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高原湖泊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林 吴素霞 +2 位作者 朱西德 常国刚 李凤霞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利用2001-2006年逐年汛前期和汛后期两个时相黄河源区湖泊群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气候、冻土监测数据,分析了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高寒湖泊群的最新动态变化,描述了器测时期以来该区域气候的演变背景,揭示了湖泊面积和数量对气候... 利用2001-2006年逐年汛前期和汛后期两个时相黄河源区湖泊群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气候、冻土监测数据,分析了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高寒湖泊群的最新动态变化,描述了器测时期以来该区域气候的演变背景,揭示了湖泊面积和数量对气候、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2年来源区出现了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增加和蒸发量增大的气候变化大背景,但2001年以来气候以暖湿为主要特征的同时,蒸发量明显减少,且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冻土环境表现出冻土厚度减小、冻结时间缩短等退化趋势;2001—2006年黄河源区湖泊群的最新波动表现为湖泊面积增大、数量增多的一致性变化迹象,这种波动趋势在汛前期表现得较汛后期更为显著,并以湖泊数量的变动最为明显;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湖泊扩张、数量增大正是同期降水量增大、蒸发量减少和冻土退化加大了地下冰融化水补给量等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气候变化 冻土环境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黄河源区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彭轩明 吴青柏 田明中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7-671,共5页
黄河源区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资料与以往资料的对比表明,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近几十年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地下水露头泉口下移,河谷区民井地下水位下降及山前冲洪积扇前缘泄出带下移.多年冻土的退化直接导致了冷生... 黄河源区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资料与以往资料的对比表明,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近几十年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地下水露头泉口下移,河谷区民井地下水位下降及山前冲洪积扇前缘泄出带下移.多年冻土的退化直接导致了冷生隔水层的下移,从而引起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生态水位下降,包气带土壤层的含水量减少,使该区出现植被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湿地萎缩、鼠害猖獗、荒漠化加剧及黄河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地下水位 冻土退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黄河源区不同降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其水热分布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边晴云 吕世华 +2 位作者 文莉娟 李照国 陈世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6-911,共6页
利用黄河源区鄂陵湖西侧野外观测站一个多雪年和一个少雪年的数据,对多雪年和少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水热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多雪年积雪集中时段1—3月气温明显偏低,分别比少雪年低3.04℃、3.15℃、3.58℃。多雪年1—... 利用黄河源区鄂陵湖西侧野外观测站一个多雪年和一个少雪年的数据,对多雪年和少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水热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多雪年积雪集中时段1—3月气温明显偏低,分别比少雪年低3.04℃、3.15℃、3.58℃。多雪年1—3月地气间热交换明显弱于少雪年,且多雪年土壤由热源转为热汇的时间晚于少雪年。多雪年1月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少于少雪年1月,多雪年2—3月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多于少雪年2—3月,导致多雪年1月土壤温度高于少雪年各土层,而2—3月土壤温度明显低于少雪年,且多雪年1—3月土壤升温速度慢于少雪年,使得多雪年5~40 cm各土层土壤消融初日比少雪年分别晚24 d、23 d、11 d和12 d,从而导致多雪年土壤湿度增加晚于少雪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热通量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黄河水源地生态补偿博弈分析——以甘南玛曲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戈银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11,共6页
甘南玛曲湿地对于黄河的蓄水和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环境资源"公共产品"的属性,导致当地环境资源被过度使用,加之"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又致使其生态建设供给不足。随着甘南玛曲环境资源外部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加... 甘南玛曲湿地对于黄河的蓄水和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环境资源"公共产品"的属性,导致当地环境资源被过度使用,加之"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又致使其生态建设供给不足。随着甘南玛曲环境资源外部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从最大限度上弱化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黄河水源地牧民、政府、企业以及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各方的利益博弈分析,在博弈的基础上提出黄河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源地 外部性 生态补偿 博弈 玛曲
下载PDF
2000—2010年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马天啸 宋现锋 +1 位作者 赵昕 李润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7-1225,共9页
黄河源区是对环境变化敏感的重要冻土区,监测黄河源区内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对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响应机制,对了解该区近年来冻土及水资源变化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44B植被盖度(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MOD... 黄河源区是对环境变化敏感的重要冻土区,监测黄河源区内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对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响应机制,对了解该区近年来冻土及水资源变化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44B植被盖度(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MOD44B)产品对黄河源区内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进行分段线性回归及趋势转折分析,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揭示植被覆盖率的变化特征,探讨降水、坡度、高程等因素对植被覆盖率变化的影响,并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对黄河源区内的植被覆盖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黄河源区内植被覆盖率呈现较强的纬度地带性,并在年际间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植被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扎陵湖和鄂陵湖以南地区,退化区域则主要分布在两湖以北,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界线;研究时间段的气温和降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09℃·a^(-1)和8.9 mm·a^(-1),整个区域内植被变化对于气温更加敏感。与植被改善区相比,植被退化区平均坡度和海拔更低,表明人类活动可能对植被退化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率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影响因素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青海河曲草地土壤全硫及主要养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全小龙 郑元铭 +5 位作者 段中华 陈梦词 乔有明 梁军 张杰雪 李希来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2234-2242,共9页
硫是动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矿质营养元素,对发展有机畜牧业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青海河曲草地不同类型和空间土壤全硫及氮磷钾养分的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全硫和其他养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iC... 硫是动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矿质营养元素,对发展有机畜牧业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青海河曲草地不同类型和空间土壤全硫及氮磷钾养分的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全硫和其他养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iCAP 6300)分析了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全硫含量,并测定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和pH。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甸的土壤以及植物之间含硫量有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空间草甸土壤及植物之间含硫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土壤全硫平均含量1023.98 mg·kg^-1,植物全硫平均含量4120.20mg·kg^-1。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含量依次为134.35、6.44、1.95和23.05 g·kg^-1,高于青藏高原土壤养分含量平均水平;土壤全硫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和植物硫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碳硫比(C∶S)介于58.90~102.18,研究区土壤处于硫的净释放阶段。由此可见,青海省河南县目前的生产方式未造成土壤硫的缺乏,硫不是该县土壤养分和畜牧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硫 植物硫 黄河源区 碳硫比 矿质元素 有机畜牧业 退化草甸
下载PDF
黄河源区玛曲3次积雪过程能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丹华 文莉娟 +3 位作者 隆霄 陈世强 刘卫平 卢国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7-1335,共9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黄河源区玛曲3次积雪过程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受雪面较大反照率的影响,降雪后净辐射减小显著,3次降雪前、后净辐射分别为154... 利用中国科学院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黄河源区玛曲3次积雪过程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受雪面较大反照率的影响,降雪后净辐射减小显著,3次降雪前、后净辐射分别为154、200、210 W·m^-2和93、129、130 W·m^-2。3次降雪后及融雪后,地—气能量交换受天气条件和土壤冻融状态的影响较大:第1次降雪后较低的气温和地表温度并没有影响冻结土壤原本就较弱的蒸发能力,潜热通量在降雪前、后及融雪后量值较小且相差不大;第2次降雪后的2月18日,较大的风速(≥4 m·s^-1)和较强的太阳辐射加快了积雪的升华,潜热通量量值较大,日均值高达118 W·m^-2,风速与潜热通量同步变化,且峰值同时出现(分别为15 m·s^-1和300 W·m^-2),积雪升华消耗能量使地表温度降低并低于气温,出现负感热通量,日均值为-8 W·m^-2,峰值达-40 W·m^-2,融雪后感、潜热通量很快达到降雪前的水平;第3次降雪后的2月29日至3月3日,浅层土壤温度由-1℃逐渐上升并维持在冻土可融化温度-0.18℃左右,冻土壤融化吸收热量,潜热通量与降雪前相比增加不明显,3月4日是积雪融化的最后一天,较湿的土壤和融雪水蒸发释放潜热,潜热通量较3月3日显著增大;积雪融化后,潜热通量受浅层土壤蒸发能力增强的影响较降雪前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辐射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能量平衡 玛曲 黄河源区
原文传递
近50a黄河上游气候变化趋势和干湿界线波动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杜加强 郭杨 +4 位作者 房孝磊 刘成程 王丽霞 沈云 张林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1-298,共8页
利用黄河上游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的气候资料,研究了黄河上游地区多个气候要素的变化,以30 a为时间尺度研究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区域东南部站点呈干暖化趋势,其他站点以湿暖化为主,变湿的趋势不显著,而变暖的趋势... 利用黄河上游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的气候资料,研究了黄河上游地区多个气候要素的变化,以30 a为时间尺度研究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区域东南部站点呈干暖化趋势,其他站点以湿暖化为主,变湿的趋势不显著,而变暖的趋势普遍且显著;东南部向着干旱化的方向发展,其他区域不显著;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在1959—1988年、1969—1998年和1979—2008年3个时段呈持续增加趋势,最高气温仅在近30 a呈整体增加趋势;在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共同作用下,1979—2008年年均气温的增幅最大;低海拔站点日照时数持续、显著减少,而高海拔的玛多、达日两站则呈显著增加趋势;相对湿度恰好相反,低海拔站点多呈增加趋势,高海拔站点多呈减少趋势。区域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低海拔地区和后两个时段。采用30 a为时间尺度分析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相对湿度 风速 干湿界线 黄河上游
原文传递
基于卫星降水融合产品的黄河源区汛期径流模拟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昂 李铁键 +1 位作者 傅汪 王一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共16页
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约200×108m3,占黄河天然径流量的34%,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黄河源区历史汛期径流的变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热点.本文以数字流域模型研究对象,旨在提高黄河源区历史汛期... 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约200×108m3,占黄河天然径流量的34%,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黄河源区历史汛期径流的变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热点.本文以数字流域模型研究对象,旨在提高黄河源区历史汛期径流模拟结果精度.首先对比评价了黄河源区多源降水数据,相比于地面雨量站数据和CMORPH降水数据,CMORPH地面融合降水数据在黄河源区分辨率较高,精度可靠.其次集成了适用于黄河源区的大尺度、高分辨率的数字流域模型,利用融合降水数据,完成了黄河源区汛期径流的模拟.将2008~2012年汛期划分为率定年和验证年,径流模拟结果显示,率定和验证期逐日径流过程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较高,汛期径流量符合良好,证明了数字流域模型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有利于黄河源区水资源分布进一步的评估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数字流域模型 卫星降水融合数据 汛期径流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的黄河源区降雪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宋怡铭 徐世琴 +1 位作者 余钟波 董宁澎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4期1169-1183,共15页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关键产流区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形态转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依然不足。围绕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地面气象站点观测和多源高分辨率气象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关键产流区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形态转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依然不足。围绕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地面气象站点观测和多源高分辨率气象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CMFD)、ECWMF ERA5-Land(ERA5-Land)、Multi-Source Weather(MSWX)],采用湿球温度参数化模型对1980—2015年黄河源区降水形态进行区分,并对降雪比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980—2015年黄河源区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降水形态向降雨转变,降雪量减少,平均降雪比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四套数据源的降雪比平均下降速率为0.002 a^(-1)(P<0.05)。降雪比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的格点占比分别为98.31%(ERA5-Land)、96.87%(MSWX)、67.62%(CMFD)。黄河源区中西部降雪比下降速率较快,下降速率最大的地区为玛多、达日等地。三套格点产品中CMFD能够较好地呈现降雪比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MSWX次之,而ERA5-Land降雪比变化趋势空间变异较小。源区降雪比与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关性较高(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和-0.48,亦受到西风的影响(r=-0.31,P=0.07)。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气候变暖对黄河源区水文气象过程影响的科学认识,为黄河流域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降水形态 湿球温度参数化模型 降雪比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黄河源区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41
11
作者 郑红星 刘昌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5-590,共6页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与特定的径流补给条件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根据黄河源区主要测站1952~1997年的月天然径流...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与特定的径流补给条件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根据黄河源区主要测站1952~1997年的月天然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较为接近,而80年代则与60年代较为接近。2)9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汛期径流量的减少;3)玛曲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略高于唐乃亥,而绝对变化幅度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内分配 径流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及其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曾永年 冯兆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8-211,I0001,共5页
沙漠化过程不仅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地球表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沙漠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汇效应有重要的影响。结合黄河源区沙漠化过程的定量研究,探讨土地沙漠化过程对高寒草甸... 沙漠化过程不仅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地球表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沙漠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汇效应有重要的影响。结合黄河源区沙漠化过程的定量研究,探讨土地沙漠化过程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1990—2000年黄河源区沙漠化不仅表现为面积的扩展,而且表现为沙漠化程度的加重,沙漠化扩展和程度加重面积达1 067.69km2。根据野外实测土壤剖面样品的理化分析测试确定的不同沙漠化土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结合沙漠化土地的变化,获得从1990—2000年黄河源区沙漠化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量达4.11×106t,每年从土壤中流失的有机碳平均为0.41×106t。认为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影响了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而且将由碳汇转变为碳源并对全球气候的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沙漠化过程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高寒草甸植物碳氮组成及其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全小龙 乔有明 +1 位作者 段中华 梁海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50-1656,共7页
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soprime100,对采自黄河源区典型高寒草甸和人工改良草地的主要植物进行了碳、氮组成及其稳定同位素丰富度测定,判断植物光合类型,探讨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富度对草地植被演替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58种主要植物... 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soprime100,对采自黄河源区典型高寒草甸和人工改良草地的主要植物进行了碳、氮组成及其稳定同位素丰富度测定,判断植物光合类型,探讨稳定碳氮同位素丰富度对草地植被演替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58种主要植物碳元素含量在28.64%~51.55%之间,氮元素含量介于0.89%~4.04%,δ13 C值变化范围介于-29.50‰^-24.69‰,δ15 N值介于-4.57‰~8.32‰。(2)不同样地植物碳含量的大小顺序为人工草地(45.54%)>未退化草甸(43.18%)>轻度退化草甸(42.18%)>严重退化草甸(39.68%),氮元素含量顺序为未退化草甸(2.30%)>人工草地(2.28%)>轻度退化草甸(2.13%)>严重退化草甸(2.10%),表明草甸退化会引起植物碳氮含量的降低。(3)未退化草甸、人工草地、轻度退化草甸和严重退化草甸的δ13 C值依次为-25.63‰、-26.57‰、-26.76‰和-27.91‰,δ15 N值依次为-0.63‰、0.32‰、2.76‰和0.26‰。研究认为,黄河源区高寒草甸和人工改良草地的58种主要植物均属C3植物,没有发现C4和景天酸代谢(CAM)植物,低的年均气温可能是制约该区C4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植物δ13 C值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而逐渐降低,但δ15 N值的变化无规律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稳定同位素 碳氮成分 黄河源区
下载PDF
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华楠 谷黄河 +1 位作者 余钟波 田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29,共6页
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降水数据为研究缺乏地面实测站点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2002—2015年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的基础上,利用VIC分布式水文模型验证了TRMM降水... 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降水数据为研究缺乏地面实测站点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2002—2015年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的基础上,利用VIC分布式水文模型验证了TRMM降水数据在我国资料稀缺的高寒流域径流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TRMM卫星测雨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在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上有较好的一致性,TRMM数据多年平均相对误差为-7.1%,相关系数达到0.86。根据VIC模型模拟结果可知,TRMM数据与站点实测数据的月尺度模拟效果较好,日尺度模拟效果不佳,丰水年TRMM数据模拟精度较枯水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VIC模型 适用性评价 黄河源区
下载PDF
河流系统水沙变量的联合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志宏 张金良 冯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23,26,共4页
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1956—2009年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为例,在应用P-Ⅲ型曲线求得二者的边缘分布函数后,运用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黄河源区水沙联合分布模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丰枯同步的频率大于丰枯异步的频... 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1956—2009年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为例,在应用P-Ⅲ型曲线求得二者的边缘分布函数后,运用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黄河源区水沙联合分布模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丰枯同步的频率大于丰枯异步的频率;水沙联合概率分布过程的IMF1、IMF2分量分别具有准2~6 a、准6~8 a的波动周期,IMF3分量的波动周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准20 a,90年代至今为准15 a;Res分量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呈增大趋势,1983年达到峰值,之后至21世纪初呈减小趋势,2005年达到谷值,之后又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COPULA函数 径流量 输沙量 唐乃亥水文站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黄河源区湿地及邻近草甸土壤糖类含量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全小龙 乔有明 +1 位作者 段中华 梁海东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10,共5页
通过分析黄河源区湿地及其邻近草甸土壤糖类含量差异用于评价源区湿地的健康状态。试验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黄河源区不同湿地和邻近草甸0-20 cm土壤的单糖含量和0-30 cm土壤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湿地土壤0-20 cm的单糖含量为20.01-... 通过分析黄河源区湿地及其邻近草甸土壤糖类含量差异用于评价源区湿地的健康状态。试验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黄河源区不同湿地和邻近草甸0-20 cm土壤的单糖含量和0-30 cm土壤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湿地土壤0-20 cm的单糖含量为20.01-133.52 mg/kg;邻近草甸土壤0-20 cm的单糖含量为35.53-120.81 mg/kg。湿地土壤0-30 cm的多糖含量为78.01-805.21 mg/kg;邻近草甸土壤0-30 cm的多糖含量为109.93-553.89 mg/kg。不同类型湿地及其邻近湿地土壤单糖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湿地和草甸同一层的差异随湿地类型而异。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土壤多糖含量高于邻近草甸的,但湖泊湿地中邻近草甸多糖含量均高于湿地土壤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高寒湿地 高寒草甸 土壤糖类
下载PDF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数量和动态 被引量:30
17
作者 尚占环 龙瑞军 +3 位作者 马玉寿 张黎敏 施建军 丁玲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土样用土壤分析筛进行浓缩,并以萌发法分析土壤种子库萌发种子数量和动态.结果表明,孔径0.25~2mm的土壤分析筛分离土样中萌发种子可达萌发种子总量的85%~97%,而小于0.25m... 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土样用土壤分析筛进行浓缩,并以萌发法分析土壤种子库萌发种子数量和动态.结果表明,孔径0.25~2mm的土壤分析筛分离土样中萌发种子可达萌发种子总量的85%~97%,而小于0.25mm的土样中未发现种子.因此,用0.25mm孔径大小的土壤筛对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土样进行大规模浓缩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4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A:未退化草甸;B:轻度退化草甸;C:中度退化草甸;D:重度退化草甸)的土壤种子库在实验室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数量分别为:A1194~3744粒/m^2,平均2421.3粒/m^2;B5376~10912粒/m^2,平均7786.7粒/m^2;C2304~13216粒/m^2,平均8695.5粒/m^2;D4768~12352粒/m^2,平均8125.9粒/m^2.除样地A外,其它3个样地的可萌发种子数量差异不大.单子叶植物种子在培养到d 10左右开始萌发,双子叶植物在5~7d内开始萌发,前者3wk后基本不再萌发,后者5wk左右停止萌发.4个样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主要集中在第2~3周,并表现出近似单峰型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河源区 退化高寒草地 土壤种子库 萌发动态
下载PDF
黄河河源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蓝永超 文军 +4 位作者 赵国辉 沈永平 胡兴林 畅俊杰 马建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82,共8页
利用黄河源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对河源区各分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各分区径流深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器测资料以来的近50a间,河源区气温与全球变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各区平均气温均呈不同程度的波动上升态... 利用黄河源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对河源区各分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各分区径流深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器测资料以来的近50a间,河源区气温与全球变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各区平均气温均呈不同程度的波动上升态势;而降水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区域性差异较大;河源区径流的变化与降水量、气温的变化之间存在较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由于气温的持续上升与主要产流区降水的持续减少,区域径流量呈持续减少的趋势.总体上,河源区各分区径流对降水变化的敏感程度要强于气温,但吉迈以上区域径流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要强于其下游其它两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源区 径流深 降水量 气温 全球变暖
下载PDF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及“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33
19
作者 史惠兰 王启基 +2 位作者 景增春 李世雄 王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5-661,共7页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以及在黑土滩上建植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在第2~6年间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发生,两种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人工草地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比黑土滩退化草...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以及在黑土滩上建植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在第2~6年间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发生,两种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人工草地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比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的低,建植第4年的人工草地群落和封育4年的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的各指数最高.两种不同类型草地草场质量指数也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人工草地群落的草场质量和生物量比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高.从植物的生活型看,一年生植物被多年生植物替代.β多样性的时间动态反映出演替过程中,两种类型的草地群落2龄与5龄、6龄群落间的β多样性低,物种周转率高;2龄与3龄,5龄与6龄群落间的β多样性高,物种周转率低,4龄群落是过渡群落.在时间序列上可分为两个阶段,2~4龄主要是一年生草本的入侵,4~6龄主要是多年生草本的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 “黑土滩”退化草地 群落演替 多样性 草场质量
下载PDF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徐松鹤 尚占环 +1 位作者 马玉寿 龙瑞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2-1227,共6页
应用方差检验和2×2列联表方法,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明显影响到其植物群落物种间的联结性和关联程度;随着草地退化程... 应用方差检验和2×2列联表方法,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明显影响到其植物群落物种间的联结性和关联程度;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群落中主要优势物种的总体种间联结性由显著负相关过渡到无关联,具有相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的物种则由互生转为竞争的关系;以毒杂草为优势的重度退化高寒草地黑土滩"植物群落的物种间关系随机性较大,物种构成不稳定,它属于一种不稳定的次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退化草地 黑土滩 种间联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