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和P21基因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华新 刘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Rb和P21蛋白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瘤退化有关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Rb、P21WAF1/CIP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标本增生期、退化期以及血管畸形标本中的表... 目的探讨Rb和P21蛋白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瘤退化有关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Rb、P21WAF1/CIP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标本增生期、退化期以及血管畸形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基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生物素颈端标记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合CD34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Rb和P21表达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Rb和P21表达水平低于退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化期血管瘤Rb和P21表达水平与血管畸形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b和P21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在血管瘤的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病理学 血管瘤/病理学 基因 抑制 肿瘤 癌基因蛋白质
下载PDF
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观察
2
作者 杨玉兰 郭杨 张君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外阴血管黏液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大体肿瘤为分叶状,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或星形细胞组成,胞浆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浅染,有中位小核仁,无核分裂相;肿瘤细... [目的]探讨外阴深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外阴血管黏液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大体肿瘤为分叶状,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或星形细胞组成,胞浆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浅染,有中位小核仁,无核分裂相;肿瘤细胞密度低至中等,散在分布于黏液样或胶原纤维背景中,同时伴有不同管径的血管出现.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entin、desmin、PR,而actin、SMA、MSA、ER、S-100、CD34均阴性.[结论]外阴血管黏液瘤是一罕见、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WHO将其归为行为不确定的肿瘤,偶尔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等在形态上有重叠,通过仔细的组织学观察不难区分,此瘤通过手术局部扩大切除为佳,部分病例可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病理学 阴道肿瘤/病理学 粘液瘤/病理学
下载PDF
肾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特点及诊治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昱竹 李年旺 段燚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9月本科室收治的3例贤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本病最新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9月本科室收治的3例贤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本病最新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3岁,术前均行B超、CT检查,术前诊断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其中1例为双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节性硬化病待排,肾恶性肿瘤1例。3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均诊断为肾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其中1例不能完全排除一定恶性潜能,其行基因检测发现TSC2发生变异,变异率为28.96%,对依为莫司、西罗莫斯靶向药物敏感,患者要求暂时随访,未予以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3个月均未见明显复发肿瘤及肿大淋巴结。【结论】肾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方案仍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主,对于复发或转移的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望成为其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血管瘤/病理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儿增生性血管瘤和邻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张旗涛 蒋志涛 +2 位作者 王立春 郭劲柏 张淑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儿增生性血管瘤及其邻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规律,进一步了解血管瘤的发生机制。方法取新鲜增生性血管瘤和其邻近组织标本,以同年龄非血管瘤病人同类组织作对照,提取VEGF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PCR及荧...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儿增生性血管瘤及其邻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规律,进一步了解血管瘤的发生机制。方法取新鲜增生性血管瘤和其邻近组织标本,以同年龄非血管瘤病人同类组织作对照,提取VEGF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PCR及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血管瘤组织的VEGFPCR阳性率为9/9,邻近组织为8/9,对照组为1/9,卡方检验显示血管瘤及其邻近组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荧光定量PCR显示血管瘤和其邻近组织VEGF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两者较非血管瘤病人同类组织VEGFm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VEGF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分化成血管瘤内皮细胞,在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病理学 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