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壳素/壳聚糖止血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马军阳 陈亦平 +2 位作者 李俊杰 柏金根 姚康德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7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甲壳素通过蛋白质介导黏附血小板,形成的甲壳素/血小板复合物加速血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并共同形成凝块;另一方面,甲壳素诱导红细胞聚集,刺激血管收缩,最终形成血栓,封合伤口。壳聚糖的止血机理基本类似于甲壳素,但两者对红细胞的聚集程... 甲壳素通过蛋白质介导黏附血小板,形成的甲壳素/血小板复合物加速血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并共同形成凝块;另一方面,甲壳素诱导红细胞聚集,刺激血管收缩,最终形成血栓,封合伤口。壳聚糖的止血机理基本类似于甲壳素,但两者对红细胞的聚集程度和对补体的激活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甲壳素独特的三次结晶结构(包括α型和β型)赋予甲壳素优良的止血功能;壳聚糖的止血效果则与它的分子量、脱乙酰度、质子化程度和物理形式等有关。本文综述了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止血机理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止血 机理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于美丽 杜智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2期208-211,197,共5页
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可吸收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氧化再生纤维素、壳聚糖、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和明胶纤维网、微纤维胶原和胶原纤维网、海藻酸钙纤维的组成、止血机理、止血性能... 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可吸收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氧化再生纤维素、壳聚糖、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和明胶纤维网、微纤维胶原和胶原纤维网、海藻酸钙纤维的组成、止血机理、止血性能、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展望了可吸收止血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医生了解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止血特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其止血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医用材料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止血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材料 止血效果 止血机理
下载PDF
白及非多糖组分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菲菲 杨馨 +4 位作者 徐丹 董莉 李靖 王永林 廖尚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1-1126,共6页
目的明确白及非多糖部分的止血作用,初步了解其止血机制。方法白及95%乙醇提取物上D101大孔树脂,经水洗脱后,用80%乙醇洗脱得到不含多糖的80%乙醇组分(BS-80EE);以小鼠全身肝素化的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为指标考察BS-80EE的止血作... 目的明确白及非多糖部分的止血作用,初步了解其止血机制。方法白及95%乙醇提取物上D101大孔树脂,经水洗脱后,用80%乙醇洗脱得到不含多糖的80%乙醇组分(BS-80EE);以小鼠全身肝素化的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为指标考察BS-80EE的止血作用;以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采用比浊法观察BS-80EE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通过考察BS-80EE对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P-S)、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D-二聚体(D-D)的影响,分别从血小板和凝血纤溶系统角度了解BS-80EE的止血机制。结果BS-80EE可剂量依赖性地缩短全身肝素化小鼠的CT和BT(P<0.01或P<0.05);明显促进ADP诱导的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作用(P<0.01);明显缩短大鼠的TT值(P<0.01或P<0.05);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FIB含量(P<0.05);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P-S、TAT、PAI-1的含量,减少D-D的生成(P<0.01)。BS-80EE虽有缩短大鼠APTT和PT的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白及非多糖组分(BS-80EE)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可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而发挥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非多糖组分 止血 血小板聚集 出血时间 凝血时间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体内可吸收止血材料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勇 陆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2-926,共5页
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性能及其止血机制,展望了可吸收止血材料未来的发展趁势。为医生了解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止血特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其止血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医用材料工作者进... 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性能及其止血机制,展望了可吸收止血材料未来的发展趁势。为医生了解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止血特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其止血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医用材料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止血材料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材料 止血效果 止血机制
原文传递
绵马贯众炭中新型碳点的发现及其止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熊威 赵琰 +7 位作者 成金俊 张美龄 孙紫薇 罗娟 朱雅凡 张亚雪 孔慧 屈会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8-1394,共7页
目的在绵马贯众炭中发现新型的纳米类成分——碳点,并研究其止血作用。方法通过对绵马贯众炭水煎液提取、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新型水溶性的纳米类成分碳点,命名为绵马贯众炭碳点(DCC-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 目的在绵马贯众炭中发现新型的纳米类成分——碳点,并研究其止血作用。方法通过对绵马贯众炭水煎液提取、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新型水溶性的纳米类成分碳点,命名为绵马贯众炭碳点(DCC-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仪器和方法,对DCC-CDs进行了表征。通过小鼠断尾和肝脏出血实验评价DCC-CDs的止血作用,通过测定凝血四项及血小板(PLT)数量探讨其止血机制。结果从绵马贯众炭中分离出来的DCC-CDs外形近似球形,分散度良好,粒径分布在1~7 nm。动物实验结果显示DCC-CDs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显著减少小鼠断尾和肝脏出血时间(P<0.01)。此外,DDC-CDs也能使大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和PLT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DCC-CDs具有止血效果,本研究为应用DCC-CDs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探索提供全新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马贯众炭 碳点 表征 止血作用 止血机制
原文传递
茜草饮片炒炭前后止血机制的比较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卫华 张振凌 +2 位作者 黄显峰 杨振祥 吴筱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茜草及茜草炭止血作用机制。方法:比较茜草和茜草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毛细血管通透性、肝素和华发林所致病理性出血模型以及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茜草及茜草炭止血作用机制。方法:比较茜草和茜草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毛细血管通透性、肝素和华发林所致病理性出血模型以及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茜草和茜草炭均能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能明显缩短大鼠TT、PT、APTT,但茜草炭作用强于茜草。茜草大小剂量和茜草炭饮片大剂量能提高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对抗肝素及华发林的出血作用,茜草作用强于茜草炭。结论:茜草主要通过提高血小板计数,对抗肝素及华发林的出血来发挥止血作用;茜草炭主要通过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缩短TT、PT、APTT来发挥止血作用;茜草和茜草炭的止血作用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 茜草炭 止血机制
下载PDF
荆芥炭提取物止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丁安伟 吴皓 +4 位作者 孔令东 向谊 高忠泽 赵梅香 谭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598-600,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荆芥炭提取物StE可显著缩短实验动物的PT,TT,KPTT,RT,并具有体内抗肝素作用。同时,可明显缩短ELT并增强FA。StE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和抑制纤溶活性的双重途径来实现的。3P试验和乙醇胶试验均为阴性,排除了在大剂量... 研究结果表明,荆芥炭提取物StE可显著缩短实验动物的PT,TT,KPTT,RT,并具有体内抗肝素作用。同时,可明显缩短ELT并增强FA。StE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和抑制纤溶活性的双重途径来实现的。3P试验和乙醇胶试验均为阴性,排除了在大剂量使用StE时引起DIC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荆芥炭 止血 药理学
下载PDF
玉米须多糖的止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娟 许启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398-400,403,共4页
目的:观察玉米须多糖(SMPS)的止血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断尾法、玻片法、复钙法观察SMPS对小鼠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浆复钙时间(RT)的影响;采用血凝仪观察SMPS对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 目的:观察玉米须多糖(SMPS)的止血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断尾法、玻片法、复钙法观察SMPS对小鼠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浆复钙时间(RT)的影响;采用血凝仪观察SMPS对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采用优球蛋白溶解试验观察SMPS对大鼠血浆纤溶性的影响。结果:SMPS可缩短小鼠BT、CT、RT,使血小板数增多,缩短大鼠APTT,提高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对PT、FIB、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影响不大。结论:SMPS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其止血机制与升高血小板数量,增强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提高血小板聚集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多糖 止血作用 止血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生物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9
作者 谷红波 黄玉东 +1 位作者 贺金梅 宋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6-8,10,共4页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生物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纤维蛋白胶、壳聚糖、明胶海绵、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组成和止血机理、止血效果、研究现状,并对生物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 止血机理 止血效果
下载PDF
局部止血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雄明 王建华 徐世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81,共4页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各种主要的局部止血材料的性能及其止血机理,展望了该材料未来的发展趁势。对外科医生了解局部止血材料的止血特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其止血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药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止血材料...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各种主要的局部止血材料的性能及其止血机理,展望了该材料未来的发展趁势。对外科医生了解局部止血材料的止血特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其止血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药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止血材料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材料 局部 止血机理 使用方法 止血效果 参考价值 国内外 工作者 外科
下载PDF
神经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惠群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23-726,共4页
背景手术、老年及神经组织影响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凝血与纤溶的平衡。血栓弹力图全面监测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的变化,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目的就手术、老年及神经组织对凝血与纤溶的影响和止血机制新观念及凝血与纤溶检测新... 背景手术、老年及神经组织影响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凝血与纤溶的平衡。血栓弹力图全面监测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的变化,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目的就手术、老年及神经组织对凝血与纤溶的影响和止血机制新观念及凝血与纤溶检测新技术(血栓弹力图)进行综述。内容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导致围手术期高凝状态,倾向于血栓栓塞。以细胞为基础的止血机制新观念更加准确地阐述了体内止血过程分子机制,同时也促进了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图分析血小板、凝血因子、纤溶功能。趋向这项新技术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地防止围手术期血栓的形成或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止血机制 血栓弹力图 老年患者 神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白鹤藤醇提物止血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少林 徐梦丹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研究白鹤藤醇提物的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药材以95%乙醇提取得浸膏,采用小鼠血浆复钙时间(PRT)、凝血时间(CT)、断尾出血时间(BT)实验及大鼠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实验,考察白鹤藤醇提... 目的研究白鹤藤醇提物的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药材以95%乙醇提取得浸膏,采用小鼠血浆复钙时间(PRT)、凝血时间(CT)、断尾出血时间(BT)实验及大鼠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实验,考察白鹤藤醇提物的止血、促凝血作用。结果白鹤藤醇提物与空白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缩短小鼠PRT(P<0.01)、大鼠PRT(P<0.05,P<0.01)、PT(P<0.01);中、高剂量组显著缩短小鼠CT(P<0.01)、BT(P<0.01)、大鼠APTT(P<0.01)。结论白鹤藤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止血、促凝血作用;止血作用机理推测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缩短大鼠凝血酶原时间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藤 止血 机理
下载PDF
问荆止血作用活性部位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洁 孟令锴 +3 位作者 李阳 高长久 龚铭鑫 王雪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5期29-31,65,共4页
目的筛选问荆止血作用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止血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问荆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提取物,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14组:空白组、云南白药组,水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石油醚部位组(各极性部位剂量:6... 目的筛选问荆止血作用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止血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问荆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提取物,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14组:空白组、云南白药组,水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石油醚部位组(各极性部位剂量:6、4、2 g/kg),连续给药7 d后,采用断尾法和眼眶取血法测定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采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乙酸乙酯部位(剂量:6、4、2 g/kg)组、石油醚部位(剂量:6 g/kg)组可显著缩短小鼠的BT、CT、PT、APTT(P<0.01);石油醚部位(剂量:4 g/kg)组可缩短小鼠的BT、CT、PT、APTT(P<0.05),正丁醇部位(剂量:6、4、2 g/kg)组、水部位(剂量:6、4、2 g/kg)组及石油醚部位(剂量:2 g/kg)组对小鼠的BT、CT、PT、APTT均无明显影响(P>0.05),各提取部位对小鼠的TT及FIB浓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问荆止血作用活性部位为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机制与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荆 止血 活性部位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广山楂炭止血活性部位药效学筛选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海玲 刘振杰 +1 位作者 陆东萍 胡昌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20-2224,共5页
目的:确定广山楂炭的止血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高、低剂量组,云南白药组和空白组。采用断尾法、毛细管法和玻片法测定各组小鼠出血、凝血时间。... 目的:确定广山楂炭的止血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高、低剂量组,云南白药组和空白组。采用断尾法、毛细管法和玻片法测定各组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石油醚高、低剂量组,醋酸乙酯高、低剂量组,模型组,云南白药组和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法复制血瘀出血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凝血四项、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参数及血小板参数,探讨其止血作用机制。结果:仅有广山楂炭的石油醚部位与醋酸乙酯部位能缩短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与模型组比较,石油醚组、醋酸乙酯组均缩短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降低血小板压积与血小板平均分布、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值和血浆黏度,以及高、中、低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值(P<0.05)。结论:石油醚部位、醋酸乙酯部位为广山楂炭的止血有效部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两大途径发挥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山楂炭 止血作用 活性部位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葶苈子炭新型纳米类成分的发现及其止血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玉升 田雨 +6 位作者 李伟洋 陈玉民 曹天佑 赵亚芳 李郁茹 屈会化 赵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2-499,共8页
在葶苈子炭中提取分离出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止血机制。利用马弗炉制备250℃、300℃和350℃的葶苈子炭,通过提取分离方法获得各温度下的葶苈子炭透析液,利用低分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该纳米... 在葶苈子炭中提取分离出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止血机制。利用马弗炉制备250℃、300℃和350℃的葶苈子炭,通过提取分离方法获得各温度下的葶苈子炭透析液,利用低分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该纳米类成分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红外光谱(FTIR)测定其光学特征及官能团信息,利用小鼠肝脏出血实验评价其止血效果,进一步检测凝血4项参数和血小板(PLT)的数量来研究其机制。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TEM结果显示,葶苈子炭袋内透析液中存在着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命名为葶苈子炭纳米类成分(DSC-NCs)。小鼠肝脏出血实验结果表明,250℃、300℃和350℃制备的DSC-NCs都能够降低小鼠肝脏出血时间,其中,以350℃制备的DSC-NCs效果最好。此外,各温度制备的DSC-NCs也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值、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值和PLT值。综上,DSC-NCs有一定的止血效果,这可能与激活外源凝血系统、提高FIB值及PLT含量有关,这为探索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DSC-NCs在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葶苈子炭 纳米类成分 表征 止血作用 机制
原文传递
局部止血材料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健美 张丹参 《神经药理学报》 2020年第1期17-19,23,共4页
机体正常止血与凝血机制有赖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文献资料显示,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备:①可直接用于出血创面,止血时间短;②使用时不需要混合或做其他准备工作;③价格便宜,... 机体正常止血与凝血机制有赖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文献资料显示,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备:①可直接用于出血创面,止血时间短;②使用时不需要混合或做其他准备工作;③价格便宜,使用简单;④可以长期储存,携带方便;⑤可吸收,不需要清理,无组织损伤和感染风险。纵观止血材料的发展历程,从化学类到蛋白类、纤维素类、多糖类,由不可吸收发展到可吸收,毒性逐渐降低;从动物源性逐渐向植物源性转变,减少了排斥反应,降低了动物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机体的正常止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及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凝血 机制 成分
下载PDF
重组凝血因子Ⅶ表达和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林 于笑 +2 位作者 蔡燕飞 金坚 李华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28,共6页
血友病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相应凝血因子造成的凝血障碍,目前主要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不同细胞中表达重组凝血因子Ⅶ(Ⅶ因子)从而对血友患者出血进行治疗。为有效提高重组Ⅶ因子的产量及活性,已有研究者尝试利用不同真核表达系统合成重组Ⅶ... 血友病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相应凝血因子造成的凝血障碍,目前主要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不同细胞中表达重组凝血因子Ⅶ(Ⅶ因子)从而对血友患者出血进行治疗。为有效提高重组Ⅶ因子的产量及活性,已有研究者尝试利用不同真核表达系统合成重组Ⅶ因子,如BHK细胞、CHO细胞、昆虫细胞和鱼胚胎等。同时,不同外源功能性基因对重组Ⅶ因子活性和翻译后修饰对表达产量的影响也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本文从Ⅶ因子在凝血途径中的作用、重组表达重组Ⅶ因子和翻译后修饰对合成的影响3个方面对重组Ⅶ因子表达和合成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凝血因子Ⅶ 血友病 凝血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 翻译后修饰
下载PDF
光果翠雀止血作用机制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18
作者 费改顺 贾正平 盛杰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6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光果翠雀的止血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观察光果翠雀大鼠灌胃给药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采用大白兔破损皮肤外用试验观察光果翠雀的皮肤刺激性及皮肤吸... 目的研究光果翠雀的止血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观察光果翠雀大鼠灌胃给药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采用大白兔破损皮肤外用试验观察光果翠雀的皮肤刺激性及皮肤吸收毒性,采用小鼠口服观察光果翠雀口服的急性毒性。结果小鼠口服光果翠雀能显著缩PT和APTT;光果翠雀破损皮肤外用未见明显的皮肤刺激性和吸收毒性,但口服毒性显著。结论光果翠雀能明显缩短PT及APTT,外用安全,但口服具有显著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果翠雀 止血机制 安全性
下载PDF
532nm激光局部照射的止血作用
19
作者 马飞 薛志孝 +1 位作者 马文江 李迎新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1-466,共6页
背景:激光可用于高效外科手术止血,其在外伤止血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通过测定止血时间和3种反映凝血机制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对532nm激光局部照射的止血作用进行考察。材料和方法:10只成年雌性健康的新西... 背景:激光可用于高效外科手术止血,其在外伤止血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通过测定止血时间和3种反映凝血机制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对532nm激光局部照射的止血作用进行考察。材料和方法:10只成年雌性健康的新西兰大耳白兔,体重(2.5~3.0)kg。10只家兔左右耳进行对照实验。在耳背距耳尖5cm处中央作(0.6~0.8)cm长,深及中央动静脉的横切口(左右两耳被切血管粗细相近)。左耳传统组,用传统的压迫伤口止血法止血;右耳为激光照射组,用5W 532nm激光照射伤口后再按压止血。用秒表测量止血时间(s)。止血后取心脏处血液测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PLT)数量。伤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对伤口取活检,做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变化。结果:10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传统组对照,激光照射组伤口止血速度快,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传统组对照,激光照射组PT时间增长,APTT时间缩短,PLT数量增加,三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传统组对照激光照射组组织损伤加重,伤口愈合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2NM激光 家兔 止血 组织损伤 凝血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