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小二乘配置法在GPS高程异常推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孙正明 高井祥 +1 位作者 王坚 李丽华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03,共2页
简述了最小二乘配置法的基本原理,并在水准联测点不多的情况下,直接采用平方根函数作为各随机参数间的协方差函数用于推估GPS高程异常值。由于最小二乘配置法的函数模型中同时考虑了非随机变量和随机变量,使得高程异常值的推估精度更高... 简述了最小二乘配置法的基本原理,并在水准联测点不多的情况下,直接采用平方根函数作为各随机参数间的协方差函数用于推估GPS高程异常值。由于最小二乘配置法的函数模型中同时考虑了非随机变量和随机变量,使得高程异常值的推估精度更高。实例分析也证明了此模型在精度上优于传统的平面拟合模型和协方差推估模型。残差分析表明此方法更适合于同时存在内插和外推高程异常值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配置 高程异常 协方差函数 推估
下载PDF
岩石脆性实验及压裂缝高度与宽度测井预测 被引量:27
2
作者 夏宏泉 杨双定 +1 位作者 弓浩浩 王成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9,共9页
随着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低孔低渗储层已成为主要勘探开发对象,几乎所有井的储层都要经过压裂改造才有产能。储层压裂改造的规模需要考虑岩石脆性剖面变化特征,其脆性系数从岩石力学的角度间接反映了储层被压开的难易程度。以... 随着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低孔低渗储层已成为主要勘探开发对象,几乎所有井的储层都要经过压裂改造才有产能。储层压裂改造的规模需要考虑岩石脆性剖面变化特征,其脆性系数从岩石力学的角度间接反映了储层被压开的难易程度。以长庆油田姬塬地区延长组地层为例,通过岩芯三轴脆性实验数据(杨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得到岩石脆性系数,并用其校正测井计算的岩石脆性系数,由此建立连续的岩石脆性系数剖面。在此基础上,推导并建立了岩石脆性系数与最小水平地应力的定量关系式,实现了基于岩石脆性系数的储层压裂缝高度与宽度的定量预测、将此方法应用于工区多口油井的压裂改造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脆性实验 脆性系数 压裂缝高度 压裂缝宽度 测井预测
下载PDF
全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亮 孙晋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依据国家先后4次测试公布的全国城市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质调研的原始数据,运用灰色非等间距GM(1,1)模型,建立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预测值模型,预测未来10年城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 依据国家先后4次测试公布的全国城市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质调研的原始数据,运用灰色非等间距GM(1,1)模型,建立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预测值模型,预测未来10年城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有继续提前的趋势;生长发育逐渐进入低速增长阶段;10岁左右的儿童肥胖问题日趋显现;12岁后女孩体重增长速度过缓,导致一定程度上呈现体重与身高增长之间的不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城市 身高 体重 不等间距模型 灰色预测
下载PDF
全国农村青少儿生长发育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许良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8-40,52,共4页
依据国家先后4次测试公布的全国乡村儿童青少年体质调研的原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建立农村青少儿生长发育预测期望值模型,预测未来10年农村青少儿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农村青少儿生长发育有继续提前的... 依据国家先后4次测试公布的全国乡村儿童青少年体质调研的原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建立农村青少儿生长发育预测期望值模型,预测未来10年农村青少儿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表明,未来10年我国农村青少儿生长发育有继续提前的趋势;生长发育仍处于“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身体发展的匀称度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身高 体重 灰色预测 农村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热浪前期信号及其模式预报 被引量:18
5
作者 丁婷 钱维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72-1486,共15页
在中国1979—2008年发生的87场区域干热浪事件中有83场区域干热浪事件可以在250hPa层高度扰动场上追踪到前期信号.高度扰动信号的移动方向可分为低纬向西和中纬向东传播的两类,前期信号平均出现的时间为7天.中国南方热浪的前期信号,一部... 在中国1979—2008年发生的87场区域干热浪事件中有83场区域干热浪事件可以在250hPa层高度扰动场上追踪到前期信号.高度扰动信号的移动方向可分为低纬向西和中纬向东传播的两类,前期信号平均出现的时间为7天.中国南方热浪的前期信号,一部分(19%)来自低纬西北太平洋,平均提前4.6天,而大部分(81%)的前期信号来自欧洲和中国西北地区,可提前2—15天,这些信号沿中纬度自西向东移动到达100°E—110°E和40°N附近地区.中心位置发生在北方的区域干热浪事件,前期扰动信号都来自欧亚中高纬度.统计得到,250hPa层的高度扰动达到120gpm与地面出现区域干热浪相对应的次数占41%.降低区域干热浪的定义标准,高度扰动作为前期信号的正确率会得到提高.在分析2003年中国夏季江南—华南大范围持续热浪事件的基础上,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模式产品,对这次热浪500hPa高度场做物理分解,结果发现模式对高度扰动的预报具有提前1—7天的预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高度扰动 前期信号 传播 统计特征 模式预报
下载PDF
Subsidenc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equivalent mining height theory for solid backfilling mining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广礼 朱晓峻 +1 位作者 查剑锋 王强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3302-3308,共7页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a movement of solid backfilling mining technology, the surface subsidenc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mining height theory was proposed, and the parameters selection ...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a movement of solid backfilling mining technology, the surface subsidenc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mining height theory was proposed, and the parameters selection guideline of this method was also described. While comparing the parameters of caving mining with equivalent height, the subsidence efficient can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ining height and bulk factor of sagging zone and fracture zone, the tangent of main influence angle of solid backfilling mining is reduced by 0.2-0.5(while it cannot be less than 1.0). For sake of safety, offset of the inflection point is set to zero, and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horizontal movement coefficient and main propagation angle are equal to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of caving mining with equivalent height. In the last part, a case study of solid backfilling mining subsidence prediction was described. The results show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maximum subsidence point between the predi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is less than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backfilling mining mining subsidence equivalent mining height subsidence prediction subsidence control
下载PDF
用植物生活史性状预测种子扩散方式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志文 郑景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6-971,共6页
种子扩散方式对植物物种分布、种群动态及群落组成都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有关种子扩散方式的数据还很欠缺。植物的生活史性状与种子扩散方式联系密切,通过植物生活史性状预测种子的扩散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基于我国360种植物... 种子扩散方式对植物物种分布、种群动态及群落组成都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有关种子扩散方式的数据还很欠缺。植物的生活史性状与种子扩散方式联系密切,通过植物生活史性状预测种子的扩散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基于我国360种植物的生长型、株高、种子质量和果实类型以及种子扩散方式的数据集,随机抽取288个物种数据(80%)作为训练样本,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树、费舍尔线性判别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分别建立种子扩散方式的预测模型,将其余72个物种数据(20%)用于模型检验。以1,000次随机抽样后的平均判别正确率作为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用生长型、株高、种子质量及果实类型作为主要预测变量,构建的神经网络、决策树、费希尔线性判别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均能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准确率分别为78.90%、77.09%、77.81%和78.14%,其中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网络模型对动物扩散、无助力扩散和风扩散的预测效果分别为81.32%、74.90%和81.45%。本研究为植物种子扩散方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方式 果实类型 生长型 株高 种子质量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井宇航 郭燕 +7 位作者 张会芳 戎亚思 张少华 冯伟 王来刚 贺佳 刘海礁 郑国清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无损获取作物信息的优势,但是飞行高度直接影响作物信息获取效率。通过设置30、60、90 m飞行高度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不同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探索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 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无损获取作物信息的优势,但是飞行高度直接影响作物信息获取效率。通过设置30、60、90 m飞行高度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不同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探索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首先将不同高度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与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和共线性分析,筛选出6个植被指数(NDVI、RDVI、RERDVI、GBNDVI、OSAVI、EXG)和4个纹理特征(Green-mean、Green-sm、Red-mean、Red-var)。基于筛选出的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BPNN)法建立了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在不同高度进行交叉验证,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指标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是30 m飞行高度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稳定性最好,3种建模信息构建的模型验证时的R^(2)、RMSE、RPD分别为0.57~0.89、1.27~4.16 g/m^(2)、1.67~3.65。BPNN在3种建模信息下构建的模型稳定性整体优于PLSR,验证模型的R^(2)、RPD分别提高0.01~0.39、0.05~1.44,RMSE下降0.08~8.53 g/m^(2)。3个高度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稳定性顺序: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融合3个飞行高度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进行植株氮积累量预测可以提高估算精度,R^(2)、RMSE、RPD分别为0.89~0.93、1.80~2.03 g/m^(2)、3.54~4.03。因此,在兼顾效率与精度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无人机飞行高度,综合利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可以对植株氮积累量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冬小麦 飞行高度 植株氮积累量 预测模型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下载PDF
趋势面分析法在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凯 严桂凤 +1 位作者 文江 贺根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4,59,共4页
选取采高、硬岩岩性比例系数、斜长、采深和推进速度5个影响因子作为影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关键因素,以20例综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数据为基础,根据趋势面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趋势面分析预测模型。实例分... 选取采高、硬岩岩性比例系数、斜长、采深和推进速度5个影响因子作为影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关键因素,以20例综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数据为基础,根据趋势面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趋势面分析预测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趋势面分析法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误差率为0.17%~5.39%,与实际相差较小,是一种简便可行、可靠的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面分析 导水裂隙带 高度 SPSS软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岩石脆性系数的压裂缝高度与宽度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成龙 夏宏泉 杨双定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6-680,共5页
在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与非常规储层压裂施工前要通过测井资料优选射孔段并预测压裂缝的高度和宽度,压裂后需对压裂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以长庆油田姬塬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为例,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岩石脆性系数,分析了岩石脆性系数对压裂缝... 在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与非常规储层压裂施工前要通过测井资料优选射孔段并预测压裂缝的高度和宽度,压裂后需对压裂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以长庆油田姬塬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为例,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岩石脆性系数,分析了岩石脆性系数对压裂缝延伸方向、延伸高度和宽度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岩石脆性系数与压裂缝高、缝宽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基于岩石脆性系数的压裂缝高度与宽度的定量预测。提出了用压裂前后脆性系数大小变化进一步检测缝高、用压裂缝高缝宽定性判断油气井的产能高低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工区多口油井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层段的压裂设计与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泊松比 脆性系数 地层应力 裂缝高度 裂缝宽度 产能预测
下载PDF
某多期次巨型滑坡危害程度预测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豫川 冯文凯 单治钢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在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多期次巨型滑坡的工程环境条件、物质组成、自身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等方面认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剖面,分5种不同组合,利用SlopeCAD和VV2001两种计算分析程序,对滑坡整体及分期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 在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多期次巨型滑坡的工程环境条件、物质组成、自身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等方面认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剖面,分5种不同组合,利用SlopeCAD和VV2001两种计算分析程序,对滑坡整体及分期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能量法、潘家铮法、以及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建议的方法,对局部失稳滑坡体可能产生的滑动速度及引起的涌浪高度进行了定量预测和分析,并据此对其可能给大坝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多个方面带来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次 巨型滑坡 稳定性 滑动速度 涌浪高度 危害程度 预测评价
下载PDF
复杂结构薄壁件电弧增材制造离线编程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天琪 李天旭 +1 位作者 李亮玉 杨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7,I0004,共7页
将增材制造技术和弧焊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对复杂薄壁件进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首先在传统的分层方法的基础上,对成形过程中高度变化的几何模型进行预测并分析,再通过机器人的离线编程与轨迹规划技术,实现成形轨迹的自动提取.进一步利... 将增材制造技术和弧焊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对复杂薄壁件进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首先在传统的分层方法的基础上,对成形过程中高度变化的几何模型进行预测并分析,再通过机器人的离线编程与轨迹规划技术,实现成形轨迹的自动提取.进一步利用圆弧离散局部逼近算法,对复杂薄壁件的切片截面进行微分,计算出四元数矩阵,实现焊枪位姿自动调整;并对焊接工艺进行改良,保证成形质量.最后通过焊制部分薄壁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薄壁件成形质量良好,预测尺寸与实际成形尺寸误差不超过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薄壁件 增材制造 弧焊机器人 高度预测
下载PDF
广西霜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500hPa位势高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涂方旭 董蕙青 李雄 《广西气象》 2000年第1期15-17,共3页
在统计广西各站历年霜日总数、初霜、终霜日的基础上 ,分析了广西霜日的气候概况、气候变化特征及与 5 0 0 h Pa位势高度的关系。
关键词 霜日 气候变化 位势高度 预测模型 广西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high-throughput phenotyping,GWAS,and predictive models reveals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plant height in maize 被引量:6
14
作者 Weixuan Wang Weijun Guo +11 位作者 Liang Le Jia Yu Yue Wu Dongwei Li Yifan Wang Huan Wang Xiaoduo Lu Hong Qiao Xiaofeng Gu Jian Tian Chunyi Zhang Li Pu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54-373,共20页
Plant height(PH)is an essential trait in maize(Zea mays)that is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planting density,biomass,lodging resistance,and grain yield in the field.Dissecting the dynamics of maize plant architecture will... Plant height(PH)is an essential trait in maize(Zea mays)that is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planting density,biomass,lodging resistance,and grain yield in the field.Dissecting the dynamics of maize plant architecture will be beneficial for ideotype-based maize breeding and prediction,as the genetic basis controlling PH in maize remains largely unknown.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n automated high-throughput phenotyping platform(HTP)to systematically and noninvasively quantify 77 image-based traits(i-traits)and 20 field traits(f-traits)for 228 maize inbred lines across all developmental stages.Time-resolved i-traits with novel digital phenotypes and complex correlations with agronomic traits were characterized to reveal the dynamics of maize growth.An i-trait-bas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d 4945 traitassociated SNPs,2603 genetic loci,and 1974 corresponding candidate genes.We found that rapid growth of maize plants occurs mainly at two developmental stages,stage 2(S2)to S3 and S5 to S6,accounting for the final PH indicators.By integrating the PH-association network with the transcriptome profiles of specific internodes,we revealed 13 hub genes that may play vital roles during rapid growth.The candidate genes and novel i-traits identified at multiple growth stages may be used as potential indicators for final PH in maize.One candidate gene,ZmVATE,was functionally validated and shown to regulate PH-related traits in maize using genetic mutation.Furthermore,machine learning was used to build predictive models for final PH based on i-traits,and their performancewas assessed across developmental stages.Moderate,strong,and very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sets were achieved from the early S4(tenth-leaf)stage.Colletively,our study provides a valuable tool for dissecting the spatiotemporal formation of specific internodes and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PH,as well as resources and predictive models that are useful for molecular design breeding and predicting maize varieties with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MICS GWAS plant height machine learning prediction MAIZE
原文传递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寻博辉 吕义清 姚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0-200,共11页
为了提高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预测的准确性,通过收集以往地质采矿条件相似地区导高实测数据,综合分析取采高、埋深、倾角及工作面斜长4个因素作为算法模型的导高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工程探测、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矿覆岩... 为了提高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预测的准确性,通过收集以往地质采矿条件相似地区导高实测数据,综合分析取采高、埋深、倾角及工作面斜长4个因素作为算法模型的导高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工程探测、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矿覆岩导水断裂的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钻孔试验以及数控摄像技术对浅埋煤层综采条件下的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进行实测;通过构建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APSO-LSSVR)和UDEC数值模拟的导高预测模型,结合实测导高数据确定华宁煤矿覆岩破坏高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实测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处于60.3~90.6 m;基于APSO-LSSVR算法的导高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值的拟合优度为94.79%,均方根误差为1.6523,预测的准确性较高,将其应用到研究区不同工作面导水断裂带高度的预测中,该模型与实测数据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为1.36%,相较于传统UDEC数值模拟预测方法,其准确性相对提高了9.03%。可以看出经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于数据特征较小的数据集合处理性能较高,能够较好反映导水断裂的发育情况,可满足实际开采需求;将基于APSO-LSSVR的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预测模型应用于研究区待开采的22109、22110工作面,得出22109工作面导水裂隙带为62.7 m,22110工作面导水裂隙带为67.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断裂带 主控因素 支持向量机 数值模拟 高度预测
下载PDF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定位和全基因组选择探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强 任姣姣 +4 位作者 徐晓明 李宗泽 黄博文 陈占辉 吴鹏昊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7,共8页
以郑58和B73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基于玉米48k液相探针捕获技术对株高和穗位高进行QTL定位和全基因组选择探究。结果表明,检测到20个株高的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13%~31.67%;检测到18个穗位高的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1.20%~27.... 以郑58和B73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基于玉米48k液相探针捕获技术对株高和穗位高进行QTL定位和全基因组选择探究。结果表明,检测到20个株高的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13%~31.67%;检测到18个穗位高的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1.20%~27.49%,在4号染色体上的bin4.09区间发现存在1个同时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主效QTL。通过改变训练群体大小和标记数目,用R语言软件的rrBLUP包对株高和穗位高进行全基因组选择,结果发现,株高和穗位高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79和0.76。预测精度随着训练群体大小的增大而增加,当训练群体大小为50%时即可获得相对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精度会随着标记数目的增加而增大,当标记数目为500时即可获得相对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QTL定位 全基因组选择 预测精度
原文传递
底水油藏水锥回落高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燕 陈向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7-370,共4页
关井压锥是底水油藏高含水后抑制底水锥进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再开井生产的开发效果,准确掌握关井后水锥的回落状况非常必要。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在对底水油藏水锥回落规律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底水油藏数值模型... 关井压锥是底水油藏高含水后抑制底水锥进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再开井生产的开发效果,准确掌握关井后水锥的回落状况非常必要。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在对底水油藏水锥回落规律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底水油藏数值模型,研究水油密度差、油水黏度比、油层厚度、水平渗透率、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等因素对关井后水锥回落高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各单一影响因素下水锥回落高度与关井时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水锥回落高度与关井时间的预测模型。以Z1块底水油藏Z1-23井为例,对比分析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的误差为5.71%。该水锥回落高度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矿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锥 回落高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足迹图像的FtH-Net预测身高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年 樊旭晨 +2 位作者 张玉明 鲁玺龙 陈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3,133,共9页
为解决在刑侦领域需要通过脚印信息预测身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回归预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来得到适用于深度学习回归模型的数据集,然后根据足迹数据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由边缘提取和回归预测两个部分组... 为解决在刑侦领域需要通过脚印信息预测身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回归预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来得到适用于深度学习回归模型的数据集,然后根据足迹数据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由边缘提取和回归预测两个部分组成的新型网络架构FtH-Net(Foot to Height-Net),最后基于预处理得到的数据集和FtH-Net训练得到一个性能良好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在保证模型泛化能力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预测的准确率,预测身高2 cm以内的准确率达到了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侦 深度学习 足迹图像 身高预测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SNP推测中国汉族人群身高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支越胜 孙亚男 +5 位作者 高行健 刘凡 李彩霞 叶健 赵雯婷 黄艳梅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选取已知与身高关联的31个SNP位点,在1220例中国汉族健康成年人群样本中验证其身高遗传关联性,并构建身高预测模型及评估该模型的推断能力。方法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在31个SNP位点中验证与中国汉族人群身高相关联的... 目的选取已知与身高关联的31个SNP位点,在1220例中国汉族健康成年人群样本中验证其身高遗传关联性,并构建身高预测模型及评估该模型的推断能力。方法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在31个SNP位点中验证与中国汉族人群身高相关联的SNP位点;利用质控后的22个SNP位点,采用加权等位基因求和法(weight allele sums,WAS)针对不同身高分类方法建立推断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计算推断准确性。结果 7个SNP位点与身高的关联得到验证,其中rs3823418、rs2166898、rs4821083及rs6030712来自东亚人群研究,rs11021504来自中国汉族人群研究,rs3816804、rs3751599在欧洲和中国汉族人群研究中均有报道。四川男性群体二元分类身高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67(95%CI:0.55-0.79),稍高于Aulchenko等研究(AUC=0.65),但低于Liu等研究(AUC=0.75,95%CI:0.72-0.79)。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身高遗传位点具有人群差异性,筛选与某一群体身高遗传显著相关的SNP位点,结合适当的特征分类方法,有望构建出对该群体推断效果较好的身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身高 加权等位基因求和 中国汉族人群 身高预测
原文传递
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概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新哲 《价值工程》 2018年第20期235-236,共2页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采煤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水体下采煤的矿井水害防治有重要影响,需要对导高进行预测。通过查阅文献,对导高计算经验公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常用的公式形式,为今后导高预测公式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高度预测 经验公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