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原甲藻修订及与相关原甲藻的分类学比较 被引量:55
1
作者 陆斗定 齐雨藻 +2 位作者 Jeanette Goebel 邹景忠 高亚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60-1064,共5页
分析了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donghaienseLu)显微结构 ,并与具齿原甲藻 (Prorocentrumden tatumStein)模式种和Schiller的钝头原甲藻的描述等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形态结构和个体大小具有很大的差别 ,这些差异远超出了... 分析了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donghaienseLu)显微结构 ,并与具齿原甲藻 (Prorocentrumden tatumStein)模式种和Schiller的钝头原甲藻的描述等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形态结构和个体大小具有很大的差别 ,这些差异远超出了同种个体因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形态变化范围 .从细胞形态及其表面结构可以判断 ,日本、韩国海区所记录并报道的“P .dentatum”与我国东海的东海原甲藻应属同一种 .因此可以认为 ,我国东海赤潮高发区以及在韩国、日本海区的出现的高生物量 (highbiomassbloom formingspecies)赤潮原甲藻不是Stein所发表的具齿原甲藻 ,而是东海原甲藻 ,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修订 ,其种名应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Lu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甲藻 赤潮 形态结构 分类
下载PDF
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63
2
作者 周名江 于仁成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7,I0001-I0002,共8页
近些年来,全球有害赤潮发生的频率、规模及其危害效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有害赤潮的形成受到赤潮原因种适应特征与竞争策略、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以及水文、气象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害赤潮藻种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改变水体理化特征等对... 近些年来,全球有害赤潮发生的频率、规模及其危害效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有害赤潮的形成受到赤潮原因种适应特征与竞争策略、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以及水文、气象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害赤潮藻种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改变水体理化特征等对人类健康、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危害。迫切需要协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和发展赤潮应急治理技术,以降低有害赤潮的规模及其危害效应。我国近海有害赤潮问题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而且有毒有害藻种形成的赤潮越来越多,对于我国近海赤潮演变的趋势与潜在危害效应应给予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赤潮 富营养化 形成机制 危害
下载PDF
我国近海藻华灾害现状、演变趋势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56
3
作者 于仁成 刘东艳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10期1167-1174,共8页
有害藻华是近海常见的灾害性生态异常现象,不仅包括微藻形成的"赤潮"和"褐潮",也包括大型藻类形成的"绿潮"。在许多海域,有害藻华问题一旦出现,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海水养殖、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 有害藻华是近海常见的灾害性生态异常现象,不仅包括微藻形成的"赤潮"和"褐潮",也包括大型藻类形成的"绿潮"。在许多海域,有害藻华问题一旦出现,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海水养殖、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我国,有害藻华已成为一类突出的海洋生态灾害问题。渤海海域、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和南海近岸海域是3个典型的赤潮高发区,大规模暴发的赤潮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威胁到海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近期在南黄海和渤海海域还出现了绿潮和褐潮等灾害性有害藻华现象,受到高度关注。综合分析我国近海的有害藻华问题可以看出,我国近海藻华原因种呈现出多样化、有害化和小型化的演变趋势,这给藻华的监测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有效防控有害藻华,有必要加强针对有害藻华的基础研究,阐明藻华原因种的多样性状况、藻华发生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藻华的演变趋势及其驱动因子、藻华演变可能造成的生态效应等基础问题,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藻华的观测预警和控制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华 赤潮 绿潮 褐潮
原文传递
溶藻细菌杀藻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勇 席宇 吴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溶藻细菌作为防治有害藻类水华的一种可能微生物 ,已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大多数溶藻细菌分泌的生物活性杀藻物质对宿主藻类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首先讨论了细菌活性杀藻物质的生态作用 ,重点阐述了目前已经报道的细菌杀藻物质的... 溶藻细菌作为防治有害藻类水华的一种可能微生物 ,已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大多数溶藻细菌分泌的生物活性杀藻物质对宿主藻类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首先讨论了细菌活性杀藻物质的生态作用 ,重点阐述了目前已经报道的细菌杀藻物质的种类及其提取和分离方法 ,最后对细菌杀藻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有害藻类水华 杀藻物质
下载PDF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传松 王修林 +3 位作者 石晓勇 唐洪杰 韩秀荣 辛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16-2424,共9页
根据2002-04~2003-02期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综合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海区营养盐状况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项营养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溶解无机氮(DIN)(17.93±2... 根据2002-04~2003-02期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综合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海区营养盐状况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项营养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溶解无机氮(DIN)(17.93±2.46)μmol·L^-1,磷酸盐(PO4^3- -P)(0.59±0.11)μmol·L^-1和硅酸盐(SiO3^2- -Si)(15.34±3.23)μmol·L^-1,调查海区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海区营养盐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其平面分布特征呈现近岸高、外海低,沿岸方向向离岸方向逐渐降低的特点;调查海区DIN和SiO32--S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等陆源输入,PO43--P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调查海区的赤潮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营养盐浓度相对较高,而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相对较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东海 赤潮 分布
下载PDF
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龙华 杜琦 《福建水产》 2005年第4期22-26,共5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2003年5~6月发生于福建连江海域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赤潮.研究发现强降雨、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温和良好的海况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米氏凯伦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4℃,适宜的... 本文初步研究了2003年5~6月发生于福建连江海域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赤潮.研究发现强降雨、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温和良好的海况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米氏凯伦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4℃,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7.9~30.5.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营养指数以及磷酸盐浓度呈正相关性.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出现其它赤潮生物,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会向其它种类的赤潮转化.米氏凯伦藻赤潮对鲍鱼等海洋生物的危害较大,会造成严重的渔业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 赤潮 福建沿海 环境条件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颜天 周名江 钱培元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麻痹性贝毒产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经三维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12,19,25,32℃;盐度10,18,...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麻痹性贝毒产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经三维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12,19,25,32℃;盐度10,18,25,30,35和光照强度0.02×10^(16),0.08×10^(16),0.3×10^(16),1.6×10^(16)s^(-1)/cm^(2)),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藻生长率有显著的影响(P<0.001).光照强度和温度、盐度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以及这3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P<0.001),在本实验中该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19℃,1.6×10^(16)s^(-1)/cm^(2),盐度30.根据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特性,我们探讨了这些环境因子在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生长 赤潮 环境因子 温度 盐度 光照强度 赤潮
下载PDF
赤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8
作者 曾江宁 曾淦宁 +4 位作者 黄韦艮 郑平 周青松 陈全震 高爱根 《东海海洋》 2004年第2期40-47,共8页
通过对赤潮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的分析,认为赤潮生物是引发赤潮的内在因素,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而物理因素则是提供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在赤潮生物存在的前提下,化学和物理因素都可以限制赤潮的发生,所... 通过对赤潮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的分析,认为赤潮生物是引发赤潮的内在因素,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而物理因素则是提供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在赤潮生物存在的前提下,化学和物理因素都可以限制赤潮的发生,所以,将生物学、化学与物理海洋学耦合仍旧是赤潮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现有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赤潮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有害藻华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发生情况、危害效应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33
9
作者 于仁成 张清春 +7 位作者 孔凡洲 周正熙 陈振帆 赵越 耿慧霞 代丽 颜天 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8-1186,共9页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我国近海有害藻华高发区之一。自2000年以来,由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等甲藻形成的大规模有害藻华连年暴发,对海水养殖业、人类健...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我国近海有害藻华高发区之一。自2000年以来,由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等甲藻形成的大规模有害藻华连年暴发,对海水养殖业、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往调查和研究工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藻华优势类群近年来已由硅藻逐渐转变为甲藻,同时,有害藻华原因种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异特征和有毒有害藻种增多的态势,亟待解析其演变机理、趋势和驱动因素。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受长江径流影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是大规模有害藻华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该海域也受到来自台湾东北部黑潮分支的影响,但对其与有害藻华的关系所知甚少。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支持下,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本文对研究中得到的科学认识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表明:东海黑潮分支能够到达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区,影响该海域赤潮生物多样性状况;黑潮分支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甲藻赤潮发生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长江冲淡水和黑潮分支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发生过程和演变趋势。在现有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未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解析有害藻华演变趋势、提升有害藻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黑潮 有害藻华 演变
下载PDF
溶藻细菌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邓建明 陶勇 +1 位作者 李大平 董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5-900,共6页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以及溶藻机制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在溶藻细菌的研究和应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有害藻类水华 生物控制 溶藻细菌 溶藻机理 杀藻物质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孝花 潘连德 张饮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77-82,共6页
文章通过对常见丝状藻类及其形成藻华形态的描述,综述丝状藻藻华的形成条件及危害,说明各种水体中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概述了常见控制藻类药物和药物的致毒机理,为丝状藻类及其藻华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丝状藻类 有害藻华 药物控制 中毒机理
下载PDF
中国海域赤潮发生趋势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青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102,共5页
回顾了中国海域的赤潮发生频次等数据的年际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赤潮发生趋势,以期为赤潮灾害分析和防治提供帮助。数据表明,赤潮问题已不容忽视。总体上,赤潮发生的频次和累计面积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21世纪前10年的赤潮发生频次... 回顾了中国海域的赤潮发生频次等数据的年际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赤潮发生趋势,以期为赤潮灾害分析和防治提供帮助。数据表明,赤潮问题已不容忽视。总体上,赤潮发生的频次和累计面积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21世纪前10年的赤潮发生频次和规模是20世纪后50年的2倍多。与20世纪不同,东海的赤潮问题最严重,远远超过了南海;而渤海的赤潮规模也明显增加,此2海区成为赤潮的重灾区。赤潮多发生在5、6月份,但有延长的态势,对赤潮监测和预防提出了新的要求。赤潮生物,特别是有毒藻类不断增加,对渔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看到,赤潮的发生并非持续上涨,赤潮是可以防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有害藻华 年际变化 中国海域
下载PDF
日照港和邻近锚地及其入境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群集结构的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伟才 孙军 +3 位作者 王丹 贾俊涛 雷质文 王小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2-57,共6页
根据2003年10月到2004年3月间日照港和邻近锚地水域及其船舶压舱水中的浮游植物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群集结构和压舱水对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日照港的浮游植物群集主要由温带沿岸性物种组成,以硅藻为主,还有少量的甲藻。... 根据2003年10月到2004年3月间日照港和邻近锚地水域及其船舶压舱水中的浮游植物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群集结构和压舱水对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日照港的浮游植物群集主要由温带沿岸性物种组成,以硅藻为主,还有少量的甲藻。对比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群集发现: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群集和本地群集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有害物种在压舱水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舱水 浮游植物 外来物种 日照港 有害藻华
下载PDF
我国淡水藻华长期变动特征综合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能汪 章颖瑶 李延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94-1998,共5页
水体富营养化与淡水藻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我国是一个高氮磷投入的国家,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河流湖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收集了近30年来我国水华事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于综合研究和统计学分析,回顾性评估... 水体富营养化与淡水藻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我国是一个高氮磷投入的国家,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河流湖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收集了近30年来我国水华事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于综合研究和统计学分析,回顾性评估了我国水华发生的基本特征、变动规律和成因。数据表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华发生频率从上世纪80年代每年1~2次上升到2000年以后的每年近10次(不完全统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水华从湖泊向河流库区扩展,从点到面蔓延,且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化肥施用、畜禽养殖、电站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暖的叠加影响下,河流湖库的氮磷浓度上升、氮磷比值下降,水体水化学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变动加大了水华发生的风险。文章认为,在流域海域综合管理框架下进行氮磷污染的联合控制,以及多学科交叉开展特定水体的水华过程和机理研究是今后藻华防控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富营养化 湖库
下载PDF
溶藻细菌及溶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焦彦凯 严小军 李小兵 《工业微生物》 CAS 2018年第4期56-62,共7页
生物治理有害藻华因其具有无毒、高效、专一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溶藻细菌种类、溶藻机制和溶藻化合物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年已报道的溶藻细菌及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探讨了溶藻细菌工业... 生物治理有害藻华因其具有无毒、高效、专一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溶藻细菌种类、溶藻机制和溶藻化合物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年已报道的溶藻细菌及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探讨了溶藻细菌工业化应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据此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溶藻细菌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有害藻华 生物治理 溶藻机制 溶藻化合物
下载PDF
甲藻的异养营养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军 郭术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270-6286,共17页
综述了甲藻的异养类型。目前已知异养营养型在甲藻中广泛存在,只有很少几种甲藻营严格自养营养方式。有近一半的甲藻物种是没有色素体的,还有很多甲藻即使具有色素体也会有异养营养需求,称为兼养营养类型。这些兼养类群不一定主要以有... 综述了甲藻的异养类型。目前已知异养营养型在甲藻中广泛存在,只有很少几种甲藻营严格自养营养方式。有近一半的甲藻物种是没有色素体的,还有很多甲藻即使具有色素体也会有异养营养需求,称为兼养营养类型。这些兼养类群不一定主要以有机物作为其获取碳的来源,而仅仅是补充一些生长必需的有机物如维生素、生物素等。兼养类群以渗透营养和腐食营养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寄生方式和共生方式进行兼养生活。无色素体的甲藻以有机物作为碳的唯一来源,仅仅依靠异养方式生存,属于严格异养营养方式,又称有机营养型。它们是甲藻异养营养型的主体,其主要类型有寄生、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由于吞噬营养是甲藻异养的主要类型,因此论述了3种吞噬营养型:吞噬营养方式、捕食茎营养方式和捕食笼营养方式。吞噬营养方式在无甲类和具甲类甲藻中都有存在,主要通过甲藻细胞的纵沟或底部对猎物进行吞噬,也有研究发现吞噬部位为顶孔或片间带。捕食茎营养方式是通过捕食茎刺穿猎物细胞膜并吸食其细胞质来获取营养,在异养甲藻中也较常见。捕食笼营养方式只在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和翼藻属(Diplopsalis)里发现,是甲藻通过鞭毛孔分泌细胞质到胞外形成捕食笼将猎物包裹并进行消化来摄食的。甲藻摄食对象尺寸范围变化较大,小至几微米,大至几百微米。有些甲藻具有摄食选择性,通过感应猎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判断猎物的位置并进行摄食,摄食完成后由于体积的增加经常会发生细胞分裂和蜕鞘。对于甲藻异养的其他形式如拦截摄食营养方式、伪足摄食营养方式、口足摄食营养方式、触手摄食营养方式等只作简单介绍。还就甲藻异养的研究方法、其生态学意义和进化学意义进行简要论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异养营养型 吞噬营养方式 捕食茎营养方式 捕食笼营养方式 有害藻华
下载PDF
有害藻华预警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崇 孔海南 +3 位作者 王欣泽 何圣兵 郑向勇 吴德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13-2819,共7页
近年来有害藻华频繁发生且危害严重,对有害藻华预警预测技术的研究可为有害藻华的预警预报、生态学防治及防灾减灾提供借鉴.本文从有害藻华的运动预测预警、指标临界值预警、数据驱动模型和生态数学模型4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害藻华的... 近年来有害藻华频繁发生且危害严重,对有害藻华预警预测技术的研究可为有害藻华的预警预报、生态学防治及防灾减灾提供借鉴.本文从有害藻华的运动预测预警、指标临界值预警、数据驱动模型和生态数学模型4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害藻华的预警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预警技术的优劣,并提出了基于细胞特征预测蓝藻生长速率以及基于藻类群落特征预警蓝藻水华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华 预警预测 细胞特征 群落特征
原文传递
2株球形棕囊藻溶藻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晏荣军 尹平河 裘俊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5-230,共6页
从珠海赤潮海水中分离出2株溶藻细菌Y01和Y04,对球形棕囊藻均有显著的溶藻效果.结果表明,溶藻细菌Y01和Y04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解作用时间为6 d.借助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观察Y01和Y04溶藻过程,发现2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方式... 从珠海赤潮海水中分离出2株溶藻细菌Y01和Y04,对球形棕囊藻均有显著的溶藻效果.结果表明,溶藻细菌Y01和Y04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解作用时间为6 d.借助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观察Y01和Y04溶藻过程,发现2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方式均为直接裂解藻细胞.溶藻细菌Y01和Y04的16S rDNA系列分析表明,溶藻细菌Y01和Y04的PCR扩增产物的长度分别为1 468 bp和1 548 bp(登录号分别为DQ531607和DQ531608).菌株Y01和Y04与多株芽孢杆菌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9.7%以上,均归属于芽孢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溶藻细菌 溶藻特征 有害赤潮 16S RDNA 芽孢杆菌
原文传递
广东省沿岸海域藻华发生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田媛 李涛 +2 位作者 胡思敏 谢学东 刘胜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收集了1980-2017年广东省沿岸藻华发生数据,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藻华发生区域主要集中于珠江口附近、大鹏湾和大亚湾水域,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不同区域的藻华种类差异明显,广东西部多发硅藻藻华,广东中部多发甲藻藻华,广东... 本文收集了1980-2017年广东省沿岸藻华发生数据,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藻华发生区域主要集中于珠江口附近、大鹏湾和大亚湾水域,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不同区域的藻华种类差异明显,广东西部多发硅藻藻华,广东中部多发甲藻藻华,广东东部多发金藻藻华。且各地区主要藻华种类的发生也呈现出不同的年际和季节差异,广东沿岸中部地区每年几乎都有藻华出现,其中大鹏湾海域在2000年以后无硅藻藻华发生,大亚湾海域在2002年之前以硅藻藻华为主,2002年以后以甲藻藻华为主;而东部和西部在2000年以前几乎无藻华发生,直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频繁出现藻华。西部地区(湛江海域)夏季多发硅藻藻华,中部地区的珠江口春季多发有毒藻华,大鹏湾春季多发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藻华,大亚湾夏秋季节多发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藻华,广东东部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藻华可在全年出现。综上,广东省藻华原因种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和季节特征,因此需要对不同地区的藻华发生情况和可能诱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和研究,采取区域化的管理,以期能够更合理高效地利用和保护广东省的海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沿海 藻华 夜光藻 锥状斯氏藻 棕囊藻
原文传递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海产双壳类生命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名江 颜天 +3 位作者 傅萌 王云峰 于仁诚 李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6,共6页
通过一种重要有毒赤潮藻———产麻痹性贝毒毒素PSP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几种海产双壳类主要发育阶段:受精卵、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仔贝和成贝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藻对双壳类孵化率、存活率、运动能力、滤食率和生长都有影响... 通过一种重要有毒赤潮藻———产麻痹性贝毒毒素PSP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几种海产双壳类主要发育阶段:受精卵、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仔贝和成贝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藻对双壳类孵化率、存活率、运动能力、滤食率和生长都有影响,毒性效应与藻密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该藻对受精卵的抑制作用在100个/cm3的密度下最显著,36h后孵化率仅为对照组的30%.进一步的逐项毒性筛选实验表明此毒性来源于藻液、藻细胞和细胞碎片,而与去藻过滤液、藻细胞内容物、标准毒素STX无关,由此可以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确能产生一类非PSP毒素,并与细胞表面的未知毒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赤潮藻 麻痹性贝毒 PSP 双壳类 塔玛亚历山大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