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蒜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0
1
作者 陶宁萍 杨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76,共5页
以蒜油挥发性成分的总峰面积及总峰面积与峰数的比值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萃取头、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及解吸时间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效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85μmPA萃取头、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35min、解吸时间3min,结果表明... 以蒜油挥发性成分的总峰面积及总峰面积与峰数的比值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萃取头、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及解吸时间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效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85μmPA萃取头、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35min、解吸时间3min,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技术有效地吸附了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确定27种成分,并且不需溶剂,分析简单、快速、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蒜油 超临界CO2萃取
下载PDF
羊肉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志成 傅忙娟 +3 位作者 岳田利 白连社 李猛 胡海梅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1-308,共8页
为研发根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评价冷却肉新鲜度的智能冰箱,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羊肉贮藏在4℃±2℃条件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同时检测羊肉的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菌落总数和p ... 为研发根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评价冷却肉新鲜度的智能冰箱,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羊肉贮藏在4℃±2℃条件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同时检测羊肉的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菌落总数和p H值等新鲜度指标,探讨羊肉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羊肉冷藏保鲜时间为5 d,新鲜羊肉特征性气味成分除丁酸乙酯外无明显规律,羊肉由新鲜变为不新鲜时产生的特征性气味成分有2-丁酮、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三氯甲烷、3-甲基-1-丁醇和3-羟基-2-丁酮,特征性气味成分的含量(3-羟基-2-丁酮第7 d的数据除外)与冷却羊肉的新鲜度中度到高度相关(P<0.001到P<0.05),当其含量分别为92.87μg/L、5.81μg/L、27.39μg/L、30.53μg/L、175.76μg/L和159.96μg/L时冷却羊肉由新鲜变为不新鲜。这为通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判断羊肉的新鲜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冷藏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新鲜度 冰箱
原文传递
基于电子鼻、HS-SPME-GC-MS和HS-GC-IMS评价不同制油工艺对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思雨 谢萱 +2 位作者 刘雨雯 孙树坤 陈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6,共14页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法鉴定3种豆油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借助聚类热图、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3种豆油的挥发性化合物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冷榨型豆油的水分含量最低,浸出型豆油过氧化值显著偏高且油脂色泽最深;浓香型豆油中亚油酸含量最多,营养价值更高;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醇类、醛类以及吡嗪类化合物为豆油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明晰了部分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原因。最终通过OPLS-DA筛选出45种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同时构建可靠的用以鉴别浓香型豆油的模型。此外,发现豆油的品质与风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理化性质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GC-IMS技术与HS-SPME/GC-MS技术分析3种茶叶风味成分 被引量:8
4
作者 敬思群 吴飞虎 +3 位作者 程金生 张俊艳 唐辉 李海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7-176,共10页
分别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非洲卢旺达绿茶和F... 分别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非洲卢旺达绿茶和FBOP1、FBOP两个等级的卢旺达红茶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GC-MS图谱、GC-IMS图谱与指纹图谱比较3种茶叶之间的风味成分差异,采用动态主成分分析法(dynam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PCA)对风味成分进行聚类分析,最近邻算法评估3种茶叶风味的相似度。HS-SPME/GC-MS结果表明,3种茶叶共含有71种主要风味成分,其中共有风味成分有芳樟醇、水杨酸、咖啡因等16种,FBOP1红茶的独有风味成分与FBOP红茶相似,包含全氟三丁胺、苯乙醛、橙花醇等,绿茶的独有风味成分有橙花叔醇、二十七烷酸、茉莉酮等;而GC-IMS结果显示,3种茶叶含有45种共有风味成分,FBOP1红茶与FBOP红茶两个茶叶的风味成分较为相似,其中包括E-2-辛烯醛、苯乙醛、水杨酸等,绿茶的风味成分为3-戊酮、6-甲基-5-庚烯-2-酮等。HS-SPME/GC-MS技术检测出的多为高含量的10个碳原子以上的大分子风味成分,而GC-IMS检测出的多为低含量的10个碳原子以下的小分子风味成分,两种技术联用可较全面地揭示样品的风味成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非洲茶叶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相似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HS-SPME-GC-MS技术综合评价不同品种芒果品质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立标 袁艺洋 +4 位作者 陈琳 杨美艳 彭志愿 卢小停 高向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为表征台农、象牙和金煌三种芒果的品质特性,本文通过测定其主要品质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芒果主要品质综合评分模型,并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其品质。结果表明,金煌的可溶性固形物、总... 为表征台农、象牙和金煌三种芒果的品质特性,本文通过测定其主要品质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芒果主要品质综合评分模型,并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其品质。结果表明,金煌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和糖酸比最高,分别为19%、24.18 mg/g和10.86;台农的V_(C)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达9.52 mg/100 g和1.03 mg/g;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台农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金煌,象牙的综合得分最低。HS-SPME-GC-MS技术从三种芒果中共检测出11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烯烃类、酚类和醛类等8类物质。台农和象牙的挥发性化合物以烯烃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45.52%和58.12%,金煌中以酚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为56.88%。通过ROAV分析法共确定了15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其中台农和象牙香气贡献最大的物质为(E,Z)-2,6-壬二烯醛,金煌香气贡献最大的是3-己烯醛。台农呈柑橘香、甜香等芳香气味,象牙具有黄瓜香特征风味,而金煌含有特殊的木香气味,该风味主要由2,4-二叔丁基苯酚所贡献。综合分析认为,台农和象牙适用于深加工,金煌则更适合于鲜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品质 风味 主成分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10个品系红松籽油挥发性物质分析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贺 赵玉红 杨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78-184,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10个品系(种)红松籽油挥发性物质进行区别和比较。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10个品系(种)红松籽油挥发性物质进行区别和比较。10个样品中GC-MS共鉴定163种挥发性物质,包含烃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酸类等类型的挥发性物质,且以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为主,主要贡献风味的物质为醛类、醇类和酯类。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10个红松籽油品系进行区分,可以将样品分为3组,各组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采用PCA和线性判别分析处理E-nose数据,PC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97.17%、88.82%,说明传感器识别度高、样品间区分度好。2种技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信号传感器与不同挥发性物质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评价10个品系松籽油的挥发性物质,探讨HS-SPME-GC-MS与E-nose相结合用于区别和比较10个品系松仁油挥发性成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籽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下载PDF
异常威克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不同接种方式对鸭梨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尧 邓杰 +3 位作者 张芮 邓星成 黄治国 卫春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9-76,共8页
为丰富鸭梨果酒风味,提升其品质,使用异常威克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鸭梨果酒,研究不同酵母对梨酒理化性质与风味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接种方式发酵鸭梨果酒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对2种酵母的生长均会有不同程... 为丰富鸭梨果酒风味,提升其品质,使用异常威克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鸭梨果酒,研究不同酵母对梨酒理化性质与风味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接种方式发酵鸭梨果酒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对2种酵母的生长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接种方式探究2种酵母共发酵的相互抑制情况,获得混合发酵的最优接种方式为:接种酿酒酵母24 h后接种异常威克汉逊酵母;在单菌和混菌发酵的鸭梨酒中共检出4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23种为共有成分,混菌发酵检测出的成分较多,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发酵方式的风味有较大差异;通过感官品评发现,混菌发酵酿造的鸭梨酒发酵香、果香、花香较酿酒酵母单菌发酵好,能弥补单一酿酒酵母发酵时鸭梨酒香味单薄、口感寡淡的缺点,能对鸭梨酒的生产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威克汉逊酵母 鸭梨酒 混菌发酵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灌胃细辛后小鼠脑、肝和血液中7个挥发性主要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子为 刘广学 +6 位作者 谢德媚 田丰 贾翊康 徐风 尚明英 王璇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5-293,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灌胃给药细辛后吸收入小鼠体内的细辛活性成分4-烯丙基苯甲醚、甲基丁香酚、2,3,5-三甲氧基甲苯、3,4,5-三甲氧基甲苯、细辛素、3,5-二甲氧基甲苯和黄樟醚进行了定量研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灌胃给药细辛后吸收入小鼠体内的细辛活性成分4-烯丙基苯甲醚、甲基丁香酚、2,3,5-三甲氧基甲苯、3,4,5-三甲氧基甲苯、细辛素、3,5-二甲氧基甲苯和黄樟醚进行了定量研究。采用VF-WAXms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和SPME萃取头PDMS/DVB(65μm),建立了7个成分的标准曲线,验证了该方法稳定性(RSD〈15%)、重复性(RSD〈9.5%)、精密度(RSD〈22%)、相对回收率(87.0%-108%)和提取回收率(74.9%-102%),并使用验证后的方法确定了7个主要吸收成分的量,在给药后小鼠肝、脑和血液中检测到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烯丙基苯甲醚0.22,0.14μg·g^-1,0.25 mg·L^-1;甲基丁香酚1.1,0.39μg·g^-1,0.69 mg·L^-1;2,3,5-三甲氧基甲苯0.45,0.13μg·g^-1,0.54 mg·L^-1;3,4,5-三甲氧基甲苯0.51,0.15μg·g^-1,0.45 mg·L^-1;细辛素0.48,0.039μg·g^-1,0.69 mg·L^-1;3,5-二甲氧基甲苯2.2,1.2μg·g^-1,1.5 mg·L^-1;黄樟醚1.3,0.67μg·g^-1,1.1 mg·L^-1。结果表明HS-SPME-GC-MS分析方法适合于中药中挥发性成分在体内的分析测定,样品用量少,快速简便;含量测定数据为进一步认识细辛药材有效物质和毒性物质提供了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定量分析 生物样品检测 肝组织 脑组织 血液
原文传递
PDMS膜渗透浓缩对天然玫瑰冻干露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雨 李雪松 +2 位作者 单艳琴 张博雅 李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5,共8页
为探究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渗透汽化技术对玫瑰冻干露浓缩的影响,选取大马士革玫瑰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冻干露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分析,评价其感官属性和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玫瑰冻干露原液... 为探究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渗透汽化技术对玫瑰冻干露浓缩的影响,选取大马士革玫瑰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冻干露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分析,评价其感官属性和可利用性。结果表明,玫瑰冻干露原液中检测出了54种香气物质,玫瑰特征性香气物质苯乙醇、香茅醇和香叶醇占比超过90%,极具利用价值。经过两次渗透浓缩后,玫瑰香气更加浓郁和典型,苯环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提高,表现为玫瑰香气物质的总香气活度值提高20.47%,感官风味剖面分析也有相似的结果,花香的风味强度值占比由37%提升至51%,与偏最小二乘回归验证分析的结果一致。通过感官标度打分法,发现二级渗透玫瑰冻干露的香气强度与市售玫瑰香精相似,100倍稀释后香气强度仍高于市售玫瑰苏打水,具有用于香精日化、饮料增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冻干露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 感官分析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蜜桃果酱制作过程中理化性质和关键香气成分演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航伟 高翠娟 +4 位作者 孙杰 冷鹏 彭善丽 王亮 刘云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45-2754,共10页
目的 探究乳酸菌发酵蜜桃果酱制作过程中的品质特性及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变化情况,筛选关键呈香物质。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乳酸菌发酵蜜桃果酱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同时,测定样品的总多酚、总黄酮、有机酸、色泽... 目的 探究乳酸菌发酵蜜桃果酱制作过程中的品质特性及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变化情况,筛选关键呈香物质。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乳酸菌发酵蜜桃果酱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同时,测定样品的总多酚、总黄酮、有机酸、色泽等理化指标,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共检测到5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醛类、酯类、醇类在蜜桃果酱中较丰富。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1)初步筛选出苯甲醛、芳樟醇、1-辛烯-3-醇、壬醛等10种关键呈香物质。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果酱样品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2,2-联苯基-1-苦基肼基(2,2-diphenyl-1-picrylhyderazy,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浓缩(NS)和后杀菌(GZ)过程对热敏性物质破坏严重,颜色接受度下降,色泽参数(L;、a;、b;)出现明显变化。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苹果酸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对不同制作时期果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各时期得以很好的区分,且模型可靠。结论 乳酸菌发酵改善了蜜桃果酱的风味,明显提高活性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桃果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乳酸菌 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不同产地葵花籽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胡航伟 林祥生 +5 位作者 冷雨佳 林祥娜 刘凌霄 张楠楠 游新侠 刘云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137-146,共10页
比较微波处理对不同产地葵花籽品质的影响,探究烘烤后葵花籽的品质差异。以新疆、甘肃、巴彦淖尔、乌蒙四个产地的葵花籽为原料,分析微波处理后其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变化。结果表明,乌蒙产地葵花籽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巴彦淖... 比较微波处理对不同产地葵花籽品质的影响,探究烘烤后葵花籽的品质差异。以新疆、甘肃、巴彦淖尔、乌蒙四个产地的葵花籽为原料,分析微波处理后其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变化。结果表明,乌蒙产地葵花籽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巴彦淖尔产地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接近1∶1∶1。含油率方面,新疆产地葵花籽样品中含量最高。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样品共检测到6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吡嗪类、醛类、酯类等。通过主成分分析,新疆和巴彦淖尔产地的葵花籽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相似,与其他产地的葵花籽差别较大。不同产地的烘烤葵花籽香气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吡嗪类化合物更为丰富含有8种,赋予葵花籽浓郁的坚果味。本研究为葵花籽加工的质量控制及产地溯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挥发性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微波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2种粗粮面包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天琪 安玉红 +5 位作者 陈旭 杨旭卉 周靖 吴志莎 王胜威 魏林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2-290,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薏仁红豆面包及传统红豆面包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区分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对薏仁红豆面包及传统红豆面包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区分和比较。2种面包中共检测出73种挥发性化合物,包含醇类、醛类、酸类、酯类、烃类、杂环类等挥发性物质,主要贡献风味的物质为醛类、醇类和酯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可以将2组面包较好地区分,各组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薏仁红豆面包中的特征风味物质有16种,较传统红豆面包风味来源更加广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的信号传感器与特征风味物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HS-SPME-GC-MS联合E-nose可以阐明2种粗粮面包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仁米 面包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成分
原文传递
外源施用茉莉酸甲酯对番茄果实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含量的影响
13
作者 马海云 张忠林 霍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190,共9页
挥发性物质是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响应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的调控尚不明确。以‘朝研298’为实验材料,设定1、10、100、200μmol/L 4个MeJA浓度,以等体积超纯水为对照(CK),在番茄果实采收前喷施2... 挥发性物质是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响应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的调控尚不明确。以‘朝研298’为实验材料,设定1、10、100、200μmol/L 4个MeJA浓度,以等体积超纯水为对照(CK),在番茄果实采收前喷施2次。待果实成熟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成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明确改善番茄果实风味品质的MeJA最佳浓度。结果表明:5个处理组番茄果实中共检出71种挥发性组分,包括23种醛类、17种醇类、8种酮类、7种酯类、6种烃类和10种其他类物质,与对照组相比,外源喷施MeJA可提高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数和总含量,且随着浓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0μmol/L MeJA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组含有33种共有物质,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顺-3-己烯-1-醇;所有番茄果实中共筛选出13种特征香气成分,主要呈现青香、果香和花香气味。研究结果为MeJA改善番茄果实风味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探究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合成调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果实 茉莉酸甲酯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物质 醛类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瓤色西瓜果肉挥发性物质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小忠 卢阳月 +3 位作者 林远至 张旭淏 许鲡沣 张曼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39,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瓤色西瓜果肉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2种不同瓤色西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利用... 为了探明不同瓤色西瓜果肉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2种不同瓤色西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西瓜果肉的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通过SPME-GC-MS从2种不同瓤色的西瓜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7种醛类、13种醇类、5种酮类、3种烯烃类、1种呋喃类和1种含氮化合物。不同瓤色西瓜果肉主要香气种类基本相似,含量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对不同瓤色西瓜样本进行清晰的区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反,顺-3,6壬二烯-1-醇、3-顺式壬-1-醇、反,顺-2,6-壬二烯醛、二甲基硅二醇、4-反式壬烯醛、顺式-6-壬烯醛、6-甲基-5-庚烯-2-酮、顺-4-癸烯醛是形成红瓤西瓜果肉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3-顺式壬-1-醇、反,顺-3,6壬二烯-1-醇、反,顺-2,6-壬二烯醛、二甲基硅二醇、顺式-6-壬烯醛、1-壬烯是形成黄瓤西瓜果肉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研究结果可为解析不同瓤色西瓜的特征风味及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8种市售金银花露饮料的挥发性化合物测定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鸣 曾辉 +4 位作者 荣光 崔翠翠 吴明辉 李开 宋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8942-8951,共10页
目的比较分析市售金银花露饮料的挥发性化合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测定8种金银花露饮料,结合含量分析和主成... 目的比较分析市售金银花露饮料的挥发性化合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测定8种金银花露饮料,结合含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讨论异同。结果共鉴定出129个化合物,包含萜类、醛类、醇类、杂环、酮类、酯类等物质。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8种产品的挥发性成分总量相差较大,范围覆盖11.98~76.61μg/g。在8种产品中都有检出的化合物共33个,主要包括芳樟醇、2-乙基-1-己醇、α-松油醇、糠醛、苯甲醛、香叶醇等,仅在某1种产品中检出的化合物共29个,主要包括3-戊烯-2-酮、乙酸薄荷酯、异蒲勒醇、肉桂醛等。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00%,其中前3个主成分综合的主要分别是醛类、芳香族、萜类物质,说明这些物质可以作为衡量金银花露饮料品质的重要指标。结论为金银花露生产企业把控产品品质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露饮料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法分析不同干燥条件对皱环球盖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玉川 吴德平 +5 位作者 王丽玲 方茹 贺亮 王衍彬 钱华 刘本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73-280,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新鲜、冷冻干燥和不同干燥温度制得的皱环球盖菇样品挥发性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鲜皱环球盖菇风味物质以3-辛酮、己醛和2-十一烷酮为主,含量分别占总挥发物的68.25%、13.12%和1.40%,风味...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新鲜、冷冻干燥和不同干燥温度制得的皱环球盖菇样品挥发性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鲜皱环球盖菇风味物质以3-辛酮、己醛和2-十一烷酮为主,含量分别占总挥发物的68.25%、13.12%和1.40%,风味活度值分别为142.63、162.39和11.71;高温会导致皱环球盖菇风味物质的损失,并产生以烷烃为主的挥发性组成;冷冻干燥样品形态保存最佳,但由于高真空的原因烯、酮等易挥发性组分损失严重;30℃干燥皱环球盖菇样品挥发物组成最为丰富,共鉴定出58种化合物,包括醛、烯、醇、酯、吡嗪类、呋喃类等风味化合物,相对含量超过5%的包括1-癸烯、环十二烷、2-戊基呋喃、4,6-二甲基嘧啶、2-十一烷酮、橙花叔醇,分别占总挥发物的17.17%、6.58%、5.97%、5.74%、5.62%、5.58%。本研究结果对了解不同皱环球盖菇产品风味差异化合物及精深加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环球盖菇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OAV鉴定4种武夷岩茶关键呈香物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倩莲 刘仕章 +4 位作者 占仕权 潘冠均 刘宝顺 高峰 郝志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96-303,共8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鉴定4个武夷岩茶品种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香气活度...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鉴定4个武夷岩茶品种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相结合筛选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表明,4个品种共检测出已知挥发性物质303种,包括酯类、吡咯类、醇类、碳氢化合物类、酮类、烷类、醛类等,其中酯类、醇类挥发性物含量相对较高;PCA分析筛选出55种VIP>1的挥发性物质,OAV分析筛选出29种挥发性物质,结合VIP>1且OAV>1共筛选出17种特征挥发性物质;将17种特征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发现2-正戊基呋喃、吲哚、反式-紫罗兰酮、乙酸苯乙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6-甲基-5-庚烯-2-酮、香叶基丙酮、苯乙醛、己酸己酯、苯乙腈、异丁香酚是形成大红袍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α-法呢烯、香叶醇是形成肉桂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α-法呢烯、(反,反)3,5-辛二烯-2-酮是形成黄化肉桂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芳樟醇、正戊酸是形成水仙茶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本研究为解析不同品种武夷岩茶的特征香气及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 主成分分析(PCA) 香气活度值(OAV)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香气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不同浸提条件对大红袍茶汤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类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鑫宇 李博洋 +8 位作者 谢关华 张珍珍 吕逸凡 许勇泉 陈佳 金丹 洪鹏 龙丹 汪洁琼 《饮料工业》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究不同浸提条件对大红袍茶汤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及其呈香类型的异同点,本实验以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茶水比、浸提次数设计正交方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茶汤的香气品质... 为探究不同浸提条件对大红袍茶汤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及其呈香类型的异同点,本实验以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茶水比、浸提次数设计正交方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茶汤的香气品质及类型。GC-MS数据表明,9种方案检测出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8种共有成分,分别为反,反-2,4-庚二烯醛、苯甲醛、β-环柠檬醛、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4-丁-3-烯-2-酮、水杨酸甲酯、吲哚,主要表现焙香、花果香和清香。主成分分析显示,吲哚、己酸叶醇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对茶汤香气的贡献较大,呈特征花果香,并建立香气评价模型为Y=0.4061Y_(1)+0.1112Y_(2)+0.1389Y_(3),9号方案香气评分最高。综合感官评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号方案各为一类,分别属甜香、果香型,1、5号方案为一类,口感柔和,属于焙香、花果香型。2、4、6、7、8号方案归为一大类,4、7号方案可丰富茶底清香,2、6、8号方案可补充果香,且带青草气。综上,不同浸提方案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呈香类型有明显差异,可通过二、三道茶汤实现茶底香气定向补充,为工业化生产节约成本,为丰富茶底香气提供了风味分析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 浸提条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 挥发性成分 香气类型
下载PDF
不同菌种对芫根发酵液风味物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天荣 张玉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11-220,I0003-I0005,共13页
芫根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缺氧、降糖降脂等功效,市场前景广阔,但其发酵产品研究较少。基于电子鼻、电子舌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 芫根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缺氧、降糖降脂等功效,市场前景广阔,但其发酵产品研究较少。基于电子鼻、电子舌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比较了4种不同菌种(LL-6-1:植物乳杆菌,CD5:副干酪乳杆菌,J1M5:发酵乳杆菌,J4-1: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发酵对芫根发酵液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酶比色法测定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电子鼻、电子舌和HS-SPME-GC-MS结果均表明4种不同菌种芫根发酵液风味物质之间存在差异。HS-SPME-GC-MS在4种芫根发酵液中共检测出9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酚类、醚类、醛类、酸类、酮类、酯类及其他类。通过电子鼻与HS-SPME-GC-MS结果的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11种差异挥发性物质,其中3-甲基-1-丁醇、乙醇、乙酸戊酯、1-丁烯-4-异硫氰酸酯、苯乙醇、4-乙基-苯酚等为发酵液形成不同风味的主要物质基础。抗氧化结果表明J4-1菌种芫根发酵液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且总抗氧化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根 发酵液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 风味物质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