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涡发生器传热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军 王令 +1 位作者 王秋旺 黄彦平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7,共7页
通过对纵向涡发生器研究进展的回顾,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纵向涡发生器对气体介质的传热强化上,而对液体介质的传热强化作用的研究较少。运用场协同原理对纵向涡的产生和传热强化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解释。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首先... 通过对纵向涡发生器研究进展的回顾,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纵向涡发生器对气体介质的传热强化上,而对液体介质的传热强化作用的研究较少。运用场协同原理对纵向涡的产生和传热强化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解释。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首先应对纵向涡发生器的几何尺寸进一步优化,其次针对矩形窄通道内液体的强化传热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以水为介质时,针对纵向涡发生器对窄间隙矩形通道内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纵向涡发生器 传热强化 矩形窄通道
下载PDF
换热管传热过程的熵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双应 李友荣 曾丹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2-95,共4页
基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对换热管由管内到管外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熵产分析 ,以管内流体为基准引入了无因次熵产数并得到其计算式 ;讨论了管内流体雷诺数、管内外流体雷诺数比值、无因次入口换热温差及无因次特征尺寸等参数对换热管传热过... 基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对换热管由管内到管外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熵产分析 ,以管内流体为基准引入了无因次熵产数并得到其计算式 ;讨论了管内流体雷诺数、管内外流体雷诺数比值、无因次入口换热温差及无因次特征尺寸等参数对换热管传热过程不可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存在一最佳的管内流体雷诺数使无因次熵产数最小 ;无因次熵产数随管外与管内流体雷诺数的比值的增大而单调递增 ,随无因次入口换热温差和无因次特征尺寸的增大亦近似成线性增大。结果和方法对进一步完善基本对流换热过程的热力学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同时为换热管双侧强化传热时性能的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管 传热过程 熵产分析 热力学评价
下载PDF
锚型导液器对HFC245fa水平管束外冷凝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志先 张吉礼 孙德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9-854,共6页
提出采用锚型导液器消除水平管束外膜状凝结换热管束效应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导液器对HFC245fa水平管束外膜状凝结换热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带锚型导液器的试验管束,试验管束由4列排深为5排的列管构成,试验换热管包括光管、二维肋... 提出采用锚型导液器消除水平管束外膜状凝结换热管束效应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导液器对HFC245fa水平管束外膜状凝结换热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带锚型导液器的试验管束,试验管束由4列排深为5排的列管构成,试验换热管包括光管、二维肋管与三维肋管,试验换热管公称外径均为19.05 mm。结果表明:①锚型导液器可有效控制管束效应对光管与三维肋管外膜状凝结换热影响,使排深为5处光管与排深为4处三维肋管冷凝传热系数分别提升33%与80%;②锚型导液器对管束中单管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可忽略;③加装锚型导液器可使DN600卧式光管(或三维肋管)管束降低管材消耗20%(或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 传热 实验验证 管束效应 水平管束 导液槽 HFC245fa
下载PDF
数据中心冷却用丁胞型扁管内冷凝传热和压降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封叶 丁普贤 邵双全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2期78-84,共7页
针对丁胞型扁管内的冷凝传热和压降特性开展试验研究,分析干度、质量流速、饱和温度和热流密度对表面传热系数和摩擦压力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运行工况下,R245fa的表面传热系数均随干度的增大而增大;增大质量流速有利于提高表面... 针对丁胞型扁管内的冷凝传热和压降特性开展试验研究,分析干度、质量流速、饱和温度和热流密度对表面传热系数和摩擦压力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运行工况下,R245fa的表面传热系数均随干度的增大而增大;增大质量流速有利于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尤其是对于高干度区域;饱和温度改变对低干度区域的表面传热系数影响较小,但是当干度大于0.4时,饱和温度升高会导致表面传热系数略微下降;在整个干度区域内,不同热流密度对表面传热系数基本没有影响;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对摩擦压力梯度的影响与其对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相似,但是饱和温度升高会导致压降明显下降;丁胞型扁管的表面传热系数为常规流道的1.7~2.9倍,摩擦压力梯度为常规流道的4.3~10.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传热 冷凝强化 丁胞型扁管 干度 热流密度 压力
下载PDF
b/a=0.5的椭圆形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强化传热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红苗 葛绍岩 姚永庆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对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椭圆形通道内的层流受迫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介质为1500Wppm的Carbopol-934中性水溶液。采用直接通电的方法对管壁四周等热流加热。结果表明,椭圆通道内,非牛顿流体Carbopo... 对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椭圆形通道内的层流受迫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介质为1500Wppm的Carbopol-934中性水溶液。采用直接通电的方法对管壁四周等热流加热。结果表明,椭圆通道内,非牛顿流体Carbopol水溶液的换热强于牛顿流体水,约高出水50%左右,说明粘弹性流体在椭圆形通道内也产生二次流并能强化换热;与同种浓度的Carbopol水溶液在方形通道内的换热结果相比,椭圆通道内的换热高于方形通道。流体的压力降则不受粘弹性的影响,仍符合幂律流体的阻力系数关系式(f=16/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强化传热 椭圆形通道
下载PDF
扭曲方管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于菲菲 王良璧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49-54,共6页
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层流条件下等壁温的扭曲方管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并与直方管的结果进行对比.主要针对Re=300-1600,扭率Tr=5-20这一过程的扭曲方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Tr下,管内空气通道的Nu随着Re的增大... 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层流条件下等壁温的扭曲方管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并与直方管的结果进行对比.主要针对Re=300-1600,扭率Tr=5-20这一过程的扭曲方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Tr下,管内空气通道的Nu随着Re的增大而增加,摩擦因子f随着Re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Re下,管内空气通道的Nu和f随着Tr的增大而减小,Re越大,减小的趋势越明显.扭曲方管在不同Tr的情况下均有强化传热指标η〉1,从而说明由于二次流的存在,扭曲方管具有强化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流 强化传热 扭曲方管
下载PDF
环形通道内层流入口段换热及流体变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公南 王秋旺 陶文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03-1408,共6页
采用SIMPLER算法对环形通道内二维定常轴对称入口段流动与换热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层流流动与换热规律,给出了不同Prandtl数以及半径比率下沿程Nusselt数的变化曲线,同时还给出了流体物性随温度变化对流动与换热的影... 采用SIMPLER算法对环形通道内二维定常轴对称入口段流动与换热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层流流动与换热规律,给出了不同Prandtl数以及半径比率下沿程Nusselt数的变化曲线,同时还给出了流体物性随温度变化对流动与换热的影响,最后还拟合出了不同半径比率下平均Nusselt数的关联式.计算结果还表明,环形通道能强化传热,强化程度随半径比率减小而增大,且入口段的换热强化与其较高的径向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换热 入口段 环形通道 变物性
下载PDF
矩形肋片导流角度对内冷通道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邱庆刚 沈胜强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31-336,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矩形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中肋片导流角度对内冷通道三维流场特性、换热特性以及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肋片导流角度对内冷通道的流动与换热特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流场中冷却介质螺旋流动的强度随着...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矩形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中肋片导流角度对内冷通道三维流场特性、换热特性以及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肋片导流角度对内冷通道的流动与换热特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流场中冷却介质螺旋流动的强度随着肋片导流角增大而增强,肋片导流角度越大则内冷通道的换热强度越强,同时通道中流动阻力也明显增大。从内冷通道的综合换热效果来看,当肋片导流角度为7°时,矩形仿螺旋肋片内冷通道的综合换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强化 燃气轮机 叶片冷却 仿螺旋肋片 内冷通道
下载PDF
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改进及流固耦合传热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唐刚志 张力 +2 位作者 陈飞虎 焦志胜 柴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420,共7页
针对原缸盖局部温度偏高的问题提出3种改进方案,通过在高温区设置内冷风道,在风道内设置导流板,改变翅片尺寸和修改外筋板结构来强化缸盖的散热,降低高温区的温度。运用流固耦合三维仿真技术对改进方案缸盖的散热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 针对原缸盖局部温度偏高的问题提出3种改进方案,通过在高温区设置内冷风道,在风道内设置导流板,改变翅片尺寸和修改外筋板结构来强化缸盖的散热,降低高温区的温度。运用流固耦合三维仿真技术对改进方案缸盖的散热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结果选取第3方案为最优方案,制作样机,运用远红外热成像仪进行温度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方案的缸盖整体散热性能得到了强化,高温区温度明显下降,仿真结果,缸盖最高温度从456.1K降低到436.0K,下降了20.1K;测试结果,温度下降值最高达23.2K。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比较吻合,最大误差小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发动机 传热 流-固耦合仿真 远红外热成像 内冷风道
下载PDF
V型导液槽对HFC245fa水平管束外冷凝换热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志先 张吉礼 孙德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40,共9页
试验研究了HFC245fa在水平光管与强化管管束外的冷凝换热特性,提出在管束中加装V型导液槽来消除管束效应的方法,并通过试验研究了V型导液槽对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试验管束由4列排深为5排的列管构成,带导液槽管束的前4排管下方加装... 试验研究了HFC245fa在水平光管与强化管管束外的冷凝换热特性,提出在管束中加装V型导液槽来消除管束效应的方法,并通过试验研究了V型导液槽对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试验管束由4列排深为5排的列管构成,带导液槽管束的前4排管下方加装了两段长度为450mm的导液槽;试验换热管公称外径为19.05mm、换热长度为1000mm。试验中,以Wilson描点法获得强化换热管水侧对流传热系数,以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V型导液槽对水平管束外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的管束效应模型仅在较小的热通量范围适用;凝液在管间的迁移形态与流态随管上作用凝液量的系列变化是导致管束效应变化的主要因素;加装导液槽可有效控制凝液在管间的迁移,控制管束效应;加装导液槽使光管单管冷凝传热能力下降10%左右,使光管管束总体换热能力提升4.5%~9.5%;加装导液槽对强化管单管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比对光管影响强近4倍。本文研究成果对引入导液槽开发新型高效卧式冷凝管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C245fa 水平管束 冷凝换热 管束效应 V型导液槽
下载PDF
方形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强化传热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成先 葛绍岩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8-303,共6页
对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方形通道内的低雷诺数受迫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用介质为1500wppmCarbopol-934中性水溶液。通道顶壁受到等热流加热。结果表明,流体粘弹性与传热的相互作用取决于雷诺数的大小。当表... 对非牛顿流体在小尺寸方形通道内的低雷诺数受迫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用介质为1500wppmCarbopol-934中性水溶液。通道顶壁受到等热流加热。结果表明,流体粘弹性与传热的相互作用取决于雷诺数的大小。当表观雷诺数Re>11.5时,非牛顿流体开始强化对流传热。Re数越高,传热强化的程度越大。流体的阻力系数则几乎不受粘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强化传热 方形通道
下载PDF
肋片强化矩形截面螺旋通道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瑞杰 马中元 +3 位作者 王兴斗 刘晓宇 刘刚 李雅侠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48-252,共5页
应用CFD软件研究肋片对矩形截面螺旋通道湍流换热的强化作用,基于正交螺旋坐标系分析通道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对于单一矩形截面螺旋通道,换热壁面中心线附近受二次流影响较弱,换热效果较差.在此处安装扰流肋片后,矩形截面中... 应用CFD软件研究肋片对矩形截面螺旋通道湍流换热的强化作用,基于正交螺旋坐标系分析通道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对于单一矩形截面螺旋通道,换热壁面中心线附近受二次流影响较弱,换热效果较差.在此处安装扰流肋片后,矩形截面中心处产生了附加的二次流.研究范围内,加装肋片后的对流换热系数α是未加装肋片的1.03 ~1.2倍,流动阻力系数f是未加装肋片的1.003 ~1.033倍;强化传热因子j在0.911 ~1.067之间.低雷诺数下的低高度肋片综合强化换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换热 螺旋通道 肋片
下载PDF
基于共轭传热的单边膨胀后体温度场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虹杨 王霄 孙超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69-1578,共10页
基于共轭传热数值计算方法,对某高隐身无人机(UAV)单边膨胀后体喷流作用下的壁面温度分布进行研究,利用薄壁型网格解决了面积大且厚度薄的蒙皮、侧板结构导致的网格量过大的问题,构建精度较高的计算模型,并完成相关计算分析,主要结论如... 基于共轭传热数值计算方法,对某高隐身无人机(UAV)单边膨胀后体喷流作用下的壁面温度分布进行研究,利用薄壁型网格解决了面积大且厚度薄的蒙皮、侧板结构导致的网格量过大的问题,构建精度较高的计算模型,并完成相关计算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传统的单一流体计算虽然可以得到相似的温度分布,但得到的温度值偏高,最大可相差50 K以上;共轭传热计算可以得到更为符合实际的结果,并且可以得到结构内部温度梯度的分布,为热应力分析及结构设计提供指导;对比相同流动条件下不同金属材料的影响,某耐高温合金的壁面温度极值比金属钢高约30 K,且其上、下壁面的温差更大,梯度更高,两材料纵向肋板位置温度梯度极值分别为120 K/cm和65 K/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传热 喷流 单边膨胀 喷管 后体 无人机(UAV)
原文传递
梯型流道传热面流动及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西龙 王义春 +1 位作者 郭进 王思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梯型流道传热面,它能克服等截面流道传热面的缺陷,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具有较均匀的温度分布.搭建了标准的风洞试验台,对相同的总传热面积和流动条件的梯型和等截面传热面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进行了对比试验,并验证了数值...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梯型流道传热面,它能克服等截面流道传热面的缺陷,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具有较均匀的温度分布.搭建了标准的风洞试验台,对相同的总传热面积和流动条件的梯型和等截面传热面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进行了对比试验,并验证了数值仿真方法的可行性.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当1 300≤Re≤4 000时,梯型流道比等截面流道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有所提高;倾角β一定时,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温度场分布越来越均匀,且流场尾部的湍流强度也越强;当0≤β≤arctan(1/12)时,随着β的增加,空气侧对流换热强度和压降随之增加,同时温度场的分布越来越趋于均匀.引入评价指标DEC,可以得出梯型流道比等截面流道传热面具有更好的综合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性能 流动性能 梯型流道 等截面流道 倾角
原文传递
An exact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rectangular ducts 被引量:1
15
作者 Mohammad Mohsen SHAHMARDAN Mahmood NOROUZI +1 位作者 Mohammad Hassan KAYHANI Amin AMIRI DELOUE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768-781,共14页
An exact analytical solution is obtained for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straight ducts with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s for the first time.This solution is valid for both H1 and H2 boundary conditions,which are relate... An exact analytical solution is obtained for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straight ducts with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s for the first time.This solution is valid for both H1 and H2 boundary conditions,which are related to fully develop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under constant heat flux at the duct walls.The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method and various other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are used to find the closed form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The local and mean Nusselt numbers are also obtained as functions of the aspect ratio.A new physical constraint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Neumann problem in non-dimensional analysis for the H2 boundary conditions.This is one of the major innov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The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 a singularity occurs at a critical aspect ratio of 2.4912 when calculating the local and mean Nusselt nu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ct analytical solution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Straight duct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Constant heat flux
原文传递
肋片间距对环形通道流动和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骞 卢玫 +2 位作者 余敏 杨茉 李凌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68-1770,共3页
本文用稳态层流模型对几种具有不同肋片间距的环型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长直肋片截断后,流动和换热沿长度方向具有周期性的入口段效应,从而增强了换热.与长直肋片通道相比,β_L=13/7时,换热增强了27%,而阻力... 本文用稳态层流模型对几种具有不同肋片间距的环型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长直肋片截断后,流动和换热沿长度方向具有周期性的入口段效应,从而增强了换热.与长直肋片通道相比,β_L=13/7时,换热增强了27%,而阻力仅增加6.8%。对于带肋环形通道,Re数增大,换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和换热 环形通道 肋片间距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突扩管中对流换热的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毕力 张信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93-1395,共3页
对流动分岔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平面对称突扩管中进行强迫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热流密度在流体发生流动分岔现象后流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临界雷诺数和转换雷诺数减小,流动稳定性遭到削弱;对应于... 对流动分岔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平面对称突扩管中进行强迫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热流密度在流体发生流动分岔现象后流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临界雷诺数和转换雷诺数减小,流动稳定性遭到削弱;对应于相同的雷诺数,由于流动分岔引起的不对称压力分布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对应于突扩管上、下半部有不同变化规律,这使得对应回流区的大小分别减小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对流换热 突扩管 流动分岔
原文传递
辐射换热对热防护材料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涂建强 陈连忠 +1 位作者 董永晖 陈峰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5,共6页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内外流热环境,通过冷壁热流测量和热防护材料考核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来流条件下,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分别高出41.6%和20.4...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内外流热环境,通过冷壁热流测量和热防护材料考核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来流条件下,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分别高出41.6%和20.4%。随着冷壁热流的增加,辐射换热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小。在材料考核试验中,相同配方工艺和涂层设计的C/C复合材料在内流热环境下的表面温度高出313℃,背面温度高出160℃,材料表面出现明显烧蚀;而在外流热环境下材料表面完好。因此在气动热考核试验中,需要充分考虑辐射换热的影响,根据材料所处的热环境选择不同的地面试验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换热 热防护材料 湍流导管 电弧加热器
下载PDF
180°弯管内超临界甲烷非均匀对流传热特性
19
作者 韩昌亮 尹鹏 +4 位作者 韩芳明 贾际 许麒澳 辛镜青 姚安卡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6,共7页
为了揭示超临界甲烷(S-CH_(4))热交换器的传热机理,针对180°弯管内S-CH_(4)非均匀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验证数值方法可靠性基础上,获得了S-CH_(4)热物性场纵向和径向分布以及迪恩涡变化规律,并对比了弯管和直管换热能力。研... 为了揭示超临界甲烷(S-CH_(4))热交换器的传热机理,针对180°弯管内S-CH_(4)非均匀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验证数值方法可靠性基础上,获得了S-CH_(4)热物性场纵向和径向分布以及迪恩涡变化规律,并对比了弯管和直管换热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受离心力、重力和弯管连续曲率共同影响,弯管纵向截面上S-CH_(4)热物性参数呈现明显的分界线且“非同心圆”分布;弯管内迪恩涡核心位置靠近于内壁;同时,迪恩涡有助于强化S-CH_(4)传热能力,局部弯管传热系数最大值位于内壁附近;当质量通量分别为300 kg/m^(2)·s和600 kg/m^(2)·s时,相比于直管,弯管传热系数增幅分别为18.8%和23.5%。研究结果为S-CH_(4)热交换器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烷 非均匀 传热 弯管 迪恩涡
下载PDF
二维导热与通道层流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及彩色图形显示
20
作者 郑坚强 张政 《北京化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11,共5页
介绍了利用计算机图形对数值模拟结果图形显示的技术,应用Sun工作站底层图形功能开发了动态显示程序,可以逼真地显示不稳态过程的动态效果。
关键词 传热 导热 数值模拟 计算机 图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