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石墨/石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散热特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臣臻 张国庆 +2 位作者 王子缘 吴伟雄 苏攀 《新能源进展》 2014年第3期233-238,共6页
本文将石蜡与膨胀石墨进行复合,并经过压制工艺做成板状膨胀石墨/石蜡(简称EG/PCM)复合材料,以解决石蜡导热性能差以及相变后变成液体流动的问题。用导热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试了EG/PCM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潜热,并用扫描电镜... 本文将石蜡与膨胀石墨进行复合,并经过压制工艺做成板状膨胀石墨/石蜡(简称EG/PCM)复合材料,以解决石蜡导热性能差以及相变后变成液体流动的问题。用导热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试了EG/PCM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潜热,并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其微观结构。将EG/PCM复合材料应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对单体电池和电池模块分别利用空气冷却和EG/PCM冷却后在1.0 C和1.5 C放电倍率下进行放电,并用温度巡检仪记录电池放电过程的温度情况,对比两种散热方式对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石蜡 复合相变材料 散热性能 动力电池
下载PDF
基于泡沫铜/石蜡的动力电池散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国庆 张文静 +1 位作者 张云云 张江云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石蜡作为一种相变材料具有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其缺点是导热系数较低。利用泡沫铜的多孔结构,将石蜡压入泡沫铜的孔隙中作为相变材料的本体,在此结构中,泡沫铜不仅发挥了多孔连续框架的优势,而且作为强化传热骨架,结合了石蜡... 石蜡作为一种相变材料具有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其缺点是导热系数较低。利用泡沫铜的多孔结构,将石蜡压入泡沫铜的孔隙中作为相变材料的本体,在此结构中,泡沫铜不仅发挥了多孔连续框架的优势,而且作为强化传热骨架,结合了石蜡相变吸热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石蜡导热系数较低的不足。实验对电池和电池模块进行不同工况、不同放电倍率的测试,比较各工况下单体电池及电池模块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得出泡沫铜/石蜡相变材料冷却系统中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泡沫铜 相变材料 散热 动力电池
下载PDF
基于电池箱体开孔的储能电池系统精细化热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鑫甜 张碧霄 +1 位作者 朱信龙 杨凯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25,共11页
针对当前储能电池系统热管理仿真研究存在忽略电池堆内部结构对热性能影响的问题,本文引入了精细化热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池箱体开孔的温度均匀性调配方法,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模拟方法,系统考虑了开孔数量和大小对电池... 针对当前储能电池系统热管理仿真研究存在忽略电池堆内部结构对热性能影响的问题,本文引入了精细化热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池箱体开孔的温度均匀性调配方法,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模拟方法,系统考虑了开孔数量和大小对电池热性能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优化的电池盒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针对单个电池盒的优化中,相较于在上壁面开孔,通过在侧壁开孔能够获得更为优越的性能。这一优势在于,单个电池的温差从过去的6.01 K降低至3.68 K,降幅达28.2%,从而充分满足了电池的散热需求。进一步地,在整个电池堆层面,通过在侧壁开孔的方式,得以将单列电池架内的最大温差从7.66 K减少至4.32 K,大幅度提升了43.6%。该研究结果在电池堆外风管与电池箱内部结构方面进行了耦合热求解,为未来储能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温差 开孔 热管理 电池芯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热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国振 李聪 +1 位作者 王双园 汪昌盛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3年第3期183-188,197,共7页
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一个难题,而电池冷却系统在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电池包进行建模,利用ICEM CFD软件对电池包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等前处理。利用Fluent软件并采用控制... 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一个难题,而电池冷却系统在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电池包进行建模,利用ICEM CFD软件对电池包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等前处理。利用Fluent软件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对冷却管道截面宽度、冷却液质量流量和冷却液进口温度等3个对电池包散热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和对比分析。根据仿真结果选择可优化电池包散热性能的参数,并在原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冷却管道分布方案。经过仿真计算发现,该方案可有效降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和温差,提高了电池冷却系统的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电池散热 Fluent软件 热仿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电池发热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包有玉 余剑武 +1 位作者 郭力 范光辉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1-284,共4页
为评价不同化学体系动力电池的发热性能,以电池发热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即发热耗散率,B_(HDR))作为评价指标,其值越低,电池发热性能越好。使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磷酸铁锂(LFP)、钛酸锂(LTO)、镍钴锰酸锂(NCM)和锰酸锂(LMO)正极锂离子... 为评价不同化学体系动力电池的发热性能,以电池发热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即发热耗散率,B_(HDR))作为评价指标,其值越低,电池发热性能越好。使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磷酸铁锂(LFP)、钛酸锂(LTO)、镍钴锰酸锂(NCM)和锰酸锂(LMO)正极锂离子电池,以及金属氢化物-镍(MH/Ni)电池的发热性能。1 C放电倍率下,NCM锂离子电池的B_(HDR)为2.36%,发热性能最好;LFP锂离子电池、LMO锂离子电池的B_(HDR)小于5.00%,发热性能较好;LTO锂离子电池、MH/Ni电池的B_(HDR)为5.00%~8.00%,发热性能较差。随着放电倍率增大,所有电池B_(HDR)均显著增加,提供的有效能量减少;LTO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的B_(HDR)高于充电过程;LFP、LTO锂离子电池在-5~5℃的B_(HDR)更高,发热性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耗散率 发热性能 放电倍率 锂离子电池 金属氢化物-镍(MH/Ni)电池
下载PDF
蜘蛛网流道冷板冷却液对向流锂离子电池散热分析
6
作者 刘显茜 曹军磊 +1 位作者 李文辉 曾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将导致其容量降低和寿命缩短。为了降低其工作温度及温差,设计了一款蜘蛛网流道冷板,采用数值方法对其冷却液对向流锂离子电池散热进行了计算。比较了蜘蛛网流道冷板冷却液对向流与同向流锂离子电池的... 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将导致其容量降低和寿命缩短。为了降低其工作温度及温差,设计了一款蜘蛛网流道冷板,采用数值方法对其冷却液对向流锂离子电池散热进行了计算。比较了蜘蛛网流道冷板冷却液对向流与同向流锂离子电池的散热情况,分析了冷却液流量以及冷板内流道夹角、槽深、壁厚对电池散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却液同向流电池相比,冷却液对向流电池最高温度、温差都降低,电池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在0.02~0.06 kg/s区间,随着冷却液流量增大,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快速降低,而冷却液压降缓慢增大;当冷却液流量大于0.06 kg/s时,随着冷却液流量增大,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缓慢降低,而冷却液压降快速增大。增大流道夹角可使流道在冷板内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冷板散热能力。当冷却液质量流量恒定时,增大流道槽深可使冷却液压降显著减小,但会引起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略微升高。随着流道壁厚增大,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均呈下降趋势。蜘蛛网流道冷板在流道夹角80°、槽深1 mm、壁厚2 mm、冷却液流量0.06 kg/s对向流冷却条件下,可使锂离子电池3C放电最高温度和温差降至31.02℃和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网流道 对向流 散热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动力电池复合材料微通道结构主动液冷换热性能研究
7
作者 陈勇 李东明 +3 位作者 程安宇 唐凯威 黄琼 宋政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7,共8页
大容量圆柱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导致电池包轻量化和热管理设计需求日益突出。以新型4680大号圆柱电池为研究对象,设计具有4种不同微通道网络(平行、分叉、蛇形和螺旋)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圆筒散热结构,并分析微通道... 大容量圆柱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导致电池包轻量化和热管理设计需求日益突出。以新型4680大号圆柱电池为研究对象,设计具有4种不同微通道网络(平行、分叉、蛇形和螺旋)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圆筒散热结构,并分析微通道网络结构、冷却剂流速、微通道直径以及微通道进出口数量对其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4种微通道CFRP圆筒结构中,平行网络微通道CFRP圆筒结构的整体换热性能最佳;微通道直径对CFRP圆筒散热性能的影响较小,但对泵压影响较大;二进二出CFRP散热圆筒的换热性能比一进一出圆筒换热结构具备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通道 散热结构 热学性能 圆柱电池
下载PDF
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的优化分析
8
作者 高俊帅 张婷 +1 位作者 韩亮 崔洪江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混合动力机车的动力电池组工作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箱体内散热空间狭小,电池组工作温度和电池单体间的温差难以满足设计指标。针对该问题,文章分析了电池组冷却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其生热速率影响因素,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冷却液不同流速对... 混合动力机车的动力电池组工作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箱体内散热空间狭小,电池组工作温度和电池单体间的温差难以满足设计指标。针对该问题,文章分析了电池组冷却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其生热速率影响因素,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冷却液不同流速对电池组的平均温度和单体电池间温差的影响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流道结构优化设计方案。经模拟验证,优化方案能有效改善电池组的散热效果,且电池内部温度场更加均匀,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度差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系统 散热结构 流道结构 电池 温度
下载PDF
基于复合相变材料-热管耦合的电池散热性能
9
作者 黄龙腾 祁影霞 +1 位作者 王誉程 姜盛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80-5688,共9页
针对18650三元锂电池在高倍率循环充放电时,电池组散热不及时导致电池组温度高于电池安全运行范围,引发自燃等安全问题,制备出石蜡-十六酸新型复合相变材料,并提出复合相变材料-热管(CPCM-HP)耦合的散热模式。当复合相变材料石蜡-十六... 针对18650三元锂电池在高倍率循环充放电时,电池组散热不及时导致电池组温度高于电池安全运行范围,引发自燃等安全问题,制备出石蜡-十六酸新型复合相变材料,并提出复合相变材料-热管(CPCM-HP)耦合的散热模式。当复合相变材料石蜡-十六酸混合比为3∶1时,散热效果最好,具备最低的相变温度43.3℃,相对纯石蜡降低了11.8%。3C放电时,CPCM-HP与复合相变材料(CPCM)散热系统相比,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7.1℃、1.4℃。CPCM-HP散热模式在环境温度30℃,“3C放电-1C充电”模式下,维持电池组在46.5℃左右工作,并且整个循环过程中,最高温度不超过50℃,最大温差也控制在1.5℃以下,电池组始终保持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CPCM-HP比CPCM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散热 三元锂电池 石蜡 十六酸 复合相变材料 热管
下载PDF
电池舱热管理方案的优化设计
10
作者 刘海彬 郭庆 +5 位作者 姚宁 刘博嘉 张海龙 周力民 顾志斌 王万纯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3期69-72,共4页
针对目前大容量储能电池集装箱存在的电池工作温度高、电芯温度不均匀问题,从电池集装箱的结构设计、风道设计入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辅助分析,验证集装箱内各电池模组间温度分布的合理性。试验验证发现,经优化设计后的电池舱实现了舱... 针对目前大容量储能电池集装箱存在的电池工作温度高、电芯温度不均匀问题,从电池集装箱的结构设计、风道设计入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辅助分析,验证集装箱内各电池模组间温度分布的合理性。试验验证发现,经优化设计后的电池舱实现了舱内不同模组间温差小于8 K的设计目标,为功率型电池舱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 电池舱 风道
下载PDF
一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子缘 张国庆 +2 位作者 吴伟雄 邱骏光 杨懿政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49,62,共4页
提高动力电池运行时的热安全性是研究热点之一,采用新型翅片热管强化传热的方式,对磷酸铁锂42110动力电池模块(4串,12.8 V 10 Ah)进行热连接与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对电池模块有明显的降温与控温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工作性... 提高动力电池运行时的热安全性是研究热点之一,采用新型翅片热管强化传热的方式,对磷酸铁锂42110动力电池模块(4串,12.8 V 10 Ah)进行热连接与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对电池模块有明显的降温与控温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工作性能与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热管 散热 电池模块 循环寿命
下载PDF
电池模组液冷板冲压结构设计及其散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志红 廖向阳 +1 位作者 包有玉 余剑武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118,共7页
为了探究液冷板冲压结构对电池模组散热性能的影响,对液冷板的冲压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设计,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固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液冷板流道结构参数下的散热性能、能耗以及均温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减小中心... 为了探究液冷板冲压结构对电池模组散热性能的影响,对液冷板的冲压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设计,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固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液冷板流道结构参数下的散热性能、能耗以及均温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减小中心流道宽度,液冷系统的散热均温性能提升明显;中心流道宽度W5等于7 mm时,平均温度降低了2.5%,而最大温差降低了7.7%。流道深度越小,系统的散热均温性能越好,能耗亦大幅增加;流道深度为2 mm时,平均温度下降了26.9%,最大温差下降了32.7%,流阻升高了3.4倍。添加强化传热结构后,液冷系统的平均温度降低了3.8%、最大温差下降了15.1%;相比整体区域添加强化传热结构,部分区域添加强化传热结构可以减小流阻、降低能耗,而不引起系统的散热均温性能的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冷板 冲压结构 均温性能 散热性能 强化传热结构 电池模组
原文传递
块状动力电池相变材料-风冷耦合散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松 毕海权 +2 位作者 秦萍 王宏林 王方宇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7年第5期522-526,共5页
针对型号为MV06203127NTP的块状动力电池的散热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模块内温度不大于50℃为标准,分别研究了电池在1C和2C工作条件下,冷却风温度和速度对模块散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变材料厚度为3mm,风冷导热片高30mm的条件下,... 针对型号为MV06203127NTP的块状动力电池的散热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模块内温度不大于50℃为标准,分别研究了电池在1C和2C工作条件下,冷却风温度和速度对模块散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变材料厚度为3mm,风冷导热片高30mm的条件下,当电池充放电倍率为1C、冷却风速等于1m/s,冷却风温度为24℃时能满足控制温度要求;当冷却风温度为28℃时,最佳冷却风速等于2m/s;当电池充放电倍率为2C、冷却风温度为28℃时,冷却风速度为3m/s不能满足控制模块内温度分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冷却 耦合散热 实验研究 块状动力电池
下载PDF
充放电周期中相变材料包覆锂电池的散热模拟
14
作者 张晓光 王一宇 +2 位作者 时海军 潘晓楠 何燕 《机械与电子》 2020年第5期9-12,17,共5页
建立了相变材料(PCM)耦合单体锂电池的散热模型并用焓法进行求解。对比了锂电池在同样厚度的PCM包覆下,充电—放电过程与单一放电过程中锂电池的温度场和PCM的熔化,分析了充电—放电过程中PCM厚度、PCM导热系数以及外界风冷对锂电池温... 建立了相变材料(PCM)耦合单体锂电池的散热模型并用焓法进行求解。对比了锂电池在同样厚度的PCM包覆下,充电—放电过程与单一放电过程中锂电池的温度场和PCM的熔化,分析了充电—放电过程中PCM厚度、PCM导热系数以及外界风冷对锂电池温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完整的充电—放电过程中,前一阶段热量的积累对锂电池的温升有较大影响,温升明显高于单一的放电过程,只考虑在单一放电过程中PCM的用量无法有效控制锂电池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的温升;随着PCM厚度的增加锂电池温升与PCM液化率降低,当外界环境与PCM换热越剧烈时,锂电池的温升对PCM导热系数变化越敏感,此时PCM导热系数越大,锂电池温升的降低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锂电池散热 充放电周期 温度场
下载PDF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液冷结构设计优化及仿真 被引量:3
15
作者 佘阳 陆家乐 +1 位作者 李劲 莫冰 《机电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25-28,109,共5页
锂离子电池的散热问题是影响电动汽车寿命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不同液冷散热结构设计对锂离子电池组散热效果的影响,设计了包括横式和纵式的4种冷却水道模型,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型,确定电池的热参数,模拟电池的升... 锂离子电池的散热问题是影响电动汽车寿命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不同液冷散热结构设计对锂离子电池组散热效果的影响,设计了包括横式和纵式的4种冷却水道模型,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型,确定电池的热参数,模拟电池的升温情况。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模组液冷散热结构中各个参数变量如支流数量、冷却液流速、进水口的位置等对散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式布置的电池模组比横式布置的电池模组更能有效地降低最高温度,而参数对散热效果影响各异。锂离子电池组散热结构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液冷散热结构 热仿真 电池温度
下载PDF
相变材料与水套式液冷结构耦合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菊花 陈强 +3 位作者 曹铭 张亚舫 刘自强 胡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3-1431,共9页
针对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组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相变材料(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结构模型。首先研究了电池组在PCM模型的散热下,不同电池间距对电池组表面温度的影响,并得出PCM模型的最佳电池布局。然后根据PCM模型的最佳电池布局... 针对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组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相变材料(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结构模型。首先研究了电池组在PCM模型的散热下,不同电池间距对电池组表面温度的影响,并得出PCM模型的最佳电池布局。然后根据PCM模型的最佳电池布局,优化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结构模型,即找出PCM散热模型的最佳流道结构。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6流道结构模型下,电池之间的最佳间距为8 mm;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模型的效果最佳,在3 C和5 C高倍率放电时,电池组的表面最高温度分别为33.78、41.11℃,相比于同尺寸PCM散热模型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7.23、1.06℃。采用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模型,电池之间的最大温差均维持在5℃以内。结果表明:该新型的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池组的正常工作,并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水套式液冷 耦合散热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方式及散热问题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绍杰 《节能》 2022年第5期86-88,共3页
新能源电动汽车以更减排、更环保的优势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但新能源电动汽车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如电池散热不稳定、部件高温、使用寿命缩短等。为提升动力电池效能,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针对常用的电池散热方式... 新能源电动汽车以更减排、更环保的优势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但新能源电动汽车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如电池散热不稳定、部件高温、使用寿命缩短等。为提升动力电池效能,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针对常用的电池散热方式展开探讨,多种散热系统和散热材料相结合,提出一种更高效、更周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方案,提升电池热管理系统整体的换热效果和系统的实质性发展,以期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散热要求,为动力电池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散热 热管理 相变材料 热管
下载PDF
动力锂离子电池风冷散热CFD仿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盛 任润国 +1 位作者 尉庆国 袁文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3-112,共10页
为解决电动赛车在FSEC竞赛中动力电池散热不良的问题,基于赛事各工况,采用CFD数值仿真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针对赛事各工况下存在的散热问题对赛车的电池包散热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模... 为解决电动赛车在FSEC竞赛中动力电池散热不良的问题,基于赛事各工况,采用CFD数值仿真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电池最高温度和温差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针对赛事各工况下存在的散热问题对赛车的电池包散热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模拟赛事工况下的实车跑动试验和仿真计算,优化后的散热系统较原系统在整体温控、温度均一性和散热稳定性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优化后的散热系统能满足FSEC赛事各个工况下的散热要求,在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方面的优化率可达15.08%和86.58%,优化效果显著。整个优化过程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并将电池包温度的均布性和电池箱体热量的聚集情况等过程性因素作为辅助优化指标,遴选最优散热方案。相对于全面试验法整个探究过程简洁高效,对其他汽车风冷散热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仿真 风冷散热 正交试验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相变材料应用于电池模组散热特性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妙妙 丁世云 +1 位作者 周旭峰 刘兆平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49,共4页
将石蜡与膨胀石墨、高导热石墨膜进行复合制成片材封装在铝塑袋中,制备出不易泄露、使用安全的相变复合材料。根据软包电池模组的结构,采用铝加热板模拟电池发热,建立软包电池模组模拟系统。将2 mm厚的相变材料应用于模拟系统中,研究相... 将石蜡与膨胀石墨、高导热石墨膜进行复合制成片材封装在铝塑袋中,制备出不易泄露、使用安全的相变复合材料。根据软包电池模组的结构,采用铝加热板模拟电池发热,建立软包电池模组模拟系统。将2 mm厚的相变材料应用于模拟系统中,研究相变材料对加热板温升速率、不同加热板之间的温差以及同一加热板不同点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功率≤322.5 W时,相变材料可以降低加热板表面温升速率,尤其当加热功率≤143.5 W时,相变材料还可降低各加热板之间的温差,但加热功率高于575.0 W时,相变材料反而起到保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复合材料 散热 动力电池模组 模拟实验
下载PDF
超特高压变电站内通信电源设备的运维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施冬钢 胡龙舟 张峰 《通信电源技术》 2017年第4期208-209,共2页
论述了通信电源运维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核算电源设备的容量配置;随着电源负荷的增加,开关电源内部的散热成为电源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蓄电池欠压保护装置的取消,可以为检修人员争取抢修时间;并给出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开关电源容量 散热 蓄电池欠压保护装置 隔离二极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