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PM2.5爆发式增长成因与应急管控对策 被引量:50
1
作者 胡京南 柴发合 +3 位作者 段菁春 易鹏 褚旸晰 谢德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04-1712,共9页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频发,而在一些污染过程中PM2.5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征,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现阶段针对PM2.5爆发式增长的成因仍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2015—2019年秋冬季(10月—翌年3月)...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频发,而在一些污染过程中PM2.5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征,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现阶段针对PM2.5爆发式增长的成因仍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2015—2019年秋冬季(10月—翌年3月)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整理分析,并以2016年12月16—22日和2019年1月10—14日两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中的PM2.5爆发式增长为典型案例进行成因解析,归纳得出PM2.5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对于北京市,PM2.5爆发式增长通常不是上述某一原因独立导致,而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主要由本地积累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提前采取预警应急措施,降低ρ(PM2.5)峰值;对于主要由区域传输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开展区域应急联动,降低传输通道沿线城市对ρ(PM2.5)累积的贡献;对于主要由二次转化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通过一次颗粒物和SO2、NOx、VOCs等气态污染物的协同减排,降低高湿条件下污染物二次转化的影响.在2016年12月16—22日的大气重污染过程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通过采取上述应急管控对策,减少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降低了ρ(PM2.5)峰值.建议可根据各地PM2.5爆发式增长的具体成因,通过提前采取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措施、区域应急联动和多污染物(一次颗粒物、SO2、NOx、挥发性有机物等)协同减排等应急管控对策,有效减少PM2.5爆发式增长的次数、降低PM2.5爆发式增长的速率,减缓大气重污染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爆发式增长 大气重污染 预警应急
下载PDF
重污染天气应对“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首次实践效果后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曾景海 王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6-2447,共12页
为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度,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制定重污染天气应对"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为应对9月底至10月初的重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共68个城市启动重污染预警,该措施得以首次实践.通过时间序列断点... 为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度,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制定重污染天气应对"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为应对9月底至10月初的重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共68个城市启动重污染预警,该措施得以首次实践.通过时间序列断点回归方法对该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空气质量改善存在滞后的现象,SO_(2)、NO_(2)和CO这3个气态污染物改善速度较快,对涉及二次生成的O_(3)和PM_(2.5)两个污染物见效速度相对较慢.10月1日恰逢在北京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对10月1日当天进行评估,发现与假如不采取措施的情形相比,重污染应急措施使北京市PM_(2.5)、NO_(2)和CO日均浓度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54.1%、62.4%和25.8%.如果不采取重污染应急措施,北京10月1日上午可能出现中重度污染,但实际上空气质量保持在良的水平.区域启动预警的68城市PM_(2.5)、PM_(10)、NO_(2)、SO_(2)和CO都整体改善,部分城市出现了O_(3)不降反升现象.总体看,"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作为一项创新性的举措,首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预警 重污染应急 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 时间序列断点回归 70周年阅兵式
原文传递
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识别指标及算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石耀鹏 褚旸晰 +2 位作者 段菁春 易鹏 胡京南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9,共8页
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应对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针对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尚无明确、统一的判定依据,给空气质量管理造成不便。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为研究对象,依据秋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区域... 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应对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针对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尚无明确、统一的判定依据,给空气质量管理造成不便。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为研究对象,依据秋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区域性特征,以及"发生—发展—消散"的演变规律,将区域内3个及以上相邻城市至少1 d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水平判定为一次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若前后两次重污染过程仅间隔1 d,将两次过程及间隔日视为一次完整的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基于"2+26"城市空间相邻矩阵设计了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识别算法,以2019—2020年秋冬季为研究时段,在"2+26"城市识别出7次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该研究可为统一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的统计口径、优化区域重污染天气的预警范围和重点区域的划定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区域大气重污染 空间相邻矩阵 判定规则 预警应急
下载PDF
廊坊市重污染天气特征及减排效果评估
4
作者 王铭 杜桂敏 +5 位作者 李瑾 刘大喜 吕喆 聂滕 李国昊 崔建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9,共13页
为了统筹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7月制定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文章将廊坊市11次预警(4次黄色预警、6次橙色预警和1次红色预警)划分为8次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次污染过程PM_(2.5)... 为了统筹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7月制定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文章将廊坊市11次预警(4次黄色预警、6次橙色预警和1次红色预警)划分为8次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次污染过程PM_(2.5)平均浓度为41.4~129.0μg/m^(3),综合后向轨迹模拟、地面天气型等手段,将污染过程分为4类,包括西南输送类、东南输送类,西北方向输送类以及局地污染过程。其中高压后部、低压前部和弱高压是导致南部区域传输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型,均压场、弱高压是导致西北来向和局地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型,且西南来向与局地污染过程PM_(2.5)均值与峰值浓度均高于东南来向和西北来向污染过程,说明此两类污染发生时,廊坊市空气质量更差。结合各预警等级污染物减排比例,采用WRF-CMAQ模式对11次预警期间“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预警期间PM_(2.5)平均浓度下降了2.6%~5.9%,PM_(2.5)峰值浓度降低了0.7%~7.7%。整体来看,应急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廊坊市空气质量,并起到了“削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预警 应急措施 绩效分级 差异化管控 WRF-CMAQ 廊坊
下载PDF
浙江省大气重污染应急预警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元 徐圣辰 +3 位作者 江飞 田旭东 姚德飞 张全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137,共7页
通过比较多地省级及城市的大气重污染预案和分析浙江省大气重污染预警工作情况及一次大气重污染预警案例来研究省级大气重污染应急。结果表明,省级应急预案在机构组织和职责、预警分级以及应急措施3个方面有需完善的地方,并且在区域应... 通过比较多地省级及城市的大气重污染预案和分析浙江省大气重污染预警工作情况及一次大气重污染预警案例来研究省级大气重污染应急。结果表明,省级应急预案在机构组织和职责、预警分级以及应急措施3个方面有需完善的地方,并且在区域应急联动方面的内容相对缺乏。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建议可以通过构建畅通应急信息交流渠道、设定符合地区污染特征的预警分级以及科学安排多城市应急联动减排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省级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重污染 应急预案 应急联动 预警分级
下载PDF
论拒不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有关行政处罚的适用
6
作者 王彬 杨生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第1期95-97,共3页
对拒不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本文分析明确了三个问题:一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罚款,仅适用于"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两种情形;二是法律并未禁止地方性法规对拒... 对拒不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本文分析明确了三个问题:一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罚款,仅适用于"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两种情形;二是法律并未禁止地方性法规对拒不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行为规定行政处罚;三是不能将重污染天气应急作为"紧急状态",援引《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拒不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行为实施行政拘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 行政处罚 适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