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的发展历程、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 被引量:18
1
作者 郦伟 唐孝祥 《南方建筑》 2014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从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和建筑学研究的视野,通过对何镜堂建筑论著的文本研究,指出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是在"实践—理论"的辩证互动中发展与成熟的;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何镜堂"两观三性"... 从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和建筑学研究的视野,通过对何镜堂建筑论著的文本研究,指出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是在"实践—理论"的辩证互动中发展与成熟的;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形成与发展的哲学基础,和而不同的"和谐观"是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学派 “两观三性”建筑论 哲学基础 和谐观 意识形态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和谐意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发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6-138,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构建“和谐意识”,把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在当前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出增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构建“和谐意识”,把和谐的理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在当前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出增强十二种意识,即:差异意识、包容意识、共生意识、合作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民主意识、发展意识、稳定意识、改革意识、学习意识、自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意识 社会心理 社会氛围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被引量:12
3
作者 宇文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4,共8页
改革开放是社会的整体性复合型变革,是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要求与结果,也必然引起社会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型意识形态面临着目标转型、秩序整合和内容调整的任务... 改革开放是社会的整体性复合型变革,是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要求与结果,也必然引起社会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型意识形态面临着目标转型、秩序整合和内容调整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不仅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全局性变革效应的必然结果与现实要求,也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提供政治文化支持和思想保障。在改革开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同一进程中,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建设互为条件、相互渗透,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效度应当与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及和谐化目标统一起来。当前,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实现意识形态由群体症候向个体精神的渗透,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推进意识形态大众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提供条件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和谐社会 意识形态建设
原文传递
孔子和谐思想探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潘震 邢海龙 《商业经济》 2005年第10期5-7,29,共4页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的和谐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数千年来始终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自我意识,支配着华夏民族的生存样式,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它在中...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的和谐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数千年来始终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自我意识,支配着华夏民族的生存样式,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它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中,被人们反复使用。当然其认识价值如同人类社会本身一样,是变化的也是永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和谐思想 和而不同
下载PDF
构建和谐教育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被引量:6
5
作者 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解析调控教育场中诸多教育要素及相互关系,提出了坚持适应社会与引导潮流的和谐统一、社会教育目标与个人成才目标的和谐统一、尊重价值取向多样化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和谐统一、教育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教育者"言教"与... 通过解析调控教育场中诸多教育要素及相互关系,提出了坚持适应社会与引导潮流的和谐统一、社会教育目标与个人成才目标的和谐统一、尊重价值取向多样化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和谐统一、教育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教育者"言教"与"行教"的和谐统一等5个方面要求,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和谐教育方式,以达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教育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吸引力 凝聚力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被引量:7
6
作者 马维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5-98,共4页
分析了当前大学校园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阐述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和方式,提出从思想认识、管理手段、意识形态等方面着手,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课程和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 分析了当前大学校园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阐述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和方式,提出从思想认识、管理手段、意识形态等方面着手,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课程和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安全安定、诚信友爱、环境优美的和谐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校园 大学生 思想教育 途径
下载PDF
社会政策视角的中西社会和谐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卓祺 彭华民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1,共7页
采用比较社会政策视角探讨中西社会和谐理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社会政策理论发展中提炼出的社会和谐概念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具有关系和制度两方面的重要性;社会和谐实践发展成为了三个互相关联的层面: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在这个基... 采用比较社会政策视角探讨中西社会和谐理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社会政策理论发展中提炼出的社会和谐概念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具有关系和制度两方面的重要性;社会和谐实践发展成为了三个互相关联的层面: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在这个基础上建构出了三种意识形态理论下的社会和谐理论: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和谐观。中国政府发展出了具有本土意义的和谐社会观。如果把它与三种建构了的社会和谐观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既有与西方和谐观相似的内容,又具有不同的发展。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改变国家角色的作用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和谐 社会政策 意识形态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知识、良知与理性精神——大学教育的本质及其对和谐社会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超 《复旦教育论坛》 2006年第3期45-48,共4页
大学教育必须回归大学的本质和核心使命,才能捍卫和守望大学的神圣职责,为社会发展提供知识、技术和灵魂,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大学本质 和谐社会 社会良知 理性精神
下载PDF
试论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和谐观念 被引量:6
9
作者 濮安国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6-78,共3页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中,玉器的思想内涵、装饰纹样的题材和内容、明式家具的美学精神等,无不体现了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和创作中蕴涵的和谐观念,无论是"自然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还是"自我身心的和谐",...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中,玉器的思想内涵、装饰纹样的题材和内容、明式家具的美学精神等,无不体现了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和创作中蕴涵的和谐观念,无论是"自然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还是"自我身心的和谐",在以物质产品为文化体现的工艺美术中,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表现无限精深,它对建构当今文明和谐社会、对现代工艺美术创作思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 和谐观念 玉器 装饰纹样 明式家具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学的现实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明秀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生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功不可没。生态文学旨在展示自然危机状况,追问危机产生原因,倡导人类培育整体生态观,从思想层面奠定和谐社会基石;生态文学倡导生态伦理思想,呼吁修正社会、经济、科技发...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生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功不可没。生态文学旨在展示自然危机状况,追问危机产生原因,倡导人类培育整体生态观,从思想层面奠定和谐社会基石;生态文学倡导生态伦理思想,呼吁修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思路和模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先导和认识基础;生态文学力求建构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生存境界,营造理想和谐的生态氛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和谐社会 生态意识 可持续发展 生态氛围
下载PDF
荀子修养论浅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安尊华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3期37-42,共6页
荀子提出好学、诵经、抑制欲望、内省、慎独、实践、重礼、树立君子人格、"化性起伪"等提高道德修养;提出明察秋毫、奖惩严明、法后王、"裕民"、朴实等提高官德修养;强调治气和养心及环境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认为... 荀子提出好学、诵经、抑制欲望、内省、慎独、实践、重礼、树立君子人格、"化性起伪"等提高道德修养;提出明察秋毫、奖惩严明、法后王、"裕民"、朴实等提高官德修养;强调治气和养心及环境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认为音乐能调节不和谐心态,音乐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面。重拾荀子的修养理论并作创造性的转化与吸收,能使人道归于正途、和谐真诚,于世风扭转大有裨益,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修养论 心态和谐 思想资源 精神动力
下载PDF
和谐美学的探索与建设——著名美学家周来祥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来祥 韩贻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本访谈约请周来祥先生就马克思主义和谐美学的探索与建设,特别是其独创性的理论贡献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入地论述。周先生从自己的学术生涯谈起,具体论述了和谐美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完善、自我超越与新发展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他从哲学美... 本访谈约请周来祥先生就马克思主义和谐美学的探索与建设,特别是其独创性的理论贡献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入地论述。周先生从自己的学术生涯谈起,具体论述了和谐美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完善、自我超越与新发展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他从哲学美学(一般美学)、文艺美学、中西比较美学、中西美学史、审美文化史、学科系统以及和谐美学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关系研究等七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和谐美学理论体系的庞大与精深。当前,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和谐美学作为这一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美学 独创性 思想体系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洪儒 肖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5-208,共4页
价值体系是社会文化的核心,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内涵明确、内容严整、理论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本文探析了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 价值体系是社会文化的核心,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内涵明确、内容严整、理论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本文探析了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所呈现的主要特点和对意识形态整合,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精髓,以及整合和重塑主流意识形态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和谐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意识形态
下载PDF
脾胃病辨证论治中的和谐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汉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08年第12期795-796,800,共3页
阴阳和谐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正常运动规律。古代哲学家把"和"作为自然界之最高理想境界。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达到"和谐",方能保证身体健康。临床治疗疾病,以"和"为治疗目标,尤其在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 阴阳和谐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正常运动规律。古代哲学家把"和"作为自然界之最高理想境界。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达到"和谐",方能保证身体健康。临床治疗疾病,以"和"为治疗目标,尤其在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补泻结合,寒热并用,调和脾胃是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思想 脾胃病 调和脾胃 和法 治疗原则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绍红 《钦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9-72,共4页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理想信念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矛盾性、功利性、模糊性等问题。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理想信念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矛盾性、功利性、模糊性等问题。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由"爱"到"信"的理念,积极开拓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大学生 理想信念
下载PDF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武 孟祥学 《华东经济管理》 2007年第12期50-52,共3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在场",其固有的经济功能也应该得到充分发挥。文章从宏观、微观以及社会成员个体三个层面探讨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经济功能
下载PDF
论孔子的礼乐思想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以《论语·八佾》为参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维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4-97,共4页
孔子思想涉及政治、文化、教育诸多方面并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论语·八佾》中可知"礼"和"乐"的含义不同于上古时期,"礼"和"乐"是为了表现"仁"的精神本质,... 孔子思想涉及政治、文化、教育诸多方面并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论语·八佾》中可知"礼"和"乐"的含义不同于上古时期,"礼"和"乐"是为了表现"仁"的精神本质,从而形成以"仁"为核心的孔子礼乐观,是孔子礼乐思想的核心所在。文章立足于对该篇的分析,重点阐释孔子礼乐思想的文化教育价值,揭示孔子思想的现代性意义。它关注个体的存在与人格修养,崇尚"和而不同"的教育观念,并以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作为提升审美能力与人格魅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礼乐思想 八佾 素质教育 启示
下载PDF
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作用 推进和谐女子院校发展
18
作者 王光芝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从班子和谐、组织和谐、思想和谐、感情和谐4个方面来看,学院党组织在构建和谐女子院校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班子和谐 组织和谐 思想和谐 感情和谐
下载PDF
主流意识形态利益整合功能与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会敏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9期16-21,共6页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整合不同利益冲突并把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的社会。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归根到底都与利益有关。能否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导向的同时开展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在沟通中实现对多样利益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管理创新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中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晓青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11-413,共3页
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建设存在内在联系,和谐社会构建中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挑战,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尤为重要。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