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毛细血管瘤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慧君 武忠弼 +1 位作者 汪广嘉 张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7-259,T330,共4页
报告了5例婴幼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该瘤中大量出现的“周细胞”经鉴别可认为多数为分化中的平滑肌细胞,并多以中间型细胞的形式出现,其胞浆缺乏典型的肌丝及密体,但一部分细胞胞浆中则已可检出典型... 报告了5例婴幼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该瘤中大量出现的“周细胞”经鉴别可认为多数为分化中的平滑肌细胞,并多以中间型细胞的形式出现,其胞浆缺乏典型的肌丝及密体,但一部分细胞胞浆中则已可检出典型的肌丝及密体,且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呈强阳性。据此提出,在毛细血管瘤中,增殖的周细胞可向平滑肌细胞转化的观点,即具分化潜能的周细胞在肿瘤生长中可经中间过渡型细胞分化成为平滑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周细胞 平滑肌 超微结构 婴幼儿
下载PDF
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切吸术疗效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琦 吕静荣 +2 位作者 张治华 焦宇 吴皓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采用切吸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动力吸割器行切吸术治疗的15例先天性声门下血管瘤患儿,发病年龄43天~5个月,其中出生后1周即出现喉喘鸣症状的7例,3~6周出现喉喘... 目的 探讨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采用切吸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动力吸割器行切吸术治疗的15例先天性声门下血管瘤患儿,发病年龄43天~5个月,其中出生后1周即出现喉喘鸣症状的7例,3~6周出现喉喘鸣症状的8例.安静时喉梗阻Ⅱ度,活动后或并上呼吸道感染后喉梗阻加重Ⅲ度8例;带气管插管入院7例.单侧14例,双侧1例.仅声门下单一病灶13例,合并颌面部多发性病灶2例.5例经系统口服激素或普萘洛尔治疗8~12周,效果不佳,再选择手术治疗.15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吸入诱导及静脉麻醉维持,保留自主呼吸)下血管瘤切吸术,术前、术后均未行气管切开.结果 15例中早期6例术中瘤体未取活组织病理检查,9例术中留取瘤体组织,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毛细血管瘤.术中出血量1~3 ml,其中5例出血较多的为2~3 ml;平均约2~3 ml,手术时间10~ 15 min.13例术中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维持0.95以上,2例有短暂血氧饱和度下降(0.75 ~0.80)经插管吸除下气道分泌物后,恢复正常.5例术后带管入儿童重症监护室观察,24~48 h后顺利拔管返回普通病房.10例术后麻醉苏醒后立刻拔管返回普通病房观察.术后喉喘鸣、喉梗阻症状即刻缓解的10例,24~ 48 h缓解5例.无一例因局部水肿而再次插管或气管切开.随访10~18个月,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声门下血管瘤应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切吸术具有微创、安全、疗程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对瘤体较大阻塞气管径≥50%,且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反复发作急性喉梗阻的患儿,在麻醉师的良好配合下可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血管瘤 毛细管 声门 耳鼻喉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皮肤毛细血管瘤模型鸡冠的激光和光动力学治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廖明德 赵劲民 +3 位作者 陈石海 韦强 殷国前 刘庆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毛细血管瘤的激光和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机制。方法取6月龄雄性莱亨鸡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鸡冠未处理侧作为自身对照。A组:不作任何处理;B、C组:分别以能量密度10J/cm2和15J/cm2激光照射鸡... 目的进一步探索毛细血管瘤的激光和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机制。方法取6月龄雄性莱亨鸡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鸡冠未处理侧作为自身对照。A组:不作任何处理;B、C组:分别以能量密度10J/cm2和15J/cm2激光照射鸡冠1次,持续2~3min;D组:于左腋下静脉注射血啉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10mg/kg1次;E、F组:同D组注射HMME后10min,分别以能量密度为10J/cm2和15J/cm2激光照射鸡冠。观察处理后动物一般情况,并于处理后14d取各组鸡冠组织块行HE染色观察,计算毛细血管减少率,并行TUNEL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无死亡,A组及D组鸡冠外形及色泽无明显变化,其余各组出现灰白斑,组织水肿、坏死和黑痂。组织学观察A、D组鸡冠无明显变化,其余各组可见组织液渗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数目减少、血管管径变小及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A~F组毛细血管减少率分别为7.87%±2.50%、48.58%±5.10%、57.58%±8.17%、8.84%±3.13%、61.26%±16.87%、68.56%±10.54%;凋亡指数分别为1.05±0.76、82.22±6.18、94.13±1.64、1.38±0.52、101.88±5.94、104.88±6.22;B、C、E、F组两项指标与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E组间及C、F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间和E、F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及PDT治疗毛细血管瘤除了直接封闭血管外,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也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光动力学疗法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肠道血管畸形致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2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桂兰 彭淑 周凡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5期260-262,共3页
作者总结了本院1989年至1997年4月收治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患者21例,其中18例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16例诊断肠道血管畸形,明确诊断率88.9%,内窥镜检查14例,6例诊断肠道血管畸形,明确诊断率42.... 作者总结了本院1989年至1997年4月收治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患者21例,其中18例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16例诊断肠道血管畸形,明确诊断率88.9%,内窥镜检查14例,6例诊断肠道血管畸形,明确诊断率42.8%。进行保守治疗11例,9例止血成功出院,手术治疗9例,9例止血成功出院,内窥镜下电灼止血1例,止血成功出院。对本病的诊断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最为优越,治疗上应用药物止血及内窥镜下电灼止血可以达到止血目的,但难以防止复发,本文根据我们的治疗体会,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畸形 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