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麻纱线的柔软整理 被引量:4
1
作者 鞠金星 季英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6,共3页
为解决大麻纱线在针织机上编织成圈困难的问题,探讨了采用纤维素酶对大麻纱线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阳离子柔软剂处理的方法与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酶处理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2%(owf),pH值4.5,反应温度50℃,处理时间50 min,浴比1∶1... 为解决大麻纱线在针织机上编织成圈困难的问题,探讨了采用纤维素酶对大麻纱线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阳离子柔软剂处理的方法与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酶处理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2%(owf),pH值4.5,反应温度50℃,处理时间50 min,浴比1∶15。再结合质量浓度2.5 g/L阳离子柔软剂处理液在50℃条件下处理40 min,可使大麻纱线初始模量降低62.82%,纱线刚性下降明显,手感柔软,显著提高了大麻纱线的上机编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纱线 初始模量 柔软整理
下载PDF
大麻纱线与织物的丝光性能
2
作者 张毅 徐建清 郁崇文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1,共4页
探讨了纯大麻纱线与大麻织物的丝光工艺。研究了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丝光时间、丝光温度对大麻纱线断裂强度、线密度、丝光钡值的影响,并拟定出最佳丝光工艺参数;同时对未经丝光处理的纯大麻织物、纱线丝光后织制的纯大麻织物、相同丝光... 探讨了纯大麻纱线与大麻织物的丝光工艺。研究了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丝光时间、丝光温度对大麻纱线断裂强度、线密度、丝光钡值的影响,并拟定出最佳丝光工艺参数;同时对未经丝光处理的纯大麻织物、纱线丝光后织制的纯大麻织物、相同丝光工艺参数下织物丝光后的纯大麻织物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大麻纱线丝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200 g/L、丝光时间90 s、丝光温度30℃,此时纱线断裂强度为9.9 cN/tex,线密度为56.8 tex,丝光钡值为151;与未经丝光处理的纯大麻织物相比,无论是纱线丝光还是织物丝光,最终织物的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折皱回复角、丝光钡值均较高,但芯吸高度较低;在相同丝光工艺参数下,除芯吸高度外,纱线丝光后的织物性能均优于织物丝光后的织物性能;分析纱线表面SEM形貌得出,丝光后纱线表面更为光滑,织物手感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纱线 织物 丝光 丝光钡值 折皱回复角 断裂强度
原文传递
大麻纱线的碱改性柔软整理 被引量:3
3
作者 鞠金星 王宝权 +1 位作者 吕站逵 季英超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4,共4页
针对大麻纱在针织机上生产时存在编织成圈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对大麻纱线进行柔软处理以提高其可编织性的方法。用氢氧化钠对大麻纱线进行改性,结合柔软剂进行柔软处理的方法降低大麻纱线的刚性,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碱改性的最佳... 针对大麻纱在针织机上生产时存在编织成圈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对大麻纱线进行柔软处理以提高其可编织性的方法。用氢氧化钠对大麻纱线进行改性,结合柔软剂进行柔软处理的方法降低大麻纱线的刚性,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碱改性的最佳工艺:碱液质量浓度100g/L,温度20℃,浸渍时间15min,浴比1∶20。结合柔软剂整理可明显降低大麻纱线刚性,提高纯大麻纱线的上机编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纱线 改性 初始模量 柔软整理
下载PDF
汉麻纱线拉伸性能及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俐敏 徐凡 张辉 《现代纺织技术》 2008年第6期56-58,74,共4页
使用单纱强力机和纱线条干均匀度仪测试了12种纱线的拉伸性能和条干均匀度,研究了夹持器隔距、拉伸速度、纱线干湿情况以及预加张力等参数对测试指标的影响程度,对比分析了汉麻纱和其它纱线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与其他纤维的纱线相比较... 使用单纱强力机和纱线条干均匀度仪测试了12种纱线的拉伸性能和条干均匀度,研究了夹持器隔距、拉伸速度、纱线干湿情况以及预加张力等参数对测试指标的影响程度,对比分析了汉麻纱和其它纱线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与其他纤维的纱线相比较,汉麻纱线强度和强度不匀都较大,伸长率很小,伸长率不匀偏大;汉麻纱吸湿后,强度有所增加,强度不匀率变化很小;隔距、拉伸速度对强度指标有一定影响,预加张力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小。汉麻纱线的粗节、细节、棉节和CV值均明显高于其他纱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纱线 强度 条干均匀度
下载PDF
测配色系统在活性染料染大麻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树珍 《染整技术》 CAS 2006年第9期37-41,共5页
主要以活性染料对于大麻纱的染色为例,通过建立染料基础数据库,对标样进行自动配方预测、预报色差及理论配方校正,并对染出样进行配方修正等实验操作,丰富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在大麻纱线染色中的应用技术。
关键词 测色 配色 修色 计算机 大麻纱
下载PDF
多组分粘胶/麻混纺针织平针面料的开发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嘉彬 《纺织导报》 CAS 2020年第12期45-47,共3页
文章采用18.6 tex粘胶长丝与21.4 tex麻纱分别按照30/70、40/60、50/50、60/40及70/30的比例交织,开发出具备轻薄、抗菌、高舒适性的复合针织平针织物,并测试了面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抗菌及热湿等性能。结果显示:采用60/40比例的粘... 文章采用18.6 tex粘胶长丝与21.4 tex麻纱分别按照30/70、40/60、50/50、60/40及70/30的比例交织,开发出具备轻薄、抗菌、高舒适性的复合针织平针织物,并测试了面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抗菌及热湿等性能。结果显示:采用60/40比例的粘胶/麻纱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和透气性,热湿舒适性也最优,有较好应用于夏季服装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长丝 麻纱 轻薄 抗菌 服装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生物酶对大麻纤维的煮练工艺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琨 赵欣 +1 位作者 李海楠 程金亮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38,共5页
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4000、Tween20协同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漆酶复配对大麻细纱进行煮练脱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煮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EG4000用量为0.03 g/(g干底物)、Tween20用量为0.09 g/(g干底物)、果胶酶16%(owf)、半纤维素... 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4000、Tween20协同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漆酶复配对大麻细纱进行煮练脱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煮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EG4000用量为0.03 g/(g干底物)、Tween20用量为0.09 g/(g干底物)、果胶酶16%(owf)、半纤维素酶12%(owf),漆酶14%(owf);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00 min;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调节处理液pH值为4.6。对添加PEG4000和Tween20协同生物酶煮练、生物酶煮练以及未处理的大麻纤维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添加PEG4000和Tween20协同生物酶煮练的脱胶效果更好,对纤维的损伤较小,同时处理后的大麻纤维表面光滑,无麻点,结晶度下降,无定形区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细纱 PEG4000 Tween20 果胶酶 半纤维素酶 漆酶 性能表征
下载PDF
大麻与棉及其混纺纱线吸放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郝新敏 李宏伟 李馨馨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8,共6页
纱线的吸湿透湿性能是影响纺织品舒适性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测试大麻、棉、棉/大麻和棉/大麻/莫代尔这4种纱线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放湿性能。结果表明:大麻纱线的毛效数值最高,可达11.0 cm,说明大麻纱线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同一... 纱线的吸湿透湿性能是影响纺织品舒适性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测试大麻、棉、棉/大麻和棉/大麻/莫代尔这4种纱线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放湿性能。结果表明:大麻纱线的毛效数值最高,可达11.0 cm,说明大麻纱线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同一温湿度条件下,当纱线吸湿达到平衡时,大麻、棉和棉/大麻混纺纱线的回潮率接近,棉/大麻/莫代尔混纺纱线的回潮率明显比前3种纱线高;棉/大麻/莫代尔混纺纱线的吸放湿速率最大,吸放湿速率减小的最快;大麻纱线的吸放湿速率比棉、棉/大麻混纺纱线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纱线 莫代尔 混纺纱线 吸湿 放湿
下载PDF
捻系数比对针织用棉汉麻混纺股线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田苏杰 吉宜军 +2 位作者 高鹂 崔益怀 苏旭中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75-79,共5页
为探究棉汉麻混纺纱合股时捻系数比对股线性能的影响,将棉/汉麻65/3518.4 tex集聚纱以不同的捻系数比反向加捻为股线,对股线的强力、毛羽、条干、耐磨性能等进行测试,并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捻系数比在0.52~... 为探究棉汉麻混纺纱合股时捻系数比对股线性能的影响,将棉/汉麻65/3518.4 tex集聚纱以不同的捻系数比反向加捻为股线,对股线的强力、毛羽、条干、耐磨性能等进行测试,并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当捻系数比在0.52~0.95时,随着捻系数比的增大,股线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先减小后增大,3 mm毛羽数先增大后减小,耐磨性能逐渐提高;当捻系数比超过0.95后,3 mm毛羽数又开始增长,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当捻系数比为0.95时,棉汉麻混纺股线的综合性能表现最好,考虑针织物织造需求和风格要求,可选择捻系数比在0.90~0.95的棉汉麻混纺股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系数比 股线 棉汉麻混纺纱 强伸性能 反向加捻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麻纤维在时尚针织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香英 严桂香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1,共3页
从针织产品在健康抑菌、休闲自然、绿色生态、时尚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角度,阐述麻纤维在时尚针织产品中的应用情况,并以多款创新产品开发为例进行阐述,包括针织用汉麻纱线的开发,天然汉麻抑菌内裤的开发,功能性汉麻、棉、莱赛尔针织... 从针织产品在健康抑菌、休闲自然、绿色生态、时尚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角度,阐述麻纤维在时尚针织产品中的应用情况,并以多款创新产品开发为例进行阐述,包括针织用汉麻纱线的开发,天然汉麻抑菌内裤的开发,功能性汉麻、棉、莱赛尔针织衫产品的开发,警用汉麻时尚袜子的开发等。麻纤维在健康抑菌、舒适柔软针织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前景良好,为未来麻纤维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纤维 汉麻混纺纱 汉麻针织衫 汉麻抑菌内裤 汉麻袜子 功能性 时尚针织产品
下载PDF
棉、亚麻、锦纶花式纱纤维含量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方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7-70,共4页
通过分析棉、亚麻、锦纶花式纱中各纤维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溶解性能,确定先测出锦纶含量,方法为溶解法和拆分法两种;再确定棉、亚麻纤维含量,方法为借助CU-Ⅱ纤维细度仪,分别测试花式纱中的棉和亚麻含量(A方法)、拆分或者溶解出锦纶后的... 通过分析棉、亚麻、锦纶花式纱中各纤维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溶解性能,确定先测出锦纶含量,方法为溶解法和拆分法两种;再确定棉、亚麻纤维含量,方法为借助CU-Ⅱ纤维细度仪,分别测试花式纱中的棉和亚麻含量(A方法)、拆分或者溶解出锦纶后的棉麻混纺纱中棉和亚麻的含量(B、C方法);组合成6种方案,分别计算出花式纱中各组分纤维含量,得出6种结果。对这6种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最优定量方案为:手工拆分出锦纶,得出锦纶和棉麻混纺纱的百分比含量,然后将棉麻混纺纱按照标准FZ/T 30003—2009要求进行制片测量,得出其各自的混纺比,最后综合计算出花式纱中各组分纤维的质量分数。同时可以得出,手工拆分结果优于化学溶解法检测结果,因为纤维经试剂处理后,其平均直径将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麻混纺纱 锦纶 花式纱 纤维含量 溶解法 拆分法 CU-Ⅱ纤维细度仪
下载PDF
棉/抗菌粘胶纤维/汉麻混纺功能性内衣针织面料开发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鑫 《纺织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63-67,共5页
采用棉/抗菌粘胶纤维/汉麻混纺纱在Orizio(奥利就)单面针织大圆机上开发一种具有良好舒适性、功能性、健康环保的单面纬编平针结构针织面料。文章详细介绍了面料的设计思路、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备参数、编织参数等编织工艺,以及前... 采用棉/抗菌粘胶纤维/汉麻混纺纱在Orizio(奥利就)单面针织大圆机上开发一种具有良好舒适性、功能性、健康环保的单面纬编平针结构针织面料。文章详细介绍了面料的设计思路、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备参数、编织参数等编织工艺,以及前处理、染色、后处理、定形整理等工艺,并对面料的内在基本性能、功能特性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面料各项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抗菌粘胶纤维/汉麻混纺纱 抗菌性 针织面料 工艺设计 功能测试
下载PDF
色纺梳理难点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桂亚夫 王利清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5-68,共4页
分析色纺梳理过程中的难点及质量控制要点。针对色纺纱生产过程中因染色棉、棉网原料和染色化纤等原料特性造成的梳理难点,以及色纺纤维通过混色实现色彩空间视觉混和的难度,解析了用于色纺梳理质量控制的特殊工艺方法,即梳棉混梳和纺... 分析色纺梳理过程中的难点及质量控制要点。针对色纺纱生产过程中因染色棉、棉网原料和染色化纤等原料特性造成的梳理难点,以及色纺纤维通过混色实现色彩空间视觉混和的难度,解析了用于色纺梳理质量控制的特殊工艺方法,即梳棉混梳和纺前预梳,对于这两种特殊工艺方法容易造成的工艺配置矛盾和纤维过度损伤等问题,提出了积极采取“部分预梳,合理预梳,色纤精选”的方法,并遵循“混色不大落”的工艺原则。认为:混色均匀和解决色结问题是色纺梳理的难点,用好梳棉混梳和纺前预梳工艺,有利于提高色纺梳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梳棉 棉网 混色 麻灰纱 梳理 色结
下载PDF
黏胶麻灰纱的生产实践
14
作者 刘建林 李小平 陈小红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13,共4页
纺制黏胶麻灰纱对技术要求高,控制色差和色结是关键。选用黑色和本色黏胶,经过人工混棉,纺制黏胶麻灰系列纱线,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严控色结,达到独特混色效果。黏胶麻灰纱的开发生产克服了传统针织用纱染色后制成的服装面料洗涤褪色的缺... 纺制黏胶麻灰纱对技术要求高,控制色差和色结是关键。选用黑色和本色黏胶,经过人工混棉,纺制黏胶麻灰系列纱线,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严控色结,达到独特混色效果。黏胶麻灰纱的开发生产克服了传统针织用纱染色后制成的服装面料洗涤褪色的缺点,避免了白坯布染色产生色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胶 麻灰纱 人工混棉 混色效果
下载PDF
双分梳转杯纺棉麻混纺纱工艺优化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飞宇 李立轻 +1 位作者 江慧 汪军 《纺织器材》 2021年第5期1-4,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单分梳辊转杯纺纱机在开发性能差异较大的纤维混纺纱时,存在不能兼顾两种纤维分梳效果问题,利用双分梳转杯纺技术,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双分梳转杯纺的最优工艺组合,对比单双分梳技术纺制开发棉麻混纺纱的差异;以纺制混纺比为70... 为了解决传统单分梳辊转杯纺纱机在开发性能差异较大的纤维混纺纱时,存在不能兼顾两种纤维分梳效果问题,利用双分梳转杯纺技术,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双分梳转杯纺的最优工艺组合,对比单双分梳技术纺制开发棉麻混纺纱的差异;以纺制混纺比为70/30、捻度为800捻/m的60 tex棉麻混纺纱为例,以双分梳辊配置组合及左、右分梳辊转速3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设计,得出最优工艺组合即分梳辊配置为OK40(梳棉)+OK61(梳麻),转速均为7 kr/min。指出:双分梳转杯纺纱机在开发细号、高混纺比棉麻混纺纱时性能优于传统单分梳技术;双分梳棉麻混纺纱大麻纤维的极限混纺比为40/60,较单分梳大麻混纺比例提高100%,极限纱号为30 tex,较单分梳提高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杯纺 双分梳 棉麻混纺纱 分梳辊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