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0
1
作者 陈红霞 杨志敬 +7 位作者 潘锐焕 郭友华 詹乐昌 何铭锋 李梅 王知非 詹杰 周明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抽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法分为康复组、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每组30例。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抽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法分为康复组、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每组30例。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予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石氏醒脑开窍针刺及中药结合针灸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到24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随访第12、24周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及安全性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MBI、S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随访12、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FMA评分、MBI、SS-QOL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康复组FMA评分及SS-QOL评分各相应时间点较其他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综合康复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西医结合 康复方案
原文传递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9
2
作者 秦娟 郭秀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4-426,共3页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人,全国每年发病人数逾150万人,致残率高达86.5%.在...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人,全国每年发病人数逾150万人,致残率高达86.5%.在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每年高达400/10万人,与各项医疗支出相比,脑卒中带来的护理费用的增长速度最快.在美国,每年约有75万人首次发病或复发,40%的患者会留下轻度功能障碍,15%-30%的患者会留下重度残疾,脑卒中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成为首要的致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肢位 偏瘫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2
3
作者 高聪 蒲蜀湘 朱德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 2 4h及治疗后 6— 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 (FMA)测评 ,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 6— 8周治疗后 ,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 ,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为高 ,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残损水平分析 ,经过康复治疗后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障碍的恢复程度在病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 治疗后 对照组 急性脑卒中 自我锻炼 结论 最大
下载PDF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8
4
作者 胡永善 吴毅 +8 位作者 朱玉连 孙莉敏 范文可 姜从玉 谢臻 沈莉 朱秉 白玉龙 李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同治疗组。结果:康复组在各阶段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康复组各阶段评分积分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组患者的综合功能分别相当于正常人的40.01%、59.43%、77.75%和88.04%,而对照组分别为:35.14%、40.45%、51.61%和57.48%,另外,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组患者的综合功能分别相当于对照组的116.71%、146.90%、150.65%和153.16%;1个月月末与入选时、3个月月末与入选时和6个月月末与入选时的康复组综合功能积分差值相当于对照组的指数分别是:3.46、2.34和2.18,另外,1个月月末与入选时、3个月月末与入选时和6个月月末与入选时的康复组综合功能积分差值分别高于对照组:14.14分、22.69分和27.45分。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各阶段综合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综合功能 三级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下载PDF
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05
5
作者 谢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64-1368,1371,共6页
背景脑梗死偏瘫发病率不断增高,对世界范围内人口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极大影响,既往多采取奥塔戈运动训练对患者实施干预,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不佳,而萧氏双C护理为临床重要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各层次达到舒适状态,提升护理... 背景脑梗死偏瘫发病率不断增高,对世界范围内人口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极大影响,既往多采取奥塔戈运动训练对患者实施干预,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不佳,而萧氏双C护理为临床重要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各层次达到舒适状态,提升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及早康复。目的探讨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5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对照组采取奥塔戈运动训练+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萧氏双C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2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评定两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评价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方法与时间在FMA评分、BI、QOL-30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FMA评分、BI、QOL-30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FMA评分、BI、QOL-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研究组FMA评分、BI、QOL-30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FMA评分、BI、QOL-30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可有效恢复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奥塔戈运动训练 萧氏双C护理模式
下载PDF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1
6
作者 高英 高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2-8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2-8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功功能,并检测患者的内皮因子—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87,P=0.041)。观察组干预后的NO、CGRP分别为(68.21 ± 15.46)、(48.29 ± 9.04)mg/L,高于对照组的(56.23 ± 12.35)、(39.86 ± 10.75)mg/L,ET为(56.25 ± 9.71)mg/L,低于对照组的(68.34 ± 11.8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2、3.551、4.771,均P=0.000)。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评分为(8.69 ± 1.66)分,低于对照组的(12.02 ± 1.97)分,上肢及下肢肌力分别为(2.78 ± 0.61)、3.42 ± 0.63)级,好于对照组的(2.26 ± 0.45)、2.84 ± 0.62)级,Fugl-Meyer评分为(78.62 ± 10.33)分,高于对照组的(69.53 ± 8.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2-7.647,均P=0.000)。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脑梗死 偏瘫 血管内皮功能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7
7
作者 陈芊妤 廖若夷 +1 位作者 张月娟 罗尧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681,共5页
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等多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指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尤其穴位按摩疗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 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等多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指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尤其穴位按摩疗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由于该方法治疗步骤简单、专业知识需求相对较少、安全、病人出院后使用频率高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 中风 偏瘫 康复护理 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6
8
作者 吴淑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8-20,24,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观察护理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观察护理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I、FM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S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的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心理状况、躯体功能上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升脑梗死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一种新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测方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的制订 被引量:92
9
作者 高谦 卓大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244-249,共6页
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测方法很多。其中FMA(Fugl一MeyerAssessmentofMotorFunction)较有代表性,但由于其过于繁锁、费时,而限制了应用。作者按FMA评测规则对7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评测,将... 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测方法很多。其中FMA(Fugl一MeyerAssessmentofMotorFunction)较有代表性,但由于其过于繁锁、费时,而限制了应用。作者按FMA评测规则对7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评测,将所得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指标聚类分析,从而对原FMA表进行了简化,得出一个简化的FMA表。简化FMA仍以Brunnstrom的阶段论为理论基础。该表可评价脑卒中病人的各个方面,包括:上、下肢功能(54)分、平衡功能(10)分、感觉功能(10)分、关节活动及疼痛(16)分,总分90分。该表可用以评价偏瘫侧和“正常侧”。简化FMA最大优点是省时、简单、易用,便于交流。其评价结果可指导治疗,特别适用于早期脑卒中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运动功能 中风 评测方法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0
10
作者 王红娟 陈丙坤 吕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连续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Ba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FMA)、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I、FMA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cAMP、cGMP的影响 被引量:87
11
作者 景福权 秦虎 +1 位作者 刘欢 王增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评价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常... 目的:评价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常规对症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观察组予平针法,即于上午选择督脉、膀胱经等人体阳面腧穴,下午选择任脉、肾经等人体阴面腧穴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两组针灸及康复均每周治疗5 d,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评分,检测患者血清cAMP、cGMP水平,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M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 GM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M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 GM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优于对照组的73.3%(33/45,P<0.01)。结论: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损伤,调节血清cAMP及cGM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针刺 平针法 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 环磷酸腺苷(cAMP) 环磷酸鸟苷(cGMP)
原文传递
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进展 被引量:87
12
作者 罗坚 梁德贞 梁琴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占全部脑卒中的70%[1]。急性脑梗死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首位[2],脑梗死存活患者中每年有65%-82%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0%-2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这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枢...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占全部脑卒中的70%[1]。急性脑梗死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首位[2],脑梗死存活患者中每年有65%-82%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0%-2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这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性功能障碍,除了运动功能还有感觉、认知、语言、心理等功能障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针灸及功能锻炼对脑中风瘫痪恢复期疗效及脑血流、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0
13
作者 王雪 胡志高 +2 位作者 戴春花 陈肖云 詹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88-259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脑血流水平的影响。方法:1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期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脑血流水平的影响。方法:1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期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措施,康复同时给予针灸进行辅助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腕屈肌、肘屈肌、膝伸肌、踝屈肌肌张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腕屈肌、肘屈肌、膝伸肌、踝屈肌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BFGF、VEGF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血清BFGF、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脑供血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偏瘫 针灸 康复 肢体功能 脑血流
下载PDF
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61
14
作者 钟长明 林洪茂 +1 位作者 刘庆芳 金红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早期肌张力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 96例急性中风偏瘫者随机分为A、B两组 (B为对照组 ) ,均按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基本康复治疗 ,A组在软瘫期针刺瘫侧上肢阴经穴、下肢阳经穴 ,肌张力恢复... 目的 :探讨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早期肌张力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 96例急性中风偏瘫者随机分为A、B两组 (B为对照组 ) ,均按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基本康复治疗 ,A组在软瘫期针刺瘫侧上肢阴经穴、下肢阳经穴 ,肌张力恢复后转刺瘫侧上肢阳经穴及下肢阴经穴 ,力图使肌张力平衡恢复 ,避免肌痉挛产生而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治疗时间 2 6— 2 8天。治疗前后做康复评测。结果 :A组在肌张力恢复进程、肌痉挛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与运动功能积分增高比率 ,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MBI和生活质量指数的提高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肌张力 偏瘫 中风 康复
下载PDF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79
15
作者 韩璐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18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自我效能及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8年1—6月)60例、对照组(2...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自我效能及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8年1—6月)60例、对照组(2017年7—12月)56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随访管理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康复自我效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康复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身体锻炼自我效能、应对自我效能、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ER)总分分别为(35.36±4.45)、(51.24±6.42)、(86.60±9.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45±4.56)、(42.45±6.34)、(72.90±8.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58,7.145,8.028,P<0.05或0.01);6~24周康复训练依从性指数曲线为一扁平直线,身体锻炼、锻炼效果监测、主动寻求建议、康复训练总依从性指数分别为(74.26±8.20)、(68.36±7.20)、(61.45±7.21)、(70.26±8.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7.06±7.12)、(60.12±7.34)、(56.12±6.45)、(63.23±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845,5.882,4.030,4.556,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22.32±4.12)、(32.72±5.36)、(72.45±8.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45±3.26)、(26.45±4.42)、(60.65±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370,6.586,7.801,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自我效能的养成,保持康复训练依从行为的相对稳定,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依从性曲线 阶段性护理 康复自我效能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76
16
作者 戴贤勇 王燕 陈玮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940-2942,2944,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使用功能独立性测评(FIM)、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34^+KDR^+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FIM总分、FIM运动功能评分、FIM认知功能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F-1α及CD34^+KD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训练组FIM总分、FIM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F-1α及CD34^+KD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外周血SDF-1α和CD34^+KD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早期康复训练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5
17
作者 阎登富 余建萍 +3 位作者 张黎黎 段锦 马碧 杨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偏瘫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IS偏瘫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偏瘫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IS偏瘫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Vm),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生命质量[脑卒中生命质量量表(SS-QOL)],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舌质暗红、口唇及齿龈暗、爪甲紫暗、面色晦暗、偏身麻木、手足肿胀)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时,2组ACA、MCA、PCA的V_m及血清EPO、MMP-9、Hcy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时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可显著改善CIS偏瘫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生命质量及中医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颅内血流动力学 肢体运动功能 生命质量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4
18
作者 焦俊杰 郭洪亮 +3 位作者 刘丽杰 何有娣 袁俊亮 胡文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968-1971,共4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北京英智康复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北京英智康复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于干预3个月后,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对两组患者下肢分离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对两组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与步行能力,提高总体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运动疗法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态、平衡能力及FMA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4
19
作者 莫林宏 刘爱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3期4065-406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态、平衡能力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病人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对照...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态、平衡能力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病人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步态、平衡能力、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患肢/健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患肢/健肢)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上肢、下肢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和上肢、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步态,促进平衡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经颅磁刺激 康复功能训练 步态 平衡能力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20
作者 陈丙坤 张伟滨 +2 位作者 吕政 罗洋 王红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级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Barthel评分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及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降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