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并发症消除后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妍梅 侯波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病分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病分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2周进行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HCVⅠ型48周,HCVⅡ型24周)。比较患者脾切除术前、术后12周、治疗后第24周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及Child-Pugh评分情况;比较HCVⅠ型和HCVⅡ型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应答情况,以及随访2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在脾切除术后12周显著高于术前,但在治疗后第24周出现显著下降;ALT和Child-Pugh评分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下降;白蛋白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上升。HCVⅡ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生化学应答率、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疗程结束时HCV-RNA转阴率及ALT持续复常率显著高于HCVⅠ型患者,ALT复常平均天数显著低于HCVⅠ型患者(P<0.05)。结论失代偿期HCV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较好,同时,HCVⅡ型的应答率优于HCVⅠ型,可延缓进展成为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肝硬化 失代偿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下载PDF
小剂量干扰素α-2b递增方案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阮连国 朱清静 +3 位作者 蔡艳萍 周星 李霞 万十千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07-208,21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2b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初始剂量为2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加利巴韦林600mg/d...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2b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初始剂量为2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加利巴韦林600mg/d,分3次口服,治疗1~3个月后,根据病情逐步将IFNα-2b剂量增加至300~500万U/次肌注及利巴韦林800~1000mg/d,分3次口服,治疗48周,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有17例耐受较好并完成IFN疗程,而1例无法耐受利巴韦林治疗提前终止。与治疗前比较,17例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Alb、CHE、PTA、HCVR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剂量IFNα-2b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可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但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肝硬化 失代偿期 干扰素α-2b/治疗应用 利巴韦林/治疗应用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对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Foxp3、RORγt基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涛 张鹏 张良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对丙肝硬化患者血清Foxp3、RORγt基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为丙肝肝硬化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照组患者为丙肝...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对丙肝硬化患者血清Foxp3、RORγt基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为丙肝肝硬化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照组患者为丙肝肝硬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Foxp3、RORγt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测定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年龄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Foxp3 mRNA、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L-17、IL-6、IL-10、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FN-γ和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ORγt基因的表达与IL-10、IL-17及TGF-β1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及IL-2水平呈负相关性,与IL-6无明显相关性;Foxp3基因的表达与IL-6、IL-10、IL-17及TGF-β1水平呈正相关性,与IL-2、IFN-γ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影响了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Foxp3、RORγt基因的表达,导致了调节性T细胞(Treg)大量增殖,造成了体内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平衡紊乱和炎症因子大量分泌,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丙肝肝硬化 FOXP3 RORγt基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薛小萍 郭晓莉 王丽萍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t出评分、肝脏纤维化指标、病毒学应答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ALB、TBIL、HA、PC、LN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早期应答、完全应答及持续应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能明显促进丙肝肝硬化代偿患者的抗纤维化能力,同时使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丙肝肝硬化
原文传递
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疗效及其对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怀斌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年第8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疗效及其对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盘锦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疗效及其对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盘锦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为A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观察组为B、C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两组患者接受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情况、病毒学应答情况、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4、12、24周时HCV-R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完成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Ⅲ、HA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1/15)与对照组20.00%(3/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使用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HCV-RNA转阴率,降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索非布韦-维帕他韦 病毒学应答
原文传递
探讨护理干预对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的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3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 100例采用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的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 100例采用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的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完全遵照医嘱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用药依从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立 李俊义 +6 位作者 杜映荣 刘春云 李卫昆 王辉 李惠敏 常丽仙 祁燕伟 《肝脏》 2018年第7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9例,给予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2周,治疗后随访12周... 目的观察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9例,给予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2周,治疗后随访12周,观察治疗结束12周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12)、生化学应答、肝纤维化改善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129例患者HCV RNA基线水平为(5.91±1.33)lgIU/mL,治疗2周时为(1.67±1.24)lgIU/mL,治疗2周75.78%患者HCV RNA达到检测下限;治疗12周时93.44%患者HCV RNA检测不到。129例患者基线的FibroScan值为(17.57±9.86);治疗12周时的FibroScan值为(8.32±1.47)kPa(与基线相比,t=15.852,P=0.000);TBil、ALT、AST基线时分别为(24.07±18.12)μmol/L、(91.42±54.56)U/L和(81.06±40.45)U/L,治疗2周时TBil、ALT、AST均显著下降(t=2.408,P=0.017;t=11.054,P=0.000;t=12.227,P=0.000),生化学应答达100%。6例未取得SVR12的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治是独立预测因子。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和头痛,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索非布韦/达拉他韦加利巴韦林方案可获得较高的SVR12率和生化学应答率,肝纤维化改善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肝硬化 抗病毒药 治疗
下载PDF
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晶 刘寿荣 《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0例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索非布韦+达卡他韦)87例和B组(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73例;连续治疗24 w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和... 目的探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0例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索非布韦+达卡他韦)87例和B组(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73例;连续治疗24 w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肝功能、病毒载量、病毒学应答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w的TBiL、ALT、AST及HCV-R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RVR率、EVR率、ETVR率及SVR率均高于B组,治疗期间头痛、头晕、乏力、肌肉关节痛、轻度抑郁、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相比,可获得更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明显改善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肝硬化 索非布韦 达卡他韦 利巴韦林 安全性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亮 薛俊 +1 位作者 吴燕敏 王文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5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瘦素(LEP)、脂联素(ADP)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瘦素(LEP)、脂联素(ADP)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IL-6、CRP、LEP、ADP水平和IR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IL-6、CRP、LEP、ADP水平和IR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可以改善丙肝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丙肝肝硬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对丙肝肝硬化与慢性丙肝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维国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2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丙肝肝硬化与慢性丙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56例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1例丙肝肝硬化定义为观察组,35例慢性丙肝定义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 目的研究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丙肝肝硬化与慢性丙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56例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1例丙肝肝硬化定义为观察组,35例慢性丙肝定义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比较两组病毒学应答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瞬时弹性成像值、肾脏功能指标[肌酐(CREA)、尿氮素(BUN)、尿酸(UA)]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毒学应答率为66.67%,低于与对照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均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瞬时弹性成像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能指标CREA、BUN、U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丙肝肝硬化与慢性丙肝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慢性丙肝的病毒学应答率较高。同时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肝损伤恢复,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的趋势,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不良反应少,应用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非布韦 达卡他韦 丙肝肝硬化 慢性丙肝
下载PDF
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培培 王菲 +3 位作者 刘慧敏 杨玉英 于浩 江宇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5年内随访情况将其分为肝细胞癌组(36例)和非...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5年内随访情况将其分为肝细胞癌组(36例)和非肝细胞癌组(121例),采集患者病史、年龄、性别、生化指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6.76±25.38)个月,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平均时间为(33.42±18.40)个月;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率为22.9%。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甲胎蛋白(AFP)、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性脑病、Child-Pugh评分是影响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吸烟史、AFP、SVR是影响肝硬化进展为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I>0.95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5年中进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结论:吸烟史、AFP为肝硬化患者5年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SVR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危险因素 甲胎蛋白
下载PDF
Hp感染对丙肝肝硬化外周血Foxp3、RORγt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光伟 桂松林 +1 位作者 骈林萍 冀爱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13-3215,共3页
目的观察Hp对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Foxp3、RORγt基因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Hp感染对丙肝肝硬化患者Treg细胞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丙肝肝硬化合并Hp感染患者42例为观察组,未合并Hp感染患者30例为对照组,RT-PCR法测定基... 目的观察Hp对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Foxp3、RORγt基因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Hp感染对丙肝肝硬化患者Treg细胞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丙肝肝硬化合并Hp感染患者42例为观察组,未合并Hp感染患者30例为对照组,RT-PCR法测定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Fox P3、RORγt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IL-6、IL-17、TGF-β1、IFN-γ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IL-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oxp3基因的表达与IL-10、TGF-β水平呈正相关,与IL-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p可能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高表达,促进IL-10、TGF-β1、IL-6、IL-17的高表达,抑制IL-2、IFN-γ表达,造成体内Treg/Th17、Th1/Th2平衡紊乱,促进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丙肝肝硬化 TREG细胞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治疗代偿期丙肝肝硬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晴 钟劲松 +3 位作者 陈燕鸿 李林芳 吴春晓 刘志静 《今日药学》 CAS 2016年第12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佩乐能)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珠海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0例符合抗病毒条件的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 目的探讨个体化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佩乐能)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珠海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0例符合抗病毒条件的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个体化剂量(每周50-10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每日800-1 200 mg)进行24-72周治疗,检测治疗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CV-RNA)等指标,回顾性选择同期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1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中达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者50.0%(10/20),进一步治疗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者80.0%(16/20),治疗结束后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者70.0%(14/20),无应答(NR)者10.0%(2/20)治疗疗程均少于4周,复发(RR)者10.0%(2/20)HCV亚型均为1 b型;对照组无HCV-RNA转阴(0%),其中40%(4/10)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20%(2/10)合并原发性肝癌。结论佩乐能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有确切疗效,可使大部分患者实现持续性病毒学应答,控制和缓解病情。在现阶段,也使部分需要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类)治疗的患者通过本方案治疗控制肝硬化向失代偿期发展,以等待药物在我国上市后使用,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丙型肝炎肝硬化 个体化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小剂量干扰素治疗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新卫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5-6,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HCV-RNA阳性丙肝肝硬化,能够使血清HCV-RNA转为阴性,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干扰素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 丙肝肝硬化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1例丙肝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丽婷 杜慧 +2 位作者 孙爱军 张汝学 贾正平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18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出现腹腔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描述临床药师对1例实行脾切除术丙肝肝硬化患者,术后出现胃漏导致腹腔感染的药物治疗实施药学监护的全过程。临床药师参与该患者救治,对该患者实施...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出现腹腔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描述临床药师对1例实行脾切除术丙肝肝硬化患者,术后出现胃漏导致腹腔感染的药物治疗实施药学监护的全过程。临床药师参与该患者救治,对该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先后选择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革兰阴性菌;据药敏试验,选择万古霉素抗肠球菌;头孢他啶联合米诺环素抗多药耐药的嗜麦芽寡食单胞菌。药师结合患者肝功能变化和病情,先后选择了3种保肝药,即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解毒、抗氧化,异甘草酸镁抗炎、降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降胆红素。结果:临床医师采纳,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对于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出现腹腔感染的患者,临床药师要重点关注抗感染药物、保肝药物以及治疗原发病药物的合理使用,以便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尽量减轻患者的肝脏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肝硬化 脾切除术 腹腔感染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软肝化积丸对瘀血内结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刘应东 何伟 +3 位作者 汪超 刘丹丹 耿晓源 田水林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1274-1281,共8页
目的:观察软肝化积丸对瘀血内结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值(AAR)、肝纤维化-4(FIB-4)因子指数]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1例)、... 目的:观察软肝化积丸对瘀血内结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值(AAR)、肝纤维化-4(FIB-4)因子指数]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1例)、对照组51例(脱落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软肝化积丸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小板(PLT)、Ⅲ型前胶原(PⅢNP)、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酶(HA)及层粘连蛋白(LN)水平,并计算AAR、FIB-4指数,监测肝脏硬度值、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流速、脾脏厚度,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10、SDF-1、CXCR4、FIB-4指数、AAR、AST、ALT、PⅢNP、CIV、HA、LN、肝脏硬度、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门静脉流速、门静脉血流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软肝化积丸治疗瘀血内结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改善抑炎因子及促炎因子水平,抑制机体炎症,降低FIB-4、AAR水平,改善肝纤维化病变,降低肝脏硬度水平,改善肝功能、肝血流动力学指标、脾脏厚度,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肝化积丸 丙型肝炎肝硬化 炎症因子 肝纤维化指数 肝脏硬度 肝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禹蔚琴 《中外医疗》 2016年第7期117-118,共2页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脾栓塞手术或者脾切除手术,在脾功能亢进改善时间3月后,对患者...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2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脾栓塞手术或者脾切除手术,在脾功能亢进改善时间3月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90μg或135μg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并口服利巴韦林联合,观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用药后,早期的应答率为54.76%。在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血液ALT复常率为85.71%,治疗的终点应答率为83.33%,患者的持续治疗应答率为61.90%,要明显高于早期应答率(P<0.05)。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是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消除后的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手段,值得考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 丙肝肝硬化 抗病毒
下载PDF
预测普通病房中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脓毒症患者潜在死亡列线图的建立及评价
18
作者 薛淋淋 李秉翰 +5 位作者 刘春云 李卫昆 常丽仙 李慧敏 祁燕伟 刘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13-119,共7页
目的探讨普通病房中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脓毒症患者潜在死亡的预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明确的1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 目的探讨普通病房中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脓毒症患者潜在死亡的预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明确的19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近2周有创操作史、MEWS评分、住院天数、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红细胞、凝血酶原时间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两组:死亡组(n=13),生存组(n=181),分析并比较2组各类指标差异,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94例符合诊断的患者被纳入分析,男性151例(77.8%),女性43例(22.2%);平均年龄(50.6±9.7)岁;合并高血压32例(16.5%),合并糖尿病32例(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HCV时间(OR=1.114;95%CI1.000,1.241)、MEWS评分(OR=1.761;95%CI 1.210,2.564)、未合并感染(OR=0.081;95%CI 0.010,0.66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OR=1.084;95%CI 1.021,1.152)是普通病房中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脓毒症患者潜在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的灵敏度92.3%,特异度81.2%,最大约登指数为0.735。霍斯默-莱梅肖检验,χ^(2)=2.471,P=0.963(P>0.05),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ROC曲线分析显示AUC=0.916,95%CI(0.856,0.976),校准曲线Calibrated图进行验证Nomogram模型诊断价值,平均绝对误差0.022,结果显示细菌感染发生的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感染HCV时间、MEWS评分、未合并感染、NLR与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脓毒症发生死亡风险有相关性。MEWS联合诊断可以提高对普通病房丙肝肝硬化并脓毒症患者是否死亡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脓毒症 丙型肝炎肝硬化 死亡 列线图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春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114-11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丙肝肝硬化代偿期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方法根据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的32例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 目的研究分析丙肝肝硬化代偿期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方法根据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的32例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保肝治疗,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的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4周后的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对比结果为治疗组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具有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丙肝肝硬化代偿期 肝纤维化
下载PDF
DAAs抗病毒对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曹玉鹃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抗病毒治疗对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病毒学和生物化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50例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均行DAAs抗病毒治疗,分为A组(22例)行利巴韦林+索磷布韦治疗,B组(16例)行雷迪... 目的: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抗病毒治疗对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病毒学和生物化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50例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均行DAAs抗病毒治疗,分为A组(22例)行利巴韦林+索磷布韦治疗,B组(16例)行雷迪帕韦+利巴韦林+索磷布韦治疗,C组(12例)行达卡他韦+索磷布韦+利巴韦林治疗。三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并对治疗后1、3、6个月时病毒学、生物化学指标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组、C组在相同时间点HCVR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C组患者在治疗1、3、6个月时,各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而B组与C组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基因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利巴韦林+索磷布韦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迪帕韦或达卡他韦进行治疗的疗效更为理想,更能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丙型肝炎肝硬化 病毒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