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咏之 王燕 +3 位作者 姚成增 李悦 宫萍 吴燕秀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4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证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各中医大家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建立相应的经验文献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的107首处方中... 目的:探讨和总结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证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各中医大家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建立相应的经验文献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的107首处方中,共涉及中药210味,用药频数1468次,其中使用频数≥18的中药有22味,茯苓、附子、白术、黄芪、桂枝、丹参、泽泻、桃仁、麦冬和川芎居前10位。以补益类、活血化瘀类和利水渗湿类药物出现频数最高,累计频率为51.36%。同时挖掘出5类聚类组合、8组常用药对及10种有效关联规则。结论:中医大家应用中药治疗心衰,遣方用药重视益气活血利水功能,进一步佐证心力衰竭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气虚、阳虚,标实主要为瘀血、水饮、痰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全国名中医 国医大师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小心”命门与三焦相表里的本质关系——兼与周波《三焦的实体、命名及与心主的表里关系》共鸣 被引量:1
2
作者 贾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4-23,共10页
脑髓有大脑和脑心先后天之分,形似泥丸的间脑位于脑髓中央的泥丸宫,是脑中之脑,脑中之核心,称之为"脑心"。脑心是"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的根本所在,是《内经》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是人体生命的根源而主... 脑髓有大脑和脑心先后天之分,形似泥丸的间脑位于脑髓中央的泥丸宫,是脑中之脑,脑中之核心,称之为"脑心"。脑心是"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的根本所在,是《内经》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是人体生命的根源而主宰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以生为本的"生物之心",与血脉之大心相比,它就是"小心",但却是人体的本心,故哲学上强调"本心"之说,中医学上则有"真心""真君""真主""心主"之说,都是有针对性的。"小心"命门与三焦相表里就是脑心命门与三焦相表里,脑心命门君火是三焦相火之根源,三焦则是脑心自主中枢神经系统在胸腹腔的上、中、下三大周围神经纤维网,它们是脑心元神的神机通路。泥丸宫是脑心心主的宫城,是保护心主的心包,心包与三焦相表里,实质上是泥丸宫与三焦相表里,也是心包络之脉足太阳与三焦少阳相表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心 脑心 心主 心包 命门 三焦 太阳命火君火 少阳三焦相火 心火 阴火
下载PDF
简论石头希迁与《心药方》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习罡华 刘亚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5-58,共4页
《心药方》,又名《无际大师心药方》,世传是唐代高僧无际大师石头希迁的作品。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心药方》不合石头希迁的风格,不是他的作品,它应该是明代高僧无际明悟禅师的作品,后人将两位无际大师混淆了。
关键词 《心药方》 无际大师 石头希迁 无际明悟
下载PDF
基于问题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芳 沈菲 +1 位作者 汪芸玏 吴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4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问题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 目的探究基于问题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遵医行为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两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总依从性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可增强老年冠心病的自我效能感,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冠心病及其治疗知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整体护理 问题导向 自我效能 遵医行为 知识掌握
下载PDF
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心论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思想探赜 被引量:22
5
作者 尚玉洁 周惠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6-1429,共4页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预防及调治是临床上一大难点,随着现代女性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心的生理特性及"心(脑)-肾-子宫轴"理论,认为此病本为肾中阴阳失调,源...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预防及调治是临床上一大难点,随着现代女性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心的生理特性及"心(脑)-肾-子宫轴"理论,认为此病本为肾中阴阳失调,源之于肾,发之于心,心肾失济是其发病关键。治疗上另辟蹊径,创新地以心为切入点,从心论治,临证灵活运用清、养、镇、舒等法,宁心以实肾,心肾水火同治,为中医药治疗DOR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心(脑)-肾-子宫轴 从心论治 经验 夏桂成 国医大师
原文传递
冠心病“热化”病机辨治探微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子贇 胡镜清 +2 位作者 王传池 江丽杰 杨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09-2012,共4页
“热化”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但以往多拘泥于胸痹“阳微阴弦”而对其重视度不够。《黄帝内经》中即有热邪与“心病”“心痛”有关的描述。在总结梅国强、周仲瑛、陈可冀、张学文、段富津、雷忠义、李士懋、裘沛然、苏荣扎布等国医... “热化”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但以往多拘泥于胸痹“阳微阴弦”而对其重视度不够。《黄帝内经》中即有热邪与“心病”“心痛”有关的描述。在总结梅国强、周仲瑛、陈可冀、张学文、段富津、雷忠义、李士懋、裘沛然、苏荣扎布等国医大师从热论治冠心病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基础上,我们归纳出冠心病“热化”病机的四种主要类型为痰湿郁而化热、瘀热互结、热毒蕴结、阴虚致热,并提炼其辨治要点。痰湿郁而化热,重辨舌脉,治以清热化痰为主,常用陷胸汤类佐以蝉蜕、羌活、荆芥、防风、薄荷、葛根等宣透郁热药物;瘀热互结,当分瘀、热之轻重,治以“凉”“散”为要,多用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痰瘀日久,热毒蕴结,病情尤剧,可予四妙勇安汤加连翘、虎杖等清热解毒药;阴虚致热,当辨心肾,常用生脉散配伍生地滋补心、肾之阴。病证结合,识机论治,以期进一步完善冠心病理论体系,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热化 病机 国医大师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辨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谭令 孙梓宽 +2 位作者 杜伟哲 任北大 王庆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2-1420,共9页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全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全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建立医案及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基于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的数学算法,分析医案的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明确其核心用药,探索其辨治规律。结果与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CNKI中共收集的205个医案,得到冠心病以胸闷、心悸、胸痛、气短为主症,病因病机多为心脉痹阻。所有医案中处方共205首,用药212味,通过分析,药物多为甘温之品,归肝、心二经,可知现当代名老中医多主张从疏肝气,通心阳,活血脉论治冠心病。药对组合中的高频药物即为药用频次居前的7味药,故认为这7味药为核心用药,且核心药物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并由此演化得到药物的18个核心组合及9个新方。通过数据挖掘客观地展示了冠心病的因机证治,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国医大师 全国名中医 辨治规律
下载PDF
国医大师段亚亭运用温肾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彭杰 刘凡 《河南中医》 2022年第3期380-383,共4页
国医大师段亚亭教授认为,心肾阳虚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之本,而瘀血阻滞为其标,间或夹杂水湿、痰饮,治疗以温补心肾为主要治则,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始终。段老认为临证需四诊合参,中西医结合,拟定温肾活血方治疗慢性心衰,并随证加减。胃... 国医大师段亚亭教授认为,心肾阳虚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之本,而瘀血阻滞为其标,间或夹杂水湿、痰饮,治疗以温补心肾为主要治则,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始终。段老认为临证需四诊合参,中西医结合,拟定温肾活血方治疗慢性心衰,并随证加减。胃肠道瘀血,食欲较差予焦/炒山楂、焦/炒神曲、焦/炒麦芽、焦/炒鸡内金以醒脾开胃;长期情绪抑郁者,可加香附、郁金、柴胡等疏肝解郁,抑郁较重者再加淫羊藿、石菖蒲、巴戟天、乌药等;伴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知母、合欢皮等养心安神;头痛者加羌活、白芷、川芎等;便秘轻症加肉苁蓉、枳壳,便秘重症用生大黄、芒硝、枳实等;腹胀者加木香、砂仁、厚朴等;心衰患者因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灌注不足、心理因素等原因出现阳痿、早泄、性冷淡等,可酌加九香虫、淫羊藿、巴戟天、覆盆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温肾活血方 国医大师 段亚亭
下载PDF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丹 何清湖 +3 位作者 舒译 张冀东 孙贵香 孙光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6-18,共3页
国医大师孙光荣沉潜养生领域几十载,通过体悟经典与切身实践,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养生理论。本文以孙老师凝练的养心歌诀为纲领,运用文献对比法挖掘其养心之妙义与具体方法,总结出孙老师的修心之道主要内容包括以德为先、养心为要、爱财有... 国医大师孙光荣沉潜养生领域几十载,通过体悟经典与切身实践,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养生理论。本文以孙老师凝练的养心歌诀为纲领,运用文献对比法挖掘其养心之妙义与具体方法,总结出孙老师的修心之道主要内容包括以德为先、养心为要、爱财有道、戒贪节欲、淡看沉浮、量力而行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 养心 国医大师 孙光荣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用药规律及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若维 李雪菲 +3 位作者 牛露娜 邓秘 郭惠怡 荆鲁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经验。方法:以题目“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冠心病”并包含120位国医大师姓名,和/或作者中包含国医大师姓名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整理筛选后纳...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经验。方法:以题目“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冠心病”并包含120位国医大师姓名,和/或作者中包含国医大师姓名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整理筛选后纳入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文献中涉及的处方经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统计分析,总结国医大师的用药规律及其经验。结果: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以胸闷、胸痛为主症,伴有气短、乏力、眠差等次症;舌象以舌暗红,苔白腻为主;脉象以脉弦滑和脉细为主;高频药物主要有丹参、川芎、瓜蒌等;药物功效使用频次最多的依次是活血化瘀类、补虚类、理气类、化痰止咳平喘类及清热类等;使用频次最多的3组药对分别为瓜蒌-薤白、丹参-瓜蒌、丹参-党参,3个核心组合中以川芎、丹参、黄芪、郁金、瓜蒌(核心组合2)出现频次最多。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以活血化瘀、补气化痰为主,常用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等方剂化裁加减,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痰瘀互结证 冠心病 数据挖掘 国医大师
下载PDF
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亚君 周之煜 +3 位作者 金鑫瑶 黄明 王昭琦 熊可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张伯礼教授临证数十载,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整理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浅析该病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期体悟张伯礼教授在诊疗此病时...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张伯礼教授临证数十载,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整理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浅析该病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期体悟张伯礼教授在诊疗此病时的中医临床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 名医经验 国医大师 张伯礼
下载PDF
6位第四届国医大师辨治冠心病特色浅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照东 徐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24,共3页
冠心病古称“胸痹”“心痛”,是现代心血管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及致死率高。中医学在治疗冠心病的某些阶段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深入挖掘。国医大师是当前中医学界公认的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文章横向对比6位第四届国医大师治... 冠心病古称“胸痹”“心痛”,是现代心血管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及致死率高。中医学在治疗冠心病的某些阶段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深入挖掘。国医大师是当前中医学界公认的学术造诣最深、临床水平最高的群体。文章横向对比6位第四届国医大师治疗冠心病的特点,并总结为“血浊致病、百病皆淤、痰瘀互生、圆机活法、虚-瘀-衰老、‘气阴两伤、痰气交阻’”六大理论,以从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角度阐述国医大师的经验特色,以期为临床辨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国医大师 经验特色
下载PDF
国医大师雷忠义运用角药治疗心衰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时岩 袁润 +5 位作者 范虹 田恩成 谢华宁 董咪哩 陈敏 雷忠义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目前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雷忠义国医大师认为心衰的病机为气虚阳微,血瘀水停,角药是方剂的基本单位,相互配伍,可起到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减毒增效的作用。雷大师临证常用角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文... 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目前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雷忠义国医大师认为心衰的病机为气虚阳微,血瘀水停,角药是方剂的基本单位,相互配伍,可起到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减毒增效的作用。雷大师临证常用角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文通过论述雷忠义国医大师运用黄芪-人参-制附子、茯苓-桂枝-白术、鹿角胶-龟甲-前胡、玉竹-淫羊藿-制附子、丹参-三七-陈皮、泽兰-益母草-茯苓、葶苈子-小叶萆薢-北五加皮、赤芍-车前子-泽泻八组角药治疗心衰的组成功效、配伍要点、适应症、随证加减等,探析雷大师临证运用角药治疗心衰之经验,以指导专科诊疗,从而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药 心衰 配伍应用 名家经验 雷忠义
下载PDF
基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理论辨证论治特应性皮炎
14
作者 马婉婷 王清滢 +1 位作者 崔晗 宋艳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835-839,共5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常伴慢性湿疹,瘙痒剧烈,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的身心疾病。文中基于《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心为五脏六...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常伴慢性湿疹,瘙痒剧烈,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的身心疾病。文中基于《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中医理论为切入点,从心为火脏、心为血之主、心为神之居这三个方面探讨AD的病因病机,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导致心火上炎、心血失养、心神失调,从而引起或加重AD相关症状、睡眠障碍等异常精神状态。基于此,AD从心论治,基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提出清心泻火、培土济水,养血活血、疏肝健脾,镇心安神、重镇止痒等治则治法,身心同治,多脏同调,形神兼顾,并举医案一隅,以期为中医药治疗AD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从心论治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下载PDF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索国医大师治疗心力衰竭的组方用药规律
15
作者 丁姝辰 张贺 +1 位作者 陈宣晔 徐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3期4244-4250,共7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心力衰竭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古今医案云平台中所有国医大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医案,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6”的频数统计、关联...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心力衰竭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古今医案云平台中所有国医大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医案,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6”的频数统计、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检索到37位国医大师的完整处方,纳入方剂195首,包括经典方剂和自拟方剂,涉及中药312味,频次≥40次的药物21味,前5位分别是黄芪、茯苓、丹参、麦冬、白术,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主要以肺、脾、心、肝为主,以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利水、滋阴养血、温阳化气类药物出现频数最高,挖掘出26组常用药对,聚类分析得到4个中药组合。结论:心力衰竭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基本病机,临床多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的药物治疗本虚,以活血化瘀、利水之品治疗标实。不同国医大师临证时亦有独特的辨治经验,如五脏相关,整体辨治;重视原发,分期诊治;虚瘀水停,扶正祛邪;理论创新,灵活辨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国医大师 用药规律 诊疗特点 古今医案云平台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磊治疗胸痹心痛经验介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召起 高青 +1 位作者 王永霞 张磊(指导)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0期209-212,共4页
介绍国医大师张磊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张磊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但致病之关键在于脉不通。因此,张磊教授治疗胸痹心痛无论虚实,以祛邪通络为先,并贯穿始终。在治法上善用通法,在用药上顺应心的脏腑之性,注重"... 介绍国医大师张磊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张磊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但致病之关键在于脉不通。因此,张磊教授治疗胸痹心痛无论虚实,以祛邪通络为先,并贯穿始终。在治法上善用通法,在用药上顺应心的脏腑之性,注重"活"与"养"的关系。常以丹参饮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气滞血瘀者,合百合汤加减;寒凝血瘀者,合薏苡附子散;瘀浊互结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气阴不足者,合生脉散加减;心阳虚衰者,合附子理中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丹参饮 国医大师 张磊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伍炳彩从湿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珊珊 李彦斌 +2 位作者 刘言薇 何怀阳 伍建光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148-2151,共4页
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提出五脏相关诊疗体系,认为心力衰竭的病位在心脾,以心为本,五脏阴阳气血相关,终致心脾气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异常,水湿不化,停聚于内,湿邪为患;病机表现为心脾气虚、... 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提出五脏相关诊疗体系,认为心力衰竭的病位在心脾,以心为本,五脏阴阳气血相关,终致心脾气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异常,水湿不化,停聚于内,湿邪为患;病机表现为心脾气虚、水湿内停。临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从湿论治,心脾同调,通过辨小便清浊、汗出情况、面色、口中味道、脉象以及按肌肤,鉴别湿邪之深浅轻重;重视培补后天脾土,心脾同调,多用李氏清暑益气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方剂,达到益气健脾化湿、清热养阴宁心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从湿论治 健脾化湿 清热养阴宁心 国医大师 伍炳彩
下载PDF
国医大师卢芳运用加味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白塞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霞媛 朴勇洙 +1 位作者 卢天蛟 李倜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卢芳运用加味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卢老对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剖析加味泻黄散组成、方义,并举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卢老认为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的病因病机为荣卫失和,湿...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卢芳运用加味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卢老对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剖析加味泻黄散组成、方义,并举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卢老认为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的病因病机为荣卫失和,湿热壅滞心脾,毒邪蕴于肌肤则发溃疡蚀烂。以清胃泻火、解毒疗疮为治则,并运用加味泻黄散治疗此病,临证时又可根据溃疡部位选取不同药物,从理法方药上论证了加味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举验案辨为心脾积热证,予加味泻黄散合三物黄芩汤治疗正符合其病机,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卢老运用加味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白塞病疗效显著,也是对古方泻黄散的传承与创新,值得临床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加味泻黄散 心脾积热型 名医经验 医案 国医大师 卢芳
下载PDF
国医大师葛琳仪论胃心同源同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雯倩 孙磊涛 +1 位作者 刘予悦 余洁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归纳总结国医大师葛琳仪(以下尊称葛老)临床诊治胃心疾病的经验,从而完善葛老的胃心同源同治理论。[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结合相关古籍和文献资料查阅,从基本结构、生理联系、证候病理等方面总结葛老辨治胃心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 [目的]归纳总结国医大师葛琳仪(以下尊称葛老)临床诊治胃心疾病的经验,从而完善葛老的胃心同源同治理论。[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结合相关古籍和文献资料查阅,从基本结构、生理联系、证候病理等方面总结葛老辨治胃心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结果]葛老根据胃心病患者特点及典型症状,结合学术理论,认为胃心解剖部位邻近,形态结构类似,经络联系密切,生理功能协同,证候表现相似,且病理产物相类,以痰饮、瘀血、痰瘀互结为主,而痰瘀互结又会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影响胃心疾病发展。胃心病临床多见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因而葛老常采用异病同治的思路,治标以清,内寓清补;治本以养,辅以疏利,遵循“正本清源,疏补共用”的原则,以真正实现胃心同治。[结论]葛老在长期临床实践和学术创新过程中认识到了胃与心的相关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胃心同源同治学术理论,为临床诊治胃心疾病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心同源 胃心同治 痰瘀互结 国医大师 浙派中医 葛琳仪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心”之我见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冉冉 徐慧超 +4 位作者 陈浩 李若瑜 刘杨 刘晋芳 苗宇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3期41-43,共3页
《伤寒杂病论》是由张仲景撰写的一部巨作,是历代医家研究和学习的经典。文章从《伤寒杂病论》诸方证的病机、脉证表现和遣方用药上,挖掘和剖析张仲景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心藏神”“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以及“在液为汗”等... 《伤寒杂病论》是由张仲景撰写的一部巨作,是历代医家研究和学习的经典。文章从《伤寒杂病论》诸方证的病机、脉证表现和遣方用药上,挖掘和剖析张仲景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心藏神”“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以及“在液为汗”等方面对“心”的认识。张仲景指出“心主血脉”功能非常重要,故临证时应重视“心阴、心阳的平衡”以望心安,并提出重视中焦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追本溯源,治病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心主血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