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经》“心生血、血生脾”理论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银华 韩秀文 王进 《中医药信息》 2010年第2期3-5,共3页
《内经》中记载的"心生血,血生脾"是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理论来源的主要依据和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观念,既有普遍指导意义,更有实际应用价值。《难经》把这种五行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心为脾之母,或脾为心之子,心脾为母子... 《内经》中记载的"心生血,血生脾"是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理论来源的主要依据和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观念,既有普遍指导意义,更有实际应用价值。《难经》把这种五行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心为脾之母,或脾为心之子,心脾为母子关系,母子相生,火为主导,血为用,经络维系。即心阳温煦,助脾运化;赤化生血,血能生脾;外合脉管,经气互通。结合自身临床实践,阐述《内经》"心生血、血生脾"理论的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生血 血生脾 生物学基础研究 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PDF
双心疾病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瘀热虚滞”病机探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王昀 王超 +6 位作者 丁婉丽 侯季秋 史金玉 王帅 唐卓然 孙怿泽 赵海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2,共6页
双心疾病是心内科常见病,临床以冠心病伴焦虑抑郁多见。针对双心疾病,基于中医“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结合心身医学“形神同调”思想,我们提出中医学“双心学说”,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双心为病。结合临... 双心疾病是心内科常见病,临床以冠心病伴焦虑抑郁多见。针对双心疾病,基于中医“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结合心身医学“形神同调”思想,我们提出中医学“双心学说”,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双心为病。结合临床认为“瘀热虚滞”是双心疾病中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重要病机,其中瘀为基,热为渐,虚为枢,滞为扰。梳理相关机制研究,发现“瘀热”与炎症通路激活、“虚滞”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存在相关性,且炎症通路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存在交叉对话现象。由此从“瘀热虚滞”的病机角度,结合炎症机制和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探索性阐释“瘀”“热”“虚”“滞”导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发病内涵,可以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冠心病 焦虑抑郁 心主血脉 心主神明 炎症 线粒体 病机
原文传递
论《黄帝内经》“心主血脉”理论对冠心病诊治的启发 被引量:36
3
作者 姚怡 王庆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97-2401,共5页
通过对《黄帝内经》心主血脉的解读,结合现代医学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概括和阐释冠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果发现,冠心病相当于《黄帝内经》中的"厥心痛""真心痛"。根据"心主血脉"理论,对冠心... 通过对《黄帝内经》心主血脉的解读,结合现代医学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概括和阐释冠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果发现,冠心病相当于《黄帝内经》中的"厥心痛""真心痛"。根据"心主血脉"理论,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心脉痹阻,其中医证型可分为心阳虚、心气滞、心气虚、心阴虚、寒克心脉、热邪扰心、他脏传病几大类,治疗大法主要有温阳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化痰通络法以及五脏同治法。现代研究发现,冠心病的本质是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和老化,动物实验表明中医药在保护血管内皮方面或有一定优势。根据"心主血脉"理论,或可通过调节心的气血阴阳和"养其四脏则心自安"的方法来保护血管内皮和延缓其老化,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和提高其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血脉 冠心病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对中风发病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5
4
作者 丁元庆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文章基于中风病在血脉,损及脑髓神机的病机理论,探讨心主血脉失常与中风发病的内在联系。在心脑一脉相承,共主神明的认识基础上,分析中风发病机制,结合当代研究进展,阐述心主血脉与中风病机的相关性。认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发病的基础... 文章基于中风病在血脉,损及脑髓神机的病机理论,探讨心主血脉失常与中风发病的内在联系。在心脑一脉相承,共主神明的认识基础上,分析中风发病机制,结合当代研究进展,阐述心主血脉与中风病机的相关性。认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发病的基础病理损害,主要涉及心脏病变,心率、心律、心脏瓣膜病变及其形态学改变、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血脂、血管特别是动脉病变。凡此均责心主血脉失常,终致血脉损伤,血行不利,痰浊瘀血阻滞,脑脉闭塞或血溢脉外,发生中风。心脑一脉相通,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最常见的病机,维护心、血、脉结构与功能的正常状态是预防中风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血脉 中风 脑血管病 心源性卒中 预防
下载PDF
心主血脉理论考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丽丹 李文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明确现代意义的心主血脉理论的来源。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进行多方考证及深入剖析。结果:心主血脉理论是在古代解剖学的基础之上,借助于五行推演而建立起来的,并积极借鉴、吸收西医学的优秀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目的:明确现代意义的心主血脉理论的来源。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进行多方考证及深入剖析。结果:心主血脉理论是在古代解剖学的基础之上,借助于五行推演而建立起来的,并积极借鉴、吸收西医学的优秀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进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心主血脉理论。结论:现代意义的心主血脉理论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奠基于古代解剖学,二是建立于五行学说,三是吸收、借鉴现代医学的优秀成果而得到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血脉 五行学说 解剖学 西医学
下载PDF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形成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曼丽 周霞辉 +3 位作者 张宜帆 赵彦禛 高翎薇 简维雄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血瘀证是最常见、最主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中医证型。“心主血脉”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涵盖了心、血、脉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基础医学的日益进步,研究者提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血瘀证是最常见、最主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中医证型。“心主血脉”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涵盖了心、血、脉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基础医学的日益进步,研究者提出中医理论中的“气”与现代医学中的“线粒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中医血瘀证与血小板血栓形成在病理认识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心主血脉”的理论渊源,然后基于“心主血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心主之“心”与能量代谢、心主之“血”与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机制。这对今后冠心病血瘀证的实验探究、中西医结合精准施治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心主血脉 能量代谢 心脏 血栓形成 血小板
下载PDF
丁元庆中风病机理论阐释与临证经验总结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哲 赵哲 +2 位作者 丁玉洁 赵丽丽 丁元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2-874,918,共4页
总结丁元庆教授中风理论建树与临证经验,强调阳气变动失宜是中风乃至脑病发病的关键因素,火热致中、痰热致中是中风实证、急性期常见病机,提出营卫理论在防治中风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构建了营卫失常、正虚邪结、血脉受损、气机逆乱... 总结丁元庆教授中风理论建树与临证经验,强调阳气变动失宜是中风乃至脑病发病的关键因素,火热致中、痰热致中是中风实证、急性期常见病机,提出营卫理论在防治中风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构建了营卫失常、正虚邪结、血脉受损、气机逆乱、生风动脑的中风病机理论,强调营卫失常是其基本病机环节,心主血脉失常是病理基础。治疗方面以经方为基础,提出了通调营卫是中风防治基本法则,“邪实治肝胃”与“正虚补脾肾”是中风证治规律,总结了中风痰热证、火热证、阴虚证等证治要点及用药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阳气 营卫理论 心主血脉 丁元庆
下载PDF
探讨从“脉”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免疫损伤的中医治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怡茹 刘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82-3785,共4页
通过总结既往“心主血脉”理论及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提出从冠心病免疫损伤的角度理解从“脉”论治理论。基于此提出心主之“脉”与西方医学之淋巴管具有相关性,并进一步挖掘出调和... 通过总结既往“心主血脉”理论及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提出从冠心病免疫损伤的角度理解从“脉”论治理论。基于此提出心主之“脉”与西方医学之淋巴管具有相关性,并进一步挖掘出调和营卫及祛湿振阳两种中医治法,以发挥中药调节冠心病免疫损伤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血脉 冠心病 免疫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黄帝内经》形气观分析心与血脉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坤 李成卫 王庆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1-364,共4页
基于《黄帝内经》形气观分析心与血脉的关系。认为心与血脉皆为解剖所见的实体结构,是天地火气化生;心为库藏,储藏太阳、火气,心与血脉的关系是心所储藏的太阳、火气对血脉具有化生与充养的作用,即形与气的作用。《黄帝内经》时代的心... 基于《黄帝内经》形气观分析心与血脉的关系。认为心与血脉皆为解剖所见的实体结构,是天地火气化生;心为库藏,储藏太阳、火气,心与血脉的关系是心所储藏的太阳、火气对血脉具有化生与充养的作用,即形与气的作用。《黄帝内经》时代的心主血脉没有心脏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的涵义,这对进一步研究人体观及心藏象理论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形气观 心主血脉
原文传递
养心氏片治疗双心疾病的组方理论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婷婷 李宝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2237-2240,共4页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强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双心一体,生理相依,病理互损,主张“双心同治”。双心疾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养心氏片通过益气活血、化瘀止痛,除烦解郁安神来改善心肌供血,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强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双心一体,生理相依,病理互损,主张“双心同治”。双心疾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养心氏片通过益气活血、化瘀止痛,除烦解郁安神来改善心肌供血,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稳定情绪,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达到双心和谐的目的,适用于冠心病双心治疗。文章结合现代研究进展通过对养心氏的组方特色进行探析,为双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氏片 双心疾病 气虚血瘀 心主血脉 心主神明
下载PDF
青蒿鳖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佳骅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7期1-2,共2页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和疾病谱变化,邪伏阴分发热成为多种疾病共性证候,对“热自阴来”的发热,存在“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诸证,无论有无阴虚症状或轻重,均可使用,须“审因论治”,明确系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兼阴虚,灵活加减,阴虚较重加元参养阴滋液;虚热甚加地骨皮清透伏热。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血病,已经证实青蒿鳖甲汤能阻止白血病细胞增殖进程,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降低s TNFαR含量,提高免疫力;促进DC分泌IL-12,增加抗肿瘤作用,其他方面研究较少。未来应深入研究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吴鞠通 温病条辨 阴虚邪伏 邪伏阴分 热自阴来 发热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抗肿瘤 白血病 细胞增殖 s TNFαR DC IL-12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论通脉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理论依据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菁 严士海 +1 位作者 王令谆 严冬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9-1652,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甚至更低。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有多种认识,心病不仅在心,也在血液与血管。致病之“祸”源自血管,血液内的“毒素”长期在血管中运行,逐渐导致血管壁增厚、失...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甚至更低。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有多种认识,心病不仅在心,也在血液与血管。致病之“祸”源自血管,血液内的“毒素”长期在血管中运行,逐渐导致血管壁增厚、失去弹性、逐渐硬化,血管通路不畅与心室重塑形成正反馈,不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中医学无“血管”之名,只有“脉”。无论气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乃至血浊等诸因素,皆可造成脉道痹阻,从而发病。相比传统的强心、养心法,通脉法从整体观的角度,调整气血,通达五脏,有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综合运用益气通脉、温阳通脉、理气通脉、化瘀通脉、化浊通脉、利水通脉及解毒通脉等方法,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改善血循环,达到开源引流、疏通脉络的目的,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主血脉 血浊 通脉法
下载PDF
于红娟教授从心-肾-子宫轴理论辨证治疗顽固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13
作者 张霈涵 王宇慧 于红娟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1423-1427,共5页
顽固性痛经多在原发性痛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于红娟教授认为顽固性痛经的病因在肾虚感寒、日久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致使经期胞宫胞脉气血不畅或气血亏虚而经行腹痛且痛久五志过极化火而至心火亢盛使之痛甚而发病。病机多为肾寒偏于下,... 顽固性痛经多在原发性痛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于红娟教授认为顽固性痛经的病因在肾虚感寒、日久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致使经期胞宫胞脉气血不畅或气血亏虚而经行腹痛且痛久五志过极化火而至心火亢盛使之痛甚而发病。病机多为肾寒偏于下,加之心火亢于上,属心肾不交,水火失济,病机关键当属心火亢盛。临证特点为发病疼痛时间长、程度重,常规止痛措施效果不佳,常出现心理因素,加重痛经程度。故于红娟提出心是痛经的主导因素,重视情志因素对痛经的影响,坚持益肾填精,养心安神原则,治疗上行经期从养心、治血、通脉三方面论述,临床中常在辨证准确基础上,再根据月经周期,尤其重视经前期与经期的治疗,用药轻灵,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 心-肾-子宫轴 顽固性痛经
下载PDF
从《内经》“五神脏”角度浅析心与经前焦虑性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心禅 范为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5期41-42,共2页
经前焦虑性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在月经周期的黄体后期表现出的一系列情绪和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西医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本病属于中医"月经前诸症"的范畴,多数学者认为"... 经前焦虑性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在月经周期的黄体后期表现出的一系列情绪和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西医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本病属于中医"月经前诸症"的范畴,多数学者认为"肝郁"是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多从"肝"论治。但从《内经》"五神脏"的角度分析,心为五脏之主,心神为五神之主,虽然五志舍于五脏,但任何情志的异常变化都会首先伤及心神,进而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同时,"心主血脉",血为各种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故经前期焦虑性障碍所表现出的情绪、情感方面的异常症状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焦虑性障碍 五神脏 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
下载PDF
从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论冠心病与A型性格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玉凤 张敏州 连新福 《山东中医杂志》 2012年第4期230-232,共3页
探讨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与冠心病患者A型性格的相关性,分别论述了心主神明与性格的形成、心主血脉与性格的形成以及冠心病的发生与A型性格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述了从心神出发如何调摄神志、追求和谐统一、预防和调护冠心病,旨在提倡"... 探讨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与冠心病患者A型性格的相关性,分别论述了心主神明与性格的形成、心主血脉与性格的形成以及冠心病的发生与A型性格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述了从心神出发如何调摄神志、追求和谐统一、预防和调护冠心病,旨在提倡"调摄神志,健康养生"的正确养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 冠心病 A型性格 调摄情志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与“心主血脉”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糖络病的关系及中药防治 被引量:2
16
作者 安冬 梁永林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10,共5页
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糖络病学说,是指由血糖增高等因素引起的脉络损伤,即糖尿病基础上伴随的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临床常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的进程中占有重要部分,也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肠... 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糖络病学说,是指由血糖增高等因素引起的脉络损伤,即糖尿病基础上伴随的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临床常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的进程中占有重要部分,也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肠道菌群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中医药对糖络病患者的肠道菌群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但理论基础薄弱、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团队以“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血脉”的中医理论为桥梁,构建肠道菌群与糖络病的联系,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糖络病及后期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络病 肠道菌群 糖尿病并发症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血脉
下载PDF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的滋阴养血法治疗脓毒症心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桢 王倩 方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12-214,共3页
脓毒症是常见的高病死率危重症,多脏器功能不全是其病程发展中的重要特征,而心脏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这种由感染引发的心肌损伤被称为脓毒症心肌病,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内皮功能紊乱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由... 脓毒症是常见的高病死率危重症,多脏器功能不全是其病程发展中的重要特征,而心脏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这种由感染引发的心肌损伤被称为脓毒症心肌病,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内皮功能紊乱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由脓毒症所引发的炎症因子风暴诱导内皮细胞异常活化,促使过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而发生损伤。中医藏象学说所提出的“心主血脉”理论恰与之契合,心司血脉却也依赖血脉的滋养,若血脉受损则心气亦虚,或是从中医角度对此病机的解释,故需养血以养脉,养脉以养心,并且在温病环境下,大多因热邪煎熬而阴津亏损,为“滋阴养血法”治疗脓毒症心肌病奠定了中医理论依据。文章将综述内皮功能紊乱在脓毒症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基于中医“心主血脉”理论为指导的“滋阴养血法”或可成为其中医治则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心肌病 内皮功能紊乱 心主血脉 滋阴养血法
下载PDF
基于“心寄窍于耳”论治针刺治疗突发性聋
18
作者 张佳佳 王新茹 +3 位作者 石安妮 张重阳 梁俊杰 白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698-1702,共5页
“心寄窍于耳”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指心可统领耳窍以维持其生理功能。突发性聋属于中医“暴聋”范畴,中医多从肝肾论治本病,对从心论治本病关注度不足。现以“心寄窍于耳”理论为基点,分析心的生理功能异常与突发性聋的病因病机的联... “心寄窍于耳”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指心可统领耳窍以维持其生理功能。突发性聋属于中医“暴聋”范畴,中医多从肝肾论治本病,对从心论治本病关注度不足。现以“心寄窍于耳”理论为基点,分析心的生理功能异常与突发性聋的病因病机的联系,即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导致的瘀血阻窍是突发性聋发病的关键环节,心主神志功能异常是影响突发性聋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刺治疗可通过循经取穴、近部取穴以畅通血脉,恢复“心主血脉”之功,通过循经取穴以调心神,头部取穴以调脑神,辨证选穴以调五脏神,恢复“心主神志”之能,心之生理功能复常,从而听觉功能亦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寄窍于耳 针刺 突发性聋 从心论治 治疗思路 心主血脉 心主神志
下载PDF
基于心主血脉论治快速型心律失常临证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夕童 张世亮(指导) +1 位作者 陈博 刘晓伟 《光明中医》 2023年第8期1570-1572,共3页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发病急、致死率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的治疗具有易复发、价格昂贵等局限性。中医药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此文从“心主血脉”失常的角度分析了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因...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发病急、致死率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的治疗具有易复发、价格昂贵等局限性。中医药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此文从“心主血脉”失常的角度分析了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并据此提出补气温阳、养阴通脉、安神定悸的治法,方以人参四物汤加减治疗,验之临床收效甚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快速型心律失常 心主血脉 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医案
下载PDF
中医药与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伟民 高阳 +5 位作者 刘永明 岑蓉 徐玉萍 旬陪军 韩萍 徐燕 《光明中医》 2016年第22期3378-3378,F0003,F0004,共3页
目的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而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临床中药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很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 目的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而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临床中药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很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一条新思路,现综述近年来关于血管内皮的相关报道以及中医药与高血压内皮之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内皮功能障碍 中医药疗法 心主血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