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星”1号—60d头低位卧床实验研究概况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莹辉 万玉民 +3 位作者 白延强 姜世忠 邓一兵 陈善广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1-294,共4页
头低位卧床实验是地面失重生理效应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国内首次组织了有法国航天局、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60d头低位卧床大型综合实验。本文概述了实验项目设置、志愿者选拔与分组、实验组织与过程控... 头低位卧床实验是地面失重生理效应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国内首次组织了有法国航天局、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60d头低位卧床大型综合实验。本文概述了实验项目设置、志愿者选拔与分组、实验组织与过程控制、实验基本结果等内容,并初步讨论了大型综合医学实验的工程化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星”1号 失重模拟 头低位卧床实验 生理效应 概况
下载PDF
人工重力联合中等强度运动锻炼对4d头低位卧床后有氧及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小涛 高原 +5 位作者 赵疆东 孙静 杨长斌 石菲 王永春 孙喜庆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4 d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人工重力联合中等强度运动锻炼的对抗效果。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仅进行4 d HDBR;对抗组(n=6)HDBR期间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30... 目的探讨4 d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人工重力联合中等强度运动锻炼的对抗效果。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仅进行4 d HDBR;对抗组(n=6)HDBR期间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30 min基于人工重力(足水平2 Gz)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HDBR前后对所有志愿者分别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测试。结果 HDBR后对照组递增负荷累计运动应激指数、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及30 s最大负荷运动中的最小无氧功较卧床前均显著下降(P<0.05),无氧功递减率显著升高(P<0.05)而无氧功峰值、平均无氧功均无显著改变;HDBR后对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4 d HDBR可致人体运动能力下降,其中对有氧运动能力影响最大,对无氧运动能力影响较小。基于人工重力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可有效对抗模拟失重所致的有氧及无氧运动耐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短臂离心机 人工重力 无氧耐力 最大摄氧量
下载PDF
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个体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思佚 赵鑫 +2 位作者 周仁来 王林杰 谈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3-258,共6页
目的探讨1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个体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制自评问卷(BDI)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等对22名19~24岁女性志愿者在卧床前5 d、卧床期间(第5,10天)及卧床后(第5天)的情绪状态以... 目的探讨1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个体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制自评问卷(BDI)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等对22名19~24岁女性志愿者在卧床前5 d、卧床期间(第5,10天)及卧床后(第5天)的情绪状态以及不同情绪症状出现率进行考察。结果 BAI分数表现出明显的高低变化波形曲线,BDI分数和PANAS消极情绪分数均表现出随着卧床的进行而缓慢降低的趋势。积极情绪分数稳定。情绪分数均在正常范围。"头晕"、"呼吸困难"、"痛苦"等负性情绪症状在卧床第5天时出现率增加;卧床期间大多数个体都出现"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食欲下降"症状;卧床结束后出现"腿部发抖"、"活跃情绪下降"等症状。结论头低位卧床使女性志愿者情绪经历从紧张、容易激动到平静,从痛苦到适应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情绪变化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红益胶囊对猕猴28天头低位卧床肌萎缩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罗维 张鹏 +4 位作者 李文炯 刘红菊 王晶 李景龙 陈晓萍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红益胶囊对-10°头低位卧床28 d诱导的猕猴下肢骨骼肌萎缩的保护作用,开发红益胶囊在肌萎缩防护中的新用途。方法采用-10°头低位卧床制备猕猴模拟失重性肌萎缩模型;猕猴分为对照组和喂食红益胶囊组,分别在卧床前(0天)... 目的探讨红益胶囊对-10°头低位卧床28 d诱导的猕猴下肢骨骼肌萎缩的保护作用,开发红益胶囊在肌萎缩防护中的新用途。方法采用-10°头低位卧床制备猕猴模拟失重性肌萎缩模型;猕猴分为对照组和喂食红益胶囊组,分别在卧床前(0天)和卧床后28 d取一侧比目鱼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PCR等方法,分析红益胶囊对肌萎缩形成的影响。结果 1)卧床28 d后,猕猴小腿平均围径和比目鱼肌肌纤维平均直径较卧床前显著下降(P<0.05),直径较小肌纤维含量明显增多,提示-10°头低位卧床28 d明显诱导了猕猴下肢骨骼肌和肌纤维的萎缩。2)卧床28 d后,猕猴比目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下降,但红益胶囊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3)-10°头低位卧床28 d后,肌萎缩特异因子Atrogin-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红益胶囊组Atrogin-1 mRNA的表达受到了明显抑制(P<0.05)。结论红益胶囊可通过抑制肌萎缩特异因子Atrogin-1 mRNA的表达对抗-10°头低位卧床诱导的肌萎缩。提示了红益胶囊在肌萎缩防护中的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益胶囊 猕猴 头低位卧床 肌萎缩
下载PDF
模拟失重状态对扑热息痛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高建义 王宝珍 +2 位作者 王静 辛冰牧 钱锦康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310-313,共4页
目的 考察人在头低位卧床 (- 6°)模拟失重状态下 ,口服扑热息痛后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以指导载人航天中的合理用药。方法 用人在头低位卧床 (- 6°)模拟航天中的失重状态 ,口服扑热息痛后测定唾液中的药物浓度 ,从而推算... 目的 考察人在头低位卧床 (- 6°)模拟失重状态下 ,口服扑热息痛后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以指导载人航天中的合理用药。方法 用人在头低位卧床 (- 6°)模拟航天中的失重状态 ,口服扑热息痛后测定唾液中的药物浓度 ,从而推算血浆中的药物浓度 ,根据血药浓度来计算Cmax、Tmax、AUC(0~ 12h) 。结果 人在头低位卧床 (- 6°)模拟失重状态下 ,Tmax显著延长 ,而Cmax和AUC(0 -12h) 变化不明显 ,直到第 19d才显著降低。结论 头低位卧床 (-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热息痛 药代动力学 头低位卧床 失重模拟
下载PDF
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个体再认记忆、前瞻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思佚 刘丹玮 +2 位作者 周仁来 王林杰 赵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考察女性受试者在1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下再认记忆和前瞻记忆的变化趋势。方法 22名女性受试者进行-6°头低位卧床。在卧床前5 d、卧床期间(第5,10天)及卧床后(第5天)同步考察卧床组和对照组的再认记忆、基于事... 目的考察女性受试者在1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下再认记忆和前瞻记忆的变化趋势。方法 22名女性受试者进行-6°头低位卧床。在卧床前5 d、卧床期间(第5,10天)及卧床后(第5天)同步考察卧床组和对照组的再认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能力,对受试者所采取的策略进行记录。结果卧床组比对照组的再认记忆成绩增长趋势更明显,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成绩波动更显著,卧床组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成绩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未发现卧床组的补偿努力结果。结论 1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下,再认记忆能力及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能力没有受到显著损害,自我启动较多的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能力受到一定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头低位卧床 再认记忆 前瞻记忆
下载PDF
45d-6°头低位卧床对下肢肌萎缩的影响及中药红景天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景龙 刘红菊 +6 位作者 张鹏 贺健 李文炯 王飞 任维 陈善广 陈晓萍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效应对下肢肌萎缩的影响及中药红景天的干预作用。方法 16名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人)和用药组(8人),进行4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长期失重效应实验。卧床期间,用药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服用红景天(红益...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效应对下肢肌萎缩的影响及中药红景天的干预作用。方法 16名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人)和用药组(8人),进行45 d-6°头低位卧床模拟长期失重效应实验。卧床期间,用药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服用红景天(红益胶囊)和安慰剂。卧床前、中、后动态测量小腿围径;并采用MRI技术,测试和分析卧床前、后大腿和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和肌肉体积的变化。结果1)卧床期间用药组和对照组小腿围径进行性下降,在卧床30和45 d均显著下降(P<0.01),但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减少(P<0.05);2)卧床45 d,用药组和对照组大腿和小腿肌肉最大横截面积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小腿比目鱼肌下降幅度最大。用药组肌肉最大横截面积的减少较对照组均有改善作用(P<0.05);3)对照组大腿和小腿肌群肌肉体积在卧床45 d均显著下降(P<0.01),以比目鱼肌体积下降最为明显,用药组下降幅度显著减少,且比目鱼肌对抗作用最为明显(P<0.01)。结论 45 d-6°头低位卧床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肌萎缩,中药红景天可部分对抗模拟长期失重效应诱导的下肢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红益胶囊 肌萎缩
下载PDF
30d-6°头低位卧床前后人体胃电和胃肠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冯金升 白延强 +5 位作者 李勇枝 王林杰 李成林 曹艳菊 王华 杨春敏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观察-6°头低位卧床前后人体胃电及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测试7名受试者卧床前和卧床第7,16,30天的胃电、胃肠激素,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与卧床前比,卧床第7,16天胃电节律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3个测试日胃电总主功... 目的观察-6°头低位卧床前后人体胃电及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测试7名受试者卧床前和卧床第7,16,30天的胃电、胃肠激素,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与卧床前比,卧床第7,16天胃电节律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3个测试日胃电总主功率均明显下降(P<0.05);卧床后胃肠激素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6°卧床可引起胃肠道功能明显下降,提示模拟失重可能影响人体胃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卧床 胃电 胃肠激素
下载PDF
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运动心肺功能影响及对抗措施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炳坤 陈文娟 +7 位作者 李志利 祝郁 张丽芬 周湘杰 王林杰 唐国华 李莹辉 白延强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明确15 d模拟失重对女性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同时考核自行车功量计锻炼+下体负压的综合防护效果。方法 22名青年女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8)、下体负压组(LBNP,n=7)和自行车功量计+下体负压组(ERGO+LBNP,n=7)。对照组... 目的明确15 d模拟失重对女性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同时考核自行车功量计锻炼+下体负压的综合防护效果。方法 22名青年女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8)、下体负压组(LBNP,n=7)和自行车功量计+下体负压组(ERGO+LBNP,n=7)。对照组仅进行15 d-6°头低位卧床;LBNP组在第6,8,10天各进行1次下体负压基础锻炼,负压-10~-40 mmHg,总持续时间20 min;在第12,13天各进行1次下体负压强化锻炼,负压-20~-40 mmHg,总持续时间55 min。ERGO+LBNP在15d卧床期间进行每2 d休息1 d的卧位自行车功量计锻炼,每次30 min,锻炼强度40%~80%最大耗氧量(VO2max),其下体负压锻炼制度同LBNP组。在卧床实验前后分别对上述3组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运动心电和血压测量。结果卧床后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和LBNP组的最大耗氧量、最大相对耗氧量、代谢当量、氧脉搏、最大功率、持续时间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ERGO+LBNP组除了最大功率和持续时间有降低(P<0.05)外,VO2max等其它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15 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女性运动心肺功能明显下降,中等强度自行车功量计锻炼+下体负压的综合防护基本能够维持其有氧运动能力,下体负压对其运动心肺功能下降没有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运动心肺测试 下体负压 自行车功量计锻炼
下载PDF
45天-6°头低位卧床对个体额区EEG偏侧化和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修利超 谈诚 +2 位作者 蒋依涵 周仁来 陈善广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2-950,共9页
考察了16名22-34岁男性被试在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下,在卧床前(第2天)、卧床期(第11,20,32,40天)及卧床后(第8天)的额区EEG偏侧化变化趋势,并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对主观情绪状态进行评... 考察了16名22-34岁男性被试在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下,在卧床前(第2天)、卧床期(第11,20,32,40天)及卧床后(第8天)的额区EEG偏侧化变化趋势,并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对主观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研究发现EEG偏侧化指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卧床期间个体的心境状态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报告有较强的躯体焦虑感。在整个卧床期间,个体为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而付出比较大的情绪调节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区EEG偏侧化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情绪
下载PDF
体位改变30min对眼内压和视觉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洪强 蒋婷 王春慧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通过模拟微重力效应,更全面准确地探究对载人航天任务完成至关重要的航天员眼内压和视觉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选择眼内压、近视力、彩色对比敏感度和视觉追踪能力为测试指标,然后,采用-15°头低位卧姿(head-down bed rest,... 目的通过模拟微重力效应,更全面准确地探究对载人航天任务完成至关重要的航天员眼内压和视觉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选择眼内压、近视力、彩色对比敏感度和视觉追踪能力为测试指标,然后,采用-15°头低位卧姿(head-down bed rest,HDBR)30 min模拟微重力效应的影响,采集了18名志愿者在体位改变前、中、后4项指标的测量值,最后,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分析所有指标在体位改变前、中、后测量值的差异性。结果体位改变期间,眼内压立即显著升高11.72 mm Hg(71%),在30 min后升高幅度下降为10.06 mm Hg,近视力上升0.09,空间频率为0.2 c/d时的彩色对比敏感度分辨阈值升高0.4,视觉追踪正确率下降1.8%。结论在微重力效应下,眼内压会升高,整体视觉能力很可能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功能 微重力效应 头低位卧床 视敏度 视觉追踪
下载PDF
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航天环境对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鑫 周仁来 付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头低位卧床模拟航天环境对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焦虑量表考察了16名男性被试在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航天环境下,卧床前2天,卧床中第11天、第20天、第32天,第40天以及卧床后第8天焦虑情绪的变化规律。结果:... 目的:探讨头低位卧床模拟航天环境对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贝克焦虑量表考察了16名男性被试在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航天环境下,卧床前2天,卧床中第11天、第20天、第32天,第40天以及卧床后第8天焦虑情绪的变化规律。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在卧床前,被试"害怕发生不好事情"的感受显著高于卧床中和恢复期(P<0.05);卧床期间,被试在卧床初期出现了焦虑情绪的显著上升(P<0.05);卧床中,被试更多的表现为躯体性焦虑的变化,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卧床初期和中期被试"头晕"的感受显著上升(P<0.05),在卧床中后期被试"出汗"的感受显著降低(P<0.05),在卧床后期被试"感到发热"的感受显著上升(P<0.05),在恢复期被试"腿部颤抖"、"不能放松"感受显著上升(P<0.05),在卧床前、中、后期以及恢复期被试"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的感受显著上升(P<0.05)。结论:个体在卧床前会表现出对未来的担忧情绪,在卧床初期会表现出焦虑情绪的波动,在卧床中后期,更多的可能是诱发了个体的躯体性焦虑而非焦虑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卧床 模拟失重 焦虑情绪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对人体4d头低位卧床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静 李小涛 +4 位作者 杨长斌 石菲 王永春 赵疆东 孙喜庆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抗模拟失重所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防护作用。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对照组仅进行4 d头低位卧床,电针组则在卧床期间给予双侧"内关穴"电针刺激,30 min/d,连续4 d。卧床前后...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抗模拟失重所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防护作用。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对照组仅进行4 d头低位卧床,电针组则在卧床期间给予双侧"内关穴"电针刺激,30 min/d,连续4 d。卧床前后进行立位耐力、心脏功能、心率变异性以及血液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浓度测定。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后立位耐力、心脏收缩功能及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均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卧床后LF/HF以及血液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浓度显著增高(P<0.05),立位耐力呈下降趋势,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卧床前后心脏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4 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心脏功能降低,立位耐力下降。电针刺激"内关穴"可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液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释放,进而有效维持头低位卧床期间心脏功能以及立位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卧床 电针 立位耐力 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 内关穴
下载PDF
30d-6°头低位卧床对腰椎和椎旁肌肉面积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金升 李勇枝 +4 位作者 郭立国 石宏志 李奕兴 金真 王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观察30 d-6°头低位卧床实验后志愿者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的变化。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参加30 d卧床模拟失重实验。于卧床前1天、卧床第30天分别进行腰椎核磁检测,同时测量人体腰... 目的观察30 d-6°头低位卧床实验后志愿者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的变化。方法 14名健康男性参加30 d卧床模拟失重实验。于卧床前1天、卧床第30天分别进行腰椎核磁检测,同时测量人体腰椎高度、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腰椎前凸角度以及椎旁肌肉横切面积。结果 30 d卧床实验后志愿者腰椎高度增加(P<0.01)、腰椎间隙中矢状位面积增大(P<0.01),椎旁肌肉横切面积减少(P<0.01),而腰椎前凸角度变化不明显。结论 30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体腰椎稳定性和功能有影响,从而导致人体腰椎的生物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卧床 腰椎高度 腰椎旁肌肉 腰痛
下载PDF
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抑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茹 赵鑫 +2 位作者 王林杰 谈诚 周仁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抑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志愿者分为接受头低位卧床实验的卧床组和不参加卧床的对照组,采用数字Stroop任务测试两组志愿者在卧床实验前5天、卧床第5天、卧床第10天以及卧床后第5天的抑制能力,并... 目的探讨-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抑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志愿者分为接受头低位卧床实验的卧床组和不参加卧床的对照组,采用数字Stroop任务测试两组志愿者在卧床实验前5天、卧床第5天、卧床第10天以及卧床后第5天的抑制能力,并采用贝克焦虑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同步记录各测试时间点志愿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结果卧床第5天,卧床组的抑制功能明显下降,到卧床第10天恢复到卧床前的基线水平并与对照组持平,卧床结束后抑制能力继续提高且与对照组无差异。卧床并未诱发卧床组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但卧床组的焦虑量表得分也表现出同样的损害-恢复趋势。结论头低位卧床对女性抑制功能的影响表现为由损害到恢复的发展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抑制 情绪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人工重力联合有氧锻炼可以有效对抗4d头低位卧床所致立位耐力不良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小涛 孙静 +6 位作者 杨长斌 石菲 王永春 赵疆东 高原 陈荣贵 孙喜庆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模拟失重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对抗效果。方法12名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锻炼组。对照组仅进行4天头低位卧床,锻炼组在卧床期间每天进行60min的2G人工重力联合80%~95%无氧阈强度的有氧锻炼。... 目的探讨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模拟失重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对抗效果。方法12名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锻炼组。对照组仅进行4天头低位卧床,锻炼组在卧床期间每天进行60min的2G人工重力联合80%~95%无氧阈强度的有氧锻炼。卧床前后测量立位耐力、运动能力、心脏收缩功能、血浆容量、胭静脉顺应性等。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后立位耐力、运动耐力及心脏泵血与收缩功能明显下降(P〈0.05),胭静脉横截面积及顺应性显著增加(P〈0.05),而锻炼组志愿者卧床后上述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4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血浆容量减少以及下肢静脉顺应性升高,立位耐力及运动耐力下降。每天60rain的2G人工重力联合80%-95%无氧阈运动强度的锻炼可有效维持卧床期间心脏收缩功能、血浆容量以及下肢静脉顺应性,从而对抗模拟失重引起的立位耐力和运动耐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卧床 人工重力 有氧锻炼 立位耐力 心脏收缩功能 静脉顺应性
下载PDF
失重肌萎缩的营养防护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娴 唐玉婷 +6 位作者 汪毅 刘书娟 张剑锋 李志利 戴小倩 王颜晴 王惠娟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1-278,共8页
航天飞行期间,航天员骨骼肌特别是抗重力肌肉将出现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持续下降。综述了不同营养干预措施对失重状态下肌萎缩的防护作用,对近年来应用蛋白质、氨基酸类补充剂、抗氧化补充剂、维生素D和肌酸改善失重状态下肌萎缩的效果和... 航天飞行期间,航天员骨骼肌特别是抗重力肌肉将出现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持续下降。综述了不同营养干预措施对失重状态下肌萎缩的防护作用,对近年来应用蛋白质、氨基酸类补充剂、抗氧化补充剂、维生素D和肌酸改善失重状态下肌萎缩的效果和部分机制进行总结。现有研究发现:失重状态下蛋白质、氨基酸和HMβ的适当补充可防止抗重力肌的萎缩;由于补充剂量的不同,维生素类抗氧化剂和维生素D的改善效果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在模拟失重前、后,持续补充白藜芦醇、姜黄素类天然产物抗氧化剂以及肌酸可产生更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肌萎缩 头低位卧床 航天飞行 营养补剂
下载PDF
60d头低位卧床实验间中药对心血管控制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杰昕 李勇枝 +5 位作者 Bart Verheyden 刘向昕 陈章煌 陈善广 谢琼 André E Aubert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1-398,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头低位卧床60d试验,探讨中草药方剂太空养心丸(Tai Kong Yang Xin Prescription)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控制及动脉压力反射功能的影响。方法1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名)和中草药治疗组(7名)。在卧床试验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头低位卧床60d试验,探讨中草药方剂太空养心丸(Tai Kong Yang Xin Prescription)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控制及动脉压力反射功能的影响。方法1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名)和中草药治疗组(7名)。在卧床试验前、中、后,对志愿者的心血管变异性和动脉压力反射敏感度进行了详细评估。结果所有志愿者的心率都随卧床期的延长而逐步升高,并且在卧床后恢复期的第12天仍未恢复到卧床前的基础水平;平均动脉压也在卧床试验过程中逐渐升高,但在卧床结束后的第12天缓慢恢复到卧床前的水平;压力反射敏感度和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在卧床试验中明显下降,且在卧床结束后的恢复期仍保持很低水平;动脉收缩压的低频功率在卧床试验开始后升高,该值在整个卧床期及卧床后的恢复期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虽然上述变化在对照组和中草药治疗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两组的压力反射最佳延迟时间在卧床后均明显增加,但是在卧床期结束后的第12天,压力反射最佳延迟时间只在中草药治疗组中出现了部分的恢复。结论本研究首次探讨了太空养心丸对人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剂对志愿者在模拟失重试验结束后的动脉压力反射最佳延迟时间的恢复有明显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卧床实验 心血管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中草药
下载PDF
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知觉正确性和冲突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真波 李冬冬 +6 位作者 谈诚 杜博琪 罗跃嘉 陈文娟 陈晓萍 白延强 黄宇霞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究45 d-6°头低位卧床中知觉正确性和冲突控制能力受到的影响和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选取视觉后向掩蔽任务和刺激-反应冲突任务,在卧床实验6个不同阶段(卧床前第6天,卧床中第11,20,30和40天,以及卧床后第8天... 目的探究45 d-6°头低位卧床中知觉正确性和冲突控制能力受到的影响和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选取视觉后向掩蔽任务和刺激-反应冲突任务,在卧床实验6个不同阶段(卧床前第6天,卧床中第11,20,30和40天,以及卧床后第8天)对16名志愿者进行重复测试。结果在知觉正确性测试中,志愿者在卧床第11天的正确率显著提高(P>0.05),在卧床第32天时达到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直至卧床后第8天最后一次测试。在刺激-反应冲突任务中,在卧床第32天测试中出现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并在起床后明显下降。结论头低位卧床对认知功能不会造成明显损害,甚至可能有促进作用;知觉正确性和反应协调性的变化趋势在卧床早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卧床结束后冲突控制能力降低,但知觉正确性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低位卧床 知觉正确性 冲突控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45d-6°头低位卧床对尿Ca和P含量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万宇峰 张琳 +13 位作者 喻昕阳 郭一鸣 于嘉利 李泓萤 吴轶兰 柯云 王政 肖毅 谈诚 田雨 王春慧 陈晓萍 陈善广 郭金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45 d-6°头低位卧床对尿液中Ca和P元素昼夜节律的影响,探讨卧床实验中骨丢失的可能规律与机制。方法收集卧床实验8名受试者尿样,每个时间段连续收集3 d。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尿样中的Ca,P和K三种元... 目的研究45 d-6°头低位卧床对尿液中Ca和P元素昼夜节律的影响,探讨卧床实验中骨丢失的可能规律与机制。方法收集卧床实验8名受试者尿样,每个时间段连续收集3 d。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尿样中的Ca,P和K三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Ca和P等元素的昼夜节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尿Ca总含量在卧床前、中、后3个时间段无显著差异,但Ca元素的日间含量在卧床中的早期和晚期阶段都显著降低,在卧床后又恢复至接近卧床前水平。尿中P元素总含量在卧床中的早期显著升高,随后不断下降,到卧床晚期则显著低于卧床前水平,P元素在日间和夜间的变化趋势差异不大。反映骨质变化的Ca/P参数在卧床中和卧床后也有显著变化。此外,卧床实验也对尿液中Ca和P含量变化的昼夜节律具有影响。结论卧床实验对于尿中Ca和P含量及Ca/P参数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影响了Ca和P含量的节律性,这些变化可能与卧床过程中骨代谢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卧床 昼夜节律 骨代谢稳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