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连佳 韩涛 +4 位作者 向慧玲 刘芳 吕洪敏 高艳颖 王凤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3-737,共5页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片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疗效。方法90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0.5mg/d(38例)或阿德福韦酯片10mg/d(52例),于...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片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疗效。方法90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0.5mg/d(38例)或阿德福韦酯片10mg/d(52例),于治疗前及治疗24、48、96、144、192周和240周,检测HBVDNA、生物化学指标、腹部B型超声、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48周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或治疗期间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患者,均可改变原治疗方案加用一种更强且无交叉耐药的药物继续治疗并观察。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爿。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结果恩替卡韦组脱落1例,阿德福韦酯组脱落7例;治疗240周后,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1.9%和57.8%(χ2=10.362,P=0.001);HBeAg转阴率分别为46.2%和24.0%(χ2=5.055,P=0.02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3.1%和8.0%(P=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进行符合方案集分析与意向性分析结论相一致。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8.1%和6.7%(χ2=0.000,P=1.000),病死率分别为8.1%和4.4%(χ2=0.051,D=0.8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行COX回归分析,恩替卡韦组HBVDNA转阴的可能性为阿德福韦酯组的2.761倍(95%可信区间为1.630~4.679);男性HBeAg血清转换的可能性为女性的0.192倍(95%可信区间为0.046~0.806)。结论恩替卡韦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过程中,具有高效、迅速抑制病毒的作用,是理想的一线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HBV DNA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四种基于MELD的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磊 胡辉 +2 位作者 郑晓玮 江守伟 沈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其衍生模型iMELD、MELD-Na和MESO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12周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按照现行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67例HBV-ACLF患者,收集患者诊断成立时的相关实...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其衍生模型iMELD、MELD-Na和MESO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12周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按照现行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67例HBV-ACLF患者,收集患者诊断成立时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分别计算MELD、iMELD、MELD-Na和MESO模型评分,应用Med Calc 15.8软件分析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MELD及其衍生评分系统对ACLF患者12周死亡风险预测的最佳截断点和约登指数,以评价不同评分预测ACLF患者短期生存的效能。结果在治疗12周内,在67例HBV-ACLF患者中,死亡45例(67.2%);入组时,生存组MELD、iMELD、MELD-Na和MESO评分分别为(22.12±3.24)、(41.59±5.30)、(22.55±4.07)和(1.64±0.24),显著低于死亡组【分别为(30.47±9.01)、(51.88±11.09)、(32.35±11.58)和(2.28±0.70),P<0.01】;MELD、i MELD、MELD-Na和MESO模型预测患者12周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802、0.806和0.817,其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2.70、47.76、22.16和1.69,约登指数分别为0.5040、0.5535、0.4808和0.4818,提示四种模型的预测效能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ELD、i MELD、MELD-Na和MESO四种评分系统对于HBV-ACLF患者12周生存情况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自拟中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红哲 吴金海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62-763,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联合组42例。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联合组42例。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煎服,观察12 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清内毒素(ET)。结果在治疗12 m末,联合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血清LN、HA、PCⅢ、Ⅳ-C水平和TNF-α、IL-6、IL-8、hs-CRP和ET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从而保护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中药 治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魏玉 李华河 张献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453-454,共2页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80例,接受ETV治疗40例,接受ADV治疗40例。观察72 w疗效。结果在治疗4 w、12 w、48 w和72 w末,ETV组...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80例,接受ETV治疗40例,接受ADV治疗40例。观察72 w疗效。结果在治疗4 w、12 w、48 w和72 w末,ETV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5.02±0.62)lg copies/ml、(4.10±0.45)lg copies/ml、(3.20±0.34)lg copies/ml和(1.45±0.32)lg copies/ml,均显著低于ADV组【(5.98±0.75)lg copies/ml、(5.08±0.54)lg copies/ml、(4.02±0.41)lg copies/ml和(2.76±0.43)lg copies/ml,P<0.05】;在治疗12 w、48 w和72 w末,ETV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71.3±30.4)U/L、(45.2±23.4)U/L和(40.4±17.2)U/L,均显著低于ADV组【(101.7±34.2)U/L、(65.7±30.4)U/L和(61.2±22.3)U/L,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CHB患者过程中,ETV和ADV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降低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方面,ETV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治疗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自拟中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60-761,共2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被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肝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被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肝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太子参20 g、炒白术15 g、褚实子12 g、茯苓15 g、桃仁10 g、丹参10 g、延胡索10 g、香附12 g、制鳖甲20g、土鳖虫3 g以及炙甘草6 g,辨证加减,治疗12 w。结果在治疗24 w末,联合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HBV DNA水平为(2.94±1.19)lg copies/ml,与对照组的(2.86±1.43)lg copies/ml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有效,在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中药方剂 治疗
下载PDF
Clinical utility of complex mutations in the core promoter and proximal precore regions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genome 被引量:9
6
作者 Young Min Park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The core promoter and proximal precore regions are the most complex portions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HBV) genome. These regions cooperatively regulate viral replication and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the synthesis of th... The core promoter and proximal precore regions are the most complex portions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HBV) genome. These regions cooperatively regulate viral replication and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the synthesis of the viral proteins E,core,and X. Multiple mutations in these reg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ersistency of viral inf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n South Korea,nearlyall HBVs are classified as HBV genotype C2; the majority of these viruses have the basal core promoter double mutation,a precore stop mutation,or both. These mutation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alteration of viral and clinical features,and abundant and complex mutations are particularly prevalent in the core promoter and proximal precore regions. W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 6 mutations at eight key nucleotides located in these regions(G1613A,C1653 T,T1753 V,A1762 T,G1764 A,A1846 T,G1896 A,and G1899A) is a useful marker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HCC regardless of advanced liver disease. In addition,certain mutation combinations were predominant in cases with ≥ 4 mutations. In cases with ≤ 5 mutations,a low Hepatitis B e antigen titer(< 35 signal to noise ratio) was indicative of HCC risk. Viral mutation data of the single HBV genotype C2 suggest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number and pattern of mutations in the core promoter and proximal precore regions is helpful in predicting HCC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Point mutation hepatitisb VIRUS X prote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ancerscreening
下载PDF
Effects of lamivudine on the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erived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9
7
作者 Peng-Yuan Zheng Dong-Yun Zhang +3 位作者 Gao-Feng Lu Ping-Chang Yang Yuan-Ming Qi Bai-She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4期4641-4645,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if the nucleoside analogue lamivudine (LAM), a potent inhibitor of HBV replication, could restore the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erived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in an Asi... AIM: To investigate if the nucleoside analogue lamivudine (LAM), a potent inhibitor of HBV replication, could restore the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erived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in an Asian population.METHODS: Dendritic cells (DCs) derived from mononuclearcyt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were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IL-4,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GM-CSF) and gradient concentrations of LAM (0-2 mmol/L).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y. Cell surface molecules, including HI_A-DR, CD80, CD83, and CDla, were analyzed with flow cytometry.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6 and IL-12 in the supernatant were assayed by ELISA. T cell proliferation was assayed by methyl thiazoM tetrazolium (MTT).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Dlα on DC treated with 0.5 mmol/L LAM (LAM-DC 0.5 mmol/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C untreated with LAM (54.1 ± 4.21 vs 33.57 ± 3.14, P 〈 0.05), and so was the expression of CD83 (20.24 ± 2.51 vs 12.83 ± 2.12, P 〈 0.05)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of HLA-DR (74.5 ± 5.16 vs 52.8 ± 2.51, P 〈 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LAM-DC group (0.5 mmol/L) secreted significantly more IL-12 (910 ± 91.5 vs 268 ± 34.3 pg/mL, P 〈 0.05), had lower levels of IL-6 in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28 ± 2.6 vs 55 ± 7.36 pg/mL, P 〈 0.05), markedly enhanced the stimulatory capacity in the allogeneic mixed leukocyte reaction (MLR) (1.87 ± 0.6 vs 1.24 ± 0.51, P 〈 0.05).CONCLUSION: The lower expression of phenotypic molecules and impaired allogeneic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func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erived from patients with HBV infection could be restored in vitro by incubation with L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itic cell LAMIVUDINE Chronic hepatitisb IMMUNE
下载PDF
肝脏和脾脏VTQ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胡小娟 刘锦萍 吕志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肝脏和脾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4例,使用超声检测肝脏和脾脏VTQ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判... 目的探讨检测肝脏和脾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4例,使用超声检测肝脏和脾脏VTQ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在36例肝纤维化S_0期、28例S_1期、48例S_2期、39例S_3期和43例S_4期,肝脏VTQ水平分别为(1.2±0.2)、(1.5±0.2)、(1.8±0.3)、(2.5±0.4)和(2.9±0.6),脾脏VTQ水平分别为(1.2±0.3)、(1.3±0.4)、(1.4±0.5)、(1.5±0.4)和(1.9±0.6);脾脏VTQ诊断>S_2期显著肝纤维化的正确率为85.1%,而肝脏VTQ诊断的正确率为95.1%(P<0.05)。结论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和脾脏VTQ值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对于诊断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声触诊组织量化指标 诊断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成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2,共2页
1979年完成HBVDNA的基因克隆化以后,对于HBV的病毒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根据HBsAg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的各种表达系统获得的重组HBsAg蛋白作为疫苗,在HBV感染的免疫预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2拷贝HBVDNA头尾相接转染肝母细胞... 1979年完成HBVDNA的基因克隆化以后,对于HBV的病毒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根据HBsAg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的各种表达系统获得的重组HBsAg蛋白作为疫苗,在HBV感染的免疫预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2拷贝HBVDNA头尾相接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建立的转染细胞模型,在研究HBV生物学特性和体外药物筛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HBV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的研究,成功地研发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以及即将上市的替比夫定、替诺福韦等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结构高度致密、复杂的DNA病毒,HBV的病毒学研究还有许多领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进行长期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RNA干扰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田军 马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455-456,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或恩替卡韦治疗...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48 w。结果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8.5±5.0)%和(27.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4.2)%和(22.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ST水平为(23.8±4.2)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6.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Be Ag阴转率为2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8%(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地提高血清HBe Ag阴转率,可能与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胸腺素Α1 治疗
下载PDF
水飞蓟宾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静宁 苏丽环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评价水飞蓟宾胶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B伴NAFLD患者88例纳入临床研究,且根据其就诊顺序编号后分组,其中单号44例为对照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目的评价水飞蓟宾胶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B伴NAFLD患者88例纳入临床研究,且根据其就诊顺序编号后分组,其中单号44例为对照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双号44例为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水飞蓟宾胶囊,疗程结束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91%与对照组70.45%比较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37.14±3.56)U/L、AST(30.45±3.35)U/L、r—GGT(51.65±3.46)U/L,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8.01、8.72、7.80,均尸〈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8.34、7.29,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TG(5.18±0.86)mmol/L、TC(1.48±0.26)mmol/L较治疗前明显减少(t=7.62、8.14,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7.55,均P〈0.05)。结论水飞蓟宾联胶囊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CHB伴NAFLD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脂肪肝 水飞蓟宾 拉米夫定
原文传递
中药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27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娟 肖军翔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效果。方法:2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采用中药加味复肝汤联合热敏灸治疗,1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疗3个月后,27例全部有效,其中显效21例,有效6例;肝功能恢复正常者24例;肝脾肿大12例全部恢复...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效果。方法:2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采用中药加味复肝汤联合热敏灸治疗,1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疗3个月后,27例全部有效,其中显效21例,有效6例;肝功能恢复正常者24例;肝脾肿大12例全部恢复至正常;乙肝表面抗原转阴7例,转阴率25.93%;e抗原转阴10例,转阴率37.04%;核心抗体转阴8例,转阴率29.63%。结论:中药加味复肝汤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临床效果满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迁延性肝炎 乙肝 中药治疗 加味复肝汤 热敏灸
下载PDF
100例HIV感染者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培升 刘瑞霞 李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肝、丙肝、戊肝、梅毒螺旋体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0例HIV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肝、丙肝、戊肝、梅毒螺旋体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0例HIV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乙肝感染、丙肝感染、戊肝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分析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HIV感染者的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受检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由血液和母婴传播的HIV感染者乙肝感染率、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经由性传播的HIV感染者,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低于经由性传播的HIV感染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HIV感染者的乙肝感染率、丙肝感染率、戊肝感染率、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易合并存在乙肝感染、丙肝感染、戊肝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情况,需要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病原学检测,对HIV的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乙肝 丙肝 戊肝 梅毒螺旋体
下载PDF
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的意义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曲秀兰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3期191-192,195,共3页
目的将乙肝五项检验应用在乙肝患者中,分析检验结果和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接受乙肝指标检测的100例乙肝患者用作该文实验分析资料,100例乙肝患者都接受乙肝五项检验,研究100例乙肝患者的检验结果,并分析100... 目的将乙肝五项检验应用在乙肝患者中,分析检验结果和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接受乙肝指标检测的100例乙肝患者用作该文实验分析资料,100例乙肝患者都接受乙肝五项检验,研究100例乙肝患者的检验结果,并分析100例乙肝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HBs 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总检出总计率17.00%比较于单一HBs Ag检验结果呈现阳性的检出总计率6.00%,明显更高(χ~2=5.944 5,P=0.014 7<0.05)。30~3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38.00%比较于50~5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25.00%、20~2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15.00%、40~49岁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15.00%、20岁以下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5.00%、60岁及以上乙肝患者所占百分比2.00%,明显更高(χ~2=3.916 1、13.579 8、13.579 8、32.261 9、40.500 0,P=0.047 8、0.000 2、0.000 2、0.000 0、0.000 0<0.05)。结论在乙肝患者中实行乙肝五项检验展示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乙肝五项 检验
下载PDF
血清HBsAg定量变化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显元 陈金香 +2 位作者 喻春红 卢芝君 王丹凤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76-477,共2页
目的评估血清HBsAg水平变化在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疗效的可行性。方法给予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48 w,停药后随访24w。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 目的评估血清HBsAg水平变化在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疗效的可行性。方法给予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48 w,停药后随访24w。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水平。结果在48周治疗和随访24w结束时,10例(23.8%)完全应答,32例(76.2%)无应答,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ALT、HBV DNA载量、HBsA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13例治疗24 w时血清HBsAg<20000IU/ml患者中,9例(69.2%)在停药随访24w时出现完全应答,而在29例治疗24w时HBsAg定量>20000IU/ml患者中,仅有1例(3.4%)在停药随访24w时出现完全应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应用干扰素治疗24周血清HBsAg定量<20000IU/ml预测停药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曲线下面积为0.712,其阳性预测值为69.2%,阴性预测值为96.6%。结论治疗24周血清HBsAg水平可以作为优化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评估指标,对于治疗后其水平不下降者可以考虑及时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2B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疗效
下载PD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immigrant populations 被引量:4
16
作者 Nicola Coppola Loredana Alessio +4 位作者 Mariantonietta Pisaturo Margherita Macera Caterina Sagnelli Rosa Zampino Evangelista Sagnelli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30期2955-2961,共7页
Hepatitis B virus(HBV)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hepatitis worldwide, with nearly 350 million people chronically infected and 600000 deaths per year due to acute liver failure occurring during acute hepatitis or, mo... Hepatitis B virus(HBV)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hepatitis worldwide, with nearly 350 million people chronically infected and 600000 deaths per year due to acute liver failure occurring during acute hepatitis or, more frequently, in 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 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ngoing immigration from countries with a high HBV endemicity to those with a low HBV endemicity warrant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HBV infection to the native population. This review article analyzes the epidemiology and vir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BV infection in immigrant populations and in their host countries, and suggests prophylactic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is infection. Among the immigrant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those from South East Asia and sub-Saharan Africa show the highest prevalence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 carri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igh endemicity of the countries of origin.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HBV infection in immigrants reflect those of the geographical areas of origin: HBV genotype A and D predominate in immigrants from Eastern Europe, B and C in those from Asia and genotype E in those from Africa. The literature data on the clinical course and treatment of HBs Agpositive immigrants are scanty. The management of HBV infection in immigrant populations is difficult and requires expert personnel and dedicated structures for their assistance. The social services, voluntary operators and cultural mediators are essential to achieve optimized psychological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Chronic hepatitisb IMMIGRATION IMMIGRANTS Developing COUNTRIES
下载PDF
孕妇HIV、HBV、HCV及梅毒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育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4期54-55,共2页
目的评估孕妇产前检查HIV、HBV、HCV及梅毒的意义。方法对2003~2006年接受了此4项检查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07例孕妇中发现血清乙型肝炎HBsAg阳性224例(7.98%),抗-HCV阳性20例(0.71%),梅毒阳性(RPR及TPPA)阳性60例(2.13%),... 目的评估孕妇产前检查HIV、HBV、HCV及梅毒的意义。方法对2003~2006年接受了此4项检查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07例孕妇中发现血清乙型肝炎HBsAg阳性224例(7.98%),抗-HCV阳性20例(0.71%),梅毒阳性(RPR及TPPA)阳性60例(2.13%),抗-HIV阳性2例(0.07%)。结论孕妇产前检查HIV、HBV、HCV及梅毒4项传染指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梅毒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管鹤 蒋沂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拟杆菌、双歧杆菌、酵母样真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指标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拟杆菌、酵母样真菌指标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大肠埃希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毒素、TNF-α、IL-1、IL-6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LB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内毒素及炎症反应,进而提升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乙型肝炎 肠道菌群 肝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临床乙肝病毒血清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丽丽 李阳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5年第2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血清 模式探讨 hepatitisb 乙型肝炎 肝炎表面抗体 肝炎表面抗原 肝炎病毒 血清学指标 HBsAg HBEAG
下载PDF
妊娠相关蛋白A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明真 郁晓慧 +1 位作者 槐中美 严群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稽留流产的影响。方法:收集稽留流产患者(观察组)及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的血清、胚胎组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 ELISA)检测血清PAPP-A水平;采用...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稽留流产的影响。方法:收集稽留流产患者(观察组)及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的血清、胚胎组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 ELISA)检测血清PAPP-A水平;采用定量PCR法检测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中HBV DNA水平,分析PAPP-A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无论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PAPP-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BsAg阳性妊娠妇女中DNA阳性者占74.36%,对照组HBsAg阳性妊娠妇女中DNA阳性者占1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HBV DNA阳性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 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BV DNA阳性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胚胎组织中HBV DNA载量值>1.0×102者所占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于对照组。胚胎组织中与外周血中HBV DNA的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早期血清PAPP-A水平降低可预测有稽留流产的可能;妊娠妇女血清中HBV-DNA载量高是妊娠早期胚胎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及稽留流产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稽留 妊娠蛋白质类 肝炎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