层和深层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表层结构看,两部作品似乎无相似处,但深入文本的深层结构,《书店》实为《老人与海》的一种"陌生化"英雄叙事。藉此,《书店》的后现代英雄主义主题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英雄叙事 《书店》 《老人与海》
下载PDF
从新的审美范式到新的美学目标——论“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建构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宗刚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7,146,共7页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审美范式主要是以一元独尊、凸现政治性为特点,这强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规范下所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更成为“十七年”文学的中心任务,这赋予了英雄叙事规范理性... “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审美范式主要是以一元独尊、凸现政治性为特点,这强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规范下所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更成为“十七年”文学的中心任务,这赋予了英雄叙事规范理性的美学特质。在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的规定下,强调了“新的人民的文艺”营构的美学目标,并在这一美学目标的规范下,英雄叙事获得了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叙事 “十七年”文学 审美范式 美学目标
下载PDF
贝多芬接受史中的“男性气质”生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弦 《音乐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114-126,M0004,共14页
在贝多芬的接受史中,形成了关于这位作曲家的诸多叙事,如贝多芬的英雄性、崇高性、人文性、世俗性等等。然而,众多关于他作品中“男性气质”,甚至是“超男性气质”的修辞则常被人忽略。本文将从历史视角追溯这条线索,首先以贝多芬所处... 在贝多芬的接受史中,形成了关于这位作曲家的诸多叙事,如贝多芬的英雄性、崇高性、人文性、世俗性等等。然而,众多关于他作品中“男性气质”,甚至是“超男性气质”的修辞则常被人忽略。本文将从历史视角追溯这条线索,首先以贝多芬所处的时代语境为基础,梳理他被赋予的“男性气质”甚至是“超男性气质”形象是否与他在音乐史正典中的核心位置相关;随后检视贝多芬的男性气质在其生成过程之中,是否包含有内在的矛盾;最后,进一步反思新音乐学思潮中对贝多芬男性气质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接受史 男性气质 法国大革命 英雄性叙事 新音乐学
下载PDF
权力话语的镜像表现——论中国“十七年”电影英雄叙事的性别话语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牧 《河池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8-42,共5页
"十七年"电影中的性别话语作为一种文化话语是一种功能、运动和关系,其意义也在这些功能、运动和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英雄叙事功能本身就构成一个复杂的话语系统。因此,"十七年"电影英雄叙事的性别话语研究就... "十七年"电影中的性别话语作为一种文化话语是一种功能、运动和关系,其意义也在这些功能、运动和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英雄叙事功能本身就构成一个复杂的话语系统。因此,"十七年"电影英雄叙事的性别话语研究就必须结合其他话语系统如意识形态、历史等,才能充分考虑背后的权力关系,即叙事运作的策略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话语 十七年电影 英雄叙事 性别话语 权力
下载PDF
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革命英雄叙事
15
作者 陈丽竹 张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68-77,158,159,共12页
“革命”作为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关键词之一,在整合与重构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个阶层政治力量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等人为代表的德语左翼作家选取中国革命... “革命”作为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关键词之一,在整合与重构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个阶层政治力量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等人为代表的德语左翼作家选取中国革命为题材,塑造了廖汉新、泰扬和林家明等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左翼作家将充满激情的革命畅想与诉诸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秩序相结合,在政治神话这一话语框架与叙事旨归下勾勒革命英雄从迷茫到觉醒的成长历程,书写他们在革命话语规约下的爱情体验,重构“英雄之死”的美学与政治价值,从而揭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在世界文学谱系中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 英雄叙事 德语左翼作家 政治神话
下载PDF
凡人·英雄·战争记忆——解读哈金的《南京安魂曲》
16
作者 孙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8年第1期94-101,共8页
著名的华裔美国作家哈金创作的《南京安魂曲》一书,突破了旧有的思考和书写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书写日本侵华战争的新范式。他的作品,没有试图通过戏剧冲突来塑造出日本侵略者残忍、无情的形象,就此讨伐或贬低日本国民,重启中日之间... 著名的华裔美国作家哈金创作的《南京安魂曲》一书,突破了旧有的思考和书写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书写日本侵华战争的新范式。他的作品,没有试图通过戏剧冲突来塑造出日本侵略者残忍、无情的形象,就此讨伐或贬低日本国民,重启中日之间的国族矛盾话题。而是以冷静、克制的笔调,书写了人们(中国人、日本人和欧美人)在'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前、发生时与发生后的所作所为。在哈金的笔下,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在一定的条件与环境下,无辜的好人也可能做出令人发指的恶事;而传统叙事模式中的坏人,在灾难中也可能展现出其善良人性的一面;善与恶共存在人性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金 《南京安魂曲》 英雄叙事 普通人叙事
下载PDF
浅析当下华语电影中的平民英雄主义——以《煎饼侠》《缝纫机乐队》为例
17
作者 尹帅平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主要以董成鹏导演的两部电影《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为主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结合两部电影的影像资料,通过对平民英雄主义电影的缘起、形象的塑造、叙事手法和叙事模式的研究,梳理平民英雄主义电影盛行的... 本文主要以董成鹏导演的两部电影《煎饼侠》和《缝纫机乐队》为主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结合两部电影的影像资料,通过对平民英雄主义电影的缘起、形象的塑造、叙事手法和叙事模式的研究,梳理平民英雄主义电影盛行的原因以及英雄主义一直以来作为电影母题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主义 平民英雄主义 英雄叙事
下载PDF
论《宠儿》中保罗·D的自我突破之旅
18
作者 方伟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0-64,共5页
运用约瑟夫·坎贝尔的单一神话理论研究了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保罗·D从"甜蜜之家"逃离、流浪和回归的历程,揭示了小说中英雄叙事的普遍特征,即"启蒙——启程——归来"。通过聚焦保罗·D的历程... 运用约瑟夫·坎贝尔的单一神话理论研究了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保罗·D从"甜蜜之家"逃离、流浪和回归的历程,揭示了小说中英雄叙事的普遍特征,即"启蒙——启程——归来"。通过聚焦保罗·D的历程,可以发现保罗·D这个人物具有神话般的英雄色彩,他接受了自由的召唤开启了逃离奴役的冒险,在接受了外在世界的严峻考验后与塞丝相会,最终超越归来的阈限与塞丝在精神上交融。小说通过表现保罗·D的突破自我阈限的旅程,向读者表现了真正的英雄是雌雄同体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神话 保罗·D 英雄叙事 雌雄同体
下载PDF
“造反”人生的突围与拘囿——论《水浒传》英雄叙事的背后
19
作者 俞世芬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水浒传》中恢弘壮阔的英雄叙事充满了男性的豪迈气概。作品中零星点缀的几个女性形象,颇有意味地呈现了古代文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①。当这种刻板印象表现为一种性别刻板文化渗透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时,于刚柔相较中,作家的正统英雄观... 《水浒传》中恢弘壮阔的英雄叙事充满了男性的豪迈气概。作品中零星点缀的几个女性形象,颇有意味地呈现了古代文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①。当这种刻板印象表现为一种性别刻板文化渗透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时,于刚柔相较中,作家的正统英雄观显露无遗,即智谋与勇武俱全的忠贞志诚之士,方显英雄之本色。然而对于不同的受众而言,水浒英雄身上的闪光之处却分属两个不同的层次。本文即以英雄叙事为触点,观照并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由此呈现的英雄叙事方式与英雄接受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英雄观 刻板印象 英雄叙事 接受心理
下载PDF
偏向与隐喻:论民粹主义舆论的原型叙事 被引量:29
20
作者 汤景泰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35,共13页
本文主要借鉴叙事学理论,以近年来我国热点舆情事件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探讨民粹主义舆论的建构与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偏向,受民粹主义思潮支配的舆论形成过程形成了英雄叙事、悲情叙事和复仇叙事三种模式,并借此重构了... 本文主要借鉴叙事学理论,以近年来我国热点舆情事件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探讨民粹主义舆论的建构与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偏向,受民粹主义思潮支配的舆论形成过程形成了英雄叙事、悲情叙事和复仇叙事三种模式,并借此重构了新闻事实。这三种叙事模式在中国曲艺中有着深厚的传统,民粹主义舆论借用这些传统框架改造新闻事实,具有原型叙事的意义。通过原型叙事,民粹主义舆论把历史引入现实,唤醒了国人的集体记忆,催生了社会悲情,引起了广泛共鸣。但这种模式化的叙事策略也在历史与现实的隐喻中,用二元对立思维框限了转型中国的复杂关系,助长社会仇恨,阻碍社会共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舆论 英雄叙事 悲情叙事 复仇叙事 原型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