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被引量:138
1
作者 吴必虎 李咪咪 黄国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7-626,共10页
针对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的矛盾 ,从人口压力、遗产地的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潜在市场需求以及世界遗产地保护的资金需求角度 ,运用空间结构、计量地理学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 ,证实... 针对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的矛盾 ,从人口压力、遗产地的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潜在市场需求以及世界遗产地保护的资金需求角度 ,运用空间结构、计量地理学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 ,证实中国世界遗产地面临着旅游开发的巨大需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地保护 旅游需求 遗产旅游 空间结构 中国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压力
下载PDF
探索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和谐之路——西安纺织城改造规划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庆华 雷会霞 陈晓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70,86,共5页
以西安纺织城为案例,对城市旧工业区中的产业调整、空间资源优化、社会保障与稳定、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生态与文化环境提升等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在对西安纺织城改造复兴提出整体思路的同时,阐述了通过城市规划手段,寻求旧工业区改造和... 以西安纺织城为案例,对城市旧工业区中的产业调整、空间资源优化、社会保障与稳定、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生态与文化环境提升等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在对西安纺织城改造复兴提出整体思路的同时,阐述了通过城市规划手段,寻求旧工业区改造和谐途径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纺织业 产业结构 空间优化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广东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镒 柯彬彬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6年第3期22-30,共9页
在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建设背景下,以广东沿海地区为案例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内的文化遗产的数量、级别、类型、密度等进行描述,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和区位熵模型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定量分析文化遗产... 在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建设背景下,以广东沿海地区为案例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内的文化遗产的数量、级别、类型、密度等进行描述,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和区位熵模型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定量分析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与交通、河流等线性景观之间的耦合情况,并以此为着眼点,结合Google Earth和Arc GIS10.1软件对遗产廊道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的设想。希望能对区域内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化保护,实现区域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等多重目标,为广东省进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文化遗产 空间结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东莞宗族文化传承与古村落保护研究:回归传统社会结构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于鹏杰 蒋建华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12,共5页
通过对东莞古村落基本情况的分析,认为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不能脱离其历史文化传统,要充分利用古村现有的社会、民俗与人文因素,尤其是传统社会的整合与运行机制。作者认为,宗族及宗族文化是古村保护的积极力量,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古... 通过对东莞古村落基本情况的分析,认为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不能脱离其历史文化传统,要充分利用古村现有的社会、民俗与人文因素,尤其是传统社会的整合与运行机制。作者认为,宗族及宗族文化是古村保护的积极力量,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古村文化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保护 文化传承 社会结构 宗族 东莞
下载PDF
Flora, life form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 for the promotion of biodiversity in South Korea's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the traditional Gudeuljang irrigated rice terraces in Cheongsando 被引量:9
5
作者 Hong Chul PARK Chaang Hveon OH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1212-1228,共17页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nalyze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Traditional Gudeuljang Irrigated Rice Terraces in Cheongsando, South Korea's representative GIAHS(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nalyze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Traditional Gudeuljang Irrigated Rice Terraces in Cheongsando, South Korea's representative GIAHS(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site, with reference to position and land-use features, and to develop a plan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in the region. We confirmed approximately 54,000 m2 of Gudeuljang paddy fields by an on-site survey. Of the Traditional Gudeuljang Irrigated Rice Terraces confirmed by onsite inspection, our survey showed that approximately 24,000 m2 are currently being used as paddy fields, approximately 15,000 m2 are being used as dry fields, and approximately 14,000 m2 are fallow. In terms of other non-agricultural land use, there was grassland, including graveyards; artificial arboreal land, such as orchards, rivers and wetlands, and man-made facilities, such as roads and residences. We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Traditional Gudeuljang Irrigated Rice Terraces had higher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than conventional terraced rice paddies,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life form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types. Although the superficial topsoil structure is thesame for the Traditional Gudeuljang Irrigated Rice Terraces(TGIRTs) and conventional terraced rice paddies, it is thought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TGIRTs contribute greatly to species and habitat diversity. However, the TGIRTs in Cheongsando are facing degeneration, due to damage and reduction in agricultural activity. The main cause is the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farming households due to an aging population in Cheongsando.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we proposed a management plan, related to fallow paddy fields in South Korea, to initiate voluntary activities in the TGI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Rice terrace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Topsoil structure Gudeuljang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以甘肃段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汪永臻 曾刚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2-871,共10页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以丝绸之路甘肃段为例,对该区域文化遗产进行数理统计和描述,采取最邻近距离指数和区位熵模型对文化遗产空间分布进行测度,对文化遗产廊道空间范围构成和区域遗产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借助GIS软...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以丝绸之路甘肃段为例,对该区域文化遗产进行数理统计和描述,采取最邻近距离指数和区位熵模型对文化遗产空间分布进行测度,对文化遗产廊道空间范围构成和区域遗产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借助GIS软件分析了遗产廊道的空间布局,从空间视角,提出了从“点、线、面”三个不同层次组合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遗产廊道,并依托不同项目、不同方法以及不同思路对不同层次的遗产分门别类展开保护,最终达到了丝绸之路甘肃段遗产整体保护的战略目标,以实现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等协调发展的多重目标,为甘肃省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文化遗产 空间结构 丝绸之路甘肃段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空间整合保护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新红 杨玉欢 刘奔腾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综合时空分布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既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保护各地建成遗产的基本内涵,也是修复国家文化空间基因的必要举措。选取中国342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工业遗产... 综合时空分布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既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保护各地建成遗产的基本内涵,也是修复国家文化空间基因的必要举措。选取中国342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网络属性特征和空间整合保护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工业遗产发展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6个阶段的数量与门类构成差别大。(2)工业遗产空间分布不均,具有较强的“核心—边缘”特征,揭示出以胡焕庸线为界的宏观区域差异。(3)工业遗产网络的社会关联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着显著的分层集聚现象,遗产集群也表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和流域集聚特征。(4)工业遗产的空间整合保护应构建“井字轴、九节点、多集群”的网络化结构,并重点分级保护16个遗产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时空分布 遗产网络 社会关联 空间整合保护 空间结构 遗产集群
原文传递
山东省临沭县常林钻石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与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陶卫卫 唐永光 +2 位作者 曹丽丽 吴清资 程光锁 《山东国土资源》 2012年第2期25-28,共4页
临沭县常林钻石省级地质公园,面积约85.85km2,属中型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园区内既有代表性的地质构造剖面,又有丹霞地貌、恐龙遗迹化石,同时还是常林钻石的发现地。其中沂沭断裂带、岌山恐龙足迹和金刚石砂矿产地... 临沭县常林钻石省级地质公园,面积约85.85km2,属中型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园区内既有代表性的地质构造剖面,又有丹霞地貌、恐龙遗迹化石,同时还是常林钻石的发现地。其中沂沭断裂带、岌山恐龙足迹和金刚石砂矿产地具有全国乃至国际性对比意义,是国内较为罕见的地质遗迹,在地学方面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常林钻石 丹霞地貌 构造形迹 恐龙足迹 山东临沭
下载PDF
四川峨眉山地质遗迹及其地学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仲兰 李江海 +1 位作者 姜佳奇 于涵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1-699,共9页
峨眉山在1996年与乐山大佛一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之地。其地质遗产以麦地坪震旦—寒武系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地层剖面、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峨眉山断块山等现代地貌以及独特的峨眉山玄武岩和峨眉山... 峨眉山在1996年与乐山大佛一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之地。其地质遗产以麦地坪震旦—寒武系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地层剖面、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峨眉山断块山等现代地貌以及独特的峨眉山玄武岩和峨眉山花岗岩为代表。以峨眉山风景区地质遗迹景观为基础,以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四川盆地东缘断块山地貌单元为研究视角,构建峨眉山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5个大类、18个亚类共6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在峨眉山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地质遗迹资源体系类型与分布,以及地质遗迹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峨眉山风景区完整地层序列的出露是地质剖面类地质遗迹景观、古生物活动遗迹景观以及岩溶地貌景观的物质条件,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构造运动为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等提供了外动力条件。峨眉山的地质遗迹研究在古生物与地层学、沉积学、地球深部动力学、构造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地质遗迹 地学意义 地质构造
原文传递
叙事与空间——南粤古驿道遗产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梦然 郑潼 +4 位作者 汤楚乔 刘龙英 苏燕妮 梁浠玥 李晖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5,共9页
南粤古驿道是不同历史时期岭南地区内外交流联系的通道,可称作是人口迁徙的走廊、商品交换的渠道以及文明文化传播的古道。针对以往古驿道研究中侧重空间而忽视叙事的局限性,引入叙事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基于南粤古驿道承载的邮驿往来、... 南粤古驿道是不同历史时期岭南地区内外交流联系的通道,可称作是人口迁徙的走廊、商品交换的渠道以及文明文化传播的古道。针对以往古驿道研究中侧重空间而忽视叙事的局限性,引入叙事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基于南粤古驿道承载的邮驿往来、军事战争、商业贸易、宦游羁旅等四大主体功能,对南粤古驿道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叙事空间研究,以期构建较为完整的遗产廊道网络叙事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四大功能性叙事点均依托于廊道,其空间结构以广州为主要核心,粤西雷州、阳江以及粤东潮州为次核心,形成了以水路为主,陆路为辅的网络系统;驿道由最初的军事功能为主转移到以经济功能为主,经历了与中原内部交流到与沿海区域交流、再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成为岭南地区历史发展过程的缩影。叙事空间结构分析方法能够深入挖掘遗产廊道中的历史特色及文化内涵,促进对于驿道的整体认知,分析结果对南粤古驿道遗产廊道网络的构建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学者开展类似遗产廊道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粤古驿道 叙事空间 遗产网络 功能结构 文化传播型
下载PDF
成都古镇文化空间量化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朋瑶 徐峰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1期58-64,共7页
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空间"概念进行古镇文化保存的研究。成都古镇文化空间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由现代和传统节庆构成的节庆序列,通过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量化分析,可分为传统型、现代型、共生型、入侵... 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空间"概念进行古镇文化保存的研究。成都古镇文化空间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由现代和传统节庆构成的节庆序列,通过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量化分析,可分为传统型、现代型、共生型、入侵型四种发展模式;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受自然山水影响的物质空间,利用空间句法量化分析,分为离心式、网络式、向心式三种空间模式。基于节庆序列和物质空间分析,提出成都古镇文化空间的保护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节庆序列 文化遗产 空间结构 空间句法
下载PDF
四川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墙体结构特征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凡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29-633,共5页
为了解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墙体结构,采用资料查阅与考察走访、红外热成像、X射线成像、探孔探查等综合调查方法查明了墙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墙体基本结构特征及结构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墙体为编竹夹泥墙结构,中间骨架由'... 为了解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墙体结构,采用资料查阅与考察走访、红外热成像、X射线成像、探孔探查等综合调查方法查明了墙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墙体基本结构特征及结构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墙体为编竹夹泥墙结构,中间骨架由'立枋-穿枋-编壁'三个层级组成,外侧墙面依次为草拌泥层、石灰和涂料装饰层,内侧壁画依次为地仗层、白粉层、颜料层或金层。外侧墙面凹凸起伏主要受控于泥层的结构变形。本次工作为我国古建筑中编竹夹泥墙结构特征的首次系统研究,调查结果为龙居寺中殿壁画保护修缮工程中壁画载体结构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也为四川明代重要古建筑中同类墙体的结构特征研究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系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编竹夹泥墙 结构调查 广汉龙居寺
原文传递
工业遗产项目锈红色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跃军 楼肖凯 徐星浩 《建筑施工》 2024年第8期1235-1238,1250,共5页
通过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合保护项目中锈红色清水混凝土新建结构的实施,对其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从材料配制与施工管理2个角度,对锈红色清水混凝土的观感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针对竖向结构施工,从普通竖向结构以及具有设计特... 通过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合保护项目中锈红色清水混凝土新建结构的实施,对其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从材料配制与施工管理2个角度,对锈红色清水混凝土的观感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针对竖向结构施工,从普通竖向结构以及具有设计特色的多边形柱、少拼缝清水柱等方面进行了控制要点的总结;针对锈红色水平结构施工,涵盖了普通水平结构、双层空腔楼板及楼梯结构等方面的施工经验总结。该项目的新建混凝土结构设计独特,得益于团队的创新研发,确保了项目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锈红色清水混凝土 多边形柱 少拼缝 空腔结构
下载PDF
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探索——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楚文 李萍 范义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98,共4页
基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体系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拥有丰富风景名胜资源的浙江省为案例,通过对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明确了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原... 基于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体系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拥有丰富风景名胜资源的浙江省为案例,通过对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明确了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一核、四心、六带、十八重点"的空间布局,选择和明确了68处世界遗产级、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确立了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体系的空间布局,以及等级结构、规模结构、类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体系 遗产保护 空间布局 类型结构 等级结构 规模结构
下载PDF
工业遗产钢结构的激光清洗及保护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炎松 王陈高男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6-473,共8页
工业遗产建筑钢结构的锈蚀会造成钢材能源的大量浪费及工业遗产的遗失,其清洗与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采用新型、环保的激光清洗方式对工业遗产建筑钢结构进行清洗及保护,通过连续-脉冲激光的两步作用,实现厚层钢材锈蚀物高效率及高精... 工业遗产建筑钢结构的锈蚀会造成钢材能源的大量浪费及工业遗产的遗失,其清洗与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采用新型、环保的激光清洗方式对工业遗产建筑钢结构进行清洗及保护,通过连续-脉冲激光的两步作用,实现厚层钢材锈蚀物高效率及高精度的清洗,同时还能够在钢材表面主动形成氧化物对钢材进行保护.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能谱仪及粗糙度计等测量方式,对清洗前后的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利用新型能源进行工业遗产的清洗保护,可为工业遗产保护开辟新道路,并为资源节约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工程 工业遗产 钢结构 激光清洗 连续激光 脉冲激光
下载PDF
工业构筑物改造初探——以杭州炼油厂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海洋 柳上晓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工业遗产保护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对工业构筑物的保护利用往往停留在景观保护阶段。该文对工业构筑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通过对杭州炼油厂的实践研究,尝试对工业构筑物注入新的功能,实现其价值的延续与提升。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构筑物 改造 杭州炼油厂
下载PDF
木结构建筑遗产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斌 陈蔚 《新建筑》 2010年第6期68-71,共4页
建筑遗产综合价值评估成果的量化是遗产保护价值评价中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外实践,对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遗产)价值综合评估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探讨,以实现对遗产价值的理性判断。
关键词 建筑遗产 木结构 综合价值 量化
下载PDF
文物建筑的声学改造——清华大礼堂声学问题解决方案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慧斌 金迪锋 +2 位作者 陈勇 王亚戈 秦毅 《电声技术》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简述了清华大礼堂声学问题的求解历史,以此为背景,详细说明了清华百年校庆之际对大礼堂的声学改造过程,如何克服声聚焦、颤动回声问题,如何解决混响时间过长问题,目的是为探索文物建筑的声学改造提供经验。
关键词 文物建筑 声学改造 声聚焦 无缝处理 构造
下载PDF
结构与能动性关系问题探讨——以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伟豪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1-4,17,共5页
结构与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人类学学科一直在探索和争论的主题之一,各学派对结构与能动性的关系优先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充分体现了结构与能动性关系的问题,其总结的经验和做法,给人以启示,... 结构与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人类学学科一直在探索和争论的主题之一,各学派对结构与能动性的关系优先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充分体现了结构与能动性关系的问题,其总结的经验和做法,给人以启示,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能动性 关系 问题探讨 太原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structure Relationship CULTURAL heritage 主题之一 优先问题 学习借鉴 社会学 人类学 总结 学派 学科 启示 经验 观点
下载PDF
建筑遗产保护初论——以木构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为中心
20
作者 孙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6,146,共14页
建筑遗产是文化遗产最主要的类型之一。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建筑遗产有不同的分类方案,最常见的功能分类方案也应当把综合功能和单一功能区分开来。不同类型建筑遗产会有不同的特点、价值和问题,保护和修复的方法与技术也应当有所差别... 建筑遗产是文化遗产最主要的类型之一。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建筑遗产有不同的分类方案,最常见的功能分类方案也应当把综合功能和单一功能区分开来。不同类型建筑遗产会有不同的特点、价值和问题,保护和修复的方法与技术也应当有所差别。建筑遗产属于由不同材料组合的复合不可移动文物,其价值要素构成不同于相对单一可移动文物。因此在保护时,应注意维持建筑遗产的位置、功能和形象,使之能够反映该建筑的设计、材料、结构和工艺,有的文化和地区还需要考虑技术和工艺的延续性。目前对于建筑遗产木构部分的保护和修缮,无论是以新换旧、以旧换旧,还是外部支护、内部加强,都还不能满足真实性的要求。实现建筑遗产的木构部分的最佳保护与修缮方案,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遗产 木构 保护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