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Ⅷ.江西省双季稻各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叶清 杨晓光 +2 位作者 李勇 代姝玮 肖金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21-2030,共10页
基于江西省地面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试验站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双季稻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并利用生长度日(GDD)、低温度日(CDD)和高温度日(HDD)对1981—2007年江西省水稻各生育期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西省... 基于江西省地面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试验站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双季稻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并利用生长度日(GDD)、低温度日(CDD)和高温度日(HDD)对1981—2007年江西省水稻各生育期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西省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引起双季稻生长季缩短,其中,营养生长期日数减少最明显,而生殖生长期延长;生长度日和高温度日均增加,低温度日减少.研究期间,江西省双季稻有效热量资源增加,低温风险减少,但高温风险增多;江西省水稻有效热量资源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东北部的增幅大于西南部,南部的低温风险大于北部,中部的高温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长度日 低温度日 高温度日 双季稻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产区开花期高温时空分布特征
2
作者 付真真 祝光欣 +3 位作者 刘志娟 郭世博 李娥 杨晓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686-2700,共15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频发将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基于多种高温指标综合评估作物生长季高温时空分布特征对制定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措施至关重要。【方法】以我国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第六次...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频发将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基于多种高温指标综合评估作物生长季高温时空分布特征对制定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措施至关重要。【方法】以我国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中2个共享社会经济情景(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1-2.6和SSP5-8.5)下1981—2060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基准时段(1981—2014年)和未来(2015—2060年)玉米开花期高温强度(HSI)、高温持续时间(AHSD)和累积高温度日(HD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81—2014年玉米开花期HSI、AHSD、HDD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最大(区域均值分别为32.3和33.8℃、8.4和9.8 d、22.9和40.3℃·d)。受气候变暖影响,未来气候情景下,特别是在SSP5-8.5气候情景下,我国玉米开花期高温发生范围扩大、强度增加,HSI和AHSD增加最大的区域为北方春播玉米区,SSP1-2.6和SSP5-8.5情景下,HSI的增加趋势分别为0.97和1.16℃·(10a)^(-1),AHSD的增加趋势分别为0.73和1.11 d·(10a)^(-1)。全区HDD增加最大的区域为黄淮海夏玉米区,SSP1-2.6和SSP5-8.5情景下增加趋势分别为2.68和5.26℃·d·(10a)^(-1)。【结论】未来我国玉米开花期高温发生范围将扩大、强度将增加;且应重点关注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播玉米区的开花期高温,前者主要由于基础温度高,后者主要由于增温幅度较大。可通过选用抗高温品种、调整播种窗口、采用水肥及化学调控等综合措施降低高温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开花期 高温强度 高温持续时间 累积高温度日
下载PDF
基于极值概率分布函数的中国早稻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统计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何亮 吴门新 +3 位作者 侯英雨 赵刚 靳宁 于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01-1612,共12页
揭示水稻高温热害风险特征对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早稻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早稻种植区214个气象站1971—2015年的数据,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和极值概率分布理论,探究中国早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变化... 揭示水稻高温热害风险特征对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早稻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早稻种植区214个气象站1971—2015年的数据,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和极值概率分布理论,探究中国早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变化趋势和极值概率分布规律。研究发现:1)反映早稻高温热害的两个指标即高温热害累计天数(ADHS,accumulateddaysofheatstress)和热害有害积温(HDD,heatstressdegree days)的均值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浙江和福建中部较大,表明这些区域的早稻遭受高温热害的风险较大;从Mann-Kenall趋势检验看,两个指标在超过1/3的站点都呈显著增加的趋势,说明高温热害风险在这些站点显著增加,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后超过1/2的站点两个指标都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超过1/2以上的站点的高温热害累计天数和高温有害积温都满足极值概率函数分布。对于高温热害累计天数,56个站点满足耿贝尔分布(Gumbel),82个站点满足广义极值分布(GEV);对于热害有害积温,61个站点满足耿贝尔分布,58个站点满足广义极值分布。3)两个高温热害指标的10年、50年、100年重现期的空间分布规律和2个指标的均值空间分布类似,即均值较大的区域,其10年、50年、100年重现期对应的重现期水平(return level)也较大;重现期水平与经度、纬度和海拔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有助提升对早稻高温热害时空趋势和概率分布规律的认识,可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和农业天气指数保险设计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高温热害累计天数 热害有害积温 时空分布 极值概率分布
下载PDF
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淮贺举 孙宁 +4 位作者 史磊刚 李奇峰 胡海棠 陶欢 李存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明确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不同生育阶段气候资源的变化规律,基于东北地区4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的物候期观测记录及相应的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 为明确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不同生育阶段气候资源的变化规律,基于东北地区4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的物候期观测记录及相应的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平均温度、生长度日、降水量、高温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1981-2016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生长度日和高温度日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相同的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降雨量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②相比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和生长度日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局部趋势不明显。降雨量在各生育期变化不明显,吉林省和辽宁省在并进期略有下降,黑龙江省在生殖生长期的降雨量减少。在营养生长期高温度日在空间上有增加趋势,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温风险频率有较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生育期 平均温度 生长度日 降雨量 高温度日
下载PDF
1981—2020年沈阳地区春玉米生长季水热资源时空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姜珊 张海旭 +4 位作者 张菁 宋晓巍 李石 于璐 王新秀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4期76-84,共9页
利用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以及春玉米生育期数据,对1980—2020年春玉米播种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和全育期的生长度日(GDD)、高温度日(HDD)、降水量及其气候倾斜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全... 利用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以及春玉米生育期数据,对1980—2020年春玉米播种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和全育期的生长度日(GDD)、高温度日(HDD)、降水量及其气候倾斜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全育期生长度日呈上升趋势,各生育期生长度日空间分布差异不太显著,总体上呈由北向南递增趋势,高值主要分布在浑南区和苏家屯区,低值分布在康平县和法库县。春玉米全育期高温度日呈递增趋势,除康平县在成熟期高温度日呈减少趋势,其他各地生育期高温度日均呈增加趋势,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不断递增。沈阳地区在近40 a春玉米全生育期均呈降低趋势,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在苗期各地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其他时期均以减少趋势为主。沈阳地区春玉米全育期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但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此种趋势增大了该地区极端高温和气象干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度日 高温度日 降水量
下载PDF
1961—2011年珠三角城市群度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全成 杜尧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95-1699,共5页
根据1962—2011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度日模型和基准温度21.8℃,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冷度日和热度日月际、年际及年代际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冷度日集中在4一10月,以7月份最大,热度日集... 根据1962—2011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度日模型和基准温度21.8℃,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冷度日和热度日月际、年际及年代际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冷度日集中在4一10月,以7月份最大,热度日集中在11月一次年3月,以1月份最大,各站冷度日和热度日的最大值差别均较小;冷度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在18.8~87.900·d·10a。之间,最小值出现在1976年,最大值出现在1998年之后,热度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在28.7~60.7℃-d-10a-1之间,最小值多出现在21世纪10年代,最大值多出现在1969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冷度日上升和热度日下降的趋势均加快,佛山、深圳尤为明显。CDD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HDD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CDD、HDD的这些变化特征可能与年平均气温的上升有关,也可能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度日 热度日 基准温度 特征 珠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