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8
1
作者 何炼成 邹富汉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98,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本...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主要是从人总是生活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四维空间之中,以及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遇到的种种挑战的角度来梳理、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合太和 以和为贵 天人合一 致虚静、道中庸
下载PDF
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华瑞 王海鹏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88,共8页
感召和气 ,以致丰穰 ,是朱熹荒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禳弭救荒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对风雷云雨等自然现象的认识 ;祭祀鬼神与祈祷救荒 ;畏天敬诚弭灾与正君心、改革弊政 ;另外本文亦对被学界忽略的朱熹未雨绸缪、贫富相恤的... 感召和气 ,以致丰穰 ,是朱熹荒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禳弭救荒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对风雷云雨等自然现象的认识 ;祭祀鬼神与祈祷救荒 ;畏天敬诚弭灾与正君心、改革弊政 ;另外本文亦对被学界忽略的朱熹未雨绸缪、贫富相恤的救荒思想和因势利导的治河思想作了补充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禳弭救荒思想 荒政思想 自然现象 祭祀 祈祷
下载PDF
植物纹样在观光型茶园的创新实践:空间、技术与自然的三重奏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丽娜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7-972,共6页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植物纹样在观光型茶园中的创新实践,尤其是其在空间设计、技术应用与自然和谐中的表现。本研究对植物纹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回顾,详细分析了其在观光型茶园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如何利用植物纹样优化空间设计,提...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植物纹样在观光型茶园中的创新实践,尤其是其在空间设计、技术应用与自然和谐中的表现。本研究对植物纹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回顾,详细分析了其在观光型茶园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如何利用植物纹样优化空间设计,提高游客体验,以及如何结合现代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茶园增加互动性与趣味性。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设计中充分尊重与利用自然环境,使植物纹样与茶园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效果。本研究为观光型茶园的设计与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纹样 观光型茶园 空间设计 现代技术 自然和谐
原文传递
建筑设计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丛芊 《浙江工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346-350,共5页
建筑设计的生态意识已成为建筑师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人居环境的回顾谈到国外生态建筑在二十世纪的发展 ,继而分析了国内建筑界相对缺乏生态意识的现状 ,提出树立生态设计理念的迫切性及其要素 。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生态意识 中国 建筑文化 生态建筑 生态设计 零能建筑 人居环境
下载PDF
被《世界遗产名录》遗忘的遗产——黄山屯溪老街 被引量:3
5
作者 钱克金 吴爱兰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9,14,共3页
屯溪老街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商业街。无论是它的地理位置、选址,还是建筑风格和形式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都不失为建筑典范。它的经历和装饰解读了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本文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展示其宝贵的价值,以唤... 屯溪老街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商业街。无论是它的地理位置、选址,还是建筑风格和形式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都不失为建筑典范。它的经历和装饰解读了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本文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展示其宝贵的价值,以唤起人们对它的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溪老街 徽派建筑 选址 与自然的和漪
下载PDF
“道法自然”思思想下的工业设计可持续性研究
6
作者 廉趁欣 刘露露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6期179-181,共3页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道法自然”主张对自然本性的维护与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文章通过梳理“道法自然”美学思想的相关内涵,和工业设计可持续性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道法自然”主张对自然本性的维护与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文章通过梳理“道法自然”美学思想的相关内涵,和工业设计可持续性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分析“道法自然”的思想在工业设计可持续性中的研究与运用,为工业设计可持续性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 工业设计 可持续设计
下载PDF
孟子人口和谐思想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邝丽梅 王翠绒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9-52,共4页
人口和谐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强调人口本身和谐,而且主张人口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民为贵"、"天人合一"、"仁人爱物"等是其精髓。本文拟从人口学、社会学双重视角分析孟子关于人... 人口和谐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强调人口本身和谐,而且主张人口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民为贵"、"天人合一"、"仁人爱物"等是其精髓。本文拟从人口学、社会学双重视角分析孟子关于人口和谐的主要内容、人口和谐的人性基础、人口和谐的实现途径,以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口和谐 自然和谐 社会和谐 天人舍一 人性基础
下载PDF
痛苦过去,生命之美永远留下——论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之歌》
8
作者 马玉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生之歌》是杏林子献给母亲六十岁生日的礼物,散文像清澈的瀑布,灿烂的星空,庄严的诗篇,彰显了生命独有的美丽、安详、纯洁、丰盛与坚毅。杏林子的生命是一首歌,咏出了心灵的奥秘,疾病的重担从她的身体中脱落,升华为一首自由华美庄严... 《生之歌》是杏林子献给母亲六十岁生日的礼物,散文像清澈的瀑布,灿烂的星空,庄严的诗篇,彰显了生命独有的美丽、安详、纯洁、丰盛与坚毅。杏林子的生命是一首歌,咏出了心灵的奥秘,疾病的重担从她的身体中脱落,升华为一首自由华美庄严的心灵之歌。她"与己和谐",生命红润、强健、开朗、丰富;她"与人和谐",从眼泪中学习功课,安慰其他在患难不幸中的人,成为安慰的天使;她"与自然和谐",具有一颗诗心,敏锐细腻,清澈纯净,活得十分诗意而富有;她"与信仰和谐",面对苦难,用信心盼望爱层层包容,痛苦过去了,眼泪过去了,留下了永恒的生命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苦 生命之美 杏林子 《生之歌》
下载PDF
中国房地产广告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雅妮 《太原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61-63,共3页
房地产广告独特的商品形式,使其一开始就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中国消费者所独有的传统文化心理也不可避免地在房地产广告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文化的角度去挖掘中国房地产广告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广告创作者把准中国消费... 房地产广告独特的商品形式,使其一开始就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中国消费者所独有的传统文化心理也不可避免地在房地产广告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文化的角度去挖掘中国房地产广告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广告创作者把准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脉搏,使经济得到文化的浸润,文化得到经济的资助,最终达到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广告 中国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何以可能——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一个历时性分析
10
作者 魏忠明 王子琦 陈禹江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最生动、最直接、最明确的揭示,是时代性之内容与人类性之形式的高度统一,是人与自然和解的当代形态。基于人对自然的态度不同,人与自然和解的典型态,依次显现为农业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最生动、最直接、最明确的揭示,是时代性之内容与人类性之形式的高度统一,是人与自然和解的当代形态。基于人对自然的态度不同,人与自然和解的典型态,依次显现为农业文明的崇拜自然、工业文明的征服自然和生态文明的尊重自然,它们分别对应于中国古代感应论自然观、西方近代控制论自然观和马克思主义现代互化论自然观。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解的一个历时性梳理,可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谱系地位,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路径来共同指导人们破解发展难题、寻找发展途径、构建发展模式、走出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 尊重自然 和合自然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再论哲学“三态”——由吴晓明先生《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所引发的思考
11
作者 周德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1,共9页
在《论哲学“三态”》提出原生态哲学(即智慧哲学)、对立哲学(即形而上学哲学)、和谐哲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基础上,对哲学“三态”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阐述,主要包括关于“轴心时代”产生的文化根基及其历史性发展,西方形而上学哲学和中国和... 在《论哲学“三态”》提出原生态哲学(即智慧哲学)、对立哲学(即形而上学哲学)、和谐哲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基础上,对哲学“三态”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阐述,主要包括关于“轴心时代”产生的文化根基及其历史性发展,西方形而上学哲学和中国和谐哲学的形成及其核心理念与基本特征,以及中西文化哲学的根本差异。西方哲学的本质是形而上学,中国哲学的本质是天人合一。西方哲学的本质特征表现为“分割”与“对立”,是树立斗争的哲学;而中国哲学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整体的“统一”与“和谐”,是对立统一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天人合一 对立哲学 和谐哲学
下载PDF
J.A.安德森的园林设计艺术观及表现手法
12
作者 杨滨章 《中国园林》 2007年第2期13-18,共6页
J.A.安德森是当代丹麦风景园林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近些年来,他不仅活跃在丹麦风景园林艺术的设计领域,而且也活跃在国际风景园林设计与交流的舞台。安德森的园林艺术观及作品,既承袭了丹麦和北欧风景园林艺术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风景... J.A.安德森是当代丹麦风景园林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近些年来,他不仅活跃在丹麦风景园林艺术的设计领域,而且也活跃在国际风景园林设计与交流的舞台。安德森的园林艺术观及作品,既承袭了丹麦和北欧风景园林艺术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和表达了景致的简约形式,洋溢和散发着深沉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遵从和崇尚。透过他的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丹麦现代风景园林艺术发展的成就,也有助于完善和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风景园林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J.A.安德森 研究 园林设计 和谐自然
下载PDF
天人之学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耀南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天人之学认为天地是人的本原,人与万物具有平等的存在意义,人的存在与物的存在构成相为相济的整体。人既利用万物又当保持自我节制,万物于人不只有实用价值,更有审美与道德上的意义。顺应自然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原则,主张在理... 天人之学认为天地是人的本原,人与万物具有平等的存在意义,人的存在与物的存在构成相为相济的整体。人既利用万物又当保持自我节制,万物于人不只有实用价值,更有审美与道德上的意义。顺应自然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原则,主张在理解和尊重物之自然的前提下,人力的施为与物的存在特性和发展方向内在一致,顺物之自然性而为且不突破物所能容受的限度,人力顺应自然力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放纵人欲会过度耗损自然资源,伤害人的生命,败坏人的德性,造成社会纷争。凡此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在于,人当尊重、敬畏自然,扬弃与万物单纯的实用关系,恢复与物的全面丰富的关系,顺应自然而为,而节制物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釜底抽薪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之学 生态文明建设 顺应自然
下载PDF
唐诗物我和谐的生态世界及其现代意义
14
作者 李金坤 《鄱阳湖学刊》 2011年第2期84-91,共8页
唐代诗人承传《风》《骚》及汉魏六朝文学的自然生态意识,同时受本朝儒、释、道思想的共同影响,加之投笔从戎的边塞生活、贬谪地方的特殊身世等原因,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已达到了天人合一、空前融洽的地步。唐代诗人与花鸟草木虫鱼等自然... 唐代诗人承传《风》《骚》及汉魏六朝文学的自然生态意识,同时受本朝儒、释、道思想的共同影响,加之投笔从戎的边塞生活、贬谪地方的特殊身世等原因,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已达到了天人合一、空前融洽的地步。唐代诗人与花鸟草木虫鱼等自然物和谐相处的诗歌世界,主要表现在十大方面,即:(1)与物谐乐;(2)以物为友;(3)颂物以美;(4)感物惠德;(5)赏物生趣;(6)悲物悯人;(7)由物悟理;(8)托物寄怀;(9)假物以讽;(10)护物有责。唐诗浓郁的自然生态意识,是唐诗精神自然生动而有力的体现,对当下大力倡导保护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与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草木虫鱼 与物相谐 自然生态意识
下载PDF
陶渊明的父爱情怀
15
作者 郭丽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1-93,共3页
陶渊明的伟大不仅在于其诗人、辞赋家身份所取得的成就,还有其为人父所体现的浓浓父爱。陶渊明在《命子》《责子》《与子俨等疏》《和郭主簿二首》《拟挽歌辞三首》等诗文著作中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爱情怀,体现了其顺任自然的心态,宽慰... 陶渊明的伟大不仅在于其诗人、辞赋家身份所取得的成就,还有其为人父所体现的浓浓父爱。陶渊明在《命子》《责子》《与子俨等疏》《和郭主簿二首》《拟挽歌辞三首》等诗文著作中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爱情怀,体现了其顺任自然的心态,宽慰罢仕归隐的自己,同时也体现了其"真淳"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父爱 顺任自然 真淳
下载PDF
从传统以物拟人看人与自然的和谐
16
作者 黄得莲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6-69,共4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与天地为友,与自然界中的花卉树木心有灵犀,声气相通,成为中华民族对于宇宙人生形成深刻感悟的重要契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松、竹、梅等审美意象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传统 以物拟人 自然和谐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资源
17
作者 林敏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0年第2期69-77,共9页
当今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需要科技的力量,更需要文化的力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我们从过去延传至今的精神维度,也是现代社会结构发生发展的前提性条件。中华文明绵延不断,赋予了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基,奠定了... 当今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需要科技的力量,更需要文化的力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我们从过去延传至今的精神维度,也是现代社会结构发生发展的前提性条件。中华文明绵延不断,赋予了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更是中国道路的精神内核和应对挑战的强大力量支撑。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资源即符合自然的生存理念、契合文化的理想图景、维护秩序的治理方式积极嵌入到国家治理实践探索的过程之中,使其在生态、文化、社会领域发挥作用,创造一种理论视域上的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为政智慧。这些智慧资源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代释放出巨大的治理效能,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和而不同 天人合一 德治和法治
下载PDF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共18页
世界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国成为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引领者、实践者。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决定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选择绿色现代化,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国绿色现代化发展理论的三大来源是:... 世界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国成为创新绿色现代化的引领者、实践者。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决定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选择绿色现代化,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国绿色现代化发展理论的三大来源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传统智慧、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根据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及第三方评估,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创新和重大进展,在发展中人口大国中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绿色发展。在此基础上,前瞻性地展望了2035年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目标与基本趋势;中国式绿色现代化是与人类共发展、共命运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工业革命 绿色发展 绿色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下载PDF
人文山水与杭州旅游资源的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璟 庄志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7-124,共8页
 "人文山水"是目前旅游界广泛采用的概念,揭示了我国旅游资源的最大特性和魅力所在.本文厘清了"人文山水"的概念并对它的发生缘起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杭州的旅游资源是典型的"人文山水"形态,本文选取杭...  "人文山水"是目前旅游界广泛采用的概念,揭示了我国旅游资源的最大特性和魅力所在.本文厘清了"人文山水"的概念并对它的发生缘起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杭州的旅游资源是典型的"人文山水"形态,本文选取杭州为案例分析其"人文山水"的经典意义和独特个性,以对当今"人文山水"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旅游资源 人文山水 旅游开发 天人合一 历史文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精神所彰显的自然与生命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广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6,F0002,共9页
一场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意义。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所表达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和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对于我们合理求解人与自然关系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一场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意义。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所表达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和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观,对于我们合理求解人与自然关系仍然具有重要启示。顺应自然作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原则,其所彰显的中国智慧是不言而喻的。它启示我们要摈弃功利态度,与自然之间互养相成;要自觉培养一种节俭、自律、富有人文情怀的生命观;要居安思危,增强环境忧患意识,优化人类的现代生存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 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 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