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评分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叶超 陈永平 +4 位作者 金晓芝 郑明华 李文渊 肖二辉 程瑗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8-421,共4页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Mayo评分、MES0指数和MELI)-Na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MELD...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Mayo评分、MES0指数和MELI)-Na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MELD、CTP、Mayo、MESO和MELD-Na评分,比较各评分系统在死亡组和生存组中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0c)盐线,曲线下面积(Auc)及截断值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各评分系统之间AUC的比较使用MEDCLAC软件。结果死亡组的MELD、CTP、Mayo、MESO、MELD-Na评分分别是(30.6±9.5)、(11.3±1.5)、(10.4±1.3)、(2.3士0.8)和(39.0±11.8)分,均高于生存组的(21.1±6.8)、(10.6±1.6)、(9.0±1.5)、(1.6±0.5)和(22.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t=3.10,t=6.70,t=7.90,t=10.21,均P〈0.01);各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810、0.623、0.749、0.829和0.885;Youden指数分别为0.507、0.175、0.389、0.528和0.650。结论CTP评分判断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尚不理想;Mayo评分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MELD、MESO、MELD-Na评分在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方面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MELD-Na评分优于MESO指数和MEL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危险性评估 ROC曲线 预后
原文传递
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和血小板减少对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郑国安 陈华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11期1550-155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肝细胞功能和外周血小板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住院的1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TPO水平的检测。根据有无血小板减少分成:A、B、C、D、E、F、G、H、I组。结果 A组与B组、...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肝细胞功能和外周血小板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住院的1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TPO水平的检测。根据有无血小板减少分成:A、B、C、D、E、F、G、H、I组。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E组与F组、G组与H组比较,P< 0.05~0.01;;A、B、C、D、E、F、G、H各组分别与Ⅰ组比较,P<0.01-0.05。结论肝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受损肝脏合成TPO减少有关,提示血清TPO含量的检测对于肝硬化、慢性重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诊断、治疗、判断肝脏损害程度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肝病 肝细胞功能 血小板数 病毒性肝炎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TGF-β_1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肖寒 马陈斌 +3 位作者 张利霞 罗永燕 刘尹正泽 邵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与TGF-β1变化,分析其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恩替卡韦试验组及对照组。...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与TGF-β1变化,分析其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恩替卡韦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33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17例、重度7例,分别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d,同时加用一般护肝药;对照组30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12例、重度5例,单用一般护肝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中HBV DNA、TGF-β1的含量。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恩替卡韦试验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治疗后呈下降趋势,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治疗后呈下降趋势,重度患者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试验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载量明显下降,同时慢性乙型肝炎(中度、重度)患者血清中的TGF-β1均有下降趋势,其中慢性乙型肝炎重度TGF-β1水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TGF-Β1
下载PDF
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情况和突变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邹峥嵘 谢云峥 +3 位作者 伍晓菲 郑岚 赵晓燕 王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1-70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的情况、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S区氨基酸的突变情况。方法对上海市血液中心2011年10月~2012年7月使用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所作的常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的情况、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S区氨基酸的突变情况。方法对上海市血液中心2011年10月~2012年7月使用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所作的常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二对半检测结果,以判断献血者HBV DNA+标本的感染状态,从中选择部分HBsAg-HBVDNA+的隐匿性HBV感染(OBI)标本作S区巢式PCR、克隆测序,基因分型和突变分析。结果从250 376(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筛查出197例HBsAg-HBV DNA+,包括OBI 172例(0.069%);经S区巢式PCR的47例OBI标本中,有17例扩增出S区:14例为C亚型、突变率为35.71%(5/14),3例为B亚型,有1例发生突变,突变主要发生在S抗原的主要亲水区(MHR)。结论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OBI携带率为0.069%,S抗原MHR区的突变可能是OBI发生的贡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隐匿性 流行率 S抗原 主要亲水区 突变 献血者 上海地区
下载PDF
血清HBsAg和HBV DNA定量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28
5
作者 陆伟 张占卿 +4 位作者 沈芳 王雁冰 丁荣蓉 周新兰 冯艳玲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评价血清HBsAg水平和HBVDNA载量预测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740例CHB患者被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281例和169例,验证集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70例和120例。肝活... 目的评价血清HBsAg水平和HBVDNA载量预测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740例CHB患者被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281例和169例,验证集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70例和120例。肝活检取得肝组织,将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G2和≥S2、≥G3和≥S3,≥G4和≥S4分别定义为显著炎症和纤维化、严重炎症和纤维化、进展期炎症和纤维化。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检测血清HBsAg,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在HBeAg阳性患者,训练集血清HBsAg水平预测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的效能达到了中度,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和0.726;基于Youden指数确定的血清HBsAg预测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的最佳截断点为≤6.683×10^3IU/ml和≤6.427×10^3IU/ml,在训练集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2和0.754及0.673和0.634,在验证集则分别为0.667和0.806及0.644和0.619;在HBeAg阴性患者,训练集血清HBVDNA载量有预测显著炎症和显著纤维化的效能,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9和0.671。基于Youden指数确定的血清HBVDNA预测显著炎症和显著纤维化的最佳截断点为94.315×10^4IU/ml和≥2.748×10^3IU/ml,在训练集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44和0.606及0.795和0.717,在验证集则分别为0.446和0.613及0.797和0.622。结论血清HBsAg水平对HBeAg阳性患者的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有显著的预测价值,而血清HBVDNA载量对HBeAg阴性患者的显著炎症和显著纤维化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DNA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6
作者 夏柏 徐韦 严志涵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经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92例,均行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且根据结果将其分为非肝硬化组54例以及早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经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92例,均行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且根据结果将其分为非肝硬化组54例以及早期肝硬化组38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早期肝硬化组患者的肝脏实质回声、肝脏表面被膜、肝静脉清晰度、肝脏边缘形态、脾脏面积、胆囊壁以及肝内韧带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的得分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硬化的肝脏各指标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可用于患者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早期肝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半定量评分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确证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迅 刘宇宁 +4 位作者 贾尧 伍晓菲 刘晓颖 张晰 钱开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明确抗-HCV酶免检测结果与确证阳性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建立简便、经济的血液筛查实验室抗-HCV确证试验方案。方法使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结合核酸检测方法对134份酶免抗-HCV阳性样本确证,初步探讨2或3种抗-HCV酶免试剂(Ortho、Mu... 目的明确抗-HCV酶免检测结果与确证阳性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建立简便、经济的血液筛查实验室抗-HCV确证试验方案。方法使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结合核酸检测方法对134份酶免抗-HCV阳性样本确证,初步探讨2或3种抗-HCV酶免试剂(Ortho、Murex和科华联合复检的S/Co值与阳性预期值的关系及不同试剂组合检测的阳性预期值。结果134份样本中,92份真阳性,5份可疑,其余均为阴性。Ortho和Murex试剂的S/Co与阳性预期值呈正相关,当S/Co≥3.8时,阳性预期值分别可达98.33%和97.78%。Murex联合科华、Ortho联合科华以及3种试剂同时检测为阳性时的阳性预期值为100%;Ortho联合Murex的阳性预期值为98.48%,与上述其它2或3种试剂组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或3种酶免试剂联合复检的确证方案优于美国CDC推荐的S/Co≥3.8方案。在常规血液筛查实验室,可以选择3种抗-HCV试剂中的任2种同时复检,先行对抗-HCV阳性标本确证,对无法确证的样本再作重组免疫印迹试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试验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献血者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液复查阳性结果确认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宇宁 伍晓菲 +3 位作者 贾尧 蔡菊英 刘晓音 王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为探讨简便、经济、可行的HBsAg阳性结果确认方案,为今后在检验常规工作中开展血液筛查阳性结果的确认奠定基础。方法随机抽取2004~2006年奉贤区血站HBsAg检测不合格血浆标本441份,采用Murex、Organon、新创和科华酶标(EIA)试剂进... 目的为探讨简便、经济、可行的HBsAg阳性结果确认方案,为今后在检验常规工作中开展血液筛查阳性结果的确认奠定基础。方法随机抽取2004~2006年奉贤区血站HBsAg检测不合格血浆标本441份,采用Murex、Organon、新创和科华酶标(EIA)试剂进行复检,对Murex复检为阳性的标本采用Murex中和试验进行确认,并对无法确认或确认为可疑的标本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经EIA复检、中和试验确认及HBV DNA检测,确认441份标本中406份为阳性,7份为可疑,28份为阴性。通过对4种EIA试剂阳性预期值和漏检情况的分析,发现其阳性预期值均达98.74%以上,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漏检率分别为0.49%、4.19%、3.45%和9.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4种、3种或2种试剂组合检测,其阳性预期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种EIA试剂组合检测时,"Organon+新创"、"Organon+科华"、"新创+科华"组合的漏检率明显较其他组合为高。结论选择合适的2种EIA试剂组合检测,结果同时为阳性时,不必做中和试验而直接判断待检标本为真阳性,当2种试剂组合中其中一种为Murex时,能获得较高的确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血液筛查 中和试验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方利娟 吴雄飞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1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4HREZ/4ER方案抗结... 目的探讨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1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4HREZ/4E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结果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4.2±1.1)U/L和(38.8±1.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7±1.5)U/L和(78.2±1.5)U/L,P<0.05】,血清HBV DNA全部阴转,而对照组仍保持在治疗前水平【(7.9±0.6)lg copies/mL,P<0.05】;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吸收和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1.5%、42.7%和4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4%、28.1%和34.2%(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9.5±3.1)%、(23.9±1.8)%和(1.7±0.2),与对照组的【(37.1±2.5)%、(26.3±1.3)%和(1.4±0.3),P<0.05】比,差异显著;观察组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7%、2.4%、1.2%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12.2%、4.9%和53.7%,P<0.05);在治疗3月末,观察组发生抗结核药物耐药、因肝损害被迫停用某些药物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分别为7.3%、4.7%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12.2%和36.6%(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能显著降低肝损害发生率,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和按计划进行,可能与抑制了病毒被激活,保持了正常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抗结核持续进行,就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发生耐药菌株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肺结核 恩替卡韦 抗结核治疗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水平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艳芳 杨雪梅 +4 位作者 罗萍 曾静 骆方静 董彦君 向军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353-356,369,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8例,根据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将患...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8例,根据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将患者分为A组18例、B组52例、C组41例、D组37例。根据不同HBV-DNA载量分为阴性组70例、低载量组21例、中载量组35例、高载量组22例。检测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下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比较不同HBV-DNA载量HBV-LP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组、D组患者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HBV-LP、HBV-DNA阳性率及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HBV-L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ALT、AST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LP可以反映HBV复制情况,并于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相关性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Baseline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 is a Promising Factor for Predicting the 3^rd Month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Entecavir Therapy: A Study of Strict Defined Hepatitis B virus Induced Cirrhosis 被引量:12
11
作者 Yang Xu Xiao-Ning Wu +5 位作者 Yi-Wen Shi Wei Wei Ai-Ting Yang Ya-Meng Sun Wen-Shan Zhao Hong Yo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4期1867-1872,共6页
Background: Cirrhosis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t remains unclear if vir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t baseline affect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entecavir and therefore warrant investigation. ... Background: Cirrhosis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t remains unclear if vir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t baseline affect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entecavir and therefore warrant investig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val uate the efficacy of entecavir therapy by monitoring virological response at the end of the 3^rd month of treatment and try to figure out whether baseline factors could help predict it in a cohort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compensated cirrhosis patients and to determine the cut-off value of a predicting parameter.Methods: A total of 91 nucleos(t)ide-naive patients with HBV induced cirrhosis (compensatory stage) were enrolled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HBV DNA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were tested at baseline and monitored every 3-6 months after starting therapy. Results: Of all 91 patients,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12 (9-24) months. Overall, 64 patients (70.3%) achieved virological response in the 3^rd month.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3^rd month virological response can be predicted by baseline HBV DNA levels (P 〈 0.001, odds ratio [OR]: 2.1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44-3.15), ALT value (P = 0.023, OR: 1.01, 95% CI: 1.00 1.01 ) and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negativity (P = 0.016, OR: 0.30, 95% CI: 0.11-0.80).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baseline H BV DNA level was the only parameter related to full virological response. Higher baseline HBV DNA strata indicated a higher probability that HBV DNA remains detectable at the 3^rd month (P = 0.001). 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for determining the 3^rd month virological response by baseline HBV DNA was 77.6% (95% CI: 66.7-85.2%), with a best cut-offvalue of 5.8 log10. Conclusions: Baseline HBV DNA, HBeAg negativity, and ALT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virological response at the 3^rt month. Further, multipl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HBV DNA level was the only parameter pre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Baseline Parameters CIRRHOSIS ENTECAVIR hepatitis B viral
原文传递
HBV基因型分布与慢性乙肝临床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其亮 李旭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了解淮北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71例)和肝硬化(22例)患者血清93份,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C... 目的了解淮北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71例)和肝硬化(22例)患者血清93份,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C型57例(61.3%),B型16例(17.2%),B/C混合型20例(21.5%);C、B和B/C基因型HBV分布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两组中C型比例分别为66.2%,45.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C、B和B/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79.0%(45/57),68.8%(11/16),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与B型和C型基因患者在HBV-DNA和ALT水平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北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有少量的B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HBV在病毒复制和肝脏损害方面较B型和C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特异性引物巢式PCR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放射免疫分析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蓉蓉 陈素娟 +2 位作者 杨梅芳 颜光涛 李振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1995年第1期33-35,共3页
用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特异性兔抗TNF血清建立了液相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最小检出值>30ps/管,标准曲线范围0.3~24.3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平均为7.8%和8.4%。本法检测37名健康献血... 用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特异性兔抗TNF血清建立了液相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最小检出值>30ps/管,标准曲线范围0.3~24.3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平均为7.8%和8.4%。本法检测37名健康献血员血清TNF为0.83±0.26ng/ml,23例急性黄疸性肝炎、1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2例肝硬化、25例肝癌血清TNF分别为1.95±0.59ng/ml,2,06±0.51ng/ml,1.58±0.54ng/ml,1.75±0.65ng/ml和1.57±0.53ng/ml。28例肺癌术前血清TNF0.92±0.42ng/ml,22例肺癌术后血清TNF为1.08±0.29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放射免疫分析 血清诊断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因子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江若霞 赵丽敏 +2 位作者 姚宏建 崔莉芳 潘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884-2886,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分析免疫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诊治HBV感染的450例患者,并将作为HBV感染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群10...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分析免疫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诊治HBV感染的450例患者,并将作为HBV感染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群100名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FN-γ、TNF-α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V感染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低于健康对照组,HBV感染组IFN-γ、TNF-α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患者CD_3^+、CD4^+、CD_8^+、CD_4^+/CD_8^+低于阴性患者,IFN-γ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HBV感染患者CD_8^+、CD_4^+/CD_8^+比值低于慢性及隐匿性HBV感染患者,IFN-γ、TNF-α高于慢性及隐匿性HBV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c-IgM阳性患者单纯保肝降酶治疗患者治疗6个月后CD_3^+、CD_4^+、IFN-γ、TNF-α低于加用IFN-α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明显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FN-γ、TNF-α异常变化,而且对疾病转归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抗病毒对TACE治疗的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占国清 谭华炳 +3 位作者 李芳 李儒贵 张薇薇 郭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治疗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对病毒激活的影响。方法将45例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治疗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对病毒激活的影响。方法将45例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接受TACE治疗,观察组于TACE治疗前1周开始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微粒发光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TACE后血清HBV DNA转阳和肝衰竭发生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在治疗24 w,观察组血清HBV DNA水平仍为<2 lg IU/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2.86)lg IU/m L(P<0.01),观察组HBV DNA转阳率为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4%(P<0.05);观察组肝衰竭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22.7%,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 w,观察组血清ALT为(56.75±20.74)I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78±42.75)IU/L,PTA为(48.65±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74±7.42)%(P<0.05);在24 w,观察组血清ALT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50.73±18.45)IU/L和(6.26±1.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48±30.56)IU/L和(7.84±1.65)分,PTA为(52.45±9.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6±6.78)%(均P<0.01);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 a生存率为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P<0.05)。结论对接受TACE治疗的HBV DNA阴性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预防性治疗可以抑制HBV再激活,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恩替卡韦 血清HBV DNA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卢建溪 邓练贤 +2 位作者 李刚 姚春斓 姚集鲁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0-221,共2页
自身免疫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在不同肝病中的检出情况鲜有报道。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96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MA,以探讨不同肝病检出AMA的差异以及AMA在... 自身免疫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在不同肝病中的检出情况鲜有报道。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96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MA,以探讨不同肝病检出AMA的差异以及AMA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抗线粒体抗体 检测 AMA 病毒性肝炎 诊断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台山市2010-2012年吸毒人群HIV、梅毒和丙肝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罗伟强 伍飘雁 +3 位作者 杨忠伟 余大年 刘仲昌 刘文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了解台山市2010-2012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和丙肝(HC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台山市所有新入所的吸毒人群进行HIV、TP和HCV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测吸毒者1386人,男性占94.4%,平均年龄(36.1±7.6)岁。艾滋病抗体阳... 目的了解台山市2010-2012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和丙肝(HC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台山市所有新入所的吸毒人群进行HIV、TP和HCV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测吸毒者1386人,男性占94.4%,平均年龄(36.1±7.6)岁。艾滋病抗体阳性率为5.7%(79/1386),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6%(35/138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63.3%(878/1386)。在检出的79名艾滋病感染者中,HIV+TP、HIV+HCV、HCV+TP双重感染率分别为0.3%(4/1386)、5.5%(76/1386)和1.9%(26/1386),HIV+TP+HCV混合性多重感染率为0.3%(4/1386)。结论台山市吸毒人群HIV、TP、HCV仍存在较高感染率,应加大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综合防治干预措施,降低HIV、TP、HC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和传播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艾滋病病毒 梅毒 丙肝
原文传递
乙肝不同血清模式及乙肝DNA定量与前S1抗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凤敏 李志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的血清学模式、乙肝病毒DNA(HBV-DNA)与乙肝前sl抗原(Pre.Sl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CLIA)定量筛选339例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的血清学模式、乙肝病毒DNA(HBV-DNA)与乙肝前sl抗原(Pre.Sl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CLIA)定量筛选339例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e.S1Ag。结果乙肝不同血清模式下,HBV.DNA与Pre-SlA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抗一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93.1%,Pre—S1Ag检出率86.1%。HBsAg、HBeAb、抗.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45.9%,Pre—S1Ag检出率69.2%。HBsAg、抗.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61.0%,Pre-SlAg检出率72.9%。HBsAg、HBeAg阳性组HBV-DNA及Pre.SlAg检出率均为100%。以HBeAg阳性为对照HBV—DNA及Pre—S1Ag检出率分别为87.3%和93.7%。HBV.DNA与Pre.SlA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五项、HBV.DNA、Pre.SlAg联合检测能够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复制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学模式 HBV-DNA PRE-S1AG
原文传递
乙肝疫苗联合HBIG接种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包依夏姆·阿巴拜克力 努力比亚·阿不杜克尤木 张跃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48-249,共2页
目的比较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接种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血清HBsAg阳性或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分别按标准方法接种乙肝疫苗或者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接种,比较儿童HB... 目的比较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接种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血清HBsAg阳性或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分别按标准方法接种乙肝疫苗或者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接种,比较儿童HBV感染率情况。结果在110例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110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出生和6月龄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28.2%和10.9%,与240例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240例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分别为39.6%和24.2%)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150例血清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150例接种乙肝疫苗联合HBIG儿童中,出生和6月龄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3%和3.3%,与100例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100例新生儿(分别为25.0%和11.0%)比,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但无论在血清HBsAg阳性还是血清HBsAg/HBeAg阳性母亲,联合接种儿童HBV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只接种乙肝疫苗者(P<0.05)。结论采取乙肝疫苗联合HBIG接种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母亲所生儿童的HBV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阻断HBV携带孕妇母婴病毒传播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永群 黄润强 熊平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对母婴病毒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孕妇未进行抗病毒治... 目的观察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对母婴病毒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孕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孕妇在孕26~28个月时开始口服替诺福韦酯,治疗至分娩。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双重免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结果在分娩时,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23.2±3.6)IU/L,与对照组【(26.9±4.0)IU/L,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清HBV DNA载量为(3.1±0.7)lg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5.9±0.8)lg copies/mL,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0.3)分,与对照组【(9.9±0.5)分,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和头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娩时、出生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婴儿HBV感染率为1.7%、1.7%和1.7%,与对照组(分别为11.7%、11.7%和13.3%,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能显著降低孕妇血清HBV载量,可能降低婴儿HBV感染率,值得进一步扩大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替诺福韦酯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 孕妇 阻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