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冷剂气体水合物分解热的确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永红 梁得青 +1 位作者 郭开华 樊栓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6,313,共4页
利用可视化高压流体测试装置 ,测定了HFC13 4a、HCFC141b和HFC15 2a水合物的分解条件 .根据测定的制冷剂气体水合物形成条件和压缩因子 ,计算了制冷剂气体水合物在 0℃以上的分解热 ,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水合物分解热与形成水... 利用可视化高压流体测试装置 ,测定了HFC13 4a、HCFC141b和HFC15 2a水合物的分解条件 .根据测定的制冷剂气体水合物形成条件和压缩因子 ,计算了制冷剂气体水合物在 0℃以上的分解热 ,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水合物分解热与形成水合物的结构有关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两者的水合物分解热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HFC13 4a和HCFC141b水合物填充晶格的分子直径大小相当 ,两者的水合物分解热相近 ;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剂气体水合物 分解热 形成条件 压缩因子 蓄冷介质 蓄冷系统
下载PDF
沉积物中导热体周围水合物分解范围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旭辉 刘艳华 +2 位作者 李清平 赵京 王爱兰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1,25,共4页
沉积物水合物在热源周围的分解范围是水合物热开采以及相关灾害分析的重要基础数据.该文针对平面内边界有恒温热源的水合物热分解范围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四氢呋喃水合物沉积物模型实验,并将两者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积物水合物... 沉积物水合物在热源周围的分解范围是水合物热开采以及相关灾害分析的重要基础数据.该文针对平面内边界有恒温热源的水合物热分解范围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四氢呋喃水合物沉积物模型实验,并将两者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沉积物水合物最大分解范围主要取决于热源与环境温度的温差;热源周围水合物热分解最大范围的理论值与实验值接近,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热分解 分解前锋 最大分解范围
下载PDF
CO_(2)水合物分解实验及分解速率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曹学文 杨凯然 +2 位作者 夏闻竹 唐国祥 边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159,共8页
利用CO_(2)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储存与固定CO_(2),能够减缓全球温室效应,是当前水合物界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水合物的分解机理与分解速率,利用反应釜开展了不同降压幅度、温度以及初始水合物体积分数工况下的水合物分解实验;基于实... 利用CO_(2)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储存与固定CO_(2),能够减缓全球温室效应,是当前水合物界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水合物的分解机理与分解速率,利用反应釜开展了不同降压幅度、温度以及初始水合物体积分数工况下的水合物分解实验;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压力、温度、水合物体积分数以及质量交换与能量交换对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而建立了考虑本征分解动力、质量交换等综合机制影响的水合物分解速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存在着气泡在水合物表面解吸与边缘薄片状水合物颗粒脱离两种分解现象;②水合物分解是一个本征分解动力驱动、质量交换和热量交换的过程,可以根据分解速率的变化情况将其划分为稳定分解和分解衰弱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分解速率维持在定值,后一阶段随着分解阻力(质量交换)的增大,分解速率逐渐降低;③压力和温度均通过影响水合物表面实际逸度与相平衡逸度之差来驱动分解的进行,降压幅度的增大会使分解速率升高,同时使得稳定分解段持续时间增长,而温度升高也能增大分解速率,但影响相对降压来说较小。结论认为,所建立的分解速率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水合物分解速率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在工况2.0 MPa的情况下,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水合物 降压分解 分解机制 分解速率 热量交换 质量交换 实验模拟 分解模型
下载PDF
热处理线路板的解离特性及强化重力分选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芳源 陶有俊 +2 位作者 王一鹏 羡宇帅 赵友男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5-772,共8页
分析了废弃线路板热处理前后的粒级分布、密度分布特点,并研究了代表性元素的解离度、力学特性和微观形态等物理特性.结果表明:由于热处理过程中玻璃纤维和金属的膨胀系数存在差异,玻璃纤维和铜箔会产生间隙而相互分离,这导致金属单体... 分析了废弃线路板热处理前后的粒级分布、密度分布特点,并研究了代表性元素的解离度、力学特性和微观形态等物理特性.结果表明:由于热处理过程中玻璃纤维和金属的膨胀系数存在差异,玻璃纤维和铜箔会产生间隙而相互分离,这导致金属单体颗粒普遍存在于粗粒级和高密度区中;最佳强化重力分选条件即转动频率为20Hz、反冲水压为0.03MPa、给料速度为25 mL/s时,热处理和未热处理线路板分选产品金属占比均为80%左右,但热处理后的线路板分选产品的回收率和产率比未热处理的分别高出了11.25%和6.86%,可见热处理线路板在破碎过程中具有选择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线路板 热处理 强化重力 解离度
原文传递
Study of filament performance in heat transfer and hydrogen dissociation in diamon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5
作者 Qi Xuegui Chen Zeshao Xu Hong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7,共7页
Hot-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HFCVD)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diamond films. Filament performance in heat transfer and hydrogen decomposition in reactive environment was investigat... Hot-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HFCVD)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diamond films. Filament performance in heat transfer and hydrogen decomposition in reactive environment was investigated. Power consumption by the filament in vacuum, helium and 2% CH4/H2 was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in temperature range 1300℃-2200℃. Filament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in C-H reactive environment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due to surface carburization and slight carbon deposition, radiation in stead of hydrogen dissociation, becomes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to power consumption. Filament-surface dissociation of H2 was observed at temperatures below 1873K,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diamond growth at low filament temperatures. The effectiv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hydrogen dissociation on several clean refractory flaments were derived from power consumption data in literatures. They are all lower than that of thermal dissociation of hydrogen revealing the nature of catalytic dissociation of hydrogen on filament surface. Observation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suggested a weaker role of atomic hydrogen recombination in heating substrates in C-H environment than in pure hyd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脆 金刚石薄膜 CVD HFCVD 热转变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用光谱法测定碘分子离解能
6
作者 宋敏 杨铭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用OMAⅢ多道光谱仪记录了碘分子在可见光区的一部分吸收光谱,根据光谱记录数据得到了碘分子离解能D_0″为1.5257eV,该结果与其它方法所得结果相符合。
关键词 碘分子 离解能 测定 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中大豆11S球蛋白解离缔合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曾剑华 杨杨 +3 位作者 刘琳琳 石彦国 张娜 朱秀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3-312,共10页
解离缔合反应是大豆蛋白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高级结构发生解聚或聚合的过程,是目前植物蛋白领域研究的热点。通常通过热处理使大豆蛋白发生解离缔合反应而改变其构象从而获得理想功能性质;大豆11S球蛋白是大豆蛋白主要成分之一,... 解离缔合反应是大豆蛋白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高级结构发生解聚或聚合的过程,是目前植物蛋白领域研究的热点。通常通过热处理使大豆蛋白发生解离缔合反应而改变其构象从而获得理想功能性质;大豆11S球蛋白是大豆蛋白主要成分之一,因此11S球蛋白的热解离缔合行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豆制品的后期加工特性、品质及其应用范围。本文概述了11S球蛋白基本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11S球蛋白热处理过程中蛋白浓度差异引起的体系性状变化,综述了离子强度、pH值、大豆7S球蛋白以及大豆脂蛋白对其解离缔合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应条件下11S球蛋白解离缔合反应机制,以期阐明在热处理过程中11S球蛋白的解离缔合反应机制,为将大豆蛋白解离缔合反应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获得高品质的大豆蛋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热处理 解离缔合行为 凝胶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材料3,3′-偶氮-1,2,4,5-四嗪衍生物的分子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婧婧 高洪伟 +1 位作者 卫涛 王朝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37-3344,共8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计算系列3,3′-偶氮-1,2,4,5-四嗪衍生物的生成热.结果显示:—N3取代基在增加3,3′-偶氮-1,2,4,5-四嗪衍生物的生成热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标题化合物的最弱键离解能发现:—NH2或—N3取代基非常...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计算系列3,3′-偶氮-1,2,4,5-四嗪衍生物的生成热.结果显示:—N3取代基在增加3,3′-偶氮-1,2,4,5-四嗪衍生物的生成热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标题化合物的最弱键离解能发现:—NH2或—N3取代基非常有利于增加衍生物的热稳定性.计算的爆速(D)和爆压(p)数值表明:—NO2或—NF2取代基有利于提高3,3′-偶氮-1,2,4,5-四嗪衍生物的爆轰性能.综合爆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计算结果,3种3,3′-偶氮-1,2,4,5-四嗪衍生物可以作为潜在的品优高能量密度材料(HEDM)候选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3 3′-偶氮-1 2 4 5-四嗪 生成热 键离解能 爆轰性能
下载PDF
诱导效应指数与烷基衍生物某些热力学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秀利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3-18,共6页
利用诱导效应指数,分别建立了计算烷基衍生物的标准生成热、键裂能的方法,并且得到自由基的生成热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一些烷基衍生物的标准生成热、键裂能及自由基的标准生成热,平均偏差分别为2.18kJ·mol-1,2.3... 利用诱导效应指数,分别建立了计算烷基衍生物的标准生成热、键裂能的方法,并且得到自由基的生成热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一些烷基衍生物的标准生成热、键裂能及自由基的标准生成热,平均偏差分别为2.18kJ·mol-1,2.39kJ·mol-1,1.87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效应指数 烷基衍生物 热力学 参数
下载PDF
烷基衍生物标准生成热和键裂能的经验计算公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秀利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25-29,共5页
通过研究与基团X的诱导效应指数I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方程:(式中:),P为HX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I为诱导效应指数)。利用上式,计算了一些甲基衍生物CH3X(X=F,OH,Cl,NH2,Br,SH,PH2,SeH)的标... 通过研究与基团X的诱导效应指数I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方程:(式中:),P为HX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I为诱导效应指数)。利用上式,计算了一些甲基衍生物CH3X(X=F,OH,Cl,NH2,Br,SH,PH2,SeH)的标准生成热,计算结果的平均偏差为1.7kJ·mol-1,同时推导出由和I计算烷基衍生物标准生成热的方法,计算了31个烷基衍生物的生成热,计算结果的的平均偏差为3.3kJ·mol-1,还计算了22个烷基衍生物的键裂能,计算结果的平均偏差为2.0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衍生物 生成热 键裂能 经验计算公式
下载PDF
诱导效应指数与有机物的键裂能
11
作者 张秀利 《河北机电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48-51,共4页
利用诱导效应指数,建立了一个计算有机物 R—X 键的键裂能的简单方法。28个可比较值的平均偏差为2.5kJ·mol^(-1)。
关键词 游离基 生成热 诱导效应指数 键裂能 有机物
下载PDF
硝化纤维素生成焓、键离解能及爆轰性能的理论研究
12
作者 俞进阳 陈利平 +1 位作者 朱卫华 彭金华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4-610,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等键反应,研究了硝化纤维素(NC)单体的生成热及其不同位置上氧硝基键(ONO2)的键离解能,基于半经验的Kamlet-Jacobs方程估算了其爆速与爆压。结果表明:B3LYP和B3P86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生成热均为负...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结合等键反应,研究了硝化纤维素(NC)单体的生成热及其不同位置上氧硝基键(ONO2)的键离解能,基于半经验的Kamlet-Jacobs方程估算了其爆速与爆压。结果表明:B3LYP和B3P86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生成热均为负值,其大小与氧硝基的数目有关,与氧硝基的取代位置无关。理论计算得到的氧硝基键的键离解能与含氮量无关,而是与实际断裂的氧硝基键的数目相关。爆速和爆压的计算表明,NC单体中所含氧硝基的数量增多,会降低其爆速和爆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硝化纤维素 生成热 键离解能 爆轰性能
原文传递
掺杂Co、Ni对LiBH_4解氢性能影响的第一原理研究
13
作者 陈益林 袁江 韦肖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8-62,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Co、Ni掺杂LiBH4体系的晶体与电子结构及解氢性能的影响。负合金形成热与H原子解离能的计算发现:金属元素Co、Ni在LiBH4中少量置换固溶时,体系结构稳定性发生变化,合金化增强了体...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Co、Ni掺杂LiBH4体系的晶体与电子结构及解氢性能的影响。负合金形成热与H原子解离能的计算发现:金属元素Co、Ni在LiBH4中少量置换固溶时,体系结构稳定性发生变化,合金化增强了体系解氢能力,其中Co提高LiBH4体系解氢效果较好。电子态密度与电子密度分析发现:合金化提高LiBH4解氢能力的主要原因是Co、Ni导致LiBH4体系Fermi能级附近能隙减小,BH键的键长增长和重叠布局数减小及Li与BH之间的成键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H4 合金形成热 电子结构 解氢性能 H原子解离能
下载PDF
共伴侣分子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复合体解离中ATP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曹帆帆 张登海 +3 位作者 徐莉敏 池永斌 王莹 李波静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经过ADP、17-烯丙基胺格尔德霉素(17-AAG)、亚胺二磷酸腺苷(AMPPNP)、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的Cdc37含量,并分别与经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单纯由ATP结合导致还是依赖ATP水解;(2)用FCM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后复合体中Cdc37和其他共伴侣分子中S期激酶关联蛋白1 G2等位基因抑制因子(Sgt1)、HSP70相互作用蛋白(HIP)、FK-506结合蛋白(FKBP5)、应激诱导蛋白1(STIP1)、热休克蛋白90腺苷三磷酸酶同系物1激活剂(AHSA1)的变化情况,并用IP-westernblot(IP-WB)进行验证,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其他共伴侣分子解离;(3)用IP-WB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组复合体中HSP90、Cdc37及共伴侣分子Sgt1的磷酸化水平;用FCM检测对照组、ATP组及蛋白激酶抑制剂组复合体中的Cdc37及Sgt1的含量。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HSP90、Cdc37及其他共伴侣分子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Cdc37含量显著下降,而ADP、AMPPNP及17-AAG处理对Cdc37无影响;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导致复合体中Cdc37解离,伴随复合体共伴侣分子Sgt1含量降低;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后,复合体中Cdc37、Sgt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而在HSP90复合体中加入蛋白激酶抑制剂后,会阻断ATP导致的Cdc37及Sgt1与复合体解离。结论HSP90复合体中ATP导致Cdc37解离的可能机理是:(1)ATP结合HSP90导致该复合体构象改变;(2)ATP导致Sgt1与该复合体解离,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Cdc37与Sgt1的磷酸化增加。特异性抑制Cdc37和HSP90结合,是抗肿瘤新药研究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90热休克蛋白质类 腺苷三磷酸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免疫沉淀法 解离
下载PDF
氮-氨基多硝基二唑的理论研究(英文)
15
作者 蒋涛 李华荣 +4 位作者 马卿 张晓玉 景梅 舒远杰 王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7-66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aug-cc-p VDZ的水平上,对6种N-氨基多硝基二唑化合物的电子结构、能隙及感度进行了理论研究。运用Politzer的方法得到了6种化合物的固相生成热和密度;采用键离解能预估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其离解能为238.9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aug-cc-p VDZ的水平上,对6种N-氨基多硝基二唑化合物的电子结构、能隙及感度进行了理论研究。运用Politzer的方法得到了6种化合物的固相生成热和密度;采用键离解能预估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其离解能为238.94~283.95 k J·mol-1;运用Kamlet-Jacob方程对其爆轰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氨基-3,4,5-三硝基吡唑(8.99 km·s-1,36.12 GPa)和1-氨基-2,4,5-三硝基咪唑(8.92 km·s-1,35.56 GPa)的爆轰性能与环三亚甲基三硝胺(RDX,8.75km·s-1,34.7 GPa)及环四亚甲基四硝胺(HMX,9.1 km·s-1,39.00 GPa)相当。综合热稳定性和爆轰性能,认为1-氨基-3,4,5-三硝基吡唑和1-氨基-2,4,5-三硝基咪唑是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氨基多硝基二唑 生成热 感度 键离解能 爆轰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