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流文化的传播规范及价值层次——兼论我国媒体应该向全世界推广和谐价值观 被引量:12
1
作者 谭诚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作为主流文化的重要载体,既要传播主流文化,更要遵循主流文化的传播规范。这种规范主要作用于政治、法律和道德三个传播领域。在我们的社会中,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存在多种层次,既有制度性层次,也有社会性层次,同时... 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作为主流文化的重要载体,既要传播主流文化,更要遵循主流文化的传播规范。这种规范主要作用于政治、法律和道德三个传播领域。在我们的社会中,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存在多种层次,既有制度性层次,也有社会性层次,同时还有普世性层次。我国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大力树立与弘扬和谐价值观,并且应该把推广和谐价值观作为重要的传播理念和国家文化发展的核心战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向全世界推广“和谐价值观”,使其逐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和普世价值观,这将是我们国家对世界价值宝库的重大贡献,必将对我国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规范 价值层次 和谐价值观
下载PDF
作为一种集体表象和过渡仪式的鲁南春节秧歌 被引量:8
2
作者 杜靖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1-147,共7页
作为一种往昔所沉淀的集体表象,鲁南春节秧歌深刻表征了民间社会的和谐观念,呈现为一种集体欢腾。作为一种集体过渡仪式,它反映了民间社会对现实状况转换的一种周期性渴望。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的和谐美学价值观来自大传统的模塑和自主... 作为一种往昔所沉淀的集体表象,鲁南春节秧歌深刻表征了民间社会的和谐观念,呈现为一种集体欢腾。作为一种集体过渡仪式,它反映了民间社会对现实状况转换的一种周期性渴望。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的和谐美学价值观来自大传统的模塑和自主性的互动。鲁南秧歌在整个社会结构与秩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南春节秧歌 集体表象 过渡仪式 和谐价值观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主体”的理念范型与公正本位的“和谐价值观”的确立 被引量:6
3
作者 袁祖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3,共9页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伴随着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是整体性的新社会价值理念范型的发现、甄别、确认以及实践创制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表现在中国社会结构由"领域合一"向"领域分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国...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伴随着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是整体性的新社会价值理念范型的发现、甄别、确认以及实践创制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表现在中国社会结构由"领域合一"向"领域分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国家化和社会国家化现象的发生,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取向由"平等"向"发展"的渐进并向深层的转变。其次,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既表现为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必然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是一个合乎当代中国民众利益追求的合目的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集中体现为改革开放实践主体多重利益诉求的合理性认定与社会新的价值坐标方位的确立。再次,这一过程的努力目标直接指向公正本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公共价值理性信念的确立:关注民生,实行利益分享式改革,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人民主体 和谐价值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及其当代回归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义 杨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34-140,共7页
和谐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体系陷入无序状态,这不仅对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带来严重威胁,而且将阻碍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回归和谐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 和谐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体系陷入无序状态,这不仅对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带来严重威胁,而且将阻碍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回归和谐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和谐价值观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徽州木雕艺术和谐价值观的探索与传承 被引量:5
5
作者 齐宛苑 杨艳红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79-382,共4页
从视觉构图、纹样、色彩、使用功能及文化象征等方面对徽州木雕进行剖析,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和谐价值观,并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提出新生态背景下徽州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 徽州木雕 和谐价值观 生态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生态体验教育:大学生和谐价值观培育的新模式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敏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4-88,共5页
生态体验范畴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践履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凸显教育中的美善和谐因子。生态体验教育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约束性道德教育模式,强调大学生培育和谐价值观要以人为本,要回归真实生活,关注大学生的... 生态体验范畴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践履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凸显教育中的美善和谐因子。生态体验教育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约束性道德教育模式,强调大学生培育和谐价值观要以人为本,要回归真实生活,关注大学生的生命经历、经验、内心感受与体验,谋求让大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设者,对当前大学生们价值观的培育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长远地来说,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同时,结合生态体验教育来进行大学生和谐价值观培育,成为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笔者从生态体验教育的背景下出发,提出在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念、开展多元化的生态体验教育、营造生态体验教育环境等三方面探讨大学生和谐价值观培育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体验教育 和谐价值观 培育模式
下载PDF
和谐价值观的“和谐”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东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3,69,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和谐价值观。和谐价值观追求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优化状态和理想关系。对于人来说,和谐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意蕴,是人的类(社会)本质实现的关键要素。价值观意义上的和谐,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和谐价值观。和谐价值观追求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优化状态和理想关系。对于人来说,和谐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意蕴,是人的类(社会)本质实现的关键要素。价值观意义上的和谐,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的,因而是以人为本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价值 价值观 和谐价值观
下载PDF
中国文化之“和谐”价值观在国际旅游活动中的传播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惠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12,27,共6页
本文探讨如何发挥国际旅游活动这一特殊媒介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文中以"和谐"价值观在旅游活动中的传播为例,论述旅游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机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人媒介实现在最自然最有效的旅游活动中为文化走出去战略... 本文探讨如何发挥国际旅游活动这一特殊媒介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文中以"和谐"价值观在旅游活动中的传播为例,论述旅游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机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人媒介实现在最自然最有效的旅游活动中为文化走出去战略服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和谐价值观 对外传播
下载PDF
和谐价值观视阈下的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珍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通过对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与医学实践面临困境的批判与反思,来透视医学院校对和谐价值观的遮弊与缺失。揭示了和谐价值观的倡导与强化是医德教育领域现存种种矛盾的必然性理论回应,在解读其内蕴价值观的基础上,呼唤医德教有中引入和谐价... 通过对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与医学实践面临困境的批判与反思,来透视医学院校对和谐价值观的遮弊与缺失。揭示了和谐价值观的倡导与强化是医德教育领域现存种种矛盾的必然性理论回应,在解读其内蕴价值观的基础上,呼唤医德教有中引入和谐价值观的企盼与创新意义。并从注重生态伦理、加强关怀伦理及渗透境遇伦理价值及强化主体间性伦理道德层面上,凸显和谐价值观对医德教育的现实启示与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价值观 医德教育 理论回应 批判
下载PDF
弘扬传统文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
10
作者 刘晓莉 卢美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和谐思想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与道德基础。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读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的积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和谐思想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与道德基础。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读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的积极成分,实现传统和谐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价值观 传统文化 和谐思想
下载PDF
毛泽东和谐价值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11
作者 元建基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7,共2页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更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现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在价值层面上,浅析毛泽东和谐观与中西传统文化的关系、形成过程和特点,这对今天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更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现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在价值层面上,浅析毛泽东和谐观与中西传统文化的关系、形成过程和特点,这对今天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和谐社会 和谐价值观
下载PDF
从和谐维度看家庭伦理剧的发展
12
作者 牛殿庆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6-33,共8页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社会转型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伦理剧从家庭的视角记录了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家庭的浮沉和个人命运的转变。家庭伦理剧从发展到成熟是一个逐渐完善并加以细化的过程。思想解放运动,打开了人们对家庭和谐快乐的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社会转型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伦理剧从家庭的视角记录了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家庭的浮沉和个人命运的转变。家庭伦理剧从发展到成熟是一个逐渐完善并加以细化的过程。思想解放运动,打开了人们对家庭和谐快乐的渴望之门。伦理剧终于可以表现鸡毛蒜皮男婚女爱邻里之间的琐碎了。给人们生活增加了新的娱乐元素。家庭伦理剧的日渐成型,与改革开放后日益发展的经济生活有着极大地关联,随着电视机日渐出现在贫穷落后的普通人家,家庭伦理剧也开始普及在人们的茶余饭后。沿着“大家”和谐社会引领的方向。“小家”的和谐是“大家”和谐的保障.与以往相比家庭伦理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更加成熟。反应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家庭暴露的社会问题。在践行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实践中,2014年至今的家庭伦理剧依然感动着千家万户,实现了文艺的审美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维度 家庭伦理剧 和谐价值观 发展 完善
下载PDF
社会差异性下“和谐”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云南省跨境民族聚集区为例
13
作者 张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6-80,共5页
少数民族地区生存形态多样,文化多元,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存在多层次性。虽然云南省属于"边、贫、少、困"比较突出的民族聚集区,但也有悠久的民族包容与共生的历史。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对云... 少数民族地区生存形态多样,文化多元,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存在多层次性。虽然云南省属于"边、贫、少、困"比较突出的民族聚集区,但也有悠久的民族包容与共生的历史。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对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社会生存形态进行整体性和分类性分析,探究民族生存发展的差异性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为其他民族区域研究的同向性规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谐价值
下载PDF
论构建和谐价值观的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
14
作者 喻长友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3期96-97,共2页
伴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作为其基本内核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成为我国在理论和实践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内在地要求我们对和谐价值观给予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释。从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伴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作为其基本内核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成为我国在理论和实践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内在地要求我们对和谐价值观给予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释。从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价值观 学理依据 现实基础
下载PDF
论培育贫困大学生和谐价值观的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
15
作者 梁敏捷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40-41,共2页
和谐价值观是基于国家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理念,本文通过对和谐价值观的核心内涵进行阐述,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着重对和谐价值观的学理依据与现实基础进行解读,同时结合我国贫困大学生的个体特点来探究培育贫困大学生和谐... 和谐价值观是基于国家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理念,本文通过对和谐价值观的核心内涵进行阐述,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着重对和谐价值观的学理依据与现实基础进行解读,同时结合我国贫困大学生的个体特点来探究培育贫困大学生和谐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更好地提高实现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和谐价值观 学理依据 现实基础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历史超越性
16
作者 石瑞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7-41,共5页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历史超越性并非超越社会存在、超越历史、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而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和谐价值观的扬弃,体现了价值观历史继承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实现了由"和谐社会理想"到"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历史超越性并非超越社会存在、超越历史、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而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和谐价值观的扬弃,体现了价值观历史继承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实现了由"和谐社会理想"到"和谐社会实践"的历史性跨越,它为解决当今世界各种矛盾和价值冲突问题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对于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超越了地域局限性,对世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价值观 历史超越性
下载PDF
武术和谐价值观形成的文化机制
17
作者 姚亚行 《少林与太极》 2009年第8期5-8,共4页
目的:为武术和谐价值观的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武术和谐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探析。结果:在微观上,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贵和尚中"的精神理念是武术和谐思想发展的精神动力;从... 目的:为武术和谐价值观的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武术和谐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探析。结果:在微观上,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贵和尚中"的精神理念是武术和谐思想发展的精神动力;从宏观上看,武术和谐价值观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结论:武术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多元和谐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和谐价值观 文化机制 中国
下载PDF
民族地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乡土化实践
18
作者 范亚丽 刘晓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共4页
民族地区核心价值观培育意义重大,乡土化是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培育的必然选择。乡土化归根结底是使核心价值观培育契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促进少数民族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因此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乡土化实践必须要基于以上... 民族地区核心价值观培育意义重大,乡土化是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培育的必然选择。乡土化归根结底是使核心价值观培育契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促进少数民族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因此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乡土化实践必须要基于以上问题和目的找准立足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探讨乡土化载体、乡土化路径等各种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和谐价值观 乡土化
原文传递
和谐价值观域下的家庭伦理剧存在的问题及应努力的方向
19
作者 李玛丽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3-78,共6页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中国梦”的重要讲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后期提出的加强家风建设,对和谐价值观域下的家庭伦理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伦理剧是中国电视剧数十年屹立不倒的旗帜.在发展过程中,已明显存在诸如...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中国梦”的重要讲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后期提出的加强家风建设,对和谐价值观域下的家庭伦理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伦理剧是中国电视剧数十年屹立不倒的旗帜.在发展过程中,已明显存在诸如同质化、消极化、尺度把握不当等问题,对社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视域下,家庭伦理剧应从剧本、人物形象、团队成员的素养、环境氛围着手,加以多方面完善提升,对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具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价值观 家庭伦理剧 叙事艺术 家风 剧本
下载PDF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培育路径
20
作者 张有武 《吕梁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7-70,共4页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思考其渊源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要借鉴西方思想家们的有益见解;要查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要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价值观的思考与探索。培育社会主义和谐价...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思考其渊源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要借鉴西方思想家们的有益见解;要查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要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价值观的思考与探索。培育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科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完善制度,保障公平公正;三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创新管理,维护安定有序;五是加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 理论渊源 重要意义 培育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