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分支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2
1
作者 沈柏用 李宏为 +5 位作者 陈曼 郑民华 臧潞 蒋少敏 李健文 蒋渝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6,T004,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 617例患者中 ,发生胆囊床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随机选取其中 9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多普勒超声检查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 617例患者中 ,发生胆囊床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随机选取其中 9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发现有 1根肝中静脉的重要分支从胆囊床后面通过 ,该血管离胆囊床的最近距离点 (C点 )到胆囊的平均距离为 ( 5 0± 4 6)mm ,其中 15 4 % ( 14例 )肝中静脉是直接和胆囊床相贴 ,11 0 % ( 10例 )和胆囊床的距离在 1mm以内 ,C点的内径为 ( 3 2± 1 1)mm ;约有 3 4 7% ( 3 1例 )C点位于胆囊纵轴左侧 ,位于右侧的有 3 9例 ( 4 2 9% ) ,正好落在胆囊纵轴上的有 2 1例 ( 2 3 1% )。C点肝静脉的流速为 ( 9 9± 3 3 )cm/s。结论 肝中静脉最靠近胆囊点 ,较多会出现在胆囊纵轴的右侧。建议在术前 ,尤其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进行常规的多普勒超声检查 ,以明确肝中静脉和胆囊床的关系 ,高度重视肝中静脉和胆囊床直接相贴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肝静脉分支损伤 危险因素 胆囊床出血
原文传递
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控制在高难度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彭淑牖 刘颖斌 +10 位作者 许斌 蔡秀军 牟一平 吴育连 曹利平 方河清 王建伟 李海军 李江涛 王新宝 邓贵龙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0-264,共5页
目的 评估肝静脉主干和 (或 )下腔静脉血流控制在高难度肝切除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 33例位于Ⅳ、Ⅶ、Ⅷ段和左半肝、右半肝、右三叶的肝肿瘤进行了游离下腔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并加以控制的肝切除术。其中肝细胞性肝癌 2 6例 ;胆... 目的 评估肝静脉主干和 (或 )下腔静脉血流控制在高难度肝切除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 33例位于Ⅳ、Ⅶ、Ⅷ段和左半肝、右半肝、右三叶的肝肿瘤进行了游离下腔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并加以控制的肝切除术。其中肝细胞性肝癌 2 6例 ;胆管细胞性肝癌 2例 ;转移性肝癌 2例 ;肝血管瘤 3例。 32例患者在术中成功预置了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阻断带 ,必要时控制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 1例患者预置肝静脉阻断带失败。结果  33例全部成功切除肿瘤 ,术中输血 0~ 16 0 0ml,其中 7例没有输血。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 熟练掌握和合理控制肝静脉主干和下腔静脉血流 ,可以提高复杂肝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减少输血 ,有助于完成高难度肝肿瘤的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 下腔静脉 血流控制 肝肿瘤 切除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慢性肝炎肝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孟繁坤 郑颖 +4 位作者 葛辉玉 李芳 徐策 丁蕾 曹海根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肝静脉频谱改变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602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静脉,全部病例均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将其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的...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肝静脉频谱改变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602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静脉,全部病例均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将其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的肝静脉频谱波型表现为双向、单向和连续平坦(门静脉样)三种类型;按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S0-S1)、中度(S2~S3)和重度(S4),轻度和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和重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双向波型定为正常波形,单向、连续平坦波型定为异常波形;在正常与异常波形之间,各相邻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差异,仅S1与S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纤维化(S0)为对照组,有纤维化(S1~S4)为病变组,异常波形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17.3%(97/559),特异性90.7%(39/43),诊断准确性为34.2%(136/602),假阳性4例(9.3%),假阴性462例(82.6%)。S波峰值流速在单向与双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波峰值流速在S0、S1、S2、S3分别与S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0~S3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分析,a波峰值流速以8cm/S为界值,诊断S4的敏感性为40.6%,特异度为51.3%。结论 单向频谱峰值流速不一定降低。肝静脉频谱形态及a波峰值流速对肝纤维化分期S3及以下各期无明确诊断意义,对S4期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a波峰值流速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频谱形态,诊断中应重视a波峰值流速的变化。在慢性肝病中,超声检测肝静脉频谱变化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肝静脉
原文传递
右叶部分肝移植肝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静 李忠华 +2 位作者 王兴海 高毅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9%、7.7%。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机率67.3%。肝短静脉出现率为32.6%,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中静脉汇入肝左静脉或下腔静脉处的距离2.0cm以内者占80.7%。结论:本文结果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了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提示中国人肝静脉的结构似乎较适合右叶部分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静脉 应用解剖 肝右叶
下载PDF
严重肝损伤86例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0
5
作者 周日光 韦杨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85-587,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术式选择。 方法 总结 1 989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 86例严重肝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Ⅲ级 43例 ,Ⅳ级 32例 ,Ⅴ级 1 1例。合并肝后腔静脉和主肝静脉损伤 1 1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 结果 治愈 66例 ...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术式选择。 方法 总结 1 989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 86例严重肝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Ⅲ级 43例 ,Ⅳ级 32例 ,Ⅴ级 1 1例。合并肝后腔静脉和主肝静脉损伤 1 1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 结果 治愈 66例 ( 76.7% ) ,死亡 2 0例 ( 2 3.3% )。术后出现并发症 2 3例 ( 2 6.7% )。 结论 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提高严重肝损伤疗效的关键。肝外伤伴肝静脉损伤时 ,结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肝损伤 肝静脉 外科手术 术式选择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中副肝静脉的超声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杰 李传福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 探讨副肝静脉在布 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超声检查 2 14例正常成人的肝右后下静脉和 2 8例布 加综合征患者的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主要观察肝右后下静脉在正常成人和布 加综合征患者的显示率及管径 ... 目的 探讨副肝静脉在布 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超声检查 2 14例正常成人的肝右后下静脉和 2 8例布 加综合征患者的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主要观察肝右后下静脉在正常成人和布 加综合征患者的显示率及管径 ,尾状叶静脉在布 加综合征患者的显示率及管径。结果 肝右后下静脉多在第一肝门平面注入下腔静脉。正常成人肝右后下静脉显示率为 2 4% ,平均管径为 ( 0 .43± 0 .12 )cm ;布 加综合征患者肝右后下静脉的显示率为 71% ,平均管径为 ( 0 .78± 0 .16 )cm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0 .0 1)。布 加综合征患者尾状叶静脉的显示率为 79% ,平均管径为 ( 0 .5 2±0 .17)cm。结论 副肝静脉的超声观测在布 加综合征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副肝静脉 超声表现
原文传递
主肝静脉和肝短静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海全 邢雪 孙国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主肝静脉和肝短静脉(SHVs)的数量、位置、分型、口径等参数。方法取6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肝左、中、右静脉的肝外长度、注入下腔静脉(IVC)管径;按其SHVs汇入下腔静脉左侧壁、前壁和右侧壁分为左、中、右3排,测量SHVs的... 目的探讨主肝静脉和肝短静脉(SHVs)的数量、位置、分型、口径等参数。方法取6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肝左、中、右静脉的肝外长度、注入下腔静脉(IVC)管径;按其SHVs汇入下腔静脉左侧壁、前壁和右侧壁分为左、中、右3排,测量SHVs的数量、位置、口径及其与主肝静脉的关系。结果肝左、中、右静脉开口于IVC肝后段上1/4段,其中肝左、中静脉共干者73.3%(44例),肝左、中、右静脉共开口者1、7%(1例),3支分别汇入者25.0%(15例),SHVs直径为1.5~17.8(5、4±1.4)mm,3~35支SHV从不同方向和节段注入下腔静脉。肝右静脉直径与SHVs直径呈负相关(r=-0.34,P〈0.05);肝左静脉直径与SHVs数目呈负相关(r=0.24,P〈0、05)。肝右后下静脉(IRHV)出现率为83.3%,平均直径为2、6~8、0(4.3±1.2)mm。结论SHVs变异较大,管径粗者数量少。SHVs的口径、数目与主肝静脉口径、数目呈相互消长。肝右静脉直径愈大,SHVs直径愈小;反之SHVs直径愈大。肝左静脉直径愈大,SHVs数量愈少;反之SHVs数量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解剖学和组织学 肝静脉 肝短静脉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3
8
作者 徐凯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因肝静脉流出道阻塞而导致的少见病变,本文对BCSCT和MRI表现进行了综述,CT和MRI检查可以显示直接征象即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对于肝内外的侧支血管、肝尾叶增大、肝脏不均匀强化、再生结节等静脉阻塞间接表现也...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因肝静脉流出道阻塞而导致的少见病变,本文对BCSCT和MRI表现进行了综述,CT和MRI检查可以显示直接征象即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对于肝内外的侧支血管、肝尾叶增大、肝脏不均匀强化、再生结节等静脉阻塞间接表现也能较好显示,认识这些表现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丁家明 李惠君 刘群辉 《肝胆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 为活体近亲肝移植和肝左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 0例成人尸体肝膈面切除肝实质 ,显露肝静脉 ,观测肝静脉末端直径和距离肝膈面的深度。结果 肝左静脉长度 3.0 3± 1.1cm ;末端直径 1.13± 0 .2 6 cm ;距离... 目的 为活体近亲肝移植和肝左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 0例成人尸体肝膈面切除肝实质 ,显露肝静脉 ,观测肝静脉末端直径和距离肝膈面的深度。结果 肝左静脉长度 3.0 3± 1.1cm ;末端直径 1.13± 0 .2 6 cm ;距离肝静脉在下腔静脉汇入口 1~ 3cm的深度分别为 1.15± 0 .4 9cm ,1.6± 0 .5 9cm ,1.91± 0 .6 4 cm;与镰状韧带间的夹角为 30 .2 9±12 .33°。肝中静脉长度 5 .2 8± 1.14 cm ;末端直径 1.0 5± 0 .2 5 cm ;距离肝静脉在下腔静脉汇入口 1~ 4 cm的深度分别为 1.78± 0 .5 1cm,2 .78± 0 .6 8cm ,3.71± 0 .6 9cm,4 .16± 0 .71cm ;与镰状韧带之间的夹角为 4 5 .0 8± 10 .15°。肝右静脉长度 4 .6 7±1.2 9cm ;末端直径 1.33± 0 .2 7cm ;距离肝静脉在下腔静脉汇入口 1~ 4 cm的深度分别为 1.0 2± 0 .5 4 cm ,2 .0± 0 .74 cm ,2 .81± 0 .81cm,3.6 5± 0 .71cm;肝左、中、右静脉末端游离部长度分别为 0 .5 5± 0 .2 9cm ,0 .4 5± 0 .16 cm和 0 .5 4± 0 .2 5 cm。结论 肝静脉主干在肝实质内的行程是斜行的 ,其起始部距离肝膈面较深 ,终末部较浅 ,肝左、右静脉末端 1cm均距肝膈面 1cm深 ,手术中容易显露 ,但容易损伤。肝左、中静脉在膈面与肝镰状韧带间的夹角分别呈 30°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 肝切除术 肝移植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Etiology,treatment,and classification of Budd-Chiari syndrome 被引量:19
10
作者 ZHANG Xiao-ming LI Qing-l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Since Professor WANG Zhong-gao's creative work on thesystemic treatment of the Budd-Chiari syndrome(BCS), this debilitating diseas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recognized in China. Several large-scale studies of ... Since Professor WANG Zhong-gao's creative work on thesystemic treatment of the Budd-Chiari syndrome(BCS), this debilitating diseas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recognized in China. Several large-scale studies of surgery o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treating BCS have been reported. However, much controversy still remains regarding many aspects of this disease, including its etiology, treatment, and classification.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se controversies with emphasis on areas that merit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 syndrome hepatic veins hepatic vein thrombosis inferior vena cava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茂强 张金山 +1 位作者 崔志鹏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55-157,189,共4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联合应用(THAE-RHV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资料和方法:8例患者进行THAE-RHV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时先用带囊导管阻断所属肝叶或段静脉,然后向肿瘤的供血动脉注入碘油-...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与经肝静脉逆行栓塞联合应用(THAE-RHV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资料和方法:8例患者进行THAE-RHV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时先用带囊导管阻断所属肝叶或段静脉,然后向肿瘤的供血动脉注入碘油-抗癌乳剂,最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经肝静脉逆行栓塞时,在球囊导管完全阻断载瘤区肝静脉下逆行注入无水酒精-泛影葡胺(1∶1)混合剂。结果:THAE-RHVE技术均成功,无并发症。2~3周后CT复查肿瘤区碘油呈密实型充盈者6例,其中4例载瘤段门脉分支内有碘油沉积。术后1~2个月手术切除3例,2例肿瘤呈完全坏死,1例仅见少许退变的瘤细胞。5例随访5~18个月,1例复发。结论:THAE-RHVE后肿瘤区碘油呈密实型充盈者比例较高,肿瘤坏死较彻底,这一方法对限于一个肝叶/段的巨块型肝癌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 肝静脉 栓塞疗法
下载PDF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脾弹性硬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12
作者 朱宇莉 丁红 +4 位作者 付甜甜 许智婷 薛立云 陈世耀 王文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获得的肝脾弹性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获得的肝脾弹性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55±12)岁,回顾性分析2D-SWE技术获得的肝(L-SWE)脾(S-SWE)弹性值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相关性,并与常见血清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其对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HVPG测值,58例患者中HVPG≥10 mmHg(1 mmHg=0.133 kPa)者47例,为临床显著门脉高压(CSPH),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风险增高;HVPG≥12 mmHg者34例,为严重门脉高压(SPH),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概率增加。相关分析显示L-SWE与HVPG值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2,P<0.01),S-SWE为高度正相关(r=0.68,P<0.01)。血清学模型为低度正相关(r=0.36及r=0.28,均P<0.01)。L-SWE、S-SWE及二者联合预测CSP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88、0.89,当L-SWE>12.86 kPa或S-SWE>35.73 kPa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风险性增高。L-SWE、S-SWE及二者联合预测SP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81、0.77,且S-SWE特异度最高,当S-SWE>41.5 kPa时,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大。结论2D-SWE技术获得的L-SWE及S-SWE可协助诊断CSPH及SPH,进行危险分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高血压 门静脉 肝静脉
原文传递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patic venous occlusion for hepatectomy 被引量:16
13
作者 PAN Ze-ya YANG Yuan ZHOU Wei-ping LI Ai-jun FU Si-yuan WU Meng-ch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06-810,共5页
Background Most liver resections require clamping of the hepatic pedicle (Pringle maneuver) to avoid excessive blood loss. But Pringle maneuver can not control backflow bleeding of hepatic vein. Resection of liver t... Background Most liver resections require clamping of the hepatic pedicle (Pringle maneuver) to avoid excessive blood loss. But Pringle maneuver can not control backflow bleeding of hepatic vein. Resection of liver tumors involving hepatic veins may cause massive hemorrhage or air embolism from the injuries of the hepatic veins. Although 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can prevent bleeding of the hepatic veins effectively, it also may result in systemic hemodynamic disturbance because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being clamped. Hepatic venous occlusion, a new technique, can control the inflow and outflow of the liver without clamping the vena cava. Methods A total of 71 cases of liver tumors underwent resection with occlusion of more than one of the main hepatic veins. All tumors involved the second porta hepatis and at least one main hepatic vein. Ligation or occlusion with serreflnes, tourniquets and auricular clamps were used in hepatic venous occlusion. Results Of the 71 patients, ligation of the hepatic veins was used in 28 cases, occlusion with a tourniquet in 26, and occlusion with a serrefine in 17. Right hepatic veins were occluded in 38 cases, both right and middle hepatic veins in 2, the common trunk of the left and middle hepatic veins in 24, branches of the left and middle hepatic veins in 2, and all three hepatic veins in 5. Thirty-five cases underwent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4 alternate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23 portal triad clamping plus selective hepatic vein occlusion, and 9 portal triad clamping plus total hepatic vein occlusion. The third porta hepatis was isolated in 26 cases.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veraged (540±2.83) (range 100 to 1000) ml in the group of total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and in the group of alternate hemihepatic vascular occlusion, (620±317) (range 200-6000) ml in the group of portal triad clamping plus selective or total hepatic vein occlusion. All tumors were completely removed. Conclusions Hepatic venous oc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neoplasms hepatic veins hepatECTOMY HEMORRHAGE
原文传递
Small for size syndrome following living donor and 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13
14
作者 Hector Daniel Gonzalez Sophia Cashman Giuseppe K Fus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0年第12期389-394,共6页
The field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limi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donor organs. The use of living donor and split cadaveric grafts is one potential method of expanding the donor pool. However, primary graft dysfunc... The field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limi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donor organs. The use of living donor and split cadaveric grafts is one potential method of expanding the donor pool. However, 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 can result from the use of partial livers despite the absence of other causes such as vascular obstruction or sepsis. This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phenomenon is termed "Small-for-size syndrome" (SFSS). Studies in animal models and humans have suggested portal hyperperfusion of the graft combined with poor venous outflow and reduced arterial flow might cause sinusoidal congestion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Graft related factors such as graft to recipient body weight ratio < 0.8, impaired venous outflow, steatosis > 30% and pro- longed warm/cold ischemia time are positively predictive of SFSS. Donor related factors include deranged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prolonged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greater than five days. Child-Pugh grade C recipients are at relatively greater risk of developing SFSS. Surgi- cal approaches to prevent SFSS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 those targeting portal hyperperfusion by reducing inflow to the graft, including splenic artery modulation and portacaval shunts; and those aiming to relieve paren-chymal congestion. This review aims to examine thecontroversial diagnosis of SFSS, including current strate-gies to predict and prevent its occurrence. We will also consider whether such interventions could jeopardize the graft by compromising r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ing DONORS Hypertension PORTAL SPLENIC artery LIVER regeneration hepatic veins Portacaval SHUNT Surgical
下载PDF
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牛丛信 李朝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解剖经防腐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肝标本56例,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测量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追踪其行程和引流范围。结果: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行程长,引流范围广,入口汇聚...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解剖经防腐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肝标本56例,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测量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追踪其行程和引流范围。结果: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行程长,引流范围广,入口汇聚于二个区域: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上部,副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下部,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稀疏间隙;小于5mm的肝静脉,分布散行程短,引流范围小,就近入注腔静脉。结论:根据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的分布规律,结合其临床意义,把肝后腔静脉分为上、中、下三段,第二肝门位于上段长(21±4)mm,第三肝门位于下段长(36±10)mm,肝门间段长(17±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 肝静脉 下腔静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肝静脉压力梯度在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汤善宏 秦建平 +1 位作者 蒋明德 曾维政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5-557,共3页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并发门静脉高压,当门静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许多并发症,如上消化道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因此测定门静脉压力对于指导肝硬化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门静脉系统解剖特点,直接测定门静脉...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并发门静脉高压,当门静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许多并发症,如上消化道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因此测定门静脉压力对于指导肝硬化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门静脉系统解剖特点,直接测定门静脉压力困难较大,而测定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相对容易,后者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最佳指标,临床上通过测定HVPG来反映门静脉压力.目前测定HVPG途径有两种,即用球囊导管通过颈静脉或股静脉通路到右肝静脉,其数值为扩张球囊后测定的压力即肝静脉楔压减去肝静脉入下腔静脉口的压力即肝静脉自由压力的差值.本文将对HVPG在门静脉高压相关疾病中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 疾病 肝静脉压力梯度 门静脉高压
原文传递
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日光 吕新生 韦杨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外科治疗水平。 方法 采用分步全肝血流阻断下显露修补、直接压迫下显露修补、缝扎肝静脉、缝合修补肝组织、纱布填塞等 5种方法处理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 2 ... 目的 探讨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外科治疗水平。 方法 采用分步全肝血流阻断下显露修补、直接压迫下显露修补、缝扎肝静脉、缝合修补肝组织、纱布填塞等 5种方法处理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 2 3例。 结果 治愈 18例( 78.3%) ,死亡 5例 ( 2 1.7%)。 结论 术前合理的急救复苏、术中正确的综合手术治疗 ,是提高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伤 肝后静脉损伤 全肝血流阻断下显露修补术 直接压迫下显露修补术 肝静脉缝扎术 肝组织修补术 纱布填塞术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基础上的门静脉和肝静脉三维解读及其解剖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敏 杨尚文 +3 位作者 马一鸣 栾炜 何健 朱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8-340,356,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进行三维解读分析,观察分析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和变异。方法:收集200例行上腹部64-MSCT增强扫描并排除存在可能改变血管解剖结构的病理状态检查者。利用IQQA-Liver肝脏C...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对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进行三维解读分析,观察分析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和变异。方法:收集200例行上腹部64-MSCT增强扫描并排除存在可能改变血管解剖结构的病理状态检查者。利用IQQA-Liver肝脏CT解读软件对门静脉和肝静脉进行三维定量分析、显示及分支标记,并对其解剖和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IQQA-Liver分割及标记门静脉和肝静脉耗时短,且个体化门静脉和肝静脉3D定量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真实反映了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解剖结构和变异。正常门静脉解剖71.5%(143/200),解剖变异28.5%(57/200)。148例(74%)肝中、肝左静脉合并汇入下腔静脉。大于3 mm右后下肝静脉的显示率为36.5%(73/200)。大于5 mm的引流SⅧ段至中肝静脉的属支静脉的显示率为30%(60/200)。结论: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变异并不少见。IQQA-Liver三维定量分析及显示可真实反映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形态结构,为肝脏的虚拟手术设计提供了可实时交互的血管解剖变异各种3D模型,为上腹部脏器介入插管治疗提供了活体解剖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肝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的64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嵘 李勇 +5 位作者 刘超 沈君 曾伟科 李洁婷 黄穗乔 梁碧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肝静脉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行腹部 CT 检查的无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肝静脉成像扫描。观察肝静脉回流、肝静脉引流肝段的情况,并按3种解剖分型(Nakamura、Marcos 及 Kawasaki 分型)分...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肝静脉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行腹部 CT 检查的无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肝静脉成像扫描。观察肝静脉回流、肝静脉引流肝段的情况,并按3种解剖分型(Nakamura、Marcos 及 Kawasaki 分型)分别对肝静脉进行分型。结果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占86.7%(65/75);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占13.3%(10/75)。肝右静脉 Nakamura 分型:A 型占49.4%(37/75),B 型占37.3%(28/75),C 型占13.3%(10/75)。肝中静脉 Marcos分型:A 型占56.0%(42/75);B 型占24.0%(18/75);C 型20.0%(15/75)。肝左静脉 Kawasaki 分型:Ⅰ型占40.0%(30/75);Ⅱ型占60.0%(45/75)。结论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率较高,多层螺旋 CT 静脉成像可提供细微的静脉系统分支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移植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外科医师的选择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孟庆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99-302,共4页
布加综合征(BCS)病理类型复杂,治疗时下腔静脉与肝静脉要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颇。由于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并以其创伤小、效果可靠,相对安全,应用越益广泛。但是,介入治疗BCS技术上仍有其局限性,外科医师尤其是血管外科医师要充分... 布加综合征(BCS)病理类型复杂,治疗时下腔静脉与肝静脉要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颇。由于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并以其创伤小、效果可靠,相对安全,应用越益广泛。但是,介入治疗BCS技术上仍有其局限性,外科医师尤其是血管外科医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灵活应用介入与手术技能,并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科学、合理、实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介入治疗 手术 肝静脉 下腔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