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器复杂外结构的环境热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创 夏新林 戴贵龙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3-687,共5页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适合飞行器复杂外结构环境热流的计算方法。采用由环境映射面组成的封闭结构对空间飞行器进行包覆,根据飞行器的轨道特征及瞬时位置,确定映射面上环境热流的大小及方向。在映射封闭结构与飞行器表面组成的辐射换热系... 提出了一种通用的、适合飞行器复杂外结构环境热流的计算方法。采用由环境映射面组成的封闭结构对空间飞行器进行包覆,根据飞行器的轨道特征及瞬时位置,确定映射面上环境热流的大小及方向。在映射封闭结构与飞行器表面组成的辐射换热系统中,通过蒙特卡罗法结合设备表面的镜、漫反射特性,计算环境映射面到各设备表面的辐射传递因子,进而获得在轨飞行器不同位置的瞬时环境热流。计算中考虑了结构表面间的遮挡及多次反射问题,解决了空间飞行器因设备众多、尺寸差异大、表面辐射特性不同等给热流计算带来的困难,并为后期的热分析计算提供精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复杂外结构 环境热流 环境映射面
下载PDF
热流环境下薄壁结构随机振动响应计算与疲劳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沙云东 艾思泽 +2 位作者 张家铭 姜卓群 赵奉同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02-1412,共11页
针对高速热流环境下薄壁结构随机振动应力响应变化规律与疲劳失效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与高温随机振动试验。通过对比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发现模态误差小于2.8%,应力响应误差小于4%。结构疲劳失效时间误差小于3430 s,验证了此仿... 针对高速热流环境下薄壁结构随机振动应力响应变化规律与疲劳失效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与高温随机振动试验。通过对比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发现模态误差小于2.8%,应力响应误差小于4%。结构疲劳失效时间误差小于3430 s,验证了此仿真方法的可用性与准确性。使用该数值仿真方法,基于耦合的FEM/BEM(有限元/边界元)理论,通过Fluent软件模拟高速热流环境,实现了高速热流环境下薄壁结构随机振动应力响应的计算。获取了薄壁结构在不同振动量级与热流环境影响下动力学响应与疲劳失效时间。分析不同环境温度各流速下结构热随机振动应力响应及疲劳失效时间变化规律,并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完成的工作可对高速热流环境下薄壁结构热随机振动疲劳失效时间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环境 薄壁结构 随机振动 疲劳失效 试验验证
原文传递
高温壁面热流与温度一体化测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龙 范学军 王晶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9,共7页
为了测量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热环境,从Gardon热流计原理出发,发展了一套水冷热流/壁温一体化测量技术。采用热阻分析方法,对传感器的热结构进行了分析与优化设计。测试了多种隔热与外壳材料对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通过辐射加热方... 为了测量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热环境,从Gardon热流计原理出发,发展了一套水冷热流/壁温一体化测量技术。采用热阻分析方法,对传感器的热结构进行了分析与优化设计。测试了多种隔热与外壳材料对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通过辐射加热方式对传感器进行了标定,获得了热流/电压、壁温/热流的标定曲线。采用该传感器,在模拟马赫数6、总温1800K的来流条件下,对超声速燃烧室的热环境进行了初步测量,获得了与传热分析相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 壁温 热阻 超声速燃烧 热环境
下载PDF
传感器催化特性差异对气动热影响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丁明松 董维中 +2 位作者 高铁锁 江涛 刘庆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1-1371,共11页
针对高温气体效应及壁面催化效应对气动热环境影响,考虑高温空气各种化学反应、分子振动激发、流动中的非平衡效应以及壁面催化复合反应,通过数值求解热化学非平衡N-S方程和壁面能量、质量平衡方程,完善了有限催化条件下高温热化学非平... 针对高温气体效应及壁面催化效应对气动热环境影响,考虑高温空气各种化学反应、分子振动激发、流动中的非平衡效应以及壁面催化复合反应,通过数值求解热化学非平衡N-S方程和壁面能量、质量平衡方程,完善了有限催化条件下高温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方法和程序。在此基础上,针对廉金属热电偶传感器热流测量问题,开展了不同条件下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分析了催化特性差异对局部气动热环境(传感器表面热流)的影响规律,为试验数据的误差带分析、修正处理和使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催化特性差异会给局部区域带来很强质量扩散热流,使总热流发生跳变,给传感器热流测量带来不可忽视的误差;2)材料催化特性差异越大,热流跳变量越大,某些条件下时,局部热流值将远远高于全表面FCW模拟的结果,其影响量可达100%以上;3)本文计算条件下,飞行马赫数越大、飞行高度越低,催化特性差异的影响越大;4)催化特性差异带来的影响还与飞行攻角、飞行器表面温度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在催化复合系数相同情况下,表面温度越高,影响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传感器 气动热环境 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 催化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Monte—Carlo法在空间外热流计算中的应用──空间光学遥感器光学窗口的地球红外辐射分析计算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立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71-79,共9页
用Monte—Carlo法对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大口径光学窗口的地球红外辐射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计算。考虑了光线在外遮光罩挡光环内的多次漫反射和在光学窗口表面的镜反射,讨论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挡光环等效面假设的局限性。
关键词 光学窗口 空间光学 遥感器 热流计算 空间环境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rmal and light performance in two typical Chinese solar greenhouses in Beijing 被引量:4
6
作者 Fan Xu Chao Shang +7 位作者 Hongling Li Xuzhang Xue Weituo Sun Hong Chen Yinkun Li Zhenhe Zhang Xinxu Li Wenzhong G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9年第1期24-32,共9页
Solar greenhouses have been used for producing vegetables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early spring,late autumn or over-winter.To improv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olar greenhouses,a traditional type and a retrofitted d... Solar greenhouses have been used for producing vegetables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early spring,late autumn or over-winter.To improv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olar greenhouses,a traditional type and a retrofitted design were comparatively evaluated.In the retrofitted design,three adjustments were incorporated:the material and structure of the walls,south-facing roof angle,and structure of the north-facing back-roof.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ermal and light performance of the retrofitted greenhouse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eenhouse.Specifically,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minimum air temperature,and soil temperature inside the greenhouses after retrofit ting were increased by 1.3,2.4,and 1.9℃,respectively,meanwhile,the daily total solar radiation and PAR were increased by 28.2%and 9.2%,respectively.The wall temperature and its daily variation range were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and height.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indicated that higher locations have longer heat storage,and shorter heat release time in vertical direction,as well as a lower ratio of heat release to storage.In horizontal direction,the western wall has the shortest heat storage time but the highest heat release flux density.Altogether,the heat storage time of the wall is 1.5 h less than that of the soil.The heat storage flux density of the wall is 1.5 times of that of the soil,but the heat release flux is only 61%of the soil’s value.The total wall heat storage is half of that of the soil in the greenhouse;the total wall heat release amount is only a quarter of that of the soil.Therefore,the thermal environment of solar greenhouses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improving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roperties of the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change heat storage performance heat flux back wall thermal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长江入海热通量及其生态效应
7
作者 尹航 杨善卿 +1 位作者 梁恩航 李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2-690,共9页
通过对陆地卫星Landsat 5,7,8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资料的提取和分析,采用实用单通道算法反演1997—2016年长江入海口逐月的长序列水温数据集,同时基于全球径流数据,核算同期长江河口处的多年月均热通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对气候变化... 通过对陆地卫星Landsat 5,7,8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资料的提取和分析,采用实用单通道算法反演1997—2016年长江入海口逐月的长序列水温数据集,同时基于全球径流数据,核算同期长江河口处的多年月均热通量,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热排放的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海洋表面温度数据和哥白尼全球海洋颜色与生物–地球–化学数据集,探究长江入海热通量变化对近海水温和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河口热通量总值为77.5EJ/年,热通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对近海的热作用以输“热”为主,显著强于其他典型大河系统,预计年均向近海输入6.1EJ的热量,增温效应明显。相较海岸带,长江口对近海水域温度的影响程度更大,影响的空间范围更远。可将近海水温的空间影响划分为两个梯度,即温度下降的河流强作用带(0~40km)以及温度上升的海洋强作用带(40km以上)。1997-2016年间,长江口的近海水域温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长江河口热通量的变化对近海水温产生深刻影响(R^(2)=0.7495),同时与近海初级生产力密切相关(R^(2)=0.9651),说明长江对近海的热输入是调控近海热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热通量 环境遥感 近海生态环境
下载PDF
林带外缘草地水热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海龙 余新晓 +3 位作者 张艳 张振明 赵阳 韩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了评价林带外缘草地水热通量状况,利用波文比系统2010年7月-2011年4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变化规律以及对关键环境因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日变... 为了评价林带外缘草地水热通量状况,利用波文比系统2010年7月-2011年4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变化规律以及对关键环境因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林带外缘草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日变化呈单峰二次型曲线,潜热通量日最大为352W·m-2,显热通量最大224W·m-2。年内变化也呈单峰型二次曲线,7月~10月为峰值期,11月~次年3月为低值期;2)在林带生态场效应的作用下,林带外缘草地潜热通量变化幅度比无林带影响的草地生态系统增加33.2%,与林地相比增加47.7%,而显热通量变化幅度则比无林带影响的草地生态系统降低33%,比林地降低约28%;3)与无林带影响的草地相比,林带外缘草地能有效降温增湿,夏天平均降温最大1.94℃,平均增湿2.78%,最大增湿7.85%;林带外缘草地这种降温增湿的生态场效应能提高绿地的亲和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水热通量 波文比 生态场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塞块式量热计长时间变工况热流测量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浩 赵玲 +1 位作者 田宁 邹样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32-2140,共9页
采用塞块式量热计对200 MW燃气流风洞试验件表面热流进行测量,试验过程中塞块式量热计遍历风洞的启动、模型变攻角、停车等阶段。为准确获取不同攻角条件下模型表面热流值,采用数值仿真对塞块式量热计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背温反算... 采用塞块式量热计对200 MW燃气流风洞试验件表面热流进行测量,试验过程中塞块式量热计遍历风洞的启动、模型变攻角、停车等阶段。为准确获取不同攻角条件下模型表面热流值,采用数值仿真对塞块式量热计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背温反算的热流值与输入热流边界条件的差异,提出塞块式量热计长时间使用的修正方法,该修正方法通过一次稳态热流源的标定即可获得其他热流边界条件下的结果,从而简化标定过程。将修正方法应用于长时间变工况热流测量修正时,偏差小于2%,增加了塞块式量热计的使用范围,通过一次风洞试验,获取多个稳态工况条件下试验件表面热流值,节约风洞运行成本。此外,该修正方法也可用于高热流瞬时测量结果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块式量热计 热流 热环境测试 200 MW燃气流风洞
原文传递
胡杨夜间液流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春彦 司建华 +2 位作者 冯起 鱼腾飞 李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3-1180,共8页
夜间液流在树木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与夜间蒸腾有关,而且有助于夜间自根系向上运输物质,为植物器官的夜间呼吸提供氧传递的机制。采用热比率技术,测量了荒漠河岸林自然生长条件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夜... 夜间液流在树木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与夜间蒸腾有关,而且有助于夜间自根系向上运输物质,为植物器官的夜间呼吸提供氧传递的机制。采用热比率技术,测量了荒漠河岸林自然生长条件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夜间液流通量大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 4月胡杨夜间液流通量变化不大;5月和9月前半夜缓慢下降,后半夜缓慢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6、7、8月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变化幅度较5月和9月大。②前半夜胡杨累积液流量约占整夜液流量的53%-62%,而后半夜仅占整夜累积液流量的38%-47%;后半夜液流通量显著低于前半夜;胡杨各月夜间累积液流量占整日累积液流量的比例依次为:4月(45.7%)〉5月(30.7%)〉8月(30.1%)〉9月(29.5%)〉6月(28.6%)〉7月(26.2%),春季夜间累积液流量占整日累积液流量的比例大于夏季和秋季。③胡杨夜间液流通量受水汽压差、气温等影响,就4—9月来看,胡杨夜间液流通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依次为:水汽压差(0.63)〉气温(0.58)〉空气相对湿度(-0.335)〉土壤含水量(0.17)。水汽压差是影响夜间液流通量最关键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热比率法 液流通量 环境因子 额济纳绿洲 内蒙古
原文传递
高温MEMS薄膜热流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怡雪 张梅菊 +3 位作者 黄漫国 高向向 郭林琪 张丛春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3,共9页
对可用于高温环境的MEMS薄膜热流传感器(TFHFS)的测量原理、结构设计、材料成分以及制造技术进行了简单阐述,分别介绍了半无限几何、热阻式、热电堆和横向热电效应型TFHFS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优势。归纳讨论了国内外科研团队研制的各种TFHF... 对可用于高温环境的MEMS薄膜热流传感器(TFHFS)的测量原理、结构设计、材料成分以及制造技术进行了简单阐述,分别介绍了半无限几何、热阻式、热电堆和横向热电效应型TFHFS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优势。归纳讨论了国内外科研团队研制的各种TFHFS的量热法、传感方式、结构、材料以及测量模式,按照热敏材料分为金属和合金型、陶瓷和新型聚合物衍生陶瓷型两类,重点关注TFHFS的高温稳定性、响应时间、灵敏度等性能。最后,总结了目前TFHFS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发展趋势,可为应用于更严酷环境的高温薄膜热流测量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热流 薄膜热流传感器(TFHFS) 高温环境 热敏材料
下载PDF
内流热环境的热流模拟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涂建强 刘德英 陈连忠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共4页
对内流热环境的热流测量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模拟,对比分析了内流热环境与外流热环境的不同。采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试验技术,利用等离子电弧加热器进行了内流与外流热环境的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在来流条件相... 对内流热环境的热流测量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模拟,对比分析了内流热环境与外流热环境的不同。采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试验技术,利用等离子电弧加热器进行了内流与外流热环境的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在来流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外流热环境下的测量值相比较,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值高出40%多,相同材料的背面温度高出400℃。通过直接测量的冷壁热流换算得到的热壁热流值却不到外流热环境下的热壁热流值的50%。因此,进行发动机防热设计时,必须进行材料考核试验,必须考虑材料的使用热环境,否则对材料的烧蚀性能的评估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流热环境 外流热环境 热流模拟方法 热流密度 电弧加热器
下载PDF
振动环境下喷雾冷却的临界热流密度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泽 邢玉明 +2 位作者 刘鑫 赵亮 季益斌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7-603,共7页
针对振动环境对喷雾冷却临界热流密度(CHF)的影响问题,基于静止环境喷雾冷却CHF模型,定义并引入内切偏离因子,建立振动环境下喷雾冷却CHF点基模型,对比3种不同工作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模式1周期平均CHF相对其他两种模式分别提高0.... 针对振动环境对喷雾冷却临界热流密度(CHF)的影响问题,基于静止环境喷雾冷却CHF模型,定义并引入内切偏离因子,建立振动环境下喷雾冷却CHF点基模型,对比3种不同工作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模式1周期平均CHF相对其他两种模式分别提高0.98%和1.17%。该模式下,周期内CHF的变化呈现双峰结构,且后半周期最低热流密度高于前半周期最低热流密度,周期内最小CHF较最大CHF下降3.02%。振动幅度越大,CHF下降越大,1.0mm振幅相对0.2mm振幅条件下的周期平均CHF下降1.74%。分析喷雾锥角的影响,55.8°、90°全位角喷雾锥角相对30°喷雾锥角,平均CHF分别下降4.83%及16.21%。大锥角下,后半周期的峰谷值相较周期内最大CHF下降减小。喷雾锥角小的喷嘴能够减小表面振动对喷雾冷却临界热流密度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临界热流密度(CHF) 振动环境 点基模型 正弦振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