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稠油掺稀井下混合器结构设计与混合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邱成松
黄志强
+1 位作者
彭云
李琴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针对稠油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稠油与稀油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器,采用一个涡轮式叶轮和折叶式叶轮组合的方式,并且通过键与轴连接,两个叶轮一起联动。采用FLUENT 6DOF模型,对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从叶轮旋转...
针对稠油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稠油与稀油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器,采用一个涡轮式叶轮和折叶式叶轮组合的方式,并且通过键与轴连接,两个叶轮一起联动。采用FLUENT 6DOF模型,对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从叶轮旋转速度、稀油体积分数、涡旋性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器虽然旋转速度有所下降,但是稀油分布更加均匀,具有更强的涡旋速度,说明新型混合器比现有混合器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掺稀
混合器
结构设计
力学分析
混合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掺稀多相流动规律及生产参数设计
被引量:
9
2
作者
石在虹
石爽
+1 位作者
韩冬深
王雅茹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4-292,共9页
研究了塔河超深稠油掺稀井多相流动规律。根据不同的掺稀方式给出了超深井稠油掺稀井井筒中流体温度梯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掺稀特点,给出了超深井稠油原油物性模拟的修正模型,其结果与PVT曲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引入井眼轨迹的描述...
研究了塔河超深稠油掺稀井多相流动规律。根据不同的掺稀方式给出了超深井稠油掺稀井井筒中流体温度梯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掺稀特点,给出了超深井稠油原油物性模拟的修正模型,其结果与PVT曲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引入井眼轨迹的描述与计算技术,解决了超深井弯曲井段的多相流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能量平衡及多相流体力学原理建立了稠油掺稀生产动态分析模型,实现了对超深井稠油掺稀生产动态的模拟和分析,并据此可对稠油掺稀比例及生产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现场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稠油
掺稀
多相流
原文传递
SK元件对稠油掺稀混合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瞳瞳
敬加强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60-61,共2页
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相关计算模型,模拟光管掺稀以及安装SK型静态混合器后的掺稀过程。
关键词
SK元件
稠油掺稀
混合效果
CFD
湍动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掺稀井下动态混合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琴
彭云
+3 位作者
黄志强
邱成松
靳永红
王楠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6,共5页
掺稀降粘工艺已成为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而混合器是掺稀降粘工艺中提高混合效果的主要工具,但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不佳。为此,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原动态混合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影响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因...
掺稀降粘工艺已成为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而混合器是掺稀降粘工艺中提高混合效果的主要工具,但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不佳。为此,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原动态混合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影响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因素是混合器叶轮依靠流体冲击旋转,而未对混合流体进行有效的旋转搅拌。基于分析结果,研究了一种新型动态混合器,并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新型动态混合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原动态混合器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动态混合器比原动态混合器能更有效地增强稠油掺稀混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掺稀
动态混合器
叶轮
旋转搅拌
涡旋流动
混合效果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掺稀井下静态混合器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王旭
赵春立
+1 位作者
韩万里
周妍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50-53,84,共5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静态混合器内部流场分布情况及混合器单元数量对混合降黏效果的影响,利用Realizable的k-ε模型结合Levich漩涡扩散模型,对SK型静态混合器中稠油-稀油两相流的三维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混合器单元数量的敏感性。模拟结果显示...
为了进一步了解静态混合器内部流场分布情况及混合器单元数量对混合降黏效果的影响,利用Realizable的k-ε模型结合Levich漩涡扩散模型,对SK型静态混合器中稠油-稀油两相流的三维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混合器单元数量的敏感性。模拟结果显示,新的仿真模型加入混合器后使混合程度有所提高;湍动强度不会随着混合单元的数量增加而无限增加。建议将2个周期的混合单元作为1组,将3组混合单元一起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掺稀
静态混合器
混合器流场
湍动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河稠油掺稀粘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
13
6
作者
明亮
敬加强
+2 位作者
代科敏
李业
吴东容
《油气储运》
CAS
2013年第3期263-266,269,共5页
利用塔河稠油分别掺混4种塔河稀油的粘度测试数据,对Arrhenius粘度模型、双对数粘度模型、Cragoe粘度模型和Lederer粘度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ragoe模型准确度最高,最适合对塔河稠油掺稀粘度进行预测。考虑不同掺稀体积比对Cragoe模...
利用塔河稠油分别掺混4种塔河稀油的粘度测试数据,对Arrhenius粘度模型、双对数粘度模型、Cragoe粘度模型和Lederer粘度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ragoe模型准确度最高,最适合对塔河稠油掺稀粘度进行预测。考虑不同掺稀体积比对Cragoe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将稠油的质量分数作为Cragoe粘度模型的改进参数,分别对稀稠体积比高于和低于1:1的预测值进行放大和缩小处理,改进Cragoe模型,实现平均误差和最大误差较改进前分别下降43%和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掺稀
粘度预测
Cragoe粘度模型
模型改进
塔河油田
原文传递
稠稀油黏度比对混合油黏度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7
作者
张文轲
孙东方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稠油掺稀后混合油黏度的准确计算是稠油地面设施及管道工艺计算的基础,为了研究高黏度比(大于1×104)对于混合油黏度预测准确性的影响,首先筛选6个较为常用的混合油黏度计算模型,通过Capella稠油与4种不同物性稀油的现场掺稀测试,...
稠油掺稀后混合油黏度的准确计算是稠油地面设施及管道工艺计算的基础,为了研究高黏度比(大于1×104)对于混合油黏度预测准确性的影响,首先筛选6个较为常用的混合油黏度计算模型,通过Capella稠油与4种不同物性稀油的现场掺稀测试,对38组共114个混合油黏度实测值和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使用误差分析方法讨论了稠稀油黏度比对不同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黏度比小于3 000时,Cragoe修正模型预测平均误差小于10%;黏度比大于3 000时,推荐采用Lederer改进模型,平均预测误差小于15%;黏度比对于混合油黏度模型预测误差的影响不可忽略,如需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则应在修正式中引入黏度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油黏度
黏度比
稠油掺稀
模型误差分析
Lederer改进模型
原文传递
混水抽稠油泵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
1
8
作者
荆德霞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3期19-21,共3页
为了克服稠油开采难度大、产量低、费用高、周期短等问题,研制开发了一种混水抽稠油泵,该泵两级结构,使用该泵也可进行泵内掺水混采,介质为井口分离的产出水、地下的含水层、地面输送的高压或低压水等:该泵可以根据稠油粘度调节泵径级别...
为了克服稠油开采难度大、产量低、费用高、周期短等问题,研制开发了一种混水抽稠油泵,该泵两级结构,使用该泵也可进行泵内掺水混采,介质为井口分离的产出水、地下的含水层、地面输送的高压或低压水等:该泵可以根据稠油粘度调节泵径级别,控制掺水用量,使油水在泵内高压混合达到最佳的混合粘度,然后将混合液一同排到地面,混水抽稠泵在抽油的过程中,环套内水从抽油泵掺水孔处进入抽油泵内,通过混水阀均匀的与产出液混合。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井
混水抽稠油泵
混水孔
掺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河盆地曙1区稠油油藏中原油的混聚及其勘探开发意义
被引量:
2
9
作者
吴征
包连纯
+1 位作者
康秀发
郑南方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4,共4页
本文通过辽河盆地曙1 区稠油地化特征的非均质分析确认了原油混聚的存在,并认为这是第三纪以来来自相邻凹陷内沙四油气两期充注的结果。这一发现对本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稠油油藏
原油
混聚
勘探
开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节能技术在株洲冶炼厂的应用
被引量:
1
10
作者
彭海良
《有色冶金节能》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株洲冶炼厂锌电解生产中合理的工艺技术管理与分时用电,并引进重油掺水新技术、分层燃烧技术及加强余热利用,降低了能耗。
关键词
电流效率
槽电压
电导率
阳极泥
重油掺水
分层燃烧
分时用电
锅炉
炼锌
电解
节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长输管道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许高达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5年第2期13-15,36,共4页
稠油长输管道配套技术包括纯稠油长输工艺、稠油与稀油混合输送工艺、干线管道结构、防腐保温结构、稠油泵、稠稀原油混合工艺和在线静态混合器。该套技术已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的纯稠油管道和稠稀混合油管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稠油长输管道配套技术包括纯稠油长输工艺、稠油与稀油混合输送工艺、干线管道结构、防腐保温结构、稠油泵、稠稀原油混合工艺和在线静态混合器。该套技术已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的纯稠油管道和稠稀混合油管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加拿大哈斯基石油公司编制的初步设计中的指标,输油成本接近或等于普通原油,年节约费用1352万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长输管道
工艺
输油
管道运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水混输对海管腐蚀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
12
作者
敬加强
蒋先勇
+1 位作者
王春升
张明
《全面腐蚀控制》
2019年第6期6-13,共8页
针对海上稠油-水混输可能出现的海管腐蚀问题,采用电化学测试法,研究温度、矿化度和pH值三种因素对海管常用X52钢的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X52钢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使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大,溶液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达到最小,...
针对海上稠油-水混输可能出现的海管腐蚀问题,采用电化学测试法,研究温度、矿化度和pH值三种因素对海管常用X52钢的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X52钢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使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大,溶液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达到最小,因此适当调整外输温度可控制温度对海管腐蚀的影响;60℃下,HCO3-浓度升高时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400mg/L时出现极大值;相同温度下,Cl-浓度升高时腐蚀电流密度和容抗弧直径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添加配伍性好的缓蚀剂可有效缓解高矿化度对海管腐蚀的影响;25℃下,pH值升高时腐蚀电流密度的对数呈线性下降趋势,电荷转移电阻逐渐增大,因此设法调节采出液pH值在中性以上也可缓解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水混输
海管
X52钢
腐蚀
影响因素
电化学测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掺稀井下混合器结构设计与混合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邱成松
黄志强
彭云
李琴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公司深圳分公司
出处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基金
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OGE201403-18)
中石化先导试验项目"电泵井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研发与应用"(机电B040)
文摘
针对稠油掺稀降黏开采过程中稠油与稀油混合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合器,采用一个涡轮式叶轮和折叶式叶轮组合的方式,并且通过键与轴连接,两个叶轮一起联动。采用FLUENT 6DOF模型,对混合器的混合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从叶轮旋转速度、稀油体积分数、涡旋性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器虽然旋转速度有所下降,但是稀油分布更加均匀,具有更强的涡旋速度,说明新型混合器比现有混合器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
关键词
稠油掺稀
混合器
结构设计
力学分析
混合效果
Keywords
heavy oil
mixing
mix
er
structure
design
mechanical
analysis
mixing
effect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掺稀多相流动规律及生产参数设计
被引量:
9
2
作者
石在虹
石爽
韩冬深
王雅茹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
出处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4-292,共9页
文摘
研究了塔河超深稠油掺稀井多相流动规律。根据不同的掺稀方式给出了超深井稠油掺稀井井筒中流体温度梯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掺稀特点,给出了超深井稠油原油物性模拟的修正模型,其结果与PVT曲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引入井眼轨迹的描述与计算技术,解决了超深井弯曲井段的多相流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能量平衡及多相流体力学原理建立了稠油掺稀生产动态分析模型,实现了对超深井稠油掺稀生产动态的模拟和分析,并据此可对稠油掺稀比例及生产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现场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超深井
稠油
掺稀
多相流
Keywords
ultra-deep
well
heavy oil
heavy oil
mixing
with
light
oil
multi-phase
flow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SK元件对稠油掺稀混合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瞳瞳
敬加强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出处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60-61,共2页
文摘
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相关计算模型,模拟光管掺稀以及安装SK型静态混合器后的掺稀过程。
关键词
SK元件
稠油掺稀
混合效果
CFD
湍动强度
Keywords
SK
element
heavy oil
mixing
with
light
oil
mix
ed
effect
CFD
turbulent
intensity
分类号
TE8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掺稀井下动态混合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李琴
彭云
黄志强
邱成松
靳永红
王楠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石化西北油气田分公司
出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76,共5页
基金
中石化先导试验项目"电泵井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研发与应用"(机电B040)
文摘
掺稀降粘工艺已成为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而混合器是掺稀降粘工艺中提高混合效果的主要工具,但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不佳。为此,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原动态混合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影响原动态混合器混合效果的因素是混合器叶轮依靠流体冲击旋转,而未对混合流体进行有效的旋转搅拌。基于分析结果,研究了一种新型动态混合器,并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新型动态混合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原动态混合器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新型动态混合器比原动态混合器能更有效地增强稠油掺稀混合效果。
关键词
稠油掺稀
动态混合器
叶轮
旋转搅拌
涡旋流动
混合效果
数值模拟
Keywords
heavy oil
thin
mixing
dynamic
mix
er
impeller
rotary
mixing
vortex
flow
mixing
eff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掺稀井下静态混合器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王旭
赵春立
韩万里
周妍妤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南阳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50-53,84,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碳酸盐岩油藏深抽工艺技术完善与推广"(2011ZX05049-003-004)
文摘
为了进一步了解静态混合器内部流场分布情况及混合器单元数量对混合降黏效果的影响,利用Realizable的k-ε模型结合Levich漩涡扩散模型,对SK型静态混合器中稠油-稀油两相流的三维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混合器单元数量的敏感性。模拟结果显示,新的仿真模型加入混合器后使混合程度有所提高;湍动强度不会随着混合单元的数量增加而无限增加。建议将2个周期的混合单元作为1组,将3组混合单元一起使用。
关键词
稠油掺稀
静态混合器
混合器流场
湍动强度
Keywords
heavy oil
thin
mixing
SK
static
mix
er
flow
field
of
mix
er
turbulent
intensity
分类号
TE3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河稠油掺稀粘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
13
6
作者
明亮
敬加强
代科敏
李业
吴东容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出处
《油气储运》
CAS
2013年第3期263-266,26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稠油流动边界层在水基泡沫作用下的阻力特性研究"
51074136
+1 种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项目"稠油掺水流动粘度测定及压降预测研究"
20115121110004
文摘
利用塔河稠油分别掺混4种塔河稀油的粘度测试数据,对Arrhenius粘度模型、双对数粘度模型、Cragoe粘度模型和Lederer粘度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ragoe模型准确度最高,最适合对塔河稠油掺稀粘度进行预测。考虑不同掺稀体积比对Cragoe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将稠油的质量分数作为Cragoe粘度模型的改进参数,分别对稀稠体积比高于和低于1:1的预测值进行放大和缩小处理,改进Cragoe模型,实现平均误差和最大误差较改进前分别下降43%和32%。
关键词
稠油掺稀
粘度预测
Cragoe粘度模型
模型改进
塔河油田
Keywords
heavy oil
mix
ed
with
light
oil
,
viscosity
prediction,
Cragoe
viscosity
model,
model
improvement,
Tahe
oil
field
分类号
TE8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稠稀油黏度比对混合油黏度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7
作者
张文轲
孙东方
机构
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9-833,共5页
文摘
稠油掺稀后混合油黏度的准确计算是稠油地面设施及管道工艺计算的基础,为了研究高黏度比(大于1×104)对于混合油黏度预测准确性的影响,首先筛选6个较为常用的混合油黏度计算模型,通过Capella稠油与4种不同物性稀油的现场掺稀测试,对38组共114个混合油黏度实测值和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使用误差分析方法讨论了稠稀油黏度比对不同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黏度比小于3 000时,Cragoe修正模型预测平均误差小于10%;黏度比大于3 000时,推荐采用Lederer改进模型,平均预测误差小于15%;黏度比对于混合油黏度模型预测误差的影响不可忽略,如需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则应在修正式中引入黏度比。
关键词
混合油黏度
黏度比
稠油掺稀
模型误差分析
Lederer改进模型
Keywords
mix
ed
oil
viscosity
viscosity
ratio
heavy oil
mix
ed
with
light
oil
model
error
analysis
Lederer
improved
model
分类号
TE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混水抽稠油泵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
1
8
作者
荆德霞
机构
中国石化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东辛采油厂
出处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3期19-21,共3页
文摘
为了克服稠油开采难度大、产量低、费用高、周期短等问题,研制开发了一种混水抽稠油泵,该泵两级结构,使用该泵也可进行泵内掺水混采,介质为井口分离的产出水、地下的含水层、地面输送的高压或低压水等:该泵可以根据稠油粘度调节泵径级别,控制掺水用量,使油水在泵内高压混合达到最佳的混合粘度,然后将混合液一同排到地面,混水抽稠泵在抽油的过程中,环套内水从抽油泵掺水孔处进入抽油泵内,通过混水阀均匀的与产出液混合。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关键词
稠油井
混水抽稠油泵
混水孔
掺水
Keywords
heavy oil
-well,
heavy oil
pump
mixing
water,
water
mixing
pore,
watered
分类号
TE93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河盆地曙1区稠油油藏中原油的混聚及其勘探开发意义
被引量:
2
9
作者
吴征
包连纯
康秀发
郑南方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
辽河油田特油开发公司
出处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4,共4页
文摘
本文通过辽河盆地曙1 区稠油地化特征的非均质分析确认了原油混聚的存在,并认为这是第三纪以来来自相邻凹陷内沙四油气两期充注的结果。这一发现对本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稠油油藏
原油
混聚
勘探
开发
Keywords
secondary
alteration
heavy oil
mix
ed
accumulation
of
crude
oil
two
phase
filling
of
oil
gas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rude
heavy oil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345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节能技术在株洲冶炼厂的应用
被引量:
1
10
作者
彭海良
机构
株洲冶炼厂
出处
《有色冶金节能》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文摘
本文简要介绍了株洲冶炼厂锌电解生产中合理的工艺技术管理与分时用电,并引进重油掺水新技术、分层燃烧技术及加强余热利用,降低了能耗。
关键词
电流效率
槽电压
电导率
阳极泥
重油掺水
分层燃烧
分时用电
锅炉
炼锌
电解
节能
Keywords
current
efficiency
cell
voltage
current
conducting
rate
anode
slime
heavy oil
mix
ed
water
layered
combustion
power
use
by
time
shearing
b
oil
er
分类号
F4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长输管道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许高达
机构
新疆石油管理局设计院
出处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5年第2期13-15,36,共4页
文摘
稠油长输管道配套技术包括纯稠油长输工艺、稠油与稀油混合输送工艺、干线管道结构、防腐保温结构、稠油泵、稠稀原油混合工艺和在线静态混合器。该套技术已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的纯稠油管道和稠稀混合油管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加拿大哈斯基石油公司编制的初步设计中的指标,输油成本接近或等于普通原油,年节约费用1352万元以上。
关键词
稠油
长输管道
工艺
输油
管道运输
Keywords
heavy oil
transportation/
mix
ed
transfer/long
distance
pipeline/process
flow
分类号
TE83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水混输对海管腐蚀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
12
作者
敬加强
蒋先勇
王春升
张明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全面腐蚀控制》
2019年第6期6-13,共8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海上稠油热采技术”项目子课题“海上稠油降粘减阻及输送关键技术研究”(2016ZX05025004-005)
文摘
针对海上稠油-水混输可能出现的海管腐蚀问题,采用电化学测试法,研究温度、矿化度和pH值三种因素对海管常用X52钢的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X52钢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使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大,溶液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达到最小,因此适当调整外输温度可控制温度对海管腐蚀的影响;60℃下,HCO3-浓度升高时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400mg/L时出现极大值;相同温度下,Cl-浓度升高时腐蚀电流密度和容抗弧直径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添加配伍性好的缓蚀剂可有效缓解高矿化度对海管腐蚀的影响;25℃下,pH值升高时腐蚀电流密度的对数呈线性下降趋势,电荷转移电阻逐渐增大,因此设法调节采出液pH值在中性以上也可缓解腐蚀。
关键词
稠油-水混输
海管
X52钢
腐蚀
影响因素
电化学测试
Keywords
heavy
crude
oil
-water
mix
ed
transmission
subsea
pipeline
X52
steel
corrosion
influencing
factors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分类号
TG174.3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稠油掺稀井下混合器结构设计与混合效果分析
邱成松
黄志强
彭云
李琴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稠油掺稀多相流动规律及生产参数设计
石在虹
石爽
韩冬深
王雅茹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
原文传递
3
SK元件对稠油掺稀混合效果的影响分析
沈瞳瞳
敬加强
《石化技术》
CAS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稠油掺稀井下动态混合器数值模拟研究
李琴
彭云
黄志强
邱成松
靳永红
王楠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稠油掺稀井下静态混合器数值仿真研究
王旭
赵春立
韩万里
周妍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塔河稠油掺稀粘度预测模型
明亮
敬加强
代科敏
李业
吴东容
《油气储运》
CAS
2013
13
原文传递
7
稠稀油黏度比对混合油黏度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张文轲
孙东方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5
5
原文传递
8
混水抽稠油泵的研制与应用
荆德霞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辽河盆地曙1区稠油油藏中原油的混聚及其勘探开发意义
吴征
包连纯
康秀发
郑南方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节能技术在株洲冶炼厂的应用
彭海良
《有色冶金节能》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稠油长输管道技术研究
许高达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稠油-水混输对海管腐蚀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敬加强
蒋先勇
王春升
张明
《全面腐蚀控制》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