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许崇波 卫广森 +4 位作者 冯书章 刘子 刘晓明 黄培堂 岳军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Bg1Ⅱ双酶切质粒pBST2-6,获得了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1)基因,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I酶切、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与ST1基因通...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Bg1Ⅱ双酶切质粒pBST2-6,获得了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1)基因,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I酶切、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与ST1基因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ST1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重组子,对其中一个重组子DH5α(pXST1)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1含有2个正向串连在一起的ST1基因,而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又DH5α(pXST1)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长成蓝色菌落,而且ELISA也检测到ST1融合蛋白,这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免疫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菌株DH5α(pXST1)安全无毒,表达的ST1融合蛋白能够诱发BALB/c鼠产生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1肠毒素的毒性作用,这表明DH5α(pXT1)可以作为预防幼畜腹泻的菌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怕杆菌 融合基因 基因克隆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_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崇波 冯书章 +2 位作者 刘子 刘晓明 岳军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13-319,共7页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147bpDNA片段,再将载体pUC18用BamHI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pUC18DNA与147bpST1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a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1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菌落。菌落原位杂交阳性的菌株经培养和抽提纯化质粒后,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XbaI和EcoRI/BamHI)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1含有ST1基因,而且ST1基因在重组DNA中连接方向是正确的,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再者,DH5a(pXST1)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长成蓝色菌落,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ST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为研究ST的免疫原性和抗ST抗体在预防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毒素 LACZ 基因 融合基因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大肠杆菌肠毒素ST_1、LT_B基因融合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崇利 许崇波 +1 位作者 逄越 王炎林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10,共4页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基因,并研究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和基因突变技术,从大肠杆菌C83902质粒中扩增ST1突变基因和LTB基因,通过基因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含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基因,并研究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和基因突变技术,从大肠杆菌C83902质粒中扩增ST1突变基因和LTB基因,通过基因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含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并用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同时用ST1-LTB融合蛋白粗提物免疫小鼠,观察免疫攻毒保护效果。结果:构建了含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BL21(DE3)(pXSL1),ST1-LTB融合基因的序列和阅读框架均正确,其表达的ST1-LTB融合蛋白能够被ST1单抗和LTB抗体识别,且该融合蛋白已丧失天然ST1肠毒素的活性。ST1-LTB融合蛋白能够诱发小鼠产生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1肠毒素的毒性作用。结论:构建的重组菌株BL21(DE3)(pXSL1)可以高效表达ST1-LTB融合蛋白,其表达产物ST1-LT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更有效地预防仔猪黄痢提供了一种新型基因工程菌苗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1基因 LTB基因 融合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PCR技术制备ETEC耐热性肠毒素Ⅰ基因探针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明 冯书章 +1 位作者 刘子 马从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23,共3页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耐热性肠毒素I(STI)重组质粒pSLM004酶切TaqI片段作为模板,经(PCR)技术扩增STI基因,标以α-^(32)p-dATP作STI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探针特异性高、敏感性强。通过对180株婴幼儿腹泻病料和52株仔猪...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耐热性肠毒素I(STI)重组质粒pSLM004酶切TaqI片段作为模板,经(PCR)技术扩增STI基因,标以α-^(32)p-dATP作STI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探针特异性高、敏感性强。通过对180株婴幼儿腹泻病料和52株仔猪腹泻物分离的大肠杆菌(E.coli),以及28株已知血清型的E.Coli标准菌株菌落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分别有11、2和2株为杂交阳性反应,阳性率分别为6%(11/180),4%(2/52),和7%(2/28);而对84株从犊牛腹泻物分离的E.coli中,未检出杂交阳性株。乳鼠生物学试验比较研究表明,15株探针检测阳性菌株中13株乳鼠试验也为阳性反应,两者符合率为87%(1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ETEC 基因探针 STI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基因多拷贝串联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5
作者 韩林林 阿力马斯别克.哈山 +6 位作者 李金萍 唐杰 刘文鑫 关玮琨 李星月 赵志腾 师东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为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重组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蛋白(STp)及抗STp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5拷贝estp串联,克隆于p GEX-6p-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estp5-his,并转化于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蛋白STp5-His(r STp5-His)的表达。以r ST... 为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重组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蛋白(STp)及抗STp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5拷贝estp串联,克隆于p GEX-6p-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estp5-his,并转化于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蛋白STp5-His(r STp5-His)的表达。以r STp5-His为免疫原,重组蛋白MBP-5STp为检测抗原,制备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采用western blot、阻断ELISA方法对MAb进行鉴定。结果显示,r STp5-His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为38 ku,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其作为免疫原制备了4株能够识别天然STp的MAb,特异性良好。研究表明,多拷贝基因串联表达可以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重组STp蛋白,所制备的MAb为天然STp和重组STp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热肠毒素 基因串联体 免疫原性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表达大肠杆菌K88ac-ST_1-LT_B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19
6
作者 许崇波 卫广森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利用PCR技术 ,从大肠杆菌C8390 2质粒中扩增出K88ac基因、ST1 突变基因和LTB 基因 ,通过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 ,构建了含K88ac ST1 LTB 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BL2 1(DE3) (pXKST3LT5 )。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 利用PCR技术 ,从大肠杆菌C8390 2质粒中扩增出K88ac基因、ST1 突变基因和LTB 基因 ,通过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 ,构建了含K88ac ST1 LTB 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BL2 1(DE3) (pXKST3LT5 )。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实 ,构建的重组质粒pXKST3LT5中含有K88ac ST1 LTB 融合基因 ,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均正确。经ELISA检测 ,重组菌株表达的K88ac ST1 LTB 融合蛋白能够被ST1 单抗、LTB 和K88ac抗体识别。经乳鼠灌胃试验证实 ,表达的融合蛋白已丧失天然ST1 肠毒素的活性。免疫实验结果表明 ,K88ac ST1 LTB 融合蛋白能够诱发小白鼠产生抗体 ,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1 肠毒素的毒性作用 ,表明构建的重组菌株可以作为预防仔猪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88ac基因 ST1基因 LTB基因 融合基因 融合蛋白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基因工程菌株 菌苗 黄白痢
下载PDF
大肠杆菌K88ac-ST_1-LT_B三价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卫广森 陆承平 陈溥言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利用 PCR技术 ,从大肠杆菌 C8390 2质粒中扩增出 K88ac基因、ST1 突变基因和 L TB基因 ,通过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 ,构建了含 K88ac- ST1 - L T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 BL 2 1 (DE3) (p XKST3L T5 )。经酶切鉴定和 ... 利用 PCR技术 ,从大肠杆菌 C8390 2质粒中扩增出 K88ac基因、ST1 突变基因和 L TB基因 ,通过分离、纯化、内切酶酶切、连接和转化 ,构建了含 K88ac- ST1 - L T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株 BL 2 1 (DE3) (p XKST3L T5 )。经酶切鉴定和 DNA序列分析证实 ,构建的重组质粒 p XKST3L T5中含有 K88ac- ST1 - L TB融合基因 ,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均正确。免疫试验结果表明 ,K88ac- ST1 - L TB融合蛋白能够诱发机体产生抗体 ,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 ST1 肠毒素毒性的作用。用从 IPTG诱导的工程菌中提取的包涵体或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制成抗原免疫小鼠 ,结果免疫小鼠至少能抵抗2 ML D的大肠杆菌强毒株 C8390 2 (K88ac,ST+ ,L T+ )的攻击。由此表明 ,构建的工程菌株 BL 2 1 (DE3) (p XKST3L T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K88ac-STl-LTB三价基因 工程菌株 构建 基因序列 阅读框架 仔猪 白痢 致病菌
原文传递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基因的克隆及CPB-ST融合基因的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玉炯 许崇波 +2 位作者 冯书章 朱平 殷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2-378,共7页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从B型产气荚膜梭菌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了 930bp的 β -毒素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EcoRⅠ对PCR产物进行双酶切处理 ,然后 ,通过T4DNA连接酶将其定向连接于事先经同样的双酶切处理的载体质粒 pET ...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从B型产气荚膜梭菌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了 930bp的 β -毒素基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EcoRⅠ对PCR产物进行双酶切处理 ,然后 ,通过T4DNA连接酶将其定向连接于事先经同样的双酶切处理的载体质粒 pET - 2 8C(+)的多克隆位点 ,转化至受体菌BL2 1(DE3)中。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分析和PCR扩增检测。证明重组质粒 pECB2中含有产气荚膜梭菌的 β -毒素基因。经核苷酸序列分析 ,明确了克隆的 β -毒素基因在重组质粒中的连接向位和阅读框架是正确的。利用已构建的另一重组质粒pXST1(带有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耐热性肠毒素ST基因 ) ,通过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处理 ,将切下的ST基因片段定向连接到 pECB2重组质粒中CPB基因的下游。经特定酶切分析鉴定 ,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ECB -ST1,CPB -ST融合基因在重组质粒 pE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β-毒素基因 ST基因 融合基因
下载PDF
大肠杆菌K88ac,ST_1,LT_B基因融合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崇利 许崇波 +1 位作者 黄江丽 惠远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2-795,共4页
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C83902质粒中扩增出K88ac基因,再从含ST1-LTB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XSLT1中扩增出ST1-LTB融合基因,构建了含K88ac-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28KSL).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重组质... 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C83902质粒中扩增出K88ac基因,再从含ST1-LTB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XSLT1中扩增出ST1-LTB融合基因,构建了含K88ac-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28KSL).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KSL含有K88ac-ST1-LTB融合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经ELISA检测,重组菌株表达的K88ac-ST1-LTB融合蛋白能够被ST1,LTB单抗和K88ac抗体识别,表明已成功构建了K88ac-ST-LT融合基因,并实现了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K88ac基因 ST1基因 LTB基因 基因融合
下载PDF
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ST、LT-B肠毒素基因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江 陈添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将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编码耐热肠毒素(ST)的基因片段与编码不耐热肠毒素B亚基(LT-B)的基因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数目ST基因的串联,ELISA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观察到ST与LT-B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ST的检测滴度随基... 将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编码耐热肠毒素(ST)的基因片段与编码不耐热肠毒素B亚基(LT-B)的基因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数目ST基因的串联,ELISA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观察到ST与LT-B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ST的检测滴度随基因串联个数增加而逐渐升高,而LT的ELISA滴度则减弱。说明了ST可以通过基因串联提高表达产物抗原活性,这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多价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 大肠杆菌 ST LT-B 基因融合 病原菌
下载PDF
大肠杆菌肠毒素ST_1—LT_B融合基因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崇波 卫广森 +4 位作者 王卓 冯书章 吴广谋 王文成 张万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2-46,共5页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基因的质粒pXSLT1,回收0.84kb的ST1—LTB融合基因,再将载体pET—28b(+)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然后将其与...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基因的质粒pXSLT1,回收0.84kb的ST1—LTB融合基因,再将载体pET—28b(+)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然后将其与ST1—LTB融合基因连接,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经EcoRⅠ、HindⅢ、BamHⅠ酶切反应鉴定重组子质粒,得到了理想重组质粒pXET-SLT1。重组菌株BL21(DE3)(pXETSLT1)经IPTG诱导后,其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ST1—LTB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β-毒素基因 ST基因 融合基因
下载PDF
人毒素原性大肠杆菌肠毒素ST、LT-B基因的融合
12
作者 汪江 陈添弥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4年第1期8-12,共5页
将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TEC)编码耐热肠毒素(ST)的基因片段与编码热敏肠毒素B亚基(LT—B)的基因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数目ST基因的串联。ELISA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观察到ST与LT-B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ST的检测滴度随基因... 将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TEC)编码耐热肠毒素(ST)的基因片段与编码热敏肠毒素B亚基(LT—B)的基因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数目ST基因的串联。ELISA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观察到ST与LT-B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ST的检测滴度随基因串联个数增加而逐渐升高,而LT的ELISA滴度则减弱。本研究说明ST可以通过基因串联提高表达产物抗原活性。这为毒素原性大肠杆菌多价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原性大肠杆菌 ST LT-B 基因融合 重组疫苗
下载PDF
32株大肠埃希菌核酸检测鉴定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水荣 潘军航 +2 位作者 余昭 张政 王志刚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对本实验室保存多年的3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核酸检测鉴定,同时验证所用引物的特异性及改用改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参照最新LAMP改良方法,对32株大肠埃希菌及... 目的:对本实验室保存多年的3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核酸检测鉴定,同时验证所用引物的特异性及改用改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参照最新LAMP改良方法,对32株大肠埃希菌及其它9株非大肠埃希菌实验对照株分别进行大肠埃希菌malB、不耐热性肠毒素I(heat labile Ienterotoxin,LTI)和耐热性肠毒素I(heat stable I enterotoxin,STI)基因检测。结果:32株大肠埃希菌均扩增出大肠埃希菌malB基因,其中3株均扩增出LTI和STI基因,14株只扩增出LTI基因,1株只扩增出STI基因。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5 h,可通过肉眼目测绿色钙锰复合物是否生成判断结果。结论:32株大肠埃希菌从基因水平均得到鉴定;试验再次证实参考文献中设计的引物其特异性好;改用改良LAMP方法目测结果直观可行,可免去电泳、拍照两步,具有更快速、简便、经济等特点,极适合基层实验室人员应用于对可疑大肠埃希菌的鉴定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大肠埃希菌 malB基因 不耐热肠毒素LTI 耐热性肠毒素ST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