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BV RNA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蒋贝 刘畅 +6 位作者 苏瑞 孟超 曹宇 郑晓雅 任文娟 吕菲楠 陆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8-672,共5页
目的分析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检测值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RNA的水平,并探究HBVRNA水平与患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的临床意义奠定研究基础。方法纳入接受... 目的分析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检测值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RNA的水平,并探究HBVRNA水平与患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的临床意义奠定研究基础。方法纳入接受规范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12个月以上,HBeAg发生阴转,且连续6个月血清HBVDNA检测结果均为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7例。采用PerkinElmer公司的研发试剂检测血清中HBVRNA水平,采用罗氏Cobas检测血清中HBVDNA水平,使用HITACHI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使用ARCHITECT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HBsAg、HBeAg、抗-HBe、抗-HBc。用RStudio软件对HBVRNA水平与患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RN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RNA的阳性检出率为22.43%。HBVRNA阳性组患者中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略高于HBVRNA阴性组;抗-HBc在HBVRNA阴性组中水平略高。抗-HBe在HBVRNA阴性组和阳性组中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HBc是影响HBVRNA检测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1)。结论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HBVDNA已降至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可检出HBVRNA,而血清HBVRNA仅来源于cccDNA的直接转录,故比HBVDNA和HBsAg更能反映cccDNA水平或者活性。抗-HBc作为影响HBVRN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可能联合使用作为预测抗病毒疗效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HBV RNA
原文传递
48周HBsAg低水平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获得HBsAg清除的优势人群 被引量:16
2
作者 闫一杰 王晓晓 +7 位作者 曹振环 鲁俊锋 金怡 何智敏 耿楠 任姗 马丽娜 陈新月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3-818,共6页
目的针对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以期获得预测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中采用聚乙二... 目的针对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以期获得预测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中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96周,随访至120周的患者;以120周HBsAg清除为研究目标,通过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筛选出影响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共计111例患者,107例完成预定疗程及随访。120周HBsAg清除率为29.0%(31/107)。影响因素分析:(1)性别对HBsAg清除率无影响;年龄及基线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对HBsAg清除影响不明显;基线低水平HBsAg(≤3.0231gIU/ml)有利于HBsAg清除,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6,阳性预测值为44.4%,阴性预测值为86.8%。(2)疗程24周、48周HBsAg定量或下降幅度均对HBsAg清除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其中48周预测价值高于24周。48周HBsAg定量≤2.070lgIU/ml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1,阳性预测值为52.8%,阴性预测值为94.4%;HBsAg相对基线下降≥0.9911gIU/ml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8,阳性预测值为50.8%,阴性预测值为97.9%。(3)48周HBsAg水平亚组分析结果提示,采用“区间水平”划分人群相对以“节点水平”划分,前者预测HBsAg清除更加精准,48周100IU/ml〈HBsAg≤1000IU/ml、10IU/ml〈HBsAg≤100IU/ml以及HBsAg≤10IU/ml人群的HBsAg清除率分别为6.7%、31.8%和67.7%。(4)疗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再异常者也可获得较高的HBsAg清除率(48.0%,12/25)。结论采用96周长疗程聚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预测 48周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一萍 门可 +3 位作者 徐德忠 王安辉 徐剑秋 闫永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34-736,共3页
目的 :了解发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婴儿的转归情况 .方法 :对 4 0 2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的宫内感染等情况进行远期随访 .所有随访到的母亲和孩子的血清检测肝功能和HBV标志物 .结果 :随访到 5 9对母亲和孩子 .5 9例HBsAg阳... 目的 :了解发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婴儿的转归情况 .方法 :对 4 0 2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的宫内感染等情况进行远期随访 .所有随访到的母亲和孩子的血清检测肝功能和HBV标志物 .结果 :随访到 5 9对母亲和孩子 .5 9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 ,出生时 5例HBsAg阳性 ,其中 3例HBsAg持续阳性 ,且这 3例HBsAg持续阳性的儿童全部为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 ;2例HBsAg阴转并产生抗 HBs ;母亲HBV标志物血清学在分娩前后变化明显 .结论 :母亲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 ,尤其是孕妇既往HBsAg携带分娩时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后形成乙肝病毒携带的危险因素 ;婴儿的免疫无应答应判定为宫内感染 ;HBsAg阳性母亲妊娠过程中乙肝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宫内感染 肝炎E抗原 乙型 免疫耐受
下载PDF
杜仲总黄酮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余晓 罗果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187-188,191,共3页
目的观察杜仲总黄酮在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用乙醇分段法提取杜仲皮中总黄酮。以转染HBV的人肝癌细胞Hep G2.2.15为靶细胞,以药物拉米夫定(50μg/m L)作为阳性对照,以杜仲总黄酮浓度0μg/m L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 目的观察杜仲总黄酮在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用乙醇分段法提取杜仲皮中总黄酮。以转染HBV的人肝癌细胞Hep G2.2.15为靶细胞,以药物拉米夫定(50μg/m L)作为阳性对照,以杜仲总黄酮浓度0μg/m L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杜仲总黄酮对Hep G2.2.15细胞的毒性。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剂量(25、50、100、200μg/m L)杜仲总黄酮体外抗HBV的作用。结果杜仲总黄酮各剂量组的OD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50、100、200μg/m L剂量组抑制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仲总黄酮各剂量组对HBV-DNA的复制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仲总黄酮在体外有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黄酮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体外研究
下载PDF
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郁脾虚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68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黄祎 黄彦 +3 位作者 李梅 刘华宝 雷宇 周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265-3267,327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BeAg和HBV DNA阳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伴有不同程度症状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者作为治疗对象,...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BeAg和HBV DNA阳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伴有不同程度症状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者作为治疗对象,以方剂疏肝健脾解毒方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后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并观察停药后3个月以评估疗效的持久性。共入组患者348例,其中161例纳入对照组,187例纳入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方剂疏肝健脾解毒方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168例,总有效率80.3%(135/168),HBeAg转阴6例,HBV DNA下降大于或等于2个对数级14例;停药观察3个月157例,总有效率80.9%(127/157),HBeAg转阴4例,HBV DNA下降大于或等于2个对数级11例,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肝郁脾虚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肝 肝炎 e抗原 乙型 肝郁脾虚 疏肝健脾解毒方
下载PDF
ALT小于2倍正常上限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耿晓霞 林健梅 +2 位作者 杨兴祥 黄仁刚 江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将60例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按照不同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组,对比各组患者... 目的探讨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将60例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按照不同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血清ALT、HBVDNA定量、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测定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S2期,其中≥G2、达S2者分别为49例(81.7%)、19例(31.7%)。60例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男性患者比例、年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LT水平、HBVDNA定量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以上两指标随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仍然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肝脏病变在G2或/和s2以上,对于这部分人群,尤其是男性患者,密切随访年龄、血清ALT、HBVDNA、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的变化对于协助了解肝脏病理变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乙型肝炎E抗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龙云 刘聪 +1 位作者 卜琪 邓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收集初治CHB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HBeAg阳性,监测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包括HBVDN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所有患者随访3年后,再次...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收集初治CHB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HBeAg阳性,监测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包括HBVDNA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所有患者随访3年后,再次监测以上指标,将2次监测结果作对比,分析HBeAg转阴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建立3年发生HBeAg转阴的预测模型。最后采用受试者表达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意义。结果200例CHB患者在随访3年后,有87例患者转变为HBeAg阴性,每年转阴比例为14.5%;而55例患者表现为抗HBe转换,每年转换比例为9.2%;发生血清学转换患者的HBVDNA载量与ALT指标存在明显的降低,也有患者仍存在高拷贝HBVDNA载量,HBeAg转换率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HBeAg转阴比例与年龄有关,6~20岁转换率较低,而后转换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LT、HBeAg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及临界值:ALT≥217u/L与ALT<217u/L,HBeAg≥313S/CO与HBeAg<313S/CO;建立CHB患者HBeAg转换预测评分系统,其ROC为0.753。评分范围:0~6分,<3分为低转换,≥3分为高转换。当约登指数最大,则临界值为3分时,其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75.2%。通过研究所验证预测模型的ROC为0.766。结论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自然影响因素是年龄、ALT,利用其建立的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E抗原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国产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齐明华 彭雁忠 +12 位作者 胡国信 陈丽嘉 武敬 王凤卿 石鑫 林晓华 罗艳芳 张三娥 胡敏 岳春霞 黄清清 刘祝荣 陈静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 Peg IFNα-2b(派格宾)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月11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的 HBeAg 阳性 CHB患者32例,所有患者按2∶1中央随机分为派格宾治疗组(22例)和... 目的:探讨 Peg IFNα-2b(派格宾)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月11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的 HBeAg 阳性 CHB患者32例,所有患者按2∶1中央随机分为派格宾治疗组(22例)和派罗欣治疗组(10例),分别使用Peg IFNα-2b(派格宾)和 Peg IFNα-2a(派罗欣)治疗(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停药后观察24周,期间定期检测 HBV 标志物、HBV DNA 载量和肝功能。根据是否发生 HBeAg 血清学转换和 HBV DNA 载量判断抗病毒疗效,并追踪临床试验期间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采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时及随访24周,派格宾治疗组和派罗欣治疗组的 ALT 复常率、HBV DNA 转阴率和 HBeAg 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派格宾治疗组有7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派罗欣治疗组未发现类似不良反应。结论对于 HBeAg 阳性的 CHB 患者,派格宾与派罗欣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类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 e 抗原 乙型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浙南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HBeAg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莲莲 沈默 +2 位作者 周平 周武 林向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量HBV DNA含量(拷贝/ml)和ELISA方法检测HBeAg;对HBV DNA含量进行对数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HBeAg阳性率的关系,t检验分析B、C基因型患者HBV 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161例患者中,B型41例,占25.5%;C型118例,占73.3%;BC混合型2例,占1.2%。C型患者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84±1.40)log10拷贝/ml和64.4%,高于B型的(5.49±1.33)log10拷贝/ml和5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 DNA水平与HBeAg阳性率均高于B基因型,肝硬化的发生与C基因型HBV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基因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下载PDF
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志青 方峰 +1 位作者 郭志峰 陈琪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157,共7页
目的 评价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从建库至2006年4月所收录的比较IFN-α与非抗病毒药物(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HBeAg... 目的 评价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从建库至2006年4月所收录的比较IFN-α与非抗病毒药物(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HBeAg阳性CHB儿童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Jadad量表及随机分配方案隐藏方法评估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采用70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或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研究。采用敏感度分析方法探讨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HBsAg和HBeAg阳性的CHB患儿360例。荟萃(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IFN-α组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22.1%比6.7%,OR 3.56,95%CI(1.74,7.28),P=0.0005],HBV 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33.7%比12.6%,OR3.50,95%CI(2.03,6.06),P〈0.01],HBs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6.5%比0.5%,OR7.10,95%CI(1.52,33.12),P=0.01],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17.3%比2.9%,OR5.62,95%CI(1.65,19.18),P=0.0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HBsAg血清转换与对照组相比[2.0%比0,OR3.55,95%CI(0.35,35.93),P=0.283,ALT复常率与对照组相比[24.2%比16.2%,OR1.72,95%CI(0.84,3.52),P=0.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的CHB患儿经IFN-α治疗可达到HBeAg转阴、HBVDNA转阴、HBsAg转阴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效应,但未能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及ALT复常。受原研究质量和不同研究干预措施差异的影响,IFN-α的治疗效应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肝炎 慢性 治疗结果 儿童 Meta分析 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多聚白蛋白受体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的探讨
11
作者 徐向田 马建民 +3 位作者 高凌泰 公茂珍 荆培棠 王化胶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1年第3期211-213,共3页
分折27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多聚白蛋白受体(PHSA—R)与HBV部分复制指标及临床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者PHSA—R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而抗-HBe反之。PHSA—R阳性率与抗一HBcIgM阳性率不尽平行。PHSA—R阳性者中SGPT、I I... 分折27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多聚白蛋白受体(PHSA—R)与HBV部分复制指标及临床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者PHSA—R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而抗-HBe反之。PHSA—R阳性率与抗一HBcIgM阳性率不尽平行。PHSA—R阳性者中SGPT、I I异常率高。研究表明PHSA—R与HBV复制有关。PHSA—R阳性者肝功能损害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受体 HBSAG 多聚白蛋白
下载PDF
肝衰竭程度对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ACLF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菁 张绍全 +2 位作者 严颖 林潮双 柯伟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在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开始时肝功能衰竭程度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分析71例接受拉米夫定+内科基础治疗患者在治疗开始时、治疗后或临终前的MELD值和血清HBV DNA载量,比较不同MELD值范围者... 【目的】探讨在HBeAg阴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开始时肝功能衰竭程度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分析71例接受拉米夫定+内科基础治疗患者在治疗开始时、治疗后或临终前的MELD值和血清HBV DNA载量,比较不同MELD值范围者生存率。【结果】MELD高分值组(≥31分)25例,治疗开始和临终前MELD值(log10 copies/mL)依次为34±4和39±9,HBV DNA载量分别为5.6±1.9和3.6±1.0;MELD中分值组(23~31分)27例,MELD值(log10copies/mL)由治疗前25±3升至治疗后30±10,HBV DNA载量由5.5±1.8降为3.2±1.1;MELD低分值组(≤23分)19例,MELD值(log10copies/mL)由治疗前19.5±2.0降至治疗后15.7±8.0,HBV DNA载量由6.3±1.6降为3.1±1.0。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MELD值、HBV DNA载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生存率依次为8.00%(2/25),55.56%(15/27)和84.20%(16/19),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开始的肝衰竭程度显著影响HBeAg阴性ACLF患者拉米夫定+内科基础治疗转归。当MELD值≥31分,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炎E抗原 乙型 拉米夫定 生存率 终末期肝病模型
下载PDF
HBsAg血清转换后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13
作者 王欣欣 王泰龄 +5 位作者 张立洁 孟忻 宋晨朝 孙琳 赵景民 张世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HBsAg阴转出现抗-HBs后,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血清HBsAg阴转、出现抗-HBs的乙型肝炎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Gomori网织纤维染色及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 目的观察HBsAg阴转出现抗-HBs后,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血清HBsAg阴转、出现抗-HBs的乙型肝炎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Gomori网织纤维染色及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穿刺组织病理形态特征。结果21例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急性肝炎史,无肝炎家族史,血清抗-HBs、抗-HBe、抗-HBc阳性;其中2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分别为4.9×10^3和2.3×10^4拷贝/mL;组织学观察18例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15例有轻度纤维化;肝组织中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阴性。结论发生HBsAg血清转换的乙型肝炎患者仍有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但病变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血清转换 活组织检查 肝炎E抗原 乙型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模式与HBVDNA负荷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新民 刘伟 罗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模式与HBVDNA负荷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负荷和其HBeAg模式。结果:当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为A、C级时,出现HBeAg阳性模式中病毒水平低及HBeAg阴性模式病毒水平高现象,HBeAg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模式与HBVDNA负荷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负荷和其HBeAg模式。结果:当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为A、C级时,出现HBeAg阳性模式中病毒水平低及HBeAg阴性模式病毒水平高现象,HBeAg阳性模式与HBeAg阴性模式者差异不显著,血清HBVDNA负荷和其HBeAg模式无相关性;当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为B级时,HBeAg阳性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HBeAg阳性模式与HBeAg阴性模式者差异显著,血清HBVDNA负荷和其HBeAg模式有相关性。结论:当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为A、C级时,血清HBVDNA负荷和其HBeAg模式无相关性;当HBVDNA含量为B级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负荷和其HBeAg模式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拳 乙型/免疫学 肝炎e抗原 乙型/免疫学 肝炎病毒 乙型 血清HBVDNA HbeAg阴性 乙型肝炎患者 负荷 HBVDNA含量 HBV-DNA 阳性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